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唤醒”孩子未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la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刘秀祥,很多人想到的是多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子。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望谟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曾经在低谷中获得无数援手的刘秀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奉献给了无数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在贫寒与无助中迷茫、挣扎的寒门学子。
  如今,刘秀祥32岁,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要将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用教育唤醒人们。“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尤其是乡村的孩子们:人生需要有希望和梦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追求。”刘秀祥的话语掷地有声,饱含着他对乡村孩子的关爱与期冀。
  唤醒乡村对教育的信心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罹患精神疾病,兄姐先后离家谋生,不满10岁的刘秀祥过早地担负起养活自己和生病母亲的重担。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刘秀祥种过地、拾过荒、住过窝棚、挖过草药、在打工地晕倒过、在高考中落榜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读书,也从未想过放弃自己,在命运一次次的重击后仍然顽强地站了起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句泰戈尔的经典诗句是对刘秀祥前三十余年人生的最好写照。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刘秀祥顺利进入大学,却婉拒了更多的物质帮助,并用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资助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妹上学。
  2012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刘秀祥刚刚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收到了不少公司伸来的橄榄枝。彼时,他的人生有了无数可能。但毕业前收到资助的妹妹即将辍学的消息,让他在无奈的同时,也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改变家乡“读书无用”的蒙昧论调,给乡村孩子的未来带去更多可能。“乡村孩子的经历和见识,决定了他们的眼界有限,我希望能通过教育为他们打开一扇窥见外面广阔、精彩世界的窗。”这是刘秀祥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
  改变的前提是了解。为此,刘秀祥舍弃了大部分的假期休息时间,去做家访。做老师的八年间,刘秀祥骑坏了8辆摩托车,他骑车奔波的身影几乎遍布了望谟县的各条乡镇小路。好在家访的成果斐然,由于掌握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一旦有学生辍学,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对有效的应对。
  很多家长本身没读过书或很早就辍学了。在他们眼中,读再多书,结果都是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和学费,趁早进入社会。受家长思想的影响,不少孩子都认为读书无用,而辍学打工会比同龄人更快挣到钱、更早养家、更有优越感。每每此时,刘秀祥会毫不吝啬地挖开自己的伤口,用亲身经历展示教育的价值:“我和其他老师相比,优势就在于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能够更直观地让他们看到,努力读书是有用的。”
  即使亲身为证,说服家长和学生的过程也并不容易。有些家长固执地不愿意放弃孩子打工后近在眼前的经济收入;有些学生辍学不仅因为不懂读书的价值,还可能出于低年级时基础没打好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上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只关注成绩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等原因。“学生退学如果是因为家长阻挠,那就一直做家长的工作;如果是由于学习问题,那就从改善教学方法和增加课堂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劝导学生。”刘秀祥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点,找到恰当的方法撬动他们的需求点,是劝导辍学学生回校的关键。
  最长的一次,刘秀祥花了半年的时间劝导一名辍学的孩子和他的家庭。刘秀祥理解这名孩子辍学的原因——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只知道遵循长辈的足迹生活:打工挣钱,到年龄结婚生子,可能一辈子走不出小乡村。尽管如此,他依然想唤起孩子对教育的信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希望用教育改变他的命运。但在家访时,刘秀祥的劝导并没有引起孩子和家长的重视,他开始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联系孩子的亲戚和所在村子的村民,从第三方的角度告诉家长让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将来会比刘老师更有出息”;发动辍学孩子的同学,去向他讲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唤醒他对未来的憧憬;拜托打工地的老板向孩子解释学历对工作机会和工作待遇的重要性。陆续发动了十五六个人侧面劝导后,这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耐心战”最终以刘秀祥将孩子带回学校而告终。
  在刘秀祥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已经有近50名辍学学子重燃对教育的信心,回到校园。其间,像这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复、琐碎,甚至看不到希望的劝导工作经常发生,但刘秀祥从未想过放弃。“我回到家乡,就是想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看法,不管结果如何,做总比不做好。有可能多尝试一次,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唤醒孩子为未来努力的决心
  唤醒了孩子们对读书的信心和渴望,刘秀祥深知更加不能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经历失望,要让他们有所得,才能对未来有期待。
  教育学生并不轻松。曾经,初登讲台的刘秀祥对学生期待值太高,急于纠正学生的陋习,对他们的态度不免过于严厉。但他很快发现,生硬的说教和批评并不能带来多少改变,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于是,刘秀祥开始转变和学生相处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言行。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经常称呼刘秀祥为老师或校长,而是叫他“祥哥”,远远地看到他都要响亮地喊上一声。对此,刘秀祥乐见其成。“孩子们叫我一声哥,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就像家里的大哥,不只是负责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孩子们也更愿意听我的教导,以我为‘样本’努力。”他对学生纪律和学习上的高要求,学生也能更好地消化。
