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裔美籍少年的成长记事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墨裔美籍少年曼尼来说,14岁那年从夏到冬,似乎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梦魇。
  那年夏天,先是在市政府当翻译的父亲失业了,他中午喝酒并且说了脏话,结果被炒了鱿鱼。接着是哥哥拿多不停地换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干不长久,又一次被解雇以后,他拒绝再去找工作。家中一下有了两个失业的人。
  父亲失业以后染上了酗酒与赌博的恶习,只要有一点钱,他不是去喝就是去赌。有一次母亲去台球间喊父亲回家,父亲躲进男厕所却仍被母亲找了出来。父亲自认为丢了面子,拿出来复枪要射杀母亲。直至警察来临,一场闹剧才得以收场。父亲因私藏枪支罪被带到了警局,母亲千方百计筹了钱才将父亲保释出狱。
  正值青春期的哥哥待在家里,他对自己英俊的外表十分自恋,整天不是举哑铃就是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或者为挤一颗青春痘花上几个小时。他的游手好闲使得家人十分愤怒,然而不管家人如何恐吓他、谩骂他、羞辱他,拿多都无动于衷。
  家里惟一有固定收入的是在洗衣店工作的姐姐。姐姐瞒着爸妈交了一个白人男朋友,也是个游手好闲的家伙,她丝毫不喜欢他,却因为孤独而和他在一起。结果姐姐未婚先孕,又不慎流产,可家中却因为没钱不能送她进医院……
  这样一个家庭,住在墨西哥人聚居的贫民社区,靠政府的某种福利政策才能生存下去,贫困潦倒,问题重重,濒临崩溃的边缘。按曼尼老爸的说法,在这个社会,人可以像货物一样被分类,有的人是百万富翁,拥有一大堆东西;有的人身值一千元、一百元……十元、五元,或者一块钱;还有很多人等于五分或一毛。而他们自己,大概“只值一分钱”。
  然而,14岁的少年曼尼对于人生却已有了自己虽青涩但也不失成熟的体察认识。“我想了很多年,也想不出一个墨西哥人,除了非常努力地工作以外,还能靠什么在这个社会上出人头地。”他睁大眼睛看着家里发生的种种事件,面对贫困与歧视他虽然也常常感到困惑,但他赞赏外公的生活态度:“外公一生中,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拼命地做,好像把所有明天的希望都寄托在今天的工作里。”曼尼继承了外公勤奋的基因,他不愿接受老爸自己只值一分钱的理论,他和哥哥拿多也不一样。曼尼希望靠自己的工作来一步步接近梦想,“没工作做,我就跟空可乐瓶一样空”。
  有一阵子,曼尼和舅舅及两个表兄弟一起挨家挨户去卖水果,卖哈密瓜、苹果、橘子等任何季节性的水果。可是舅舅意外受伤,不得不卖掉小货车,这样水果也卖不成了。
  很快就要开学,曼尼需要买衣服和文具的钱,他还想要一双棒球手套,想得要命。于是他怂恿哥哥和他一起,顶着烈日去当采辣椒的小工。他们在火热的骄阳下采摘着气味呛鼻的辣椒,还目睹了移民局来抓捕辣椒地里的非法移民。
  在学校,种族之间的隔膜显而易见。在墨裔学生雷裘的鼓动下,曼尼参加了学校的墨裔拳击队。在拳击队中,他受到了雷裘的观念的影响:墨西哥人是印第安人的后代,墨西哥人的肤色不那么白,那就像地球需要泥土、树木需要阳光是一样的道理。虽然最后雷裘的队伍被打得落花流水,但那对于曼尼依然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14岁的曼尼已经开始喜欢和仰慕女孩子。他不顾哥哥姐姐的冷嘲热讽,执意要去参加白人女孩桃蒂的派对。在派对上他成了众多白人少年中格格不入的一分子,而桃蒂也并不欢迎他的加入。最后曼尼出乖露丑,落荒而逃。
  桃蒂家的那场灾难,使得原本就文静腼腆的曼尼更没办法和女孩子好好交往了。为了获得与女孩接近的机会,他被诱惑加入一个帮派,差点成为结伙抢劫的帮凶……
  曼尼的老爸喜欢把曼尼喊做“烤箱里的鹦鹉”。这是一句墨西哥谚语:一只鹦鹉抱怨天气炎热,却不知道那是因为自己身处烤箱!这句谚语用来指那些天真无知的人,他们看不清自己所处的环境,看不清自己的立足之地,还一厢情愿地对生活抱着美好的幻想。
