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的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下面以“免疫”一节为例,探索对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 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探究往往起始于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始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始于“霉菌菌落周围为什么不长细菌”这样的问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任务,所以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
   比如,在“免疫”的课堂中,笔者引导让学生阅读案例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疫苗”。
   案例1:挤牛奶的女工容易得牛痘,但是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
   笔者让学生参考案例1,举出相关的例子。很多学生都能举出正确的例子。
   学生1: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学生2: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
   学生3:吃“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学生4: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
   学生5:吃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
   学生6:吃加碘食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
   教师分别将这些例子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甄别哪些属于疫苗,哪些不属于疫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例子不属于疫苗?有的学生能够当场回答这个问题。
   紧接着教师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有有效的疫苗?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比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
   这时,学生会问:感冒是有感冒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为什么它们没有相应的疫苗呢?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这两者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RNA是单链,没有DNA的双链结构稳定,因此容易变异,使得人体之前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都不能识别变异以后的RNA病毒,所以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
   还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被狗咬了以后要注射疫苗,还要注射抗体?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注射抗体是为了控制狂犬病病毒,短期内防止病毒扩散;而注射疫苗则是为了长期产生抗体,最终把狂犬病病毒消灭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有的学生问题比较幼稚,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难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掌握信息就是占领时代的制高点。“掌握信息,为我所用”,这是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免疫”一节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收集关于免疫相关的事例。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视频、文献检索等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学生查阅到免疫学与战争相关资料:
   (1) 关于近代版的生物武器的例子。近代英国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以后,就曾经使用过天花病毒作为生物武器。为了争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英国殖民者假装跟印第安人交朋友,给印第安人赠送大量的被服,被服中带有来自欧洲的天花病毒。因为美洲大陆从未有过天花,所以天花的流行导致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而来自欧洲的英国人,普遍能够对天花有免疫力。
   (2)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红军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苏联红军里面有一位优秀的女性免疫学家。她发现当时苏联红军中流行的疾病是斑疹伤寒,而她恰恰是此前研究这一方面的专家,于是立即大量运来相应的疫苗,因此苏联红军因为流行病而死亡的人数极少;而德军士兵也出现大量的斑疹伤寒,但是由于没有疫苗,导致德军因流行病得不到医治而大量的减员。这个秘密是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分析: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不仅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战争相关。在生物武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今天,人类该如何去面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讨论这个话题。
  3 语言表达能力
   以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学生查阅的资料为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和充分展示自己。
   学生查阅埃及法老陵墓的咒语真相的相关资料,并让展示给全班同学:在埃及法老图坦卡门陵墓中,散布有大量的病原体。在封闭缺氧的墓室中,这些病原体处于休眠状态;当陵墓被打开后,这些病原体恢复感染能力,导致第一批进入陵墓的人们大多都感染疾病死去。不知道真相的人们,误以为是法老的咒语起作用。
   教师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为了展示自己,学生都会充分做好准备,把内容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阐述清楚。展示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教师通常还会安排学生之间问答的互动交流,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随后,教师适当地评价,积极地鼓励,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锻炼下,学生敢于表达,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 主要从深挖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研读教材插图,提高信息转化能力;立足教材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延伸教材知识,开拓生物视野四方面阐述在高考生物复习中如何高效回归教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概念 教材插图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C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教材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浙江学选考命题往往以教材核心概念或科学实验为背景,考查概念识记、理解应用、科学探究和信息
“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课改以来在各种所谓的“示范课”、“竞赛课”、“优质课”的观摩与评比上,总是要弄一些新“形式”。当然,这本身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问题是这种“形式”是否是“有意味”(对学生学习、理解对应课本内容有意义)的呢?即是否真对学习、理解本节课内容是有必要、有意义的呢?在此仅以特级教师夏茂林的一堂示范课为例浅谈如何创建
摘要 采用苹履虫替代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降低实验难度,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改进 实验材料 酵母菌 草履虫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科书中设置了实验“探究种群数量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d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
摘要:故事教学法有着众多超越传统教学的优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强,收效更明显,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高职院校学生對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反映教学效果差。依托故事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试以“基础”课中《中国精神》一章为例,阐述如何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思政课中,以期为思政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思政课 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
初中生物学竞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它为一些学有余力且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施展能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在数年初中生物学竞赛辅导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竞赛辅导要出好成绩,应做好挑才、选材和育才三部曲。  1 第一曲——挑才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挑选好优秀的参赛选手,是竞赛辅导成功的一半。初中生物学竞赛一般是在八年级举
1 教材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理解静脉血和动脉血之间转变原因的前提,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介绍气体分子扩散原理时,应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概述组织里
摘要:当前《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在《临床护理英语实践》课程测量生命体征技术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相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该项成绩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教学法班级。说明混合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其护理英语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英语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英语 混合式教学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
中学生物课本里的“图表”是浓缩的科学结晶,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而构成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动态”的教材组成部分,体现的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是科学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且富含“营养”等特点,很像教材内容的“压缩饼干”。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图表资源,有利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进而实现新课程目标。
1 引言  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生命现象极富奥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在细胞中寻求答案。细胞属于微观世界,肉眼无法观察,对于初中生来说与此相关知识难度很大,如何微观世界巧妙的直观展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采用什么方法将微观世界与探究学习关联?如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领悟生物学科思想与生物学核心知识?这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细胞模型制作”可以是很好的实现途径。  2 活动的整体设计
摘要:“经济决定论”将经济视为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恩格斯晚年对其进行了严厉批判,阐述了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唯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的发展表现为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各种意志和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考察恩格斯晚年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有益于澄清误解、还原唯物史观本来面目,摒弃“经济绝对至上”的错误思想。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