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美国“爵士时代”的多维女性形象代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鲜活地塑造了女主人公黛西这一多维女性形象,她曾经是盖茨比的初恋情人和一生梦寐以求的恋人,现在是汤姆·布坎南的妻子。她是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小姐,是能体现美国“爵士时代”资产阶级贵族人生观、价值观极富代表性的人物。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黛西 多维女性形象
  美国小说家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素有“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之称,他在1925年出版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获得了许多权威评论家的好评,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的地位。诗人艾略特称此书“是自亨利·詹姆士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①。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男主人公盖茨比爱情梦破灭的故事。在小说中,盖茨比凭借顽强的意志,通过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追求爱情甚至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女主人黛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她是尼克的表妹,汤姆·布坎南的妻子,曾两次成为盖茨比的情人。菲茨杰拉德把她刻画成一个具有多维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外表上美丽动人、举止优雅,令众多男士为之倾倒,尤其是盖茨比;内心里玩世不恭、轻浮浅薄、金钱至上、冷酷无情,如同恶魔一般。她是美国“爵士时代”“美国梦”和“金钱女郎”的典型代表。
  一、黛西的多维女性形象分析
  1.貌如天使,冷漠无情。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黛西是一个妩媚动人、光彩四溢的天使般女性。小说的叙述者尼克和尼克的朋友乔丹·贝克对黛西的外表形象是这样描绘的。在第一章里尼克介绍,一战期间,黛西是一个来自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漂亮姑娘,美丽迷人;她的声音里有一种激动人心的特质,有一种抑扬动听的魅力,那是让为她倾倒过的男人都觉得难以忘怀的;她的脸庞忧郁而美丽,有两只明媚的眼睛,有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Her face was sad and lovely with bright things in it,bright eyes and a bright passionate mouth.”② 在第四章里乔丹·贝克也对尼克叙述了黛西天使般的外表:她刚刚十八岁,比他大两岁,是路易斯维尔所有小姐中最出风头的一个。她穿的是白衣服,开的是一辆白色小跑车,她家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泰勒营那些兴奋的青年军官一个个都要求那天晚上独占她的全部时间。她总是穿白色沙裙,显得干净神秘。“She dress in white,and had a little roadster...”③
  但是在另一方面黛西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女人。在小说第七章,黛西酒后驾车撞死汤姆的情人梅特尔后,将自己的罪责转嫁给对她痴心不改的盖茨比身上,并与丈夫汤姆·布坎南阴谋策划将车祸的责任栽到盖茨比头上,所以梅特尔的丈夫威尔逊认为是盖茨比驾车撞死他的妻子的,最后导致盖茨比被威尔逊枪杀的悲剧。尼克叙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尼克、汤姆和乔丹在灰谷的边缘处看到有一个人被汽车撞死了,有个希腊男人告诉他们说:死者叫梅特尔,一辆从纽约开来的小汽车撞上了她,停了一下,然后就很快地开走了。尼克意识到梅特尔肯定是被盖茨比和黛西开的车撞的,他猜想,开车的是盖茨比。回到汤姆家后,尼克看到盖茨比藏在灌木丛中。盖茨比说,他一直等在那里以便确保黛西不受汤姆的伤害。还告诉尼克,撞上梅特尔的时候,是黛西开的车,不过他自己要承担这个责任,因为他仍然担心着黛西。由此可见,在黛西开车撞死梅特尔后,盖茨比仍然表现出了对她不容置疑的爱,要为她担当一切。
  黛西的冷漠无情不仅表现在别人身上,而且体现在自己的亲生骨肉上。当和黛西无意中谈到她的女儿时,尼可感到她不像别的母亲说到孩子时那么高兴,而表现出漠然,就好像她的女儿不是个真实的生命。黛西对尼克说到了她生小孩的情景:当她得知是个女孩时,她哭了,说很高兴是个女孩,而且希望将来是个傻瓜,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a beautiful little fool.”④做一个“美丽的小傻瓜”是黛西的座右铭。透过黛西美丽动人、举止优雅的外表,她对家庭、婚姻甚至自己的亲生骨肉的自私、冷漠由此可窥见一斑。
  2.金钱至上,嫌贫爱富。
