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成长导师制的探索研究,根据在学生中的试推行,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以达到推动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对学生全面指导的成效,针对导师制存在的不足解决问题,并对今后导师制深入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成长导师制;素质教育;导向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分院于2012年3月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实施办法》,并在先后在2010级中英合作学生,2011级中加合作,2012级全体中外合作办学共140名学生中试行实施成长导师制,并在此对国际教育学院实施成长导师制做一分析研究。
一、 成长导师制的基本情况及实施办法
成长导师制,为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结合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咨询和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试行期导师队伍由管理人员(3名)及专任教师(3名)共同组成,在全体学生间随机分组,每位导师指导10至13名学生。所承担职责:在学生成长期间,导师通过谈心,座谈,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习目标规划,专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施导。导师采取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导师不定期,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的指导工作要填写导师工作志,学期初要制订指导工作计划,对指导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要有指导工作总结。实施具体方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1.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导师”选聘工作。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的教师定为导师。
2.对全体“导师”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工作计划。
3.确定受导学生:通过辅导员摸底,对全体学生总结归纳,着重把家庭贫寒、学习困难的、 行 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以及各科各类的特长生等确定出并分组。有助于导师的快速切入,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有的放矢。
4.师生结组,一名导师带一组学生,一组数量根据情况而定,一般10至13人。
5.导师履行职责。 按照对学生“导向,导学,和导心”的要求,导师需承担相应职责
要求导师建立:
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二)召开辅导员会议,落实辅导员做好“搭桥”工作
1.辅导员要明确导师制,使导师制成为有效的补充
2.让辅导员明确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辅导员了解、确定,由辅导员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导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 、成长导师制的初步成效
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是国际教育学院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全面育人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总的来讲,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合作院校及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进程和学习安排,出国,专升本,就业的学生都能够明确目标,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并且导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并引导他们,并当好学生深造就业的参谋,指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
1.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和学习导师。在人生道路与学习中有了方向感,利于其身心与能力的健康发展。导师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院以及中外合作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及家长对学院的信任、理解增强;学生普遍由受导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到制定了短期、长期目标。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都得到提高。
2.强化了导师育人的责任感,并在指导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利于师生在深入交流中相互促进。 导师认真工作,深入实际履行导师的义务、职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专业指导,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3.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落实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把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进步和提高,并“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实施“精英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和优秀拔尖人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同学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同学们的成才的进程。在同学走出校园时,能够具备成为精英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4.在指导过程中细化方案,根据不同需求学生,分析,制定引导的方案,所需达到目标,在采用的方式上多样灵活,抓住导向的关键点,注重过程检查。使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导师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通过总结发现在今后施导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导师不仅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还需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有效解决。
抓住关键点和时机。作为导师应有的心态——亦师亦友、亦教亦学、寓教于学。抓住关键点,注重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3. 搭建不同角度的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立志、立品问题,情操、思想问题;拓宽教育渠道,灵活的教育方式。
四、深入开展成长导师制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将导师制实施好,提高教师对导师制意义的认识致关重要。要使大家认识到实施导师制首先有利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导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解答他们在各个方而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他们的学业,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由于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形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导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谐和互信的良好关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进一步提高导师的素质,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取决于导师本身的素质。作为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热爱教书育人工作,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行导师制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师资队伍的优化。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更进一步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导师知道应该“导”什么以及如何去“导”。
(三)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导师在完成应有的工作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的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存在差异,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差异又往往因无法量化而难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并且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而对那些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应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来年的导师资格。
(四)改革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导师制实施时间,入学第一学期,作为预备期,对学生进行了解,准备阶段。第二学期正式实施,并以德育,学习目标,方法等基础性进行针对指导,第三学期直至毕业开始对专业学习,学业规划,出国、就业规划等深度指导,使指导符合规律,并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实行导师制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导师可供选择,和切实的指导,引进教师做为导师,针对教师可以其所教班级,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编组,便于了解学生和进行有力的指导。在指导形式上,可根据师资条件,既可用学生个体指导式的一对多形式,也可用导师组指导式的多对多形式。在指导途径上,可以通过论坛、专题讲座等集体辅导,也可以通过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个别辅导,既可面对面交流,也可利用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加强沟通。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师生沟通和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关键词】成长导师制;素质教育;导向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分院于2012年3月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实施办法》,并在先后在2010级中英合作学生,2011级中加合作,2012级全体中外合作办学共140名学生中试行实施成长导师制,并在此对国际教育学院实施成长导师制做一分析研究。
