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不同 异彩纷呈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同课异构取向赏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5.025
  
  2010年11月中旬,在绿城南宁举行的“‘绿城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浙江杭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采用“一人同课异构”的方式执教了五年级阅读课《与象共舞》,激起了观课教师的极大兴趣。他借用两个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上同一篇课文,两堂课均用一个课时上完,充满了绚丽的智慧火花,饱含着浓烈的情感和诗意,给听课者带来了许多启示。现摘其精要,与大家共享。
  
  教例一:
  与“读”共舞,指向理解与感悟
  (引入《与象共舞》的学习,指出这是一篇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的“阅读课文”,然后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由课文中出现的“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五个新词引出统领全文内容的五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读这五个词和句子初步感知大象特点,随后带着自己在质疑时提出的“为什么只有在泰国大象才会和人这样亲密无间”等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文意。)
  师:现在我在课题下板书一个“人”字,如果请你上来写一个“象”字,你会怎么写?
  (先后有4名学生上台板书,他们把“象”字写在了“人”字的上下左右,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认为这样板书表明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亲密无间。)
  【赏析:王老师让学生在“人”字周边写“象”字的设计颇具匠心,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板书的兴趣,又较好地让学生初步感受了人和象的亲密关系。】
  师:说到人、象之间没有距离,作者赵丽宏先生写到了一个最令他难以忘怀的场景,在课文的哪一段?找出来后大声朗读,去感受那一份和谐美好的境界。
  (学生找到课文第五自然段后高声朗读: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赏析:由于此课文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文,所以王老师删除繁杂,很快就切入到了重点语段的诵读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把学生带入重点情境,领悟“人象共舞”的感人场面所蕴含的题旨。】
  师:多么热烈的气氛!多么感人的场景!假如你就在现场,看到人们和大象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场面,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名观众。那就把自己搁进去,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名观众,此时此地,你会怎样读?
  (一生采用“换词法”先后把“观众”、“人群”、“人”换成“我们”后变读句子: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我们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我们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我们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师: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名观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与象共舞的美妙奇观。读——
  (在老师引发创设的情境里,同学们都把自己当做现场的观众,采用“换词法”反复诵读。)
  【赏析:王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换词法”,将原文中“观众”、“人群”、“人”替换成“我们”进行朗读,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这种颇具新意的“设身换位”及词语变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师:多么热烈的气氛,多么不可思议的场景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看到已经陶醉其中的舞之蹈之的大象,我想你也一定很乐意成为其中的一头大象。那就把自己也搁进去,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头大象。请记住,此时此刻大象就是你,象群就是我们。谁来读?
  (一生又采用“换词法”进行换位变身朗读: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我们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我们,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我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赏析:王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象群”、“ 大象”、“它们”换成“我们”,让学生体验舞蹈的大象的感觉。好一个“我就是象,象就是我”!这样的人象合一,自然能使学生融情入境,读出感受,悟出题旨。】
  师:亲爱的大象朋友们,当你突然发现,人群像潮水一般向你拥来的时候,你恐慌吗?为什么?
  生:不恐慌,因为大家都很欣赏我们的舞姿。
  师:所以,当你和那么多人在一起舞之蹈之的时候,你内心最大的感受又是什么?
  生:人类就是我们大象的朋友。
  生:我们也好像变成了人类,忘记自己是大象了。
  师:说得多好哇!这个时候,人就是象,象就是人啊!来,把这种感受带进去读,让自己再一次成为那舞之蹈之陶醉其中的大象吧!
  (生齐读“与象共舞”场面的重点句段。)
  【赏析:在引导学生亲临其境之后又创设情景对话,不断营造“人象合一”的欢乐气氛,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象合一”的境界。】
  师:沉浸在这样的场景当中,谁不会为之陶醉呢?此时此刻,在泰国,在这个公园,人和象之间还有距离吗?(生:没有了。)象和人之间还有距离吗?(生:没有了。)这就叫“人象合一”。同学们,作者赵丽宏曾这样说过,在泰国,看到与象共舞的那一幕,他震惊了。他说那是天地之间最美妙的奇观,那是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天地之间的美妙奇观,再一次感受这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吧!
  (师生声情并茂地齐读“与象共舞”场面的重点句段。)
  师:毫无疑问,此时此刻,我们也和他们一样,陶醉在“与象共舞”的美妙境界中了!
  下课!
