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绝望

来源 :互联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故事新篇:
  一日,阿里巴巴又窥见强盗们新掠来一批财宝,他们将财宝带到原来的藏宝山洞处,对着门口的一个东东讲了一句“芝麻开门”,山洞大门应声而开,强盗们鱼贯而入,放下财宝后扬长而去。阿里巴巴心中狂喜:“今天又能发大财了!”他走到山洞门前,模仿强盗的口吻说:“芝麻开门。”然而山洞的大门纹丝未动。“纸马开门,织吗开门……”阿里巴巴又换了不同的音调,结果还是白费力气。突然,他看见门边有一个奇怪的“镜子”,当他对着“镜子”时,里边有一张似曾相识的脸。“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对着那张脸又说了一句,让他惊奇的是,那张脸似乎也在说同样的话。“这一定是魔鬼派来给他们看守财宝的妖怪。”阿里巴巴心头涌起一阵恐惧,落荒而逃。并未真正走远的强盗看到这一幕心中得意非凡:“现在,只有我能打开这扇门了!”从此,强盗的宝物再也没有丢失过。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故事,强盗们竟然会得逞,好人却会空手而归。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最想介绍给大家的,却是强盗们的看门神——BioID安全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资料变成电子文件形式储存起来;而且,在电子化的时代,到银行存取钱、进入自己的公寓、打开自己的计算机,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才行。传统的安全方式不外乎密码、个人识别码(PIN)、磁卡或钥匙,但这些方法只能提供有限的保障,不要说越来越多的密码容易被记错或混淆,就是能保证不丢不忘,也防范不了它们被不法之徒非法盗用或滥用,从而造成个人隐私及财物的损失。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的password就只有我能掌握,万无一失呢?答案就是你自己!要知道,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特征也是别人无法效仿的。比如一个人的外部特征,如指纹、掌形、虹膜;还有其行为特征,如声音、唇部的律动等等。如果能将这些静态生理特征和动态生理特征结合起来辨识身份,相信能够混淆的机率是小而又小的了。这种技术就是BioID生理特征身份辨识技术。
  BioID在辨识时设计了三重关口:面貌特征、声音特征与唇部动作。这种动态、静态特征相结合的办法能够使使用者自行选择辨识语句,而且只有在使用者说话并希望被辨识时才会进行辨识。加入动态特征的优点在于合法使用者只需改变指定的动作,便能修改辨识模板,这是如指纹、虹膜等静态生理特征所无法做到的。因此,一旦你将自己的生理特征做成了自己的password,那么,你自己就成为打开藏宝之门的唯一“钥匙”。
  “制作”钥匙的过程是不是很复杂呢?其实很简单,除了BioID软件之外,硬件方面只需要摄像头、麦克风、画面捕捉器及声卡的标准视化会议系统套件。你只需对着摄像头说一句辨识语句(如打声招呼),那么摄像头便将所取得的其中一张单格画面特征作为辨识面貌的依据;BioID从你所讲的话的音频时序中获取你的个人声音频谱系统的信息并记录下你独一无二的唇部动作的变化模式,这些登录的资料经由BioID处理之后,便成为你的模板,储存在安全的服务器或智能卡中,以便日后辨识时使用。这种动态、静态生理多重模板辨识系统将误驳率降到100万分之一左右,即使是双胞胎也可以“明辨是非”。当其中一种生理特征变动时,系统还能依据其他两项生理特征进行辨识。因此,如果使用者患有喉疾或戴上眼镜,BioID依然能辨识出来。而且这种动静结合的辨识方法难以模仿,可以避免伪造与误用。
  由于所需装备简单便宜,BioID能应用于任何需要辨识身份及授权的地方。例如,在一个电脑联网的办公室中,BioID可由管理中心进行组态设定,用以控制资料及程序的存取。如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互联网行业可以使用BioID来保障交易与敏感的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在教育、政府机构、企业等需要身份验证的单位,智能卡上的BioID模板能取代传统的验证方式,减少被冒用与滥用的机会。BioID也能与数字签名相结合,确保只有本人才能签认电子档案或邮件。BioID还可以用来核准人员的进出,保障设备及办公室的安全性。
  多重模板辨识系统这个概念是由德国法兰富尔协会研发出来的。1997年,德国碲晞科技与法兰富尔协会签约合作,开发出拥有世界专利的生理特征身份辨识技术——BioID。碲晞科技亚太区总裁章厚文先生介绍说,随着全世界对于信息安全的进一步需求,多重模板辨识技术将是未来高科技安全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声卡、麦克风和影像输入介面卡已经成为大多数个人电脑的标准配置,而且内置摄像头的监视器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也逐渐增加。尽管BioID技术现在主要应用对象仍是金融业、银行界、政府机关和对系统安全有相当需求的相关企业,但是章先生预言,在未来的世界,生理特征多重模板辨识技术将广泛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
其他文献
骨干网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骨干网的建设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展开。不但国家、各省、市、自治区和传统的信息传播单位如电信、邮电、新闻等部门已经兴建或即将兴建骨干网,其他对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行业如证券、金融、石化、电力、冶金等部门和市场流通领域也陆续建成或正在兴建、扩容自己的骨干网,另外教育和科研部门如大学和研究院、所等对兴建本系统的骨干网也将有比较迫切的需要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
