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边荒小镇,我给镇西胡三媳妇接过生,给镇北莫大烟袋取过瘤疮。
  我是这小镇唯一的郎中。
  打十年前进入小镇,日子像长途跋涉的驼队在傍晚时分进镇时那样,踢踢踏踏,散散漫漫。从前我虽然想象不到这样的生活,但慢慢喜欢上了。散散漫漫多好,自在舒适,无风无浪。
  不是夸口,小镇的七八百口人,谁没喝过我给抓的汤药?这七八百口子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但有个人我不怎么喜欢,那人是镇西烧酒铺子的来喜,二十岁了吧,白净瘦弱,像根豆芽菜。第一次到我铺里,是一路呻吟着来的。我还以为他病得多重,不过是额头上有块鸽蛋大小的瘀紫,这点儿皮外伤本可不用管它,三五天自然会好。可他一定要我上药,好像只要上过药就立刻瘀散紫消不疼不痒了。好吧,给他抹藥酒,才一沾额头,他那惨痛的样子,让我差点儿有了摘他脾脏的错觉。
  “怕疼?那还打架?”
  “哪打架啊。不瞒你说,长这么大我都没打过架。赢了别人疼,输了我疼。哎哟,是撞的。”他龇牙咧嘴申辩,我哑然失笑。没想到,就是这个来喜,唉……
  那天正午,我坐在柜台后眯了眼睛打瞌睡,到我这年龄了,总有太多的瞌睡——细细的灰尘从屋梁上落下来,落到我脸上。起先我没在意,但更多的灰尘落下来,我便坐直了身子。街面上,崔寡妇那只老母鸡孤寂地咯咯叫,银匠胡老三在扑哧扑哧拉风箱熔银,对街唐烧饼立在街沿处的焙饼炉子,一块炭在饼炉里炸裂了……所有的声息和往常一样。我重新弯下了腰。该来的总会来。
  不多一会儿,镇外响起沉闷的鼓声,像一千只鼓槌敲打着五百面牛皮大鼓。随着鼓声渐渐激越,屋梁上的灰尘簌簌地往下掉,让人眼都迷了。眨眼间那鼓声直击耳膜,屋里顿时尘灰弥漫,屋架嘎吱摇晃,这是至少一千只钉着厚厚蹄铁的马蹄践踏出的声音。蹄声响进镇里,在街面散开。
  药铺里闯进三个人,提着明晃晃的刀。头里那斜眼一挥刀,“咔嚓”一声便将我的案桌削掉个角,恶狠狠地冲我吼:“老家伙,到镇西坝子去!”
  从铺子里出来,我看到镇里的居民,被舞着刀片的人,牲口一样撵向镇西坝子。那个来喜,夹在队伍中间,一张脸青一块白一块。
  整镇的人们被骑马晃刀的人围在坝中。坝中高处,有个面色阴沉的人盘坐在马背上,提着旱烟袋闭了眼睛吞云吐雾。一袋烟抽完了,在靴底磕掉烟灰,将烟袋插进腰里,才慢吞吞地说:“谁杀了半天云?”
  人群中响起嗡嗡声。这边荒地方,一直有伙凶悍的马贼,连官兵都不敢招惹。叫半天云的,是这伙马贼的二当家。那人眯细了眼睛,死盯着嘈杂的人群,嘴角向下撇一撇,摆了下头。两个持刀的马贼,从人群中拉拽出个人,一道刀光闪过,一颗头颅被喷溅的血冲出老高,直冲向灰蒙蒙的天空。
  “谁杀了半天云?”那人仍用慢吞吞的语气问。
  看着那颗跌落在地的头颅,和那没了头颅踉跄两步栽倒的躯体,被围着的人们刚才还在喧嚷的喉咙,突然像被掐断了般全没了声息。马贼又到人群中捞人时,我听到一个颤抖的声音,说:“是我。”
  说话的人,是来喜。
  “出来。”那人冷声道。
  人群哗地分向两边让出道来。来喜的脸,和那颗掉在地上的头颅的脸一般颜色。我以为他立刻要瘫倒了,然而没有,像有只无形的手提拎着他,让他能拖着两条腿,僵硬地向前挪动。
  那人一挑眉,问:“你杀了半天云?说说看,怎么杀的?”
