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刘秀祥,很多人想到的是多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子。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望谟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曾经在低谷中获得无数援手的刘秀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奉献给了无数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在贫寒与无助中迷茫、挣扎的寒门学子。
如今,刘秀祥32岁,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要将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用教育唤醒人们。“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尤其是乡村的孩子们:人生需要有希望和梦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追求。”刘秀祥的话语掷地有声,饱含着他对乡村孩子的关爱与期冀。
唤醒乡村对教育的信心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罹患精神疾病,兄姐先后离家谋生,不满10岁的刘秀祥过早地担负起养活自己和生病母亲的重担。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刘秀祥种过地、拾过荒、住过窝棚、挖过草药、在打工地晕倒过、在高考中落榜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读书,也从未想过放弃自己,在命运一次次的重击后仍然顽强地站了起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句泰戈尔的经典诗句是对刘秀祥前三十余年人生的最好写照。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刘秀祥顺利进入大学,却婉拒了更多的物质帮助,并用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资助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妹上学。
2012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刘秀祥刚刚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收到了不少公司伸来的橄榄枝。彼时,他的人生有了无数可能。但毕业前收到资助的妹妹即将辍学的消息,让他在无奈的同时,也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改变家乡“读书无用”的蒙昧论调,给乡村孩子的未来带去更多可能。“乡村孩子的经历和见识,决定了他们的眼界有限,我希望能通过教育为他们打开一扇窥见外面广阔、精彩世界的窗。”这是刘秀祥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
改变的前提是了解。为此,刘秀祥舍弃了大部分的假期休息时间,去做家访。做老师的八年间,刘秀祥骑坏了8辆摩托车,他骑车奔波的身影几乎遍布了望谟县的各条乡镇小路。好在家访的成果斐然,由于掌握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一旦有学生辍学,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对有效的应对。
很多家长本身没读过书或很早就辍学了。在他们眼中,读再多书,结果都是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和学费,趁早进入社会。受家长思想的影响,不少孩子都认为读书无用,而辍学打工会比同龄人更快挣到钱、更早养家、更有优越感。每每此时,刘秀祥会毫不吝啬地挖开自己的伤口,用亲身经历展示教育的价值:“我和其他老师相比,优势就在于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能够更直观地让他们看到,努力读书是有用的。”
即使亲身为证,说服家长和学生的过程也并不容易。有些家长固执地不愿意放弃孩子打工后近在眼前的经济收入;有些学生辍学不仅因为不懂读书的价值,还可能出于低年级时基础没打好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上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只关注成绩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等原因。“学生退学如果是因为家长阻挠,那就一直做家长的工作;如果是由于学习问题,那就从改善教学方法和增加课堂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劝导学生。”刘秀祥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点,找到恰当的方法撬动他们的需求点,是劝导辍学学生回校的关键。
最长的一次,刘秀祥花了半年的时间劝导一名辍学的孩子和他的家庭。刘秀祥理解这名孩子辍学的原因——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只知道遵循长辈的足迹生活:打工挣钱,到年龄结婚生子,可能一辈子走不出小乡村。尽管如此,他依然想唤起孩子对教育的信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希望用教育改变他的命运。但在家访时,刘秀祥的劝导并没有引起孩子和家长的重视,他开始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联系孩子的亲戚和所在村子的村民,从第三方的角度告诉家长让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将来会比刘老师更有出息”;发动辍学孩子的同学,去向他讲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唤醒他对未来的憧憬;拜托打工地的老板向孩子解释学历对工作机会和工作待遇的重要性。陆续发动了十五六个人侧面劝导后,这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耐心战”最终以刘秀祥将孩子带回学校而告终。
在刘秀祥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已经有近50名辍学学子重燃对教育的信心,回到校园。其间,像这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复、琐碎,甚至看不到希望的劝导工作经常发生,但刘秀祥从未想过放弃。“我回到家乡,就是想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看法,不管结果如何,做总比不做好。有可能多尝试一次,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唤醒孩子为未来努力的决心
唤醒了孩子们对读书的信心和渴望,刘秀祥深知更加不能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经历失望,要让他们有所得,才能对未来有期待。
教育学生并不轻松。曾经,初登讲台的刘秀祥对学生期待值太高,急于纠正学生的陋习,对他们的态度不免过于严厉。但他很快发现,生硬的说教和批评并不能带来多少改变,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于是,刘秀祥开始转变和学生相处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言行。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经常称呼刘秀祥为老师或校长,而是叫他“祥哥”,远远地看到他都要响亮地喊上一声。对此,刘秀祥乐见其成。“孩子们叫我一声哥,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就像家里的大哥,不只是负责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孩子们也更愿意听我的教导,以我为‘样本’努力。”他对学生纪律和学习上的高要求,学生也能更好地消化。
