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制书籍 一个时代的怀念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雅海扇蛤,扇形的贝壳纹路形似从侧面看一本翻开的书,一页一页似乎都在流动,而浅黄色是旧书特有的岁月痕迹。
  去年“光棍购物节”往回数四天,我到位于北京花家地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看展览,无意中碰上了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展品的花样不少,但都有一个突出的焦点——打破传统印刷书籍的概念,把书的“外延”开发到极致。
  我这才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前卫。1998年至2004年间,我曾在北京潘家园居住了几年。由于当时家里的阳台色彩单调,我就用不成套的《苏联大百科》以及60卷本的列宁全集砌阳台。
  那个时候旧书廉价,我拿《希腊画册》垫君子兰花盆。遇上喜欢的1880年前后出版的毛边英文版《柏拉图文集》,我会剪掉缎子被面,用它来糊破书的封面。这种糊封面是我手工制作书籍的雏形。
  发展下去,就是找一些五、六十年代的带有浓厚时代意识形态特征的笔记本,或者民国旧账本,往里抄写一些东西。这是我手制书籍的第二个阶段。
  我曾在烟袋斜街一家卖牛皮制品的店里发现多种适合书籍封面的笔记本。它们的样子很像艾柯《玫瑰的名字》里教堂里的圣书。于是,我觉得不妨把笔记本的瓤子去掉,剪裁一下,就可以当我的旧书的封面。我昔日搜集了许多老版本《圣经》和双语词典,它们的年龄总在百岁以上,“衣服”难免破败。想及此,我便试验了一下旧书“换衣”,结果发现它们“容光焕发”。这又是一个阶段。
  许多旧书文本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在个人手里无法体现,而它们当年被生产时所用的材料却很好。在北京城的洋咖啡还算奢侈品的时候,出版于1870年前后的《英国皇家农业年鉴》皮装本却很廉价,廉价到按废纸论斤算价格。有些咖啡馆就拿这些东西当装饰品,一杯咖啡的代价能换10来本这样的书籍。
  假如把这些书籍的衬纸取下来,就是很好的手工藏书票的制作材料。旧法文小说的余纸空白叶和插图都是制作藏书票最佳原材料。因为,旧小说的插图大抵为木版画甚至铜版画。空白页泛黄,很有旧票的韵味。这也可称为另一种形式的手工制书。
  文本发展到今天一如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然“无非文本”,没有什么不是艺术了。于是人们往空白本子里盖戳、添加文本,把旧信旧邮票都弄成文本,甚至把带有印花的碎布贴到本子上……
  我看完展览后发现自己的影集盒子里有许多文本的边角料,比如版权页、扉页、书脊的旧残存,于是动念买一本在烟袋斜街新发现的手工痕迹更重的厚皮本子,把这些“残纸破页”贴上去。我更把20年前乔伊斯研讨会的邀请函夹贴进去,那里面有爱尔兰的信息,有《尤利西斯》的译者萧乾、文洁若的信息。我把旧书里夹着的“明星电影院”的电影票贴上去,把镇江博物馆和鲁迅纪念馆的门票贴上去。这个手工书里还有剪报,那是我不曾结集的散乱文字,有些都被遗忘许久了。
  我自己今年行走的地方不少,也买到许多纸质文本,比如武汉大学手绘地图、诗人汪静之的纪念册,以及抗战70年纪念勋章的说明书等。然而,我觉得这些都不如发现手制书新路径来得喜悦。
  这个时代,文本的革命性变化注定影响深远。人们举办手制书展览是对一个渐行渐远时代的怀恋,略带挽留的情绪,同时也是对文本概念的困惑。新时代文本因为缺少时间考验而未被证明属于经典,加以文本的泛滥,人们于是觉得不如直“书”胸臆,把原生态的文本留给世人。
  手制书是手工热的余脉。对我等喜欢旧书的人来说,手工的主要目的是“修旧如旧”,是对机器整齐划一的“反动”。而从某个收藏角度来说,手工因为制品量小,得以成令人垂青的“藏品”。
其他文献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叫“主要看气质”,起源是一众网友跟风明星专辑宣传照,在社交软件上晒个人“气质照”的接龙游戏。道理也很浅显:人美不美不光看五官,气质更重要。  实际上,这一流行语用在博物馆理事会的成立上也有着一定的意味。对于国内的文博机构,特别是国有博物馆来说,理事会是近几年陆续兴起的一个新名词,目的在于助力文博机构的发展。毋庸置疑,理事会制度的推行值得鼓励,不过话说回来,能否坚持长久、做得更实际
期刊
因为书画代表中国文化的方向,与作家协会和其他兄弟协会是一样的,所以去官化的可能性不大。书协不同于民间的一些其他组织,它是中国文化的前沿,是文化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中央十分重视,也对艺术家提出了很多要求。作为艺术家,要植根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走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期待新一届主席团和理事会担负起新的责任,牢牢把握传统书法精神,为国家留下一批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奏响“中国梦,书法梦”的时代最强音
期刊