  “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⑤这是小说开篇的几句话。可以看出:该小说与金钱和物质财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金钱女郎”的形象。而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正是一个金钱至上、嫌贫爱富的“金钱女郎”。这一形象鲜活地体现在她对婚姻的选择上:两次抛弃自己爱恋的人:盖茨比。
  在小说第四章乔丹·贝克回忆了发生在五年前黛西抛弃盖茨比选择嫁给汤姆的情景。黛西原本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纯洁少女,在一战期间,黛西是肯塔基州北部城市路易斯维尔的一个漂亮姑娘,当时镇上的军官都喜欢她,盖茨比是其中之一。盖茨比使黛西相信他是最适合她的,并最终赢得了黛西的爱。当黛西发现盖茨比贫穷和没有地位时,就抛弃了他,嫁给了俗不可耐却既有地位又有财富的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农。黛西是爱盖茨比的,我们从以下两个情景叙述中可以感受到,小说第四章乔丹对尼克的叙述:她不顾母亲的反对要去送即将出国的盖茨比,被母亲有效阻止后她好几个星期不跟家里人说话;在与汤姆结婚前,她哭了、醉了,她一手捏着盖茨比的信,一手在拿到床上的字纸篓里乱摸了一会,掏出了汤姆送给她的那串结婚用的珍珠项链。这是她当时心绪的真实写照,表现出她对盖茨比的眷恋之情。可是最终黛西还是抛开内心的真实感受,嫁给了汤姆。“When we walked out of the room,the pearls were around her neck...,next day at five she married Tom Buchanan without .”⑥   小说从第四章到第六章大量地讲述了盖茨比和黛西重聚,黛西又怎样第二次抛弃盖茨比选择汤姆的。当盖茨比腰缠万贯地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旧情萌发,又与盖茨比约会,并答应离开她的丈夫。但当她知道盖茨比的财富是用不正当手段挣来的进而感到没有安全感时,又一次选择离开盖茨比选择汤姆。最后冷酷到与汤姆合谋,让盖茨比代替自己承担车祸的责任,并任凭汤姆唆使威尔逊去枪杀盖茨比。
  此外,整篇小说中,作者还多次使用象征金钱和富贵的黄色来描写事物。黄色是金子的颜色,小说用黄色来象征拜金主义和腐化堕落。黛西特别喜爱金钱,“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黛西是拜金主义的典型代表。盖茨比为了重新得到她的爱情,时时都在向她显示自己的富有。小说中作者用黄色塑造了金钱社会的氛围:盖茨比的汽车是黄色的;在尼克的帮助下,盖茨比和黛西见面后,把黛西带到自己的别墅里,向她展示他的纯金梳子。当时,盖茨比穿着一件银色的衬衫,打着金色领带。通过这种描写,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最终导致盖茨比走向死亡的根源正是“爵士时代”黛西的这种金钱至上的品性。
  二、时代背景
  在美国文学史上,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爵士时代”,其表现为极度的玩世不恭、贪婪和盲目地追求享乐。恣意狂欢引发了无数颓废的宴会和疯狂的爵士乐,它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集中体现为每周六晚举行的奢华宴会,这最终导致“美国梦”的败坏,因为对金钱和享乐的毫无节制的欲望胜过了更为高尚的目标。菲茨杰拉德在1931年回顾这一时代时写道:“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嘲讽的时代,一个放纵的时代。”由于他热情洋溢地投身到这个时代的灯红酒绿之中,他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时代对浪漫的渴求,以及表面的奢华背后的空虚和无奈,并在作品中把这些情绪反映出来。在他的笔下,那些出入高尔夫球场、乡村俱乐部和豪华宅第的上流社会的年轻人之间微妙的感情纠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们无法被金钱驱散的失意和惆怅更是无处不在。他的作品又经常涉及感情的变幻无常和失落感,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无法逃避的命运。正因如此,菲茨杰拉德才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栩栩如生地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气息、感情节奏,也成功地刻画了黛西这样曾经天真无邪,却在金钱社会的邪恶时风的影响下,最终走向堕落,失去自身价值观的女性。然而,小说中女主人的境遇发人深省,难道黛西生来就如此吗?如果是这样,那她当初是不会和既无钱财又无社会地位的盖茨比从相识到相爱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爵士时代”的奢靡享乐的社会现实造就了一批像黛西这样的悲剧女性:缺乏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意识,赶时髦,举止夸张,抽烟喝酒,丧失独立性,在金钱与爱情中证明自己并依靠它们来生存。小说中的黛西便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是美国“爵士时代”、“美国梦”和“金钱女郎”的千千万万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造就她们的,正是她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注释:
  ①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第2卷).弗里德里克昂加尔出版公司,1982:111.