教学中,刘秀祥秉持“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同时恪守“差异教学”的理念,根据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优等生的自觉性、理解力较强,“老师在学习上能帮上的忙并不太多,更多是辅助和适当点拨”;而后进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有限,对未来更加迷茫,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刘秀祥时常协助各科老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任务和进程,有时甚至具体到告知他們哪一章的哪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怎样掌握,虽然工作量很大,但会让学生看到每一次努力的成果,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刘秀祥更看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他会定期举办主题论坛,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他的班级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且并非挂名,都有各自需要承担的事务;此外,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学生会、社团、志愿者活动。“学生在活动和团体中面对各种事务、努力完成任务,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益。”
任职学校德育副校长之后,刘秀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长的机会。他会让学生担任升旗仪式、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各大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和评价者。很多学生为了活动出彩努力准备、反复练习,却在几千名师生面前紧张得说不出话。对此,刘秀祥并不过分苛责,下次依然会给他们组织或主持活动的机会。“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中成长。很多东西要学生自己去做,你说100遍,不如让他多尝试几次,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不断进步。”
这些年,他见证了太多学生通过一次次活动,从战战兢兢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学子。他不会过多干涉,只会在学生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时,稍加点拨,给予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刘秀祥笑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者”和“助手”,只需从旁协助、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决心,然后,坐观其精彩表现。
现在,很多上了大学的学生还会向刘秀祥寻求帮助,有时是因为面试前紧张不安,不知如何准备;有时是由于担任学生会会长或社團社长,不知道如何处理人员关系、协调工作……刘秀祥从不会告诉他们具体该怎么做,只会给予大方向上的指点,引导他们搜集资料、发现自身优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努力走出困境,下次才不会被同一个难题困住。”每逢和毕业学生聊天,他都会叮嘱他们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之外,还要多读书,广泛涉猎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人生做准备。“考上大学不等于可以彻底放松自己,这只是人生的开始,任何时候为未来拼搏努力都恰逢其时。”
唤醒教育参与者的初心
在刘秀祥看来,教育的唤醒作用不只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参与者。
刘秀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给他带来深远影响的教师,深切地体会到教师之于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很多教师更关注孩子的分数。”刘秀祥认为,这是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做到公平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唤醒教师对学生本身的重视,教师们才能脱离成绩的桎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成长,才能进一步为他们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培训、讲座和交流都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常规操作,但刘秀祥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赞扬,侧面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他会指导学生组织演讲和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老师的优点。学生总是能从自己的角度发现教师们的闪光点,诸如“班主任解决学生矛盾的小窍门很优秀”“英语老师的发音很棒”“数学老师关心我了,很细心”等出自学生之口的夸赞,不但挖掘了很多认真教学、关心学生的教师,也让很多自觉没做到最好却被夸奖的教师在羞愧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更让很多本就优秀的教师获得了更多教育成就感、提升了工作热情。
除了教师,家长也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但很多家长习惯了做“甩手掌柜”,认为学生交到学校就归老师管,自己不用操心。刘秀祥说,不管家长实际上能发挥多大的教育作用,至少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得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相信并配合老师的工作,毕竟双方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刘秀祥会在家访时向家长讲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和教师积极沟通;有些家长由于在外打工、身体不好等特殊原因,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刘秀祥也会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尽最大的可能建设“家校统一战线”,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在教育中,社会是重要参与力量,却极易被人忽略。唤醒社会各界的教育责任感,对规范学生行为意义重大。刘秀祥举例说,如果网吧老板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就会做好实名登记工作,并关注进网吧的学生是在查找资料还是玩游戏,进而做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如果我们能够‘唤醒’参与学生成长教育的关键人群,引导他们重视教育,我相信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未来会很美好。”刘秀祥补充说。
