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言发展的主要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战场,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敞开心痱、畅所欲言,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以下对策:
  (1)、恰当运用媒体,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一言堂”等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不但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还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语言心理障碍,压抑了他们的语言表现,限制了他们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课堂表现常常是沉默寡言,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学生更是缄默无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理应成为优化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圆形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将圆与正方形作了对比,先是通过一段汽车的行驶画面,演示了轮胎的滚动,动画中小熊和小猪那一副悠然自得、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栩栩如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都被小熊和小猪憨态逗得哈哈大笑。紧接着,将汽车轮胎换成正方形,这时,汽车同样可以行驶,但却上下剧烈抖动着艰难地向前运动,车上原来悠闲的小熊和小猪却是一副窘态,这是学生的笑声更热烈了。欢笑之余,引发学生在思考:为什么正方形的轮子会使汽车在行驶时颠簸起伏,而圆形的轮子则使汽车行驶得那样平稳呢?在这样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完全摆脱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各种各样的见解在课堂中得到一一展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借助媒体,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能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挥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小学生的想象较成人更大胆,毫无条条框框,在再现现实的情景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启思维之门,把自己的想到的说出来,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在《水乡歌》一课的教学中,在多媒体出示描写每一小节内容影片后,教者分别以不同形式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1)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我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想象入情入理,在交流中又互相補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特别是最后一节讲“歌”多,多媒体出示了这样一幅情景:夕阳快要下山了,水乡人民撒下了一网又一网,收获到了一船又一船的鱼虾,然后,在悠扬的笛声中,在淡淡的余辉下,满载而归。多美的画面!学生说话的欲望较前两小节更为强烈,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我看到了水乡人民满载着一船船鱼回家了,听到了他们在歌唱,我想水乡人民真幸福啊!我想水乡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他们肯定在唱着《春天的故事》,感谢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我想水乡人民肯定在想今后还要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支援祖国建设……学生越想越宽,越说越兴奋。精彩的发言,令大家喜出望外。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
  我们常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学生在一起交流昨晚看到的电视节目时往往是眉飞色舞,谈笑风生。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电视节目的情景性、故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有现实生活色彩的情景,对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是有很大作用的。如在口语交际课《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中,教者用录像分别创设设了爸爸的同事来敲门、自己的同学来敲门、维修管道的工人来敲门和一个坏人来敲门的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如果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会分别与他们怎样对话?与自己的同伴来表演一下如何与不同的来访者对话。这样的情景与现实生活非常接近,学生一下子就溶入对话情景之中,感到非常亲切、实在,从而体会与不同的对象对话时要注意好分寸,讲话要得体,要有礼有节。
  再如口语交际“听话、说话”,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教师课前先按参观顺序从介绍校园角度拍成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对着录像配解说词,学生争着拿着话筒煞有其事地介绍,俨然真的小导游。学生有亲切感、新鲜感、成就感,因而个个跃跃欲试,气氛热烈。这种形式既避免了参观现场、介绍的麻烦,又生动具体,录像为他们提供了直观材料,指点了说的顺序,化解了说的难度。其他学生也饶有兴趣地边看边听,听得认真、细心,评得中肯、实在。而利用录像的重播功能反复播放、解说,又加大了训练密度,扩大了训练面积。
  以上语言实践活动,由于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媒体,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真实的交际”。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来单一的、纯数学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深入实践数学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性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应用性学习能力的评价。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应用性教学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历史课堂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语。“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课堂实效。导语,要力求新奇、有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乏味、无趣。   如何实现历史
【摘 要】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面对新课程改革,困扰高中化学教师的最重要的难题是把握好教材的深浅度以及如何做好初高中的平稳过渡,对于学生而言普遍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学习内容更显得抽象甚至是枯燥。在做习题或实验时,又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完成初高中化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范读为基点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朗
【摘要】新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最终把他们培养成能用化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鉴于此,本文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主体性教学;策略    一、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涵义与特点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要是课程和教材)时所
语文是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达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问题。  农村学生受条件的制约所受的文学熏陶,多数人只是课本上的范文,课外阅读量极少,学生因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而“营养不良”,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能力低,是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通病。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写起作文眉峰紧锁却也写不出几句生动的话来。面对他们的学
近年来,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提高本国的体育运动水平,因为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水平往往标志着本国的经济水平的社会文明。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体育工作者,更应努力地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更多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然而要上好农村中学体育课,提高其教学质量并不是很容易的,这里就谈几点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摘 要】笔者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的效率和学生的学的效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叙述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积极评价 分组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手段    中学生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
摘要:通过研读《体育之研究》一文,本人深深地被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教育思想之先见所折服,同时更加提升了我对伟人由衷的钦佩和敬仰之情。本人认为青年毛泽东所指的体育: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富国强民。他的体育教育思想之先见已经覆盖了、支配了几代人的生活。  关键字:毛泽东 体育观 体育之研究    《体育之研究》一文主旨在鼓励和激发人们去主动强身健体,奠定保家卫国的身体基础。建国后,毛泽东也在不同场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