  来喜抬起头,茫然地盯着那人,张圆了嘴,喉咙里挤出干涩的咕噜声,却说不出一个字来。他颤抖得厉害,瘦弱的身子像在筛糠。应该是尿裤子了,脚下出现湿痕。
  “好,你想当英雄,我成全你。”那人哼了一声,一道刀光砍向来喜的脖子。来喜缩着脖子,两条瘦瘦的胳膊,朝面前无助地捞了一把,想抓住什么东西来支撑摇晃的身子,那只提拎着他的无形的手,似乎突然放开了,他软瘫在地上——他的头完好地架在他的脖子上,那把刀已在我手里。
  那人眼睛突然瞪大,“你是谁?”
  “这正是半天云死的原因。”我本是叱咤江湖的刀客,十年前,在江南杀了个顶有名的恶人,他的家人亲信有能力让我死十次。我逃到这边荒塞外,喜欢上平静的日子了。但那半天云居然是江南人,他认出了我。
  那人说:“我这里有二百五十把刀。”
  “最快的只有一把。”我看着那人的脖子。
  那人愣怔了一下,猛一抖马缰,“走。”马贼一阵风似的跑远了……
  “你不怕死吗?”我问已是我徒弟的来喜。
  来喜脸红得像个冻柿子,“咋不怕啊,我都尿裤子了。”
  “那你还出头?”
  “也不知为啥,好像我不是我了,就走出去了嘛。”
  “往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呢?”
  来喜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交叉着搓了好久才说:“不知道……”停了停,看着我说,“有些事,总得有人做吧?”
  就在这一刹那,我做出了决定,回江南。
  选自《文化遂宁》
其他文献
山本带兵进入通城,甚是兴奋。据传,通城梅花琴社传承人陈同心收藏一张宋代宫廷古琴,上级命令山本一定要弄到手。  山本祖上在中国学古琴,山本自然也是琴手。部队刚驻扎,山本便前往梅花琴社。  通城梅花琴社坐落于城内河畔,明清院落,白墙青瓦,绿树成荫,正是幽静文雅之地。临近琴社,传来琴声,山本示意随从止步。听来分明是一曲《关山月》,此乃李白描写边关将士保家卫国之词,琴曲也是梅花琴社的名曲。只听得琴声和唱:
期刊
谁都可以打开青莲的身子,但谁都不许打开青莲的发髻。  前一句可以理解,只要给足银两,任谁都可以睡青莲;后一句则让人蹊跷,莫非她的发髻里埋着炸药?不过,男人嘛,要的只是青莲的身子,谁稀罕她的发髻呢?  话说百花城虽然只是一座小山城,但百花江流经百花城拐了个弯儿,甩出了偌大的“百花码头”,故而小小山城灯红酒绿、人马喧嚣。城内有“名楼”四座,皆临江,实为妓院,其中“萼翠苑”的灯笼最红艳,最壮观。  青莲
期刊
三奶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在遛弯儿:“木头,咱们这辈子还能去南海看看不?”木头知道三奶奶“去南海看看”的意思,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腿,叹了一口气:“唉!都是我,拖累你了!”三奶奶的眼圈有些发红,苦笑了一下:“算了吧,咱都老了,走不动了,听说去南海先坐飞机再坐轮船,千里遥远的,这辈子想想就算去了。”  三奶奶和木头两个人一块儿过,大门上挂着“烈属”的红牌牌。这个红牌牌让三奶奶脸上荣光了一生,也心痛了一生
期刊
傍晚,水牯扛着龙骨水车来到了田边。架好水车的时候,女人也来了。  女人来到水牯右边,站开弓步,不声不响地接过水车把手。水牯只好立在左侧,如相声中的捧哏,默契地配合女人车起水来。  块头高大的水牯粗胳膊粗腿,车起水来轻松自如。娇小玲珑的女人则要用双手抓住握把,推拉之间,身体也跟着前倾后仰,似虔诚的信徒在向神灵作揖祈祷。水车叶片击拍着鱼塘里的水,激起阵阵涟漪,扯皱了山的倒影,水车头部便吐出了哗哗的流水