期刊
朗讯科技(中国)公司光网络组 龚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增长点。知识经济的定义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因此建设国家信息架构(NII)被认为是带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而具有极丰富的带宽资源和优越性能的光通信网络已成为国家信息架构中的基石而倍受关注。  近年来,一方面,互联网业务量以每年翻两番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网上炒股、网上订票、网上交易、网上聊天等等,都离不开网络。那么,未来在网络上操作这些业务的工具将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些工具一定是非常易于使用、操作方便,并且很容易学习。  从1990年代开始,一部分大型的国际计算机公司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技术,使人们在逐渐改变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的概念和方法,这就是所谓的
期刊
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严密关注,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网络被非法入侵,重要资料被窃取,网络系统瘫痪等严重问题,已给各个国家以及众多商业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众多商家大规模地投资于网上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网上转帐等网上商务活动,这些站点的安全性对于投资企业来讲,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给予
期刊
无线网络迅猛发展,IP协议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无线路由器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崭露头角。  以日本ROOT公司的RTB2400无线路由器为例,其最远传送距离在实际应用中达到62公里,可以在移动中使用,传送数据速率可达800Kbps,采用扩频技术,码分多址,保密性高。  以下略举几个实例说明无线路由器的应用  1.交通运输船舶、汽车在移动中就可以进行数据传送。当船舶靠近港口时,就可以将
期刊
如果你相信建造一座大坝比在每一家后院掘一口井更有意义,如果你情愿利用活水而非用桶提水,那么,你就不得不相信计算机产业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想象一下软件就像互联网经济的供水,那么你就能开始懂得这个将要、在许多情况下已经发生的变化是多么的神奇。  简单地用“桶”来“提”软件已经不再具有任何价值,所有的风险投资者和商业网络的创始人都知道这一点,即使一些软件公司还对此不了解。根据最起码的估计,去年仅在美
期刊
2000年6月29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e Authority,CFCA)在北京举行了正式挂牌及开通仪式。这一在“首都电子商务工程”领导小组建议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全国性的
期刊
电子商务在国内外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日期的临近,使广大中国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机会。无论你把它视为商机或危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刻不容缓而不可回避的议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自身在电子商务知识和人才储备上存在着严重的欠缺,这正制约着自己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的网络经济大潮中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从整体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因如此,电子商务知识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尤其是我国城市流通领域信息化的需求,科技部在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基础上,启动了首批电子商务试点工程。科技部准备在“九五”末期,通过“城市流通领域试点工程”的实施,探索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进一步加快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十五”期间全面开展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打下基础。  重庆市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
期刊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  ——互联网应该由商人来经营;  ——B2B的功夫在网下,或者说B2B之所以能够发展能够从各种互联网模式中脱颖而出,就两个字:整合。  经营了一年多B2B模式的美商网对电子商务有很多话想说,有些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却自有其独到、深刻之处。    互联网缺商业头脑    美商网人非常不愿意讨论某一种模式的合理性,按照他们的思路,不能随便认定某一种商业形式的成功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