  教学中,刘秀祥秉持“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同时恪守“差异教学”的理念,根据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优等生的自觉性、理解力较强,“老师在学习上能帮上的忙并不太多,更多是辅助和适当点拨”;而后进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有限,对未来更加迷茫,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刘秀祥时常协助各科老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任务和进程,有时甚至具体到告知他們哪一章的哪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怎样掌握,虽然工作量很大,但会让学生看到每一次努力的成果,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刘秀祥更看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他会定期举办主题论坛,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他的班级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且并非挂名,都有各自需要承担的事务;此外,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学生会、社团、志愿者活动。“学生在活动和团体中面对各种事务、努力完成任务,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益。”
  任职学校德育副校长之后,刘秀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长的机会。他会让学生担任升旗仪式、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各大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和评价者。很多学生为了活动出彩努力准备、反复练习,却在几千名师生面前紧张得说不出话。对此,刘秀祥并不过分苛责,下次依然会给他们组织或主持活动的机会。“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中成长。很多东西要学生自己去做,你说100遍,不如让他多尝试几次,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不断进步。”
  这些年,他见证了太多学生通过一次次活动,从战战兢兢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学子。他不会过多干涉,只会在学生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时,稍加点拨,给予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刘秀祥笑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者”和“助手”,只需从旁协助、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决心,然后,坐观其精彩表现。
  现在,很多上了大学的学生还会向刘秀祥寻求帮助,有时是因为面试前紧张不安,不知如何准备;有时是由于担任学生会会长或社團社长,不知道如何处理人员关系、协调工作……刘秀祥从不会告诉他们具体该怎么做,只会给予大方向上的指点,引导他们搜集资料、发现自身优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努力走出困境,下次才不会被同一个难题困住。”每逢和毕业学生聊天,他都会叮嘱他们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之外,还要多读书,广泛涉猎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人生做准备。“考上大学不等于可以彻底放松自己,这只是人生的开始,任何时候为未来拼搏努力都恰逢其时。”
  唤醒教育参与者的初心
  在刘秀祥看来,教育的唤醒作用不只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参与者。
  刘秀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给他带来深远影响的教师,深切地体会到教师之于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很多教师更关注孩子的分数。”刘秀祥认为,这是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做到公平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唤醒教师对学生本身的重视,教师们才能脱离成绩的桎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成长,才能进一步为他们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培训、讲座和交流都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常规操作,但刘秀祥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赞扬,侧面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他会指导学生组织演讲和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老师的优点。学生总是能从自己的角度发现教师们的闪光点,诸如“班主任解决学生矛盾的小窍门很优秀”“英语老师的发音很棒”“数学老师关心我了,很细心”等出自学生之口的夸赞,不但挖掘了很多认真教学、关心学生的教师,也让很多自觉没做到最好却被夸奖的教师在羞愧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更让很多本就优秀的教师获得了更多教育成就感、提升了工作热情。
  除了教师,家长也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但很多家长习惯了做“甩手掌柜”,认为学生交到学校就归老师管,自己不用操心。刘秀祥说,不管家长实际上能发挥多大的教育作用,至少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得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相信并配合老师的工作,毕竟双方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刘秀祥会在家访时向家长讲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和教师积极沟通;有些家长由于在外打工、身体不好等特殊原因,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刘秀祥也会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尽最大的可能建设“家校统一战线”,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在教育中,社会是重要参与力量,却极易被人忽略。唤醒社会各界的教育责任感,对规范学生行为意义重大。刘秀祥举例说,如果网吧老板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就会做好实名登记工作,并关注进网吧的学生是在查找资料还是玩游戏,进而做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如果我们能够‘唤醒’参与学生成长教育的关键人群,引导他们重视教育,我相信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未来会很美好。”刘秀祥补充说。
  2018年,从教5年的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2020年,刘秀祥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三十二年人生路,刘秀祥从苦难走向荣誉;八载教育生涯,他的教育初心和理想始终未变——用教育唤醒孩子的未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他说:“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做什么事,我都只是学生和教育的服务者。”