  【赏析:教学智慧有多丰富,教学火花就会有多绚烂。我们不得不钦佩王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各种言语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人象共舞”的融合境界;我们又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从课题“与象共舞”到文本主旨“人象合一”,他揭示得那么天衣无缝、大雪无痕。当学生完全沉醉于这美丽的场景之中的时候,教学戛然而止,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教例二:
  与“写”共舞,指向运用与表达
  这节课的切入点与上节课完全不同。老师先让学生汇报一连串带“睹”字的成语,随后把带“睹”字的成语如“熟视无睹”、“先睹为快”、“有目共睹”等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1. 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弛下来。
  2. 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
  3. 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 )的事儿,你不必惊奇,更不必尴尬。
  4. 在泰国,你( )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赏析:王老师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用带“睹”字的词语填入相应的句子中, 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挈起来,很好地起到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到题目“与象共舞”,让学生从写作的角度猜想本文重点是写什么,在明确重点是应该写“人”与“象”共舞的内容后便直奔课文第五段,让学生把特别难以忘怀的词句用波浪线划下来,而后朗读划出的词句。)
  生:(朗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教师引导学生先后找出描写大象跳舞动作的词语:“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而后把该句变写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教者着意让学生读这变写的句子,而后引导学生比较原句和变句的不同,前者长短句交错运用,后者仅为4个“四字格”的词语,随之抓住“节奏”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大象舞蹈的节奏。因为音乐的节奏有快就会有——慢,有长就会有——短,有急促就会有——缓慢,有强烈就会有——柔弱,由此引导学生着意体会描写大象动作的词语有四个字的,有九个字的,还有十个字的,进而明白并感受到作者描写大象时所运用的语言也是极富“节奏”美感的。)
  师:同学们,把“节奏”这个词再圈一圈。音乐是有节奏的,舞蹈是有节奏的,写大象舞蹈动作的语言也一样是有节奏的。正是这样的语言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头充满着灵气和活力的大象。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大象踏着节律舞蹈的句子。
  (生齐读句子。)
  【赏析:王老师抓住“节奏”一词,引导学生在体会大象舞蹈节奏之美的基础上,仔细品味作者词语运用的节奏之美,让学生在反复的品味和涵咏中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奥妙所在。由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写法,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
  师:作者描写人们“与象共舞”的场面特别让人难以忘怀,但是写人们的第一个动作居然不是跳舞,而是——
  生:“拥到”。
  (教师引导学生就“拥到”一词进行讨论,使大家认识到“拥到”一词表现了人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想进去和大象亲近、共舞的心情。)
  师:没错!来,大家就带着这种迫不及待与象共舞的兴奋心情读读这一段。
  (生齐读句段。)
  【赏析:王老师引导学生从不起眼的“拥到”一词入手,去捕捉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去体悟、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如此“细读”文本正是我们许多年轻教师平时所容易忽略的。】
  师: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您那样迫不及待地拥进去与象共舞,你就不怕大象那粗壮的腿脚把你踩着?
  生:因为在泰国,大象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会踩人的。
  师: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这样争先恐后地进去与象共舞,你就不怕大象那长长的鼻子把你给卷住,又把你甩个嘴啃地?
  生:大象是有灵气的,它不会伤害人类。
  师:泰国人对大象的感情有的是——
  生:亲切。亲密。热爱。信赖。
  师:是的,孩子们,就把这种“亲切”、“亲密”、“热爱”、“信赖”的感情带进去,再次读读这一“与象共舞”的句子。
  (生再次齐读句段。)
  【赏析:王老师故意用问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拥到”场地里“与象共舞”,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师:读得好!这个“拥”字的背后是信赖,是喜欢,是亲密。来,我们再读题目。
  生:“与象共舞”。
  师:读到此时,你觉得“与象共舞”这个题目的意思只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
  (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而后多名学生发言,大家认识到,“与象共舞”不仅是指人们和大象一起跳舞,而且也是大象与人共舞,充分地表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师:“与象共舞”这个题目不仅描写了人和大象一起跳舞的情景,更能表现出泰国人与大象的和睦相处,这样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一语双关”。在现代汉语中,“与?菖共舞”已经变成一种特殊的词语格式,它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跟谁一起跳舞,而是跟谁一起、跟谁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比如有那么一个人,特别喜欢蝴蝶,研究蝴蝶,天天跟蝴蝶呆在一起,你要写这个人,我们可以给他起个题目,那就是——
  生:“与蝶共舞”。
  (教师由此旁延扩展了多种情境,学生分别用一字入题的“与书共舞”、“与师共舞”、“与狼共舞”以及二字乃至三字入题的“与肖邦共舞”、“与风筝共舞”、“与世界杯共舞”等语词进行了概括。)
  师:当然,也有人想找共舞的伙伴,但是很遗憾没找到。于是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屏幕出示:与谁共舞。)
  师:其实人们渴望与谁共舞,要表达的是一种跟别人,跟自然,跟宇宙和谐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愫。孩子们,在你心中,你最渴望的是与谁共舞呢?下课!