2018年,从教5年的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2020年,刘秀祥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三十二年人生路,刘秀祥从苦难走向荣誉;八载教育生涯,他的教育初心和理想始终未变——用教育唤醒孩子的未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他说:“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做什么事,我都只是学生和教育的服务者。”
如今,刘秀祥32岁,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要将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用教育唤醒人们。“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尤其是乡村的孩子们:人生需要有希望和梦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追求。”刘秀祥的话语掷地有声,饱含着他对乡村孩子的关爱与期冀。
唤醒乡村对教育的信心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罹患精神疾病,兄姐先后离家谋生,不满10岁的刘秀祥过早地担负起养活自己和生病母亲的重担。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刘秀祥种过地、拾过荒、住过窝棚、挖过草药、在打工地晕倒过、在高考中落榜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读书,也从未想过放弃自己,在命运一次次的重击后仍然顽强地站了起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句泰戈尔的经典诗句是对刘秀祥前三十余年人生的最好写照。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刘秀祥顺利进入大学,却婉拒了更多的物质帮助,并用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资助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妹上学。
2012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刘秀祥刚刚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收到了不少公司伸来的橄榄枝。彼时,他的人生有了无数可能。但毕业前收到资助的妹妹即将辍学的消息,让他在无奈的同时,也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改变家乡“读书无用”的蒙昧论调,给乡村孩子的未来带去更多可能。“乡村孩子的经历和见识,决定了他们的眼界有限,我希望能通过教育为他们打开一扇窥见外面广阔、精彩世界的窗。”这是刘秀祥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
改变的前提是了解。为此,刘秀祥舍弃了大部分的假期休息时间,去做家访。做老师的八年间,刘秀祥骑坏了8辆摩托车,他骑车奔波的身影几乎遍布了望谟县的各条乡镇小路。好在家访的成果斐然,由于掌握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一旦有学生辍学,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对有效的应对。
很多家长本身没读过书或很早就辍学了。在他们眼中,读再多书,结果都是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和学费,趁早进入社会。受家长思想的影响,不少孩子都认为读书无用,而辍学打工会比同龄人更快挣到钱、更早养家、更有优越感。每每此时,刘秀祥会毫不吝啬地挖开自己的伤口,用亲身经历展示教育的价值:“我和其他老师相比,优势就在于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能够更直观地让他们看到,努力读书是有用的。”
即使亲身为证,说服家长和学生的过程也并不容易。有些家长固执地不愿意放弃孩子打工后近在眼前的经济收入;有些学生辍学不仅因为不懂读书的价值,还可能出于低年级时基础没打好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上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只关注成绩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等原因。“学生退学如果是因为家长阻挠,那就一直做家长的工作;如果是由于学习问题,那就从改善教学方法和增加课堂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劝导学生。”刘秀祥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点,找到恰当的方法撬动他们的需求点,是劝导辍学学生回校的关键。
最长的一次,刘秀祥花了半年的时间劝导一名辍学的孩子和他的家庭。刘秀祥理解这名孩子辍学的原因——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只知道遵循长辈的足迹生活:打工挣钱,到年龄结婚生子,可能一辈子走不出小乡村。尽管如此,他依然想唤起孩子对教育的信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希望用教育改变他的命运。但在家访时,刘秀祥的劝导并没有引起孩子和家长的重视,他开始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联系孩子的亲戚和所在村子的村民,从第三方的角度告诉家长让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将来会比刘老师更有出息”;发动辍学孩子的同学,去向他讲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唤醒他对未来的憧憬;拜托打工地的老板向孩子解释学历对工作机会和工作待遇的重要性。陆续发动了十五六个人侧面劝导后,这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耐心战”最终以刘秀祥将孩子带回学校而告终。
在刘秀祥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已经有近50名辍学学子重燃对教育的信心,回到校园。其间,像这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复、琐碎,甚至看不到希望的劝导工作经常发生,但刘秀祥从未想过放弃。“我回到家乡,就是想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看法,不管结果如何,做总比不做好。有可能多尝试一次,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唤醒孩子为未来努力的决心
唤醒了孩子们对读书的信心和渴望,刘秀祥深知更加不能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经历失望,要让他们有所得,才能对未来有期待。
教育学生并不轻松。曾经,初登讲台的刘秀祥对学生期待值太高,急于纠正学生的陋习,对他们的态度不免过于严厉。但他很快发现,生硬的说教和批评并不能带来多少改变,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于是,刘秀祥开始转变和学生相处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言行。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经常称呼刘秀祥为老师或校长,而是叫他“祥哥”,远远地看到他都要响亮地喊上一声。对此,刘秀祥乐见其成。“孩子们叫我一声哥,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就像家里的大哥,不只是负责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孩子们也更愿意听我的教导,以我为‘样本’努力。”他对学生纪律和学习上的高要求,学生也能更好地消化。
