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主流”文化的产生及流行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青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密不可分。而大学校园是“非主流”文化的主要传播源。这样的文化存在于学校中是否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个问题不管现在的教育学者是如何的批判,它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本文从客观角度分析“非主流”文化的好与坏,肯定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面,也对其影响社会文明的一面提出质疑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
1 对“非主流”文化与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现状的理解
“主流”这个词,在《新华词典》中指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要趋向。在社会中指比喻跟着大众的脚步和潮流。而“非主流”这个词在各大知名词典都不存在,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兴词汇,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定论。
1.1 “非主流”文化的内容
现代青少年追捧的“非主流”文化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服饰和装扮以引人注意为标准,热衷混搭和堆砌的服饰。第二,基本热爱网络。以互联网为平台,迷恋上网聊天;进入网络中各个大“论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建立自己的网页并设置得很花俏;玩网络游戏等等。第三,在很多“非主流”的网页(网上称为“空间”)里泛滥着暴力、颓废、情色内容。第四,喜欢照相,照相的姿势很特别,喜爱用软件编辑相片。第五,过度运用“火星文”。
1.2 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群体,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敏感、单纯而富于幻想,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潮影响,对观察和感知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思想中的幼稚与不成熟往往影响判断的准确性,非主流文化正是部分学生这种心态的折射。
2 客观看待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非主流文化的变化和影响,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对非主流文化采取客观的态度,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1 校园“非主流”文化中的图片处理是一种美感的升华。
若从本身的艺术性来看,“非主流”图片所流行的一些处理风格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它们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执著,客观上为我们制造了很多散发着美感的图像,也使这些本来平凡的意象拥有了新的意义。在镜头选取、处理、排版上的创新以及力求使创作者心境融入图像,使图像氛围从客观反映变为主观讲述的理念,也因此使“非主流”风格的图片脱离出“非主流”系统之外,独立成为一种图像处理与设计的风格。
2.2 校园“非主流”文化中的网络用途趋向于正义。
尽管“非主流”群体中怎么玩标新立异和惊世骇俗,但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绝对是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的祖国,在“非主流”文化的内容里极少出现反动的言论;对世间的是非善恶对错他们能够公正的对待。
2.3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非主流文化是学生自主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它对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内在的和自发的。大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带来乐趣的同时,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而这种精神的不断生成,不断扩大,从而刺激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甚至是创造出灵感。例如现在网上有很多大学生自己拍的影视录像,很多是能反映当代大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对于现在社会一些不良的现象运用诙谐幽默的手法表达。能实际的反映了现在社会的弊端和漏洞,引起人们的警惕。这些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们过人的才华、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非主流”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人的精力旺盛、思想过于敏感和偏激,再加上缺乏社会经验,面对社会上的诱惑和西方实用思潮的影响下,容易作出对自己和社会造成伤害的事情。
3.1 性混乱和嗑药现象严重。
高校学生正处在青春躁动期,因传统教育对性的知识避而不谈,大学生所接受的性教育寥寥无几,他们对性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懵懂的渴求。他们为了获取自身所需的性知识,只能从网络不正当渠道观看情色网站。根据调查,学生在网上看过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占88.6%。无怪有人说,情色网站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精神伊甸园”,但在这个“伊甸园”中,盛开的不是玫瑰,而是罂粟。因此,在这种错误的“性知识”引导下,他们的性取向就很容易被误导。黄色网站里所散播的那些不伦的性关系,导致校园里出现一个男生(女生)有几个性伴侣、同性恋、不伦恋等现象不断蔓延。大学生这种颠三倒四,不知所为、利令智昏的性取向,将性作为一种毫无社会规范性可言的极端自我需求。甚至出现了强奸罪犯低龄化的可怕现象,其中低龄罪犯的行为的残忍,令人难以想象。
3.2 “火星文”中的文字数字乱用现象严重。
“火星文”又称脑残体,是活跃在网络上的自创用语,现已形成了系统并大量流行于网络,特别是80后或90后的青年网民当中。对于火星文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以标点、数字、英文字母、注音符号、他国文字、繁体字、生僻字或其它符号形式代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表达,一般将这种诞生自网络文化,保留己形借他字意义,形义连结或图文象形异于寻常的符号称为“火星文”。比如“ORZ”等于“五体投地”,“3Q”代表“谢谢”,“↓4I(O)”代表“吓死我”,“99,3Q古力I,I会努力D”相当于“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这些“火星文字”,其实质是一部分年轻网民以文字为工具所做的一种游戏,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所创立的“非主流汉字”。在这些语言的表达中,一句话往往没有几个正常的汉字字型,但是从整句话的语境去看这些句子一般也不存在理解的困难。
