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散文通过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串联家庭琐事,睹物怀人,抒发物是人非,世事变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文章篇幅短小,写景叙事注重细节,语言质朴,处处是情,句句写情,字字抒情,是一篇抒情浓厚的散文佳作。本文就散文中蕴藏的情感展开论述,探究其具有浓浓抒情性的原因。
  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抒情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变迁,睹物怀人,抒发物是人非,世事变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散文笔触细腻,从琐碎的家庭生活入手,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语义极平和,但感情却极深沉。先喜后悲的感情线索下,隐含了作者对书屋特殊的亲情,对家道衰落的感慨,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肩负家族振兴使命的哀痛。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巧妙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神"就是这篇散文蕴含的情感。可以说,这篇散文处处是情,句句写情,字字抒情。
  一、散文的结构蕴含情感
  结构上,作者以项脊轩贯穿全文的始末,所有的景物、人物、情感,都由项脊轩串联起来。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意。轩内"室始洞然",轩外"珊珊可爱",白日、小鸟、明月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庭院风景图。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而居于这小天地中的,正是作者自己。他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第二段首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承接上文,但"悲"又从何而来?后文又从四个方面说明了悲情的缘由。一是诸父异爨,庭院处处筑墙,暗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之情。二是母亲的问寒问食,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之情。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悲痛之情。这也是少年归有光内心深处难言的隐痛。四是亡妻带来的短暂幸福,作者叙写夫妻俩在项脊轩中恩爱的生活片断,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二、散文的细节突显情感
  作者还借助细节描写书写情感,突显了散文的抒情性特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也是归有光先生散文的最大特点。文章无论是绘景叙事,还是抒发情感,作者都精益求精,力求写的细致入微,抒写性灵。如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光影摇动,幽香阵阵,心旷神怡。表现作者醉于书香、怡然自得的喜悦之情。
  最为精彩的是写人的片段。例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像这样的细节,作者着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
  三、散文的风格浸润情感
  质朴自然,不加修饰的语言风格是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白如话中显露真情。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表达效果,不以工整的句式吸引读者,平平实实,真真切切,却取得了很好的抒情效果,
  四、散文以叠词升华情感
  叠词和重章复唱的手法是古典诗词惯用的抒情方法,目的是为了增强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形象美。《项脊轩志》全文作者大量的运用叠词,绘景抒情,信手拈来,非常成功。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散文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又让作品带上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用"姗姗"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亭亭"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散文中作者多处运用叠词,不仅仅是为了状物写景,很显然是为了抒情,抒发由项脊轩牵引出来的诸多情感。写物关情,情景交融,这才是本文多处用叠词的真实用意。这样,"寂寂"一词,除了强调环境的清幽、静谧,还抒写了对项脊轩苦读生活的怀念;"往往"一词,还流露出了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不满和对家族衰落的哀痛;"亭亭"一词,也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夫妻恩爱生活的眷念,对亡妻的怀念,以及物是人非、物在人亡场景的感慨和惆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因为作者有真实的生活源头,有敏锐的生活洞察力,加上他高超的传情艺术,使得这篇散文处处是情,句句写情,字字抒情,抒情色彩极为浓厚,成为千古流传的抒情名篇。
  参考文献
  [1]王栩,《平易朴实寄寓深情-归有光<项脊轩志>试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郭兴良,《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调动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实践证明它能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理论尤其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这种评价方式的内容编制、操作方法,并进行了效果分析,提出了注意问题和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方法;效果;注意问题;体验乐趣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班级授课模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对大班课《电机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特点和具体实现作了深入研究,并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班课;班级授课模式;《电机设计》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420  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分为个别化模式、班级授课模式和网络交互模式。根据河北科技大学的多媒体教室是配合集体教学模式使用的,而且这种教室配有屏幕和投影仪,投
期刊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及科学技术革命的完成,英语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多的成为我们参与世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近几年尽管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取得了一定的英语等级认证,但进入社会中却足以见得其就业能力及英语学习能力的严重欠缺。因此,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仅仅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培养。本篇文章详细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
期刊
[摘要]藏族学生来泉州求学,要过的就是汉语言关,说好汉语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了解到藏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和"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养教育,来鼓舞西藏学生内在求知的自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让藏族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关键词]西藏班;口语;朗读训练;人文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2010年,泉州地区中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必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来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模式,而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存在很多弊端,譬如培训内容理论化,针对性及实践性不强;网络培训硬件设施不到位,影响学习效果;集中培训存在工学矛盾等等,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师成长需求。基于此,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  校本研修虽然主要是在教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主体意识的觉醒、传统文化的消融等原因,高校就此进入价值多元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以及受教育者价值观如何选择的困惑就此产生,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当下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所在,并重构了价值观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多元价值;价值观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前言  当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期刊
[摘要]科学教育观的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本文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管理这一角度详细阐述了关于践行科学教育观、追求教育实效性的几个策略。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教育的和谐和双赢,能够理性地采用妥协艺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动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其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育人为本;科学教育观;教育实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师生关系;创新兴趣;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0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聋生的形象记忆、动作记忆和情绪记忆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甚至还优于正常儿童,而聋生的思维活动却异于正常儿童,主要是抽象思维困维。所以提高聋生抽象思维的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培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0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评价;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和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已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阻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