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读后感想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上学完《前方》之后,有了一些思绪和感想。
  人类总是渴望前方,渴望远行,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挣扎,一种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纵然前方艰难险阻、命运未卜。
  前段时间,撒贝宁的一段视频——《北上广爱来不来》火遍了网络。在区域差异日益显著的今天,许许多多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放弃了家乡优渥的条件、父辈积累下来的资源和人脉,去一线城市,探索一条未知和迷茫的道路,探索属于他们的前方。有一句话形容得非常贴切:“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线城市容不下灵魂。”或许他们奋斗一辈子都还居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询问着自己明天去哪里应聘,或许他们功成名就时早已白发满头,或许他们一生都经历着思念家乡和憧憬前方的矛盾,可我不觉得他们悲惨,因为他们至少还在探索,至少还在前进,至少还有对未来的渴望。前方召唤着他们渴求的灵魂。
  一部分人咬着牙走了下去,一部分人选择了放弃回到了家乡,可他们发现,缓慢的生活节奏和缓慢的城市发展使他们甚至感到了“嫌弃”,家乡没有了家的感觉,于是他们谋划着再一次远行。那些生活在安逸中的人嘲笑着这样的远行者们的举棋不定,殊不知,这些人的格局已经得到了提升,他们领略了更优质的生活,他们窥见了远方朦胧的光明,纵然路还很长。
  远行者的心中也有家,也有故乡,但他们的家和故乡只是在念想中,是念想中那个完美的地方,是念想中那个充满温馨的地方。当他们咀嚼着乏味的方便面时,他们想念着家中袅袅的炊烟;当他们在滂沱的大雨中奔跑时,他们想念着在家时的温暖。远行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惦念着,矛盾着却也坚持着。直到他们真正回到家乡,他们才会发现,那里已经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家乡,因为他们见识过前方,而家乡依旧是那样——并不完美,他们心中念想的那个家,本质上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塑造起来的一种抽象感觉。我并不觉得这是悲剧,只有经过风雨才有真正挂念家乡的资格。
  前行的路总归艰难,但又充满希望。
  我觉得远行甚至是美好的,纵然前方充滿坎坷与荆棘——因为这是一代代人心中的祈愿,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指导老师: 李克刚]
其他文献
作 者: 沈 复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  乍见书名,有如红梅遇见微雪的惊喜。“浮生”大概是对平凡的人一生的概括,而读下去,更觉得这是沈复为平凡人所写的书。  《闲情记趣》一卷里,他寻石养花,设计园林,记录下他与妻子“芸”布衣蔬食生活里的乐趣;《浪游记快》里,他游历山水,用清丽恬淡的文笔描绘眼中的美景;《坎坷记愁》里,他与妻子遭遇家庭的变故,“无多骨肉更离披”的痛与“想见空江夜雪时”的难,无
钉钉子是门艺术。它不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应是下里巴人,却又少有人知其中三昧。  一位有经验的木工说,钉钉子当有三昧:一曰“稳”——钉尖的方向要确定不变;二曰“准”——目标要明确;三曰“深”——保持力度,入木三分。  静下来细细思考,其实人生亦如钉钉子,亦当有三昧如斯。  人生要“稳”。人一生的方向正确,即使路多坎坷曲折,也应永向阳光,不因失败而懊丧,不因挫折而低头,不因利益而沉沦。  先前大火的反
萨特曾说:“我是在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总得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是“无字之書”,那是社会的历练;一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似乎缺了一个角。但我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透最该读懂的书。  “有字之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如今我们倡导“终身教育”,似乎我们的整个人生旅途都得带着这本书
期刊
世上之事,唯稳、准、深不破。  钉钉子有讲究,要“稳”,把牢方向;要“准”,紧盯目标;要“深”,保持力度。  其实,不光是钉钉子这样的事需要稳、准、深。稳、准、深从小处的体现是钉钉子,从大处的体现可以上升到国家大事:我國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要“稳”,明确把握改革方向,抓住大局;要“准”,确立供给侧主体,对准对象改革;要“深”,深入改革,一举击破问题。  由此可见,稳、准、深三点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
在电视艺术创作中,家庭伦理剧,谍战剧,融入了战争、悬疑、情感等各种元素的年代剧以及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专题报道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具有拉动收视潜力的重要电视艺术品
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而我要说,人生只需“有字之书”。  歌德曾有言:“有讀书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东西。”对待读书问题,先贤早有预言。“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中,读三本大书的观点似乎显得刻意与狭隘。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
期刊
我们常常回想过去,沉浸在陈年旧事中无法自拔。  我们更常常展望明天,怀着一颗憧憬的心。明天,我也许会收获令人惊喜的分数,得到同学由衷的夸奖。同时又隐隐担心,万一,明日表現不佳又该如何?  最后惊觉,无论是沉湎过去抑或空想未来,都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罢了。能把握住的,唯有当下。  终于盼到自由自在的暑假,我坐在空调房里,面对如山的作业,心中却是燥热难平。母亲推门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叫我出来吃点
期刊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書”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的灵魂。如此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来看喧腾的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
期刊
学界对袁枚的研究,历来偏重于诗论,于其生平实多未深入。故随园藏书虽达数万卷,其具体情况却始终乏人关注。本文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不仅对随园书籍的聚散经过、收藏数量、内
浙江省高考作文,从2015年提倡写论述文到2016年明确提出“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两年来,我省高中作文教学已明显倾向于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指导。但从2017年高考作文的实际写作情况看,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概念阐释偏差  论述文写作,总离不开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阐释。这种阐释,就是要对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述、界定,把论述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使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逻辑更加严密,论证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