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观摩过多次大型的语文竞赛活动,听了很多课,感慨颇深。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纳入课堂教学,但是否真正地实现了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我觉得没有,而且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形式化越来越严重。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型课堂”,但专家们并没给自主一个明确的标准,也没有提供科学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模式。
   所谓模式:词典解释如下:某种事物的标准样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综合思考目前的语文课堂,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关系的处理上,我认为,可以划分为四种:一是教师主导型课堂,目标、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部由老师确定,课堂中要思考的问题由老师预设好,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写作手法都由老师最后一锤定音,整个教学的过程呈封闭状态,学生始终走在教师的后面,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而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在被动地思考、接受。大脑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这种教学通常被冠之以“填鸭式教学”。第二是局部自主型课堂,老师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局部探究,而实现老师的教学目标。这种课堂教学实质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因为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目标的达成还是老师精心设计的,最后还是按老师意愿完成目标,只是老师的策略高明了些,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彰显了学生课堂的自主性。我称这种教学模式为“请君入瓮法”,学生进了老师设置的陷阱而已。第三是伪学生自主型课堂。这种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学生讨论得不亦乐乎,欢欢笑笑一节课,但最终回味起来,脑海中却是知识上的空白。这种课堂空耗学生老师的时间,关键在于老师的引领不到位。第四是学生自主型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先读后教,先学后教,学生走在前面,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发挥引导作用,不失时机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彻底融入学生当中,而又高屋建瓴,实现预设的目标,更可贵的是实现课堂生成目标。
   第一种“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师设计课堂问题,往往不合乎学生的阅读实际,难以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动情点,教学程序严谨细致,步步推演,直到学生接受老师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这样在思想上没有尊重学生,把学生摆在了地位低下的位置上,严重压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阅读对老师的严重依赖。钱梦龙老师称这样教学的教师为“二道贩子”是很深刻的。
   目前的语文课堂,第二和第三种模式最为常见。“局部自主型”只是在个别环节上放权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给人以“画地为牢”和“教师不得不放权”的感觉,实质上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伪学生自主型”课堂,这种教学,教师确实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做到了尊重学生,于是课堂成了学生放任自由的天下,上课动辄让学生讨论问题,要不就是多种形式的问答。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对学生的回答,也总是用很好、非常好等鼓励性词语一味地进行肯定。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并不是说就可以放任学生,不论有没有讨论的必要都要讨论,不管学生的回答合不合理都一味肯定,这其实也是对新课标的误解和扭曲。但这一类型有愈演愈烈之势,颠覆文本,颠覆课堂,学生不知所云,老师不知所教,你好,我好,大家好,嘻嘻哈哈糊涂过春秋,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日益贫乏,短视,彻底沦为教书匠人。
   笔者曾观摩过各级优质课上课、评选,也翻看过各级各类的报纸杂志,发现很多教学案例都是极其相似,都遵循导入——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拓展延伸的路子。虽然这种思路符合阅读教学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规律,但严重的程式化和太多的雷同,不能不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对学生思维和阅读的过早限制和干预。
   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起点进行教学能改变这种尴尬状况,或许能为教学程序设计上的改革创新闯出一条路子。这里的起点关注的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从何开始,是从学生的读开始,还是从教师的教开始。是首先让学生自读,获得阅读的初步感受(包括疑问),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再介入引导,这便是第四种教学模式,“真正的自主型课堂”。由于课堂的现场生成难以预知,对课文的理解也往往因学生、文本及师生互动的差异而呈现出偶然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因此,意外便产生了。所谓意外,指学生与文本,师生之间交流的现场生成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从而导致无法达成教学目标的现象。意外往往先来自学生,因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而不同;其次取决于教师的素养、经验和教学机智。笔者在大量的听课实践中固然看到教师巧妙地利用“意外”,激化“意外”,化“意外”为“难以预约的精彩”,但是笔者也不无遗憾地发现许多教师在“意外”面前束手无策,甚至陷入“意外”制造的误区,以致偏离甚至是牺牲了教学目标。所以第四种课堂教学类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备课内容的人文性。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标,备出富有生命力的课来。
   首先,真正落实备准学生的要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强调备学生、备教材,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只是教师的一种预测,一种分析,一种经验。相比较而言,从学生阅读的感受或问题开始教学探究,更能“备”好学生,更贴近学生的阅读实际需要,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更有效率,从而从容应对“意外”。
