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非常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本文探讨乡村学校班级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如何建设优良班级文化的措施及思考。
【关 键词】:乡村 优势 班级 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非常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而现在大多数乡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一、主要原因
(一)意识淡薄
不少乡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只是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家长与教师的意识当然也影响到学生,久而久之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活动文化欠缺
学生的交往活动需要更多的课外活动作为载体来为班级活动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目前,乡村小学班级活动从数量和质量上讲都还很欠缺。主要表现为: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也就使班级文化的形成成了纸上谈兵。
(三)物质文化滞后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教育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学生不仅是班级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班级美的创造者。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中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教育宣传阵地不齐全,或是没有形成定期出版、更换的制度,从而难以达到宣传、影响的效果。由于农村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而农村小学生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使得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相对较差。
二、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农村班级文化应遵循“实用”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重点抓好思想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学习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一)思想文化建设
学校的首要任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需要从小抓起。班级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最大,生活最长时间的集体。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利用农村优势,开发有效的活动载体。如节日文化活动、红领巾广播站、主题中队会等。但农村学生相对缺少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农村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载体。如,可以在本地农村中某一优质果蔬的丰收季,开展“观察种植活动”、“采访菜农”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农村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更增添了农村学生的自豪感。再比如说,利用农村学生与动物、农作物的亲近优势,结合日记,写一写某动植物的跟踪日记,有条件的用照相机摄下与日记内容相吻合的图像资料,纪录小动物或农作物的生活、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环境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的服务对象是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也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风格、格调。一年级的学生刚跨入小学的校门,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可以贴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卡通人物、具有童趣的小纸艺,涂鸦作品,生动充满童真的物质环境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中高年级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类似低年级的布置显然不再适合他们。
另外,教室布置要应时而变。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不应一成不变,它需要不断地变化、完善、更新,始终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服务,体现其实效性,避免成为一种摆设。如,班级的学生园地、黑板报等都要及时更新。在美化了的环境中,讲文明、讲卫生会成为习惯,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的。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要力求富有童趣,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新颖,富有童趣。如开展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例如我班学生每天到校较早,但是自由早读因无人管理难有效率。于是我利用这段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跑步、玩游戏、打篮球,使得早上的这段时间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段”。
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也十分重要。开展的活动能够应让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四)学习文化的建设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将要求具体化。如具体要求每天早上早读时间,安排科代表领读;具体要求作业情况;具体要求上课注意事项;具体要求平时自主学习情况……每个学习的细环节都做到细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乡村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努力做好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
【关 键词】:乡村 优势 班级 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非常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而现在大多数乡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一、主要原因
(一)意识淡薄
不少乡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只是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家长与教师的意识当然也影响到学生,久而久之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活动文化欠缺
学生的交往活动需要更多的课外活动作为载体来为班级活动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目前,乡村小学班级活动从数量和质量上讲都还很欠缺。主要表现为: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也就使班级文化的形成成了纸上谈兵。
(三)物质文化滞后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教育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学生不仅是班级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班级美的创造者。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中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教育宣传阵地不齐全,或是没有形成定期出版、更换的制度,从而难以达到宣传、影响的效果。由于农村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而农村小学生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使得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相对较差。
二、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农村班级文化应遵循“实用”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重点抓好思想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学习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一)思想文化建设
学校的首要任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需要从小抓起。班级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最大,生活最长时间的集体。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利用农村优势,开发有效的活动载体。如节日文化活动、红领巾广播站、主题中队会等。但农村学生相对缺少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农村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载体。如,可以在本地农村中某一优质果蔬的丰收季,开展“观察种植活动”、“采访菜农”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农村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更增添了农村学生的自豪感。再比如说,利用农村学生与动物、农作物的亲近优势,结合日记,写一写某动植物的跟踪日记,有条件的用照相机摄下与日记内容相吻合的图像资料,纪录小动物或农作物的生活、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环境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的服务对象是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也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风格、格调。一年级的学生刚跨入小学的校门,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可以贴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卡通人物、具有童趣的小纸艺,涂鸦作品,生动充满童真的物质环境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中高年级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类似低年级的布置显然不再适合他们。
另外,教室布置要应时而变。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不应一成不变,它需要不断地变化、完善、更新,始终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服务,体现其实效性,避免成为一种摆设。如,班级的学生园地、黑板报等都要及时更新。在美化了的环境中,讲文明、讲卫生会成为习惯,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的。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要力求富有童趣,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新颖,富有童趣。如开展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例如我班学生每天到校较早,但是自由早读因无人管理难有效率。于是我利用这段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跑步、玩游戏、打篮球,使得早上的这段时间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段”。
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也十分重要。开展的活动能够应让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四)学习文化的建设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将要求具体化。如具体要求每天早上早读时间,安排科代表领读;具体要求作业情况;具体要求上课注意事项;具体要求平时自主学习情况……每个学习的细环节都做到细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乡村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努力做好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