  ②③④⑥司哥特·菲茨杰拉德著.The Great Gatsby.青岛出版社,2003:13,100,23,103.
  ⑤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10.
  参考文献:
  [1]F.S.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青岛出版社,2003.
  [2]Callahan,J.F.F.S.Fitzgerald’s Evolving American Dream.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Hofstra University,1996.
  [3]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4]Long,Robert Emmet.The Achieving of the Great Gatsby.Lewisburg: Bucknell UP,1979.
  [5]Seed,David.The Great Gatsby——The Review of Studi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 《湖州师范学院报》作为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在文化名校工程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文化育人功能。作者从报纸编辑学的角度,从思想内容、版面设计两方面阐述了校报起到文化育人功能的方法,并要求采编人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校报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师生员工都烙上“文化印”。  关键词: 校报 文化名校工程建设 文化育人 报纸编辑学  在湖州师范学院第二次党代
摘 要: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这一现象是由家长教育功利化、早教机构功利化、幼儿教师功利化等因素造成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造成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低的根本原因之一,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需要转变家长、教师观念,加强幼儿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早期教育机构,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等。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 小学化 根本动因 化解策略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 要: 高校新生第一课即“入学教育”,是帮助高校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加快适应校园生活的重要平台和起点环节,在高校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呈现出了模式化、体系化的特点,学术界也涌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等入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时代特点、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高职学生特点及双元制办学特色,开好多元化第一课,创新多元化高职入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职入学教育 多元化 创
摘 要: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影片叙事结构、主题、镜头运用、灯光照明等方面,几乎都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观念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区别。威尔斯在影片中所体现的实验和探索精神,以及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中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关键词: 《公民凯恩》 奥逊·威尔斯 凯恩 美国现代电影 好莱坞 文化  引言  狭义上的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偏重于精神
摘 要: 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师资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学校教学工作能正常实施及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 日本师资管理  近年来,民办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19所独立学
摘 要: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享受课堂。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课堂教学 “快乐”教学 求知欲望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所理解的快乐课堂是洋溢着青春的笑脸,闪现着智慧的灵动,迸发着生命的激情。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双方精彩互动感受愉悦的过程,而不是炼狱。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常态课
摘 要: 作为一个风格鲜明的电影作者,导演姜文的每一部电影都独具个人特色,纵观其四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贯穿始终的疯癫情结。本文就姜文电影中或疯或傻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挖掘姜文对疯癫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姜文 疯癫 理性  姜文作为一个当代杰出的电影人,其每部作品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姜文的四部电影均以突出的艺术性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称道。通过对四部电
摘 要: 黄蓓佳是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用细腻而带有情感的语言,讲述着孩童世界的真与善,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在喧嚣之中建构着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温暖人心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 艺术自觉 教育反思 审美本质 诗意 温暖 叙事  “儿童文学是一种必须是在儿童教育上选择、站定立场并且有所作为的文学。”[1]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端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学生作文不成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减少束缚,活跃宽松氛围;以生活为师,道法自然;日日读学写,功到自然成;提供舞台,激发习作欲望的变“榨文”、“杂文”为“美文”的对策。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榨文” “杂文” “美文”  一、作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农村中学,效果更糟,高考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4万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近千万。所以,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大三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通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心理问题提出了采用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解决大三毕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心理现状 全员导师育人制 市场营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