3.3 青年女性吸烟者日益趋向普遍。
目前在我国大约有5.3亿的吸烟者,其中女性吸烟人群成上升趋势。而吸烟的女性中大部分来自18周岁到28周岁之间。形势是异常的严峻,青年女性吸烟除了危害自己的身心以外,也会影响未来的下一代。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女性生理教育迫在眉睫,不仅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举足轻重,甚至对中国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影响深远。
4 针对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面对大学校园的“非主流”文化在不同的形势和领域中所出现的与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与其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
4.1 普及生理常识和性教育。
心理学家将人生全程发展分为9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青年期(13~20岁)的发展重点是认知发展、人格逐渐独立和两性关系的建立。这可以说明谈恋爱是十八岁以后青年人必要的一个成长经历,当然也就包括了性行为。事实上也证明了在青春躁动期的青年人用道德规范来约束他们禁止性行为其效果是很不明显的。
4.2 提升大学生的中华民族涵养,引导学生健康的运用网络知识。
便捷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阳光的同时也带来了阴影,网络中的非主流语言正在广泛的影响我们的汉民族共同语,特别是影响到新时代的年轻人的汉语水平。每个新的时期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在这个多元文化下的社会不可能循规蹈矩的发展,年轻人标新立异的思想推动着语言的与时俱进。网络非主流语言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行于世,企图扼杀其发展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我们应该不要当语言的警察,而是当语言的导游。”
4.3 打造高雅文化品牌。
抑制“非主流”文化中危害学生和社会因素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不断肯定大学生的有利的“非主流”思想。也许在今后社会不断发展中会成为主流文化的新成员,一个新的元素。但是作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应该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年轻人的需要,不断改进其存在形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曾说过: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充分说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中的许多文化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揉合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去,使青年大学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又提高文化素养。
高校校园文化在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使之成为大众文化中的精英文化。为此,增强校园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并非只走“高雅”之路,而应注意雅俗共赏,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参与水平,在开展具有研究性、学术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更要大力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具有群众性、娱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满足大部分学生文化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
1 对“非主流”文化与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现状的理解
“主流”这个词,在《新华词典》中指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要趋向。在社会中指比喻跟着大众的脚步和潮流。而“非主流”这个词在各大知名词典都不存在,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兴词汇,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定论。
1.1 “非主流”文化的内容
现代青少年追捧的“非主流”文化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服饰和装扮以引人注意为标准,热衷混搭和堆砌的服饰。第二,基本热爱网络。以互联网为平台,迷恋上网聊天;进入网络中各个大“论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建立自己的网页并设置得很花俏;玩网络游戏等等。第三,在很多“非主流”的网页(网上称为“空间”)里泛滥着暴力、颓废、情色内容。第四,喜欢照相,照相的姿势很特别,喜爱用软件编辑相片。第五,过度运用“火星文”。
1.2 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群体,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敏感、单纯而富于幻想,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潮影响,对观察和感知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思想中的幼稚与不成熟往往影响判断的准确性,非主流文化正是部分学生这种心态的折射。
2 客观看待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非主流文化的变化和影响,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对非主流文化采取客观的态度,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1 校园“非主流”文化中的图片处理是一种美感的升华。
若从本身的艺术性来看,“非主流”图片所流行的一些处理风格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它们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执著,客观上为我们制造了很多散发着美感的图像,也使这些本来平凡的意象拥有了新的意义。在镜头选取、处理、排版上的创新以及力求使创作者心境融入图像,使图像氛围从客观反映变为主观讲述的理念,也因此使“非主流”风格的图片脱离出“非主流”系统之外,独立成为一种图像处理与设计的风格。
2.2 校园“非主流”文化中的网络用途趋向于正义。
尽管“非主流”群体中怎么玩标新立异和惊世骇俗,但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绝对是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的祖国,在“非主流”文化的内容里极少出现反动的言论;对世间的是非善恶对错他们能够公正的对待。
