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血性引流袋更换最佳时间,以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随机将80例有血性引流袋患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实验组每三天定时更换引流袋,于术后第三日早晨更换引流袋时采集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监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血性引流袋以每三天更换为宜。
关键词: 血性引流袋 小儿 细菌培养 时间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38-02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而大部分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留置导尿及尿路引流管有关,临床上常用定时更换引流袋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更换集尿袋及引流袋的间隔时间有一天、三天、七天、十天,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小儿血性引流袋更换最佳时间,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80例小儿泌尿外科术后有血性引流袋的患儿行引流液细菌培养监测,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儿中,男45,女35,年龄6月-14岁,尿路结石40例,肾积水40例,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日采集引流液做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及血性引流液不足三天者退出本研究,手术前半小时及术后均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尿路结石及肾积水患儿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实验组每三天定时更换引流袋,对照组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
1.2.2 材料:两组统一使用一次性硅胶引流管及抗反流引流袋。
1.2.3 标本采集:两组均于手术当日取引流液培养,均无细菌生长,于术后第三日早晨更换引流袋前,在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口处的引流袋上侧面用无菌法采集引流液5ml做细菌培养,培养为阳性的则停止送检。
1.2.4 尿路感染标准:引流液细菌培养菌落≥105cfu/ml并排除污染者为阳性。
1.2.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血性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见表1
表1结果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我院尿路结石患儿术后三至五天拔除引流管,肾积水患儿的引流液一般于术后三天左右转为清亮,所以本研究将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时间定为术后第三天。
《新编护理学基础》要求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1],《外科护理学》规定尿液及伤口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2],有研究认为更换尿袋最佳时间以三天[3]或七天[4]为宜。很多医院更换集尿袋时间为三天或七天,但血性引流袋更换时间无标准及相关规定,临床上认为血性引流液更有利于细菌生长,大多数仍为每天更换。周春华等对78例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导尿出现血性尿液患儿进行研究,认为血性尿液引流使用抗反流引流袋不需要每天換袋[5]。
护理患儿时注意保持引流管及引流袋低于伤口引流出口处,勿折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打开引流袋出口放引流液,当袋内剩余5-10ml即反折出口阀并消毒,然后关闭,以防止空气进入,减少污染引流袋的机会。嘱患儿多饮水,保证每天摄入水分1500-2000ml,以稀释引流液,冲洗排尿系统,利于引流,减少感染的几率,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本次对小儿血性引流袋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更换血性引流袋的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每三天换袋的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原因是引流袋更换频繁,破坏了密闭引流系统,造成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有细菌侵入。因此,保持导尿管-引流管连接处完全密闭是减少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6]尽量不要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的接头及频繁放引流液。我们应该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把护士还给病人,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儿血性引流袋更换时间以三天为宜,但引流袋内有较多分泌物及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1.
[2] 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388.
[3] 王书会.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25(10):859-864.
[4] 潘建华,吴全英.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40.
[5] 周春华,刘晓军,陈小艳,等.抗反流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
24(11):3.
[6] 沈子楠,杨丽娟,张玉香等.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血性引流袋 小儿 细菌培养 时间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38-02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而大部分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留置导尿及尿路引流管有关,临床上常用定时更换引流袋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更换集尿袋及引流袋的间隔时间有一天、三天、七天、十天,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小儿血性引流袋更换最佳时间,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80例小儿泌尿外科术后有血性引流袋的患儿行引流液细菌培养监测,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儿中,男45,女35,年龄6月-14岁,尿路结石40例,肾积水40例,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日采集引流液做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及血性引流液不足三天者退出本研究,手术前半小时及术后均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尿路结石及肾积水患儿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实验组每三天定时更换引流袋,对照组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
1.2.2 材料:两组统一使用一次性硅胶引流管及抗反流引流袋。
1.2.3 标本采集:两组均于手术当日取引流液培养,均无细菌生长,于术后第三日早晨更换引流袋前,在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口处的引流袋上侧面用无菌法采集引流液5ml做细菌培养,培养为阳性的则停止送检。
1.2.4 尿路感染标准:引流液细菌培养菌落≥105cfu/ml并排除污染者为阳性。
1.2.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血性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见表1
表1结果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我院尿路结石患儿术后三至五天拔除引流管,肾积水患儿的引流液一般于术后三天左右转为清亮,所以本研究将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时间定为术后第三天。
《新编护理学基础》要求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1],《外科护理学》规定尿液及伤口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2],有研究认为更换尿袋最佳时间以三天[3]或七天[4]为宜。很多医院更换集尿袋时间为三天或七天,但血性引流袋更换时间无标准及相关规定,临床上认为血性引流液更有利于细菌生长,大多数仍为每天更换。周春华等对78例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导尿出现血性尿液患儿进行研究,认为血性尿液引流使用抗反流引流袋不需要每天換袋[5]。
护理患儿时注意保持引流管及引流袋低于伤口引流出口处,勿折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打开引流袋出口放引流液,当袋内剩余5-10ml即反折出口阀并消毒,然后关闭,以防止空气进入,减少污染引流袋的机会。嘱患儿多饮水,保证每天摄入水分1500-2000ml,以稀释引流液,冲洗排尿系统,利于引流,减少感染的几率,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本次对小儿血性引流袋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更换血性引流袋的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每三天换袋的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原因是引流袋更换频繁,破坏了密闭引流系统,造成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有细菌侵入。因此,保持导尿管-引流管连接处完全密闭是减少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6]尽量不要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的接头及频繁放引流液。我们应该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把护士还给病人,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儿血性引流袋更换时间以三天为宜,但引流袋内有较多分泌物及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1.
[2] 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388.
[3] 王书会.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25(10):859-864.
[4] 潘建华,吴全英.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40.
[5] 周春华,刘晓军,陈小艳,等.抗反流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
24(11):3.
[6] 沈子楠,杨丽娟,张玉香等.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