一、 成长导师制的基本情况及实施办法
成长导师制,为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结合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咨询和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试行期导师队伍由管理人员(3名)及专任教师(3名)共同组成,在全体学生间随机分组,每位导师指导10至13名学生。所承担职责:在学生成长期间,导师通过谈心,座谈,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习目标规划,专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施导。导师采取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导师不定期,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的指导工作要填写导师工作志,学期初要制订指导工作计划,对指导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要有指导工作总结。实施具体方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1.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导师”选聘工作。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的教师定为导师。
2.对全体“导师”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工作计划。
3.确定受导学生:通过辅导员摸底,对全体学生总结归纳,着重把家庭贫寒、学习困难的、 行 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以及各科各类的特长生等确定出并分组。有助于导师的快速切入,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有的放矢。
4.师生结组,一名导师带一组学生,一组数量根据情况而定,一般10至13人。
5.导师履行职责。 按照对学生“导向,导学,和导心”的要求,导师需承担相应职责
要求导师建立:
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二)召开辅导员会议,落实辅导员做好“搭桥”工作
1.辅导员要明确导师制,使导师制成为有效的补充
2.让辅导员明确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辅导员了解、确定,由辅导员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导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 、成长导师制的初步成效
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是国际教育学院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全面育人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总的来讲,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合作院校及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进程和学习安排,出国,专升本,就业的学生都能够明确目标,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并且导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并引导他们,并当好学生深造就业的参谋,指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
1.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和学习导师。在人生道路与学习中有了方向感,利于其身心与能力的健康发展。导师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院以及中外合作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及家长对学院的信任、理解增强;学生普遍由受导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到制定了短期、长期目标。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都得到提高。
2.强化了导师育人的责任感,并在指导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利于师生在深入交流中相互促进。 导师认真工作,深入实际履行导师的义务、职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专业指导,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3.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落实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把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进步和提高,并“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实施“精英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和优秀拔尖人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同学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同学们的成才的进程。在同学走出校园时,能够具备成为精英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4.在指导过程中细化方案,根据不同需求学生,分析,制定引导的方案,所需达到目标,在采用的方式上多样灵活,抓住导向的关键点,注重过程检查。使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导师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通过总结发现在今后施导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导师不仅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还需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有效解决。
抓住关键点和时机。作为导师应有的心态——亦师亦友、亦教亦学、寓教于学。抓住关键点,注重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3. 搭建不同角度的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立志、立品问题,情操、思想问题;拓宽教育渠道,灵活的教育方式。
四、深入开展成长导师制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将导师制实施好,提高教师对导师制意义的认识致关重要。要使大家认识到实施导师制首先有利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导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解答他们在各个方而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他们的学业,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由于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形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导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谐和互信的良好关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进一步提高导师的素质,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取决于导师本身的素质。作为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热爱教书育人工作,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行导师制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师资队伍的优化。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更进一步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导师知道应该“导”什么以及如何去“导”。
(三)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导师在完成应有的工作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的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存在差异,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差异又往往因无法量化而难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并且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而对那些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应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来年的导师资格。
(四)改革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导师制实施时间,入学第一学期,作为预备期,对学生进行了解,准备阶段。第二学期正式实施,并以德育,学习目标,方法等基础性进行针对指导,第三学期直至毕业开始对专业学习,学业规划,出国、就业规划等深度指导,使指导符合规律,并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实行导师制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导师可供选择,和切实的指导,引进教师做为导师,针对教师可以其所教班级,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编组,便于了解学生和进行有力的指导。在指导形式上,可根据师资条件,既可用学生个体指导式的一对多形式,也可用导师组指导式的多对多形式。在指导途径上,可以通过论坛、专题讲座等集体辅导,也可以通过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个别辅导,既可面对面交流,也可利用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加强沟通。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师生沟通和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