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推动中学音乐艺术发展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应该自觉地、能动地遵循并驾驭音乐本身的特殊性,才能使音乐教学沿着正确的途径发展、提高。
  [关键词]音乐艺术 重要性 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音乐课在我国文化教育中也一直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美育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一)音乐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担负着美育的实施,给学生以美的精神享受,而且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对培养“四有”新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历来十分重视音乐教育,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听觉、视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全面发展。
  (二)制定音乐教学计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折不扣地开设音乐课。其次,制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一个好的教学大纲,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步骤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制订具体计划、实施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再次,要加强学校的音乐设施建设。必要的音乐设施,如:音乐器械、音乐室、舞蹈室等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学校要把音乐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技能等都有用武之地。
  (三)转变教育理念,讲究科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要克服单纯的教教识谱、学学唱歌的简单教学,进一步坚持“一个发扬”,搞好“三个转变”,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作风;变重技术训练为重艺术熏陶,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课内教育为课内课外互补。使学生跳出单纯识谱、唱歌的圈子,培养能歌善舞、既会演奏又会表演的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好主要环节。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把学好音乐看成是振兴民族、丰富生活、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门崇高的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二要抓好唱歌、器乐、欣赏等三个主要环节教育。
  二、以感受与鉴赏促进中学音乐教学向纵深发展
  纵观西藏目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受与鉴赏中陶冶情操,才是中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感受与鉴赏才是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
  从中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使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好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和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过程。在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景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识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论语》记载着孔子听音乐后的感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只有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能起作用。孔子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与鉴赏音乐才是教学的核心。
  从表面上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识性教学,与感受和鉴赏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在这里,逻辑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起支持作用,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某个音乐概念,或是从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受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识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中学音乐教育在显示社会存在的基础。   并非中学音乐教学排斥认知活动,相反,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有教学内容中都会运用到,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知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认知,而是更多的认知目的的是为学生更好的感悟音乐服务的,本末不能倒置。一般认为中学阶段是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作为课外活动,广泛适度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技能训练是可取的,但课堂上的教材教学,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程度一定要把握适度,要以感悟音乐为重点,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良好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和辨别音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的表达方法,把音乐的想象与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丰富和满足他们的内心知觉和情感体验。
  三、把握好音乐的特殊性,推动音乐的全方位发展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有它自己的所长,又有自己的局限。就是说,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艺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它们所运用的材料都是声音(歌曲则已是音乐和歌词结合的产物)。音乐所运用的声音,是从客观世界里的各种声音现象抽象、挑选出来的有组织的一群声音序列。这些声音又依它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性能构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以及配器等音乐语言的要素。这里应该补充说明的是,音乐不只是运用乐音,而且还包括一些经过选择、加工的噪音。例如某些打击乐和一些不协和和弦的音响。
  (二)音乐是依靠听觉感受的,即音乐是属于听觉的艺术。这里所说的“听”,是包括听觉理的全部过程的。所以,要了解音乐的特性,必须了解声音、听觉感受和听觉表象的实质,也即从感性基础进入到音乐审美意识的全部过程。听觉和其他生理、心理现象密切相关,所以要感受音乐,就必须进行听觉上的音乐训练,否则“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所谓听觉上的音乐训练,是指音乐作品中的诸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长短、调式调性、和声、音色等)主要靠听觉来感知和感受。这里应该附带说明的一点是,音乐不仅用听觉,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但听觉是基础,是关键。由于长期的听觉的训练和积累,人们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所谓“内心听觉”,即不用直接演唱、演奏和聆听音乐作品,而通过想象或读谱,内心即可产生对某个乐曲的声音感受。
  (三)音乐最擅长于抒发情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特别是在没有歌词语义结合的器乐曲中表现得更清楚。一首乐曲,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发展,以及几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 器乐曲的文字标题或说明,使乐曲的表现内容更加具体,人们欣赏时有所遵循。但是,必须把“表情”作为核心。音乐中虽也运用所谓“音乐形象”这个概念,但它只是说,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生动“景象”,是借“形象”来说明音乐的表现具体、生动,能唤起人们思想的一种属性。
  中学生正处在养成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时期,而艺术正好在这时候发挥这它的作用,中学生通过艺术欣赏活动,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收到启示,时间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青少年文化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好时期,识字、阅读、作文,三大基础模块成阶梯状,链条状,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只有新思路才能保持新鲜血液的活跃。  [关键词]识字 阅读 作文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好时期,识字、阅读、作文,三大模块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哪一环节除了问题,弥补将是非常困难之事。不仅老师、家长要花大力气去给孩子补习,孩子自身也会在途中慢慢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悲观情绪。认为自己完了,学不好了,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其基本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以及包括理想、情操、人格、文明在内的精神品质。对理工科大学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公式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阐述了课程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应用后表明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桥梁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 课程特点 应用型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结构设计原理
期刊
[摘要]学生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老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切实提高,我们的学生也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培养 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
期刊
[摘要]研究方式的创新是军事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的军事科研手段和方法。推动军事科研方式的创新,主要是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方法,研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复杂问题,已成为推进军事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 军事科学研究方式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谁与谁的对话,怎样对话呢?  一、学生
期刊
[摘要]现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走信息化的教育发展道路越来越明晰,本人在信息化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和参考,希望能在其他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中有些帮助。  [关键词]校园网 方案 探讨  绵阳安县是“汶川5.12地震”后的极重灾县之一,地震后,安县所有学校的校舍都属危房,设备损毁,网络瘫痪。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对我们灾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
期刊
[摘要]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是工程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本文通过引入和分析具体实例,归纳总结出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使学生更容易、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公式.  [关键词]全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 划分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是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考研的重要考点之一.但在大多数教材中,常常是直接给出这两个公式的定义,然后配以相应的例题.如果按照教材的这种
期刊
[摘要]阅读策略研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阅读策略的概念入手,分别介绍了阅读策略的几个代表性分类、第二语言阅读策略使用与个体差异及社会文化背景关系的研究及第二语言阅读策略训练的主要研究,最后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第二语言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使用 阅读策略比较 阅读策略训练  自20世纪7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有翔实的教学方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技巧;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要吃透学情,实现个性化教学;要激发和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 创新改革 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