书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当代似乎成了“奢侈”。在我们周围,似乎每个人都了解书法,但又都并不真正明白它的历史与现状。  贡布里希有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他提出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若推而广之,可以得到“现实中根本没有书法这种东西,只有书法家”的结论。如果想了解书法,或许从书写者的角度开始是一个最好的途径。而了解诸多不被大家熟知的书写者,更容易让我们感知书史背后那永不停息的
期刊
最近,身边嚷着“腰酸背痛”的朋友特别多,上医院一查,都是手机“刷屏”惹的祸。也难怪,一睁眼,刷屏,闭眼前,还是刷屏。刷屏惹的祸还不止体肤之痛,更戳中了不少“老媒体”人的心。  这里的“老”是相对于如今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这几日,又有某著名女主播的辞职信在微信圈广为转发,再次让人心生疑虑:“老媒体”真的要被打败了?或者说,“纸媒”阅读的时代渐行渐远了?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阅读的
期刊
新艳红美法螺,它的颜色让人联想到那个红色年代。伟人像章、语录条章,都是那个时代的『标配』。曾经心心念念的物品,却在一次异国之旅中相遇,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到悉尼旅游,不妨去逛逛那里的“跳蚤市场”(旧货市场),也许你会无意间获得一份惊喜。  在距悉尼城区大约3、4公里的Rozelle,有一所公立学校(Rozelle Public School),每逢周六、周日,校园就变成了市场。这个市场早在1
期刊
皇冠黑香螺,因线条形似皇冠而得名。它华丽的纹路悠扬婉转,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在螺壳上划下的痕迹,一圈一圈与老唱片的针纹不谋而合。  2015年新年伊始,笔者从马来西亚购藏了20多张民国时期歌曲老唱片,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和大中华唱片厂在上海录制发行,距今已有七、八十年历史。当时,不论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还是大中华唱片厂,都是响当当的唱片业巨头。他们发行了数以万计的唱片,并销往海内外,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
期刊
天使之翼海鸥蛤,因蛤壳形似天使之翼而得名,其实也可将其看成展翅的白天鹅,那么静谧,那么美好,优雅的仪态,与世无争,却能莫名引人注目。  著名邮票设计师万维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29日9点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万维生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精彩的邮票作品,《儿童》、《天鹅》等都给集邮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普20《北京风景图案普通邮票》被评为新中国建立三十周年最佳邮票
期刊
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的今天,这一届书协主席和主席团成员真有那么一点儿“生不逢时”,一夜之间身价摇身一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实;再说了,由于此前书协屡遭非议,书法市场的残酷洗牌,人们对“职务大小”决定“艺术高下”的认识也已经非常清晰。洗牌的结果,无疑对“书官洗钱”这一惯性腐败行径是致命的一击。  作为中国书协,在老一辈书法家如启功先生辞世后的中国书协领导层,议论与褒贬可谓同时并存,但客观地说,贬还
期刊
寺町翁戎螺,它的色泽浓淡相宜,伴有精致的纹路。如果螺也有性格,那么它必也像名人手札一样,轻灵而不轻佻,有涵养而不呆板。  在外界看来,我是一个画画儿的。多年的从艺之路,使我对花鸟画创作有了些许领悟。但平心而论,我的艺术创作之路多多少少与我的收藏有一定关联。  我自幼受到舅父朱月湖和朱白亭的熏陶,他们都是老家安徽当涂县的画家和美术教育者。受他们的影响,我十几岁即迷恋上了收藏,尤其是名人字画。当时收藏
期刊
岩石芭蕉螺,线条富有张力,每一个突起似乎都包含个性,就像这幅漫画电影海报,既夸张又写实地体现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于1981年将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搬上了银幕,由陈白尘改编、岑范导演、严顺开主演。陈白尘是中国著名剧作家,创作过电影《鲁迅传》剧本,对鲁迅作品见解深刻;岑范是是清末两广总督、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岑春煊的侄孙,是中国第三代知名导演,先在八一、北影后到上影担任编导,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