期刊
1949年春,杜鹃花闹得正欢的时候,南山神仙洞上空忽然冒出了一股青烟。  山火!春大脚以为是谁上坟时不小心引发了山火,一声大叫。  社员们一齐奔过去,却见一个男人在洞口生火。  你是谁?什么时候搬来的?春大脚拖着长音问。  卢立,人稱立胡子。赶酒的,叫化子。男人说着双手摸索着身边的一对扫帚把慢慢站起来。  眼睛不方便?  青光眼。  社员们“哦”了一声,似乎全知道了,其实一点也不知道,反而增加了一
期刊
宝儿娘到瓜田给丈夫送饭,从来不带宝儿去,闹腾。这次,宝儿娘又去瓜田,宝儿死活不依,又哭又闹,非去不可。宝儿娘叹了口气:“唉,这孩子!宝儿,我告诉你,到瓜田别闹,行不?”  宝儿高兴得一蹦老高。  宝儿爹总在地里忙活,也没工夫逗逗他的宝儿。虽说这孩子闹腾,可在他眼里,总是自己的孩子好。俗话说,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的孩子各人爱。瓜田里的活太多,太杂,掐尖、压蔓、打药、施肥,实在没工夫逗他的宝儿玩。  
期刊
肖林老家闹灾荒,娘拉着他逃荒要饭,成天挨饿受冻。为了活命,娘把他送給了一个过路的草台班子。  那年,肖林刚九岁,瘦得皮包骨头,没个人样。班主一见,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啥也不留,娘拉着肖林一个劲儿磕头,班主心一软,才留下了他。  肖林人虽小,可有眼力见儿,腿脚勤快,叫干啥干啥,不吃白饭。  班主姓张,有个闺女,叫晓茹,和肖林年纪相仿,得知肖林吃不饱肚子,常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他。张班主知道后,打了肖林
期刊
她走进门,他抬头看了一眼,吃惊地问:你怎么回来了?  她说:嗯,我回来看看家里怎么样。  都好。他在藤椅上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躺好,迷糊起来。  她看了看屋子,把散乱在椅子背上、床沿上的衣服毛巾都收起来,坐在床边一件件叠好;又把地上的碎屑扫了又扫,扫到垃圾斗里,往门外墙角的垃圾堆边扔。看到那里扔了许多药瓶子和药盒子,她蹲下来仔细地看,看到一根细长的输液管,那头连着一只葡萄糖瓶,里面有半瓶未用完的液体
期刊
残阳如血,秋风萧瑟。  一个远离喧嚣的幽僻小院,一个抱剑沉思的消瘦男人,嘴唇紧闭,目光深邃,没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八年前,也是一个黄昏,年过二十、面色沉郁的他不知从何而来,竟相中这民风淳朴的小镇,在人烟稀少的郊外结庐而居……时隔多年,大伙仍不知其身世来历,只知他姓荆。因他整天不言不语潜心练剑,便称他荆无言。  荆无言性情古怪,行踪神秘。除了练剑,也时有外出。  某日,荆无言正在专心研习新创
期刊
这大山,下半山裸着,上半山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让人称奇的杂草中有一群飞羚,将这里当作王国。  秋天来了,山野红衰翠弱,山下的水稻已经收割,飞羚便开始下山寻食。  一天,飞羚正啃着水稻的秸秆,来了一个人。他对飞羚热情地招呼,嗨,朋友,请跟我走,村庄前有一块绿洲,生长着青青的草儿……  头羚即刻腾空而起,其他飞羚紧随其后。它们轻松地越過一处沟壑,转眼便没了踪影。  飞羚在半山腰的草丛中停了下来。有的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