2.3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非主流文化是学生自主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它对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内在的和自发的。大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带来乐趣的同时,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而这种精神的不断生成,不断扩大,从而刺激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甚至是创造出灵感。例如现在网上有很多大学生自己拍的影视录像,很多是能反映当代大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对于现在社会一些不良的现象运用诙谐幽默的手法表达。能实际的反映了现在社会的弊端和漏洞,引起人们的警惕。这些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们过人的才华、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非主流”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人的精力旺盛、思想过于敏感和偏激,再加上缺乏社会经验,面对社会上的诱惑和西方实用思潮的影响下,容易作出对自己和社会造成伤害的事情。
3.1 性混乱和嗑药现象严重。
高校学生正处在青春躁动期,因传统教育对性的知识避而不谈,大学生所接受的性教育寥寥无几,他们对性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懵懂的渴求。他们为了获取自身所需的性知识,只能从网络不正当渠道观看情色网站。根据调查,学生在网上看过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占88.6%。无怪有人说,情色网站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精神伊甸园”,但在这个“伊甸园”中,盛开的不是玫瑰,而是罂粟。因此,在这种错误的“性知识”引导下,他们的性取向就很容易被误导。黄色网站里所散播的那些不伦的性关系,导致校园里出现一个男生(女生)有几个性伴侣、同性恋、不伦恋等现象不断蔓延。大学生这种颠三倒四,不知所为、利令智昏的性取向,将性作为一种毫无社会规范性可言的极端自我需求。甚至出现了强奸罪犯低龄化的可怕现象,其中低龄罪犯的行为的残忍,令人难以想象。
3.2 “火星文”中的文字数字乱用现象严重。
“火星文”又称脑残体,是活跃在网络上的自创用语,现已形成了系统并大量流行于网络,特别是80后或90后的青年网民当中。对于火星文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以标点、数字、英文字母、注音符号、他国文字、繁体字、生僻字或其它符号形式代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表达,一般将这种诞生自网络文化,保留己形借他字意义,形义连结或图文象形异于寻常的符号称为“火星文”。比如“ORZ”等于“五体投地”,“3Q”代表“谢谢”,“↓4I(O)”代表“吓死我”,“99,3Q古力I,I会努力D”相当于“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这些“火星文字”,其实质是一部分年轻网民以文字为工具所做的一种游戏,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所创立的“非主流汉字”。在这些语言的表达中,一句话往往没有几个正常的汉字字型,但是从整句话的语境去看这些句子一般也不存在理解的困难。
3.3 青年女性吸烟者日益趋向普遍。
目前在我国大约有5.3亿的吸烟者,其中女性吸烟人群成上升趋势。而吸烟的女性中大部分来自18周岁到28周岁之间。形势是异常的严峻,青年女性吸烟除了危害自己的身心以外,也会影响未来的下一代。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女性生理教育迫在眉睫,不仅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举足轻重,甚至对中国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影响深远。
4 针对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面对大学校园的“非主流”文化在不同的形势和领域中所出现的与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与其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
4.1 普及生理常识和性教育。
心理学家将人生全程发展分为9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青年期(13~20岁)的发展重点是认知发展、人格逐渐独立和两性关系的建立。这可以说明谈恋爱是十八岁以后青年人必要的一个成长经历,当然也就包括了性行为。事实上也证明了在青春躁动期的青年人用道德规范来约束他们禁止性行为其效果是很不明显的。
4.2 提升大学生的中华民族涵养,引导学生健康的运用网络知识。
便捷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阳光的同时也带来了阴影,网络中的非主流语言正在广泛的影响我们的汉民族共同语,特别是影响到新时代的年轻人的汉语水平。每个新的时期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在这个多元文化下的社会不可能循规蹈矩的发展,年轻人标新立异的思想推动着语言的与时俱进。网络非主流语言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行于世,企图扼杀其发展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我们应该不要当语言的警察,而是当语言的导游。”
4.3 打造高雅文化品牌。
抑制“非主流”文化中危害学生和社会因素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不断肯定大学生的有利的“非主流”思想。也许在今后社会不断发展中会成为主流文化的新成员,一个新的元素。但是作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应该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年轻人的需要,不断改进其存在形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曾说过: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充分说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中的许多文化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揉合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去,使青年大学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又提高文化素养。
高校校园文化在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使之成为大众文化中的精英文化。为此,增强校园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并非只走“高雅”之路,而应注意雅俗共赏,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参与水平,在开展具有研究性、学术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更要大力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具有群众性、娱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满足大部分学生文化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