其他文献
庚子年春,新冠疫情全国蔓延,可爱的老师们化身“主播”,开始线上教学工作。为了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我校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别样的特色课程,让居家学习有声有色。  德育课程。学校组织了“我以我行爱祖国”升旗课程、“中国加油”少先队主题课程、“同心战疫”等德育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做具有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读书人。  心理课程。学校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家长每周安排一次心理课程。“发现情绪的小秘密”“
期刊
疫情突然来袭,给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变化的动力。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基于校情与学生实际,聚焦学生发展,推出“ARFG”小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行动方案,为“停课不停学”小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有效解决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assignment,学习任务。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研制居家学习方案和学科居家学习指南,发动优秀教师依据方案与指南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单。  
期刊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也是生命教育的契机。为了抓住这个成长机遇,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各项工作,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五小学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科视角、实践体验出发,把疫情防控当作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疫+”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防疫,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学校的“疫+”课程分两个阶段,2月主题为“四悦加油站”,主要包括 “疫+学习”“疫+阅读”“疫+锻炼”“疫+劳动”四大板块;
期刊
有人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出现“医学专业填报热”。除了疫情的发生让青少年看到医学的重要性、被白衣天使的“逆行精神”所鼓舞外,医学科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通过为公众科普“硬核”防疫知识,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也为医学行业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粉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对科普工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动能,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资源,为儿童个性化教育和教师因人施教奠定基础,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疫情之下,一些幼儿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线上互动充满趣味性;也有部分教师遇到了难题,教学能力面临着新考验。后疫情时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遭遇了哪些瓶颈?如何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用信息技术助推
期刊
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不该缺席我们的生活。在身边、在远方,一日三餐里、天文地理间,无不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发现和认识世界。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些“大事小情”里,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和掌握的“科普干货”?各领域专家这么说——  如何为孩子选择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口罩?儿童口罩佩戴时间和更换频率是多少?什么场景下需佩戴口罩?  儿童口罩要符合《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
期刊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以“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的倡导与探索而知名。出版《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说理与思辨》等著作。  2019年秋季学期,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其中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期刊
山西省孝义市金晖小学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钉钉+学乐云”方式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特殊时期学生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开发了“全景看疫,‘疫’起成长”主题校本课程和网络主题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线上、线下共同成长。  “全景看疫,‘疫’起成长”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艺术、生命与健康六个维度
期刊
今年3月,歌手华晨宇在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中向观众科普“中国风音阶”时,关于雅乐音阶中“降so”和“升fa”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争议。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畅发微博直指华晨宇“乐理不精通”。事后,华晨宇在微博回应乐理争议,虚心接受指正。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人员日益增多,科普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在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由国家科技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近几年,全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数据显示,早在1988年,美国该比例就已达到10%,2008年达到28%。可见,中美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之间的差距。  很多西方国家将科普工作融入青少年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