  这句谚语原本或许是贬义的,但用于曼尼身上,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不管生活如何严酷,但他始终不曾妥协,不曾气馁,他内心深处,永远蕴含着对希望、对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
  有人曾说:生活好比一场牌局,不管你拿到的是一手好牌还是烂牌,你都得打下去。14岁的少年曼尼在贫困、歧视与缺乏文化认同的环境中长大,他并不曾拿到一手好牌,生活就像一架巨大的烤箱,无情地灼伤了他。他有创痛,有绝望,然而他依然单纯地相信着周围的人、事、物,相信生活应该以一种更美好的方式进行,相信这美好的一天终会到来……《烤箱里的鹦鹉》便是这样一位少年的成长记事,是少年人在成长中自我追寻的心灵历史。书出版后便因深刻地再现了少年心理,同时文字优美鲜活而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少年文学奖。
  
  这部小说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它的作者维多·马汀尼便是一位墨裔美国人,生长在美国加州中部贫瘠的山谷,有12个兄弟姐妹。从小他就得帮着父母亲下田,采摘葡萄、番茄及水蜜桃维持生计。后来他读了大学,虽然取得的是英文系的学位,但或许碍于墨裔出身的缘故,他从事过多种多样与所学无关的工作:焊接工、卡车司机、书店职员等等,同时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热爱的写作。《烤箱里的鹦鹉》是他的第一本小说,记述了他的家庭在破碎边缘的那一段岁月。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一年发生了那么多、那么烦、那么令人气馁的事情,但这个家庭还是奋力走过了危机。现在的马汀尼家12个孩子和父母的感情都很好,兄弟姊妹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很不错。《烤箱里的鹦鹉》的故事还在继续,正如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故事一样。
其他文献
我想我懂你,懂你的局促,懂你的高昂;懂你的无奈,懂你的幸福。  我想我不会去戳穿你,你的自负,你的失落,你在背地里悄悄藏起的泪水,你偶尔的故作姿态。  是的,不需要你相信,我自信懂你。  你把饭桌上的好菜留着不吃,借口说要喝口清酒;你把眉宇间的烦恼收起,还我一个深深的微笑;你把对我的牵挂放在心里,留下那充满不安的眼神。是的,你总是那样,不需要否认,我自信懂你。棋盘前我和你争论,晚饭后我和你顶嘴,不
期刊
如果我称“高三”为朋友,身边那叠厚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考卷会使这个称呼显得很别扭,所以我一直称“高三”为对手,一个打“拉锯战”的对手。  在这场拉锯战中,学会最多的就是“放弃”和“坚持”,就像启程穿越荒野的人放弃所有漂亮但无用的东西,只带上匕首、盐巴、火种、指南针,然后从容地踏上征程。他面对着一望无垠的荒原,理想就是他走下去的惟一理由。
期刊
梦中听到爸爸浑厚迷人的嗓音在叫我。睁开眼,微弱的灯光下,有两个穿戴整齐的爸爸的影像在交错摇晃。爸爸轻柔却果断地又叫了我一遍,再不理就要被斥为不听话的小孩了。我头晕得差点站不起来,身体机械地动着,眯着眼睛忍受着胃的酸痛。老爸命令我把行李放在他那辆生锈的本田汽车里,还提醒我现在已经早晨四点半了,再拖拉的话我们就来不及了。  车厢里塞得满满的,后面的三个座位中有两个被一只红色的冷藏箱占住。爸爸先开车去了
期刊
