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野下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9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企业合作积极性,构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个职业院校研究的重心。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合作模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借用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探讨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能力;现代学徒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职教立项课题“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的校本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11/03/099)
  作者简介:朱军,男,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09-03
  一、“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
  “工学六融合”,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2]
  “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职业素养融入人才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以“双师”型教师为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以“做、学、教合一”为主要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基础课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以校企合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平台,实际产品为项目,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以职业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采用企业(行业)、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实验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二、“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如何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是很多职业学校头痛的一件事情,单靠学校单方的努力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为此,学校成立了数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担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开展全方位的调查(企业的参与可保证调查问卷的数据真实、有效),对数控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数控专业面向岗位主要为,数控加工关键岗位操作员、数控编程员、质量检验员、数控车间施工员、生产现场技术服务五大岗位群。从而,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来设计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专业所需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目前,数控技术专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已实现了三个方向的拓展:(1)培训工种由数控车、数控铣、拓展到加工中心、数控程序员;(2)培训目标由数控中级工向数控高级工拓展;(3)专业方向由数控加工向数控设备维修、CAD/CAM技术、高速、高精加工技术等方向拓展,以培育新的技术增长点和教育增长点。
  (二)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
  专业教师是职业学校的基石,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有必要提升专业教师“双师能力”。双师能力不是简单的指教师既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又获得本专业中级(或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实训教学,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3]
  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1)安排在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技术培训、下企业顶岗实践,参与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措施,使专业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使教学始终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2)实施能工巧匠引进工程。学校通过争取政策等措施,逐年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等特殊人才,从企业聘请有五年以上,具有工程师职称的设计、制造、管理、检测、设备改造维护等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改善校内教师队伍“双师”结构;(3)实施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以专业建设为载体,骨干教师为核心,引入能工巧匠,组建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
  (三)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
  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脱节,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训教学、能力培养没有做到一体化是现阶段很多学校都存在的问题。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例,传统的按章节填鸭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产实践也脱节严重。学校就采用AITUD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实践归纳讲解应用实践主题讨论。(见图1)实践,即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制定机构的操作,实现各工作状态。归纳,即教师对各工作状态中蕴含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进行归纳。讲解,即教师对归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实现在“做中教”,用多少就讲多少。应用实践,即学生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结合设计的教学情景进行应用实践,巩固已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主题讨论,即在课题任务讲解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技能训练进行深度融合,解决专业基础课教学困难、学习效率差的问题,实现“做、学、教合一”。
  (四)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
  专业实训课程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更贴近企业生产的所需技能。为让学生就业后快速融入企业生产岗位,就需要我们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转化为项目式课例,再对照职业技能标准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至课例中的每一教学任务,以知识点模块的形式呈现,最终串联形成本项目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方法来设计。首先,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模拟真实的企业情境。同时,通过企业见习日,让学生走进企业各个部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自发组成3~5人的学习团队。学生以学习团队为主体,根据实习岗位的不同扮演各自的企业角色,接受项目经理(教师扮演)安排的工作任务(教学项目),共同合作完成。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深刻了解、提高学习主动性,规划职业生涯目标。
  (五)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培养职业能力。数控技术专业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如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使得学生在达到数控设备操作工中、高级的同时,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基本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为学生在企业中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职业核心能力、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在“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下,数控技术专业也在积极探索专业文化建设,在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塑造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专业文化。
  1.走出校门,感知企业文化底蕴,通过工学交替,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并将其带入学校,在学校生根发芽。同时,专业教师通过下厂实习也感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进行有针对性启蒙引导。
  2.请进校门,认知企业文化元素。通过“订单式”培养,组建冠名班,由各企业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到校为订单式教学班举办企业文化讲座,了解企业准员工应崇尚什么、弘扬什么、敬业什么,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为今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3.场景实战,构建企业文化结构。通过实验实训场所文化的布局,引入爱岗敬业、规范操作、团队协作、执行能力等企业需要具备素养的宣传栏。将企业7S管理融入日常教学中,将“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融入学生生活中,将规范操作、团队协作、执行能力融入技能教学中,以整个校园文化为依托融合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梁琳.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徐岳清.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0):51-52.
  [3]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45-47.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要:以斯蒂芬·罗宾斯综合激励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个人目标、个人努力、个人绩效和组织奖励四个维度着手,对辽宁部分高职教师采取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统计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提升教师的工作学习能力;建立教师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客观公正的组织奖励机制。  关键词:综合激励模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张国静,女,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科研处副处长,主要研
期刊
摘 要:基于对长沙市100位农民工及50位市民的问卷调查,全面分析两代农民工在闲暇理念、时间、内容、方式及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同龄市民在闲暇时间、闲暇环境、闲暇经济、闲暇内容及闲暇覆盖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湖南省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现状总体表现为经济条件受局限、闲暇时间欠充足、闲暇设施和活动供给欠补给、闲暇方式与内容欠丰富、闲暇技能需提升、闲暇满意度欠提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
期刊
摘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理论,对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通过课程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课程设计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制定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形成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过程  基金项目: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高校分校区的日益普遍,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遭遇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分析新建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普适性问题的基础上,从专业社团建设的视角创新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以期为分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社团;校园文化;分校区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R30068)  作者简介:汪建
期刊
摘 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推进校企融合,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实施的条件,实现了以制度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校中厂平台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目标;保障;实施  作者简介:单艳芬,女,常州刘国钧
期刊
摘 要: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够,仍停留在学历教育补偿层面,整个教学环节与学科设置只是简单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提出将与某专业相近的一线岗位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该专业培训模块的基本架构并嵌入专业素养课程,对进一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地方职院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职能的四个对策: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职教对接、建立合作保障机制。  关键词:地方职院;校企合作;政府职能;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
期刊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目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
期刊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走访等方法后,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实训教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点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关注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三是加强商务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院校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突破:一是实践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二是农林特色上的突破;三是教师职业素质上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