   其次,备好自己。新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也要注意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要备课堂语言,备教态动作,备课堂应变等,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语文个性。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化,教师应巧妙地把个人能力包括语文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等最大限度地外化为课堂细节,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发挥出来而不是个人表演出来。
   第三,思路清晰了,教案成熟了,是不是就可以放胆按预先构建的教案来组织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容易形成“局部自主型”课堂,和“伪自主型”课堂。教师兢兢业业备课,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但真正到了课堂上,常常还是精心设计布局,然后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思路,最后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整堂课一帆风顺,甚至还有不少精彩的镜头,掌声叫好声时时有。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无可挑剔,但是细一探究不难发现,课堂仍没摆脱传统教学的窠臼,学生一旦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或疑问,教师就赶快牵引,努力纠偏,再把学生引导过来。这样学生的智慧火花方兴即艾,这是翻版的请君入瓮式,是变相的传统教学。
   所以我认为,教师需要二次备课,需要把自己预先设想的教案重新打破,重新备课,从每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备起。特别注意的是要明确备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学生,可以说学生是教师备课的中心内容。等把原有的成熟教案备得消失了,才真正达到了“无案”胜“有案”的境界。这时,进入课堂后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运行状态随时调整,让教案随机生成。至此,教师的备课完成了由预先构建到先行构建的过程。这样对课堂生成的意外能胸有成竹,把意外幻化成精彩了。
  曲金平,教师,现居辽宁鞍山。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笔者试就语文课堂
启发式教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由此及彼,由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质上,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逐步接近答案,以致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一.深入浅出,从问题中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启发式并将其有效用于课堂中。如在我讲到苏教版初一下册《伤仲永》这篇课文。文中讲的是关于一个名叫
诗歌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短小精悍、言辞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朦胧多义等特征,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不仅可以陶冶高尚情操、纯净自我心灵、增强文学修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于传承优秀文化,感悟诗歌之美,把握时代脉搏,熔炼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诗歌在中学
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在此,笔者结合语文实践教学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几点体会。  一.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大赛,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争强好胜,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一旦跨越了作文这一门槛,语文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说,作文迈出一小步,语文就会跨越一大步。“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我们这样阐释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与写作,一点也不足为过。究其因,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的兴趣使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对作文感到伤脑筋,谈文色变。这正是由于孩子们对单调枯燥的作文教学产生厌恶、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处处都潜藏着“隐形的翅膀”,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痴迷地寻找这“翅膀”。因为只有寻觅的过程,才让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之美。而“小小的比喻句”,似乎是最为平常简单的教学点,难道也潜藏着“隐形的翅膀”吗?   关于比喻句教学,王荣生教授有过精彩的描述:“一个小小的比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讲,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要讲,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十二年语文课教不会一个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许多教师陷入了效率低下的困境。对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一定要深入分析反思,查找自身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搞清楚困境难在哪里才能够实施有效突破,本文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作文难是普遍现象,关键要找到难在何处。每一位教师要对作文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寻找到影响作文教学成效提升的不利因素。笔者认为初中生作文学习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2009年8月1日《中
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未必一定就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存在着高低优劣之别。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努力追求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高明的教师,常常在教学设计上独具匠心,能够抓住“一根筋”,用这根筋串起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给学生提供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有序、连缀、层进地“走一步,再走一步”,步步为营。泉眼找准了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让我感慨颇深。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更具备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契机,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闪耀美德之光。  一.让语文教学闪耀爱国主义的光芒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