●安琪到启东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举办编读见面会时,遇到了好几个我们的通讯员,虽然第一次见面,还是备感亲切,因为是一家人嘛,呵呵。其中一个孩子悄悄地问:“安琪姐姐,我刚刚成为通讯员,你可以告诉我通讯员可以做什么吗?”  当然可以呀,请新老通讯员和准通讯员们都注意听哦———  1.把你喜欢的《少年文艺》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可以认识《少年文艺》———好东西当然要和大家分享。请把大家的阅读心得和对刊
期刊
漂亮的小姑娘奥黛丽清晨出门时遇到了大雨。她本来穿的是花裙子,路过贝壳沼泽时泥巴太滑,奥黛丽不小心就掉了进去。  爬出来后,一只蹲在树枝上的猫头鹰对奥黛莉说:“嘎嘎嘎……你是个泥娃娃!”  奥黛丽把系头发的橡皮筋解下来,箍在手上拉长,“啪”地一声射向猫头鹰。哦,她实在是个坏脾气的小孩。  猫头鹰在空中说:“嘎嘎嘎,罚你洗不干净你身上的花裙子!”说完就布拉布拉地飞走了。  坏脾气的奥黛丽哼着歌儿继续向
期刊
命运真是个捉弄人的天才,根本不理会人的抱怨,像一个满怀恶意的孩子,把一只蜻蜓掐掉一半,然后等着,瞧它怎样反抗,怎样挣扎,怎样毁灭。幸运的是,我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明白,人还可以不在强者弱者的角色之间抉择,从容地把一切苦恨轻轻抖落,一脚跨出去,天宽地远。    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涵芬文学社 缪群惠    梦海    梦里常出现一汪大海,无数块石头被海浪卷起,又吞没。我站在岸边,隐约可见彼岸沙鸥
期刊
我认识小马时她10岁,我和她娘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便有幸时常领教她的咳珠唾玉。有一回是渐近黄昏时候,我和同样单身的吴同事百无聊赖,用一种感叹的语气交流怎么打发这顿晚餐,想来想去没个好去处,正在惆怅无端呢,在旁边跳来跳去的这小家伙,张嘴来了两个字:自费。我们扭头向她,笑道,那你借钱给我们好不好?她又来一句:免谈。简洁果断的四个字就这样终结了两个准老姑娘的长吁短叹,同时也暴露出,幼年的小马不但惜墨如金
期刊
从小学升到初中,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东拐西拐到了我应在的班级,一看,眼球差点掉下来———初一(10)班?我虽然没进重点班,但也不至于被分到最后一个班吧!走进去一看,稀稀落落只有三四十个人,一个个打扮奇特,典型的差生。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我咬紧牙轻轻走进教室,他们之中似乎很多人都互相认识,女生们兴致勃勃地聊着天,没有一个人看我。  我迅速地扫视了一下教室,发现有一个女孩趴在桌子上,旁边刚好有一
期刊
那天,带着一群《少年文艺》的小读者到电视台参加“震撼一条龙”的直播。舞台上“怀旧金曲”四个字在灯光下显得美轮美奂。音乐响起来,主持人从幕布后面闪出来,满面笑容地唱着:“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  熟悉的旋律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记忆的闸门,我仿佛回到了小学时代的班会课。那节班会课,老师讲完话,照例邀请同学们即兴表演几个小节目。一时有些冷场,老师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排的班长。那个女孩子
期刊
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我和Y同学在教室里嬉戏。突然,我踉跄了一下,惯性使我飞了出去,“咚”的一声撞上了教室后面的柜子。我感觉嘴里有硬硬的东西,一张嘴吐出了小半颗门牙。  原来我跑到L同学身边时,她伸出来的脚刚好像绊马索一样把我绊倒了。  一个重大事件就这样发生了。据说学校以前出现过类似的事,最后还闹上了法庭。  晚上,班主任老师火急火燎地赶来我们家,表示亲切慰问和万分遗憾,并保证秉公处理。老师走后不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