教学中,刘秀祥秉持“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同时恪守“差异教学”的理念,根据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优等生的自觉性、理解力较强,“老师在学习上能帮上的忙并不太多,更多是辅助和适当点拨”;而后进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有限,对未来更加迷茫,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刘秀祥时常协助各科老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任务和进程,有时甚至具体到告知他們哪一章的哪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怎样掌握,虽然工作量很大,但会让学生看到每一次努力的成果,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刘秀祥更看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他会定期举办主题论坛,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他的班级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且并非挂名,都有各自需要承担的事务;此外,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学生会、社团、志愿者活动。“学生在活动和团体中面对各种事务、努力完成任务,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益。”
任职学校德育副校长之后,刘秀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长的机会。他会让学生担任升旗仪式、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各大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和评价者。很多学生为了活动出彩努力准备、反复练习,却在几千名师生面前紧张得说不出话。对此,刘秀祥并不过分苛责,下次依然会给他们组织或主持活动的机会。“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中成长。很多东西要学生自己去做,你说100遍,不如让他多尝试几次,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不断进步。”
这些年,他见证了太多学生通过一次次活动,从战战兢兢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学子。他不会过多干涉,只会在学生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时,稍加点拨,给予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刘秀祥笑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者”和“助手”,只需从旁协助、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决心,然后,坐观其精彩表现。
现在,很多上了大学的学生还会向刘秀祥寻求帮助,有时是因为面试前紧张不安,不知如何准备;有时是由于担任学生会会长或社團社长,不知道如何处理人员关系、协调工作……刘秀祥从不会告诉他们具体该怎么做,只会给予大方向上的指点,引导他们搜集资料、发现自身优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努力走出困境,下次才不会被同一个难题困住。”每逢和毕业学生聊天,他都会叮嘱他们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之外,还要多读书,广泛涉猎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人生做准备。“考上大学不等于可以彻底放松自己,这只是人生的开始,任何时候为未来拼搏努力都恰逢其时。”
唤醒教育参与者的初心
在刘秀祥看来,教育的唤醒作用不只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参与者。
刘秀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给他带来深远影响的教师,深切地体会到教师之于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很多教师更关注孩子的分数。”刘秀祥认为,这是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做到公平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唤醒教师对学生本身的重视,教师们才能脱离成绩的桎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成长,才能进一步为他们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培训、讲座和交流都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常规操作,但刘秀祥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赞扬,侧面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他会指导学生组织演讲和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老师的优点。学生总是能从自己的角度发现教师们的闪光点,诸如“班主任解决学生矛盾的小窍门很优秀”“英语老师的发音很棒”“数学老师关心我了,很细心”等出自学生之口的夸赞,不但挖掘了很多认真教学、关心学生的教师,也让很多自觉没做到最好却被夸奖的教师在羞愧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更让很多本就优秀的教师获得了更多教育成就感、提升了工作热情。
除了教师,家长也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但很多家长习惯了做“甩手掌柜”,认为学生交到学校就归老师管,自己不用操心。刘秀祥说,不管家长实际上能发挥多大的教育作用,至少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得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相信并配合老师的工作,毕竟双方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刘秀祥会在家访时向家长讲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和教师积极沟通;有些家长由于在外打工、身体不好等特殊原因,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刘秀祥也会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尽最大的可能建设“家校统一战线”,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在教育中,社会是重要参与力量,却极易被人忽略。唤醒社会各界的教育责任感,对规范学生行为意义重大。刘秀祥举例说,如果网吧老板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就会做好实名登记工作,并关注进网吧的学生是在查找资料还是玩游戏,进而做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如果我们能够‘唤醒’参与学生成长教育的关键人群,引导他们重视教育,我相信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未来会很美好。”刘秀祥补充说。
2018年,从教5年的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2020年,刘秀祥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三十二年人生路,刘秀祥从苦难走向荣誉;八载教育生涯,他的教育初心和理想始终未变——用教育唤醒孩子的未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他说:“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做什么事,我都只是学生和教育的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