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小初衔接数学课的预习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这对于每节语文课都适合。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有些课适合预学,有些课则不适合预学,比如一些关于公式、定理的课,预学这样的课会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的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我觉得初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学是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先教了什么,然后再让你去做什么。所以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往往是老师让我坐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所以当我刚开始布置给他们预学任务的时候,他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做什么,结果第二天交上来的预学作业也是五花八门、粗制滥造,大部分的同学是把定理或者是例题抄了一遍。结果在上新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很懂了,不认真听。而我又认为学生已经进行了预学,应该对某些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不免语速进度加快,这就又导致部分没有认真预习的同学满脸茫然。课后练习的反馈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可否认,不恰当的预习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记得刚教书的前几年,我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对于到底预习什么呢?又怎样预习?我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看起来答应了,其实大多数无从下手。学生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把预习当成了枯燥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预习兴趣的减退,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我该怎么样指导学生预习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数学课前要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应先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的问题,学生还会想到哪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因此,要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前必须充分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学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而达到如下要求: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预习也不例外。最初如果提过高、过难的问题,学生即使预习后也完不成,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因此,老师要精心、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
  本学期,学校在主要学科都实行了预学的策略,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数学有什么好预习的,学生要学习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在预习前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学习方式,而预习后学生的想法全被课本所提供的想法所束缚和限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很难形成具有个性的自我感悟和过程体验。
  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准备之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所任教的班级在预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数学概念课的预习,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維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预学之后用提问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疑惑,以便教师给予重点讲解。
  数学计算课的预习,数学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例题或尝试一些与例题同等难度的练习。
  数学操作课的预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而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完成。
  因为学情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调整原先的教学预设。对教材而言,学生已不再陌生,教材的思路与想法不再新鲜,教师必须考虑怎样重新组合教材,拓展教材。对学生的学而言,教师要考虑怎样的应对策略,如何突破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并在课堂学习中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明确提出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多的为全体学生提供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广阔平台,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
期刊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便不可避免的承载了交流时人们的情感态度。英语教学和学习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而这种课堂交流互动中无形渗透着师生的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好的课堂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质量,有赖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
期刊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归纳总结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二、布惑置疑,再起波澜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学校中独特的精灵,当他们勤劳的身影穿行于校园,我爱上了他们;当他们优美的舞姿展现于舞台,我爱上了他们:当他们嘹亮的读书声响彻于校园,我爱上了他们……经过两年的朗读训练,他们的声音是那样高亢雄浑,那样温柔多情,那样凄凉悲壮,那样深思缠绵……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
期刊
一节课很短,短到仅仅只有40分钟,只能让孩子解决一个知识点的问题,一节课又很长,长到可以带给孩子一生的启迪,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能带给孩子什么?是对回答精彩同学的鼓励,是对后进生的一次鼓舞,亦或者是对学生思想上的一次召唤?  徐老师的一节《统筹与优化》给予了我最好的答案,30秒微成长使我们看到课堂中一个孩子的转变,而徐老师给予孩子的又一次的机会才是本节课中孩子收获的最好的礼物。  我所带的班级是小
期刊
近些年来体育伤害事故频繁出现,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018年10月20日,我经历了一次体育课课堂教学事故。  体育组王老师在积极准备学校公开课评选障碍跑前期磨课练习,有幸担当王老师的听课指导老师。王老师将所有的热身准备活动都已完毕,要讲解的注意事项都和同学们说了,王老师还作了正确的示范动作。小组活动开始,前面几位同学很轻松愉快的“跨过战壕——钻过山洞——翻越高山——绕过地雷”到达目的地
期刊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老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和大家分享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总的说来,要注意三个方面:①“互相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②“学会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③教师具有亲和力,让家长敢于接近自己。  我在和家长沟通时,能做到互相尊重,但在倾听和亲和力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有时面对家长喋喋不休的诉说,我经常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是打断他们。总觉得我们叫家长来学校是听老师诉说孩
期刊
摘要: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改革标准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已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为了提高小学生英语意识,增强英语意识,锻炼英语阅读能力,也为了让学生继续对英语保持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从中高年级开始我们在加大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力度的同时,也应该训练学生学会课外英语阅读。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提高英语课外阅读的几点措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爱上英语阅读。  关键词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教育模式显得滞后、陈旧,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业负担重,于是乎,“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呼声渐高,“少教多学”的理念也渐羽而出。现就“少教多学”的模式谈几点认识:  一、改变观念是前提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教学办法。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有效落实“少教多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加大课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开发学生识字的创新潜能  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只有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