  【赏析:“在你心中,你最渴望的是与谁共舞呢?”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既可以脱口回答,也可能需要用一生来慢慢思考。教者抛出问题后,课戛然而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更广阔的人生的课堂里去寻觅和思考。这样的课堂收结真是绝妙之至!】
  
  【总评】
  有人说,《与象共舞》一课的教学是王崧舟老师与其“诗意语文”又一次华丽的转身;有人惊呼,王崧舟“一人同课异构”的《与象共舞》创造了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的,与他之前的每一次亮相一样,王老师的课总会带给我们惊喜。静静地听着王崧舟老师教法迥异的两节课,诗意的语言,舒缓的节奏,无不是一种享受。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仿佛亲临泰国,与象共舞;还仿佛成了那里的象,与人共舞。那种“人象合一”、“物我合一”的情愫在心间自然升腾起来。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而它又像一首绮丽的诗,一首抒情的曲,使听课者心旌摇荡,情感奔涌!
  同文异教,同课异构,两节课虽然都把学习重点放在文末“与象共舞”的段落,但各自的切入方式、训练重点、教学节奏等方面却是完全不同的,可谓殊途同归,都把“与象共舞”的真意深深地根植在了学生的心底。
  第一堂课,从形式各样的朗朗读书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者的价值取向是阅读本位,即紧扣“读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凸显“以读为本”的“读”的训练。教学伊始,由五个关键词切入并引出五个相应的句子,五个句子其实就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而由词到句的反复朗读,可以让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检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人”字后,再让学生把“象”字写在其周边,并说出各自的理由,这样就把读与理解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整节课中,读的回合多,形式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极具特色的“设身换位读”:运用换词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亲临其境,走进文字,融入情境,最终进入“人象合一”的境界。整堂课自始至终书声琅琅,“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在这节课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如果把第一堂《与象共舞》比喻成一台热闹的歌舞剧,那么第二堂《与象共舞》就好比是一台安宁祥和而又富有生命情趣的话剧。从预习任务的不同就可以知道这堂课的价值取向是写作本位,也就是紧扣“写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侧重于“读写结合”的“写”的训练。教者从一个“睹”字入手,带出一串含有“睹”字的成语,再让学生把这些成语填入相应的句子,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又刚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这样的设计实在太巧妙了,既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训练,又是如何快捷抓住主要内容的训练。而后从写作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审视题目“与象共舞”,揣测它可能写什么,应该写什么,把阅读教学中的“解题”与今后作文教学的“拟题”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随后对文章的解析与学习中,特别是研读文末“与象共舞”的段落时,再引导学生抓住“节奏”一词去感悟词语的整散与长短相互交合所构成的节奏之美,这样的语言品味实际是一种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遣词造句的训练。最后的由“与×共舞”的一字切入到二字切入、三字切入的拟题练习,由此及彼,“写”味浓郁,充分发挥了课文是写作范例的作用。
  王崧舟老师这两节“同课异构”课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就是王老师这种勇于探究、富于创新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因课而异,推陈出新。其次,当下的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耗时多而收效微的问题,如何才能省时高效呢?是“以读为本”还是“着力写法”,抑或“读写结合”?王崧舟老师把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可以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更深入的探讨与思考:一课可以多法,教学的训练重点也是可以随文而变、因人而异的。我想,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这一课的意义和价值,大约就在此吧!(评析指导:黄亢美)
  (责编白聪敏)
其他文献
邝永辉在《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四步策略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第一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想创新”的思维火花,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追求发展的观念和热衷超越的情绪。第二步,鼓励学生敢质疑敢创新。创新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还要具备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
期刊
被人们戏称为宜州“西伯利亚”的凤朝小学距宜州市城区80公里,距福龙乡政府所在地30多公里。这里,群山绵延,层峦叠嶂。凤朝,是偏僻、落后、闭塞、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代名词。但“山村学校一面旗”——凤朝小学校长兰旭海,却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不羡富贵驻深山    在山村执教,生活是清贫的,兰旭海曾有过几次摆脱清贫的机会。  1988年,弟弟从广东回来,见到身材瘦小、面色蜡黄、衣着朴素、每月只
期刊
【关键词】 设问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片段反思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9.026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的“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
期刊
【关键词】 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9.02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除法》按三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确定商的位数、笔算时商所写的位置以及商的大小;第二层是除数是比较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成整十数,然后确定商的位数及大小,不需要调商;
期刊
【关键词】 认数教学 教学设计评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5.0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 能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整十数,会读、会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
期刊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聋校作文教学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5.037    聋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影响,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无序状态,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那么,如何培养聋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其作文水平呢?笔者尝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其中。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聋校学生听觉
期刊
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政府通往达佑屯的路上,56岁的乡村教师周宏军挑着一担东西,正急匆匆地赶路。  山路蜿蜒崎岖,边上不是险峻沟壑,就是悬崖峭壁。双脚挤进坑洼缝隙,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记者跟在他后面行走,也不免胆战心惊。正值酷暑,他全身汗如雨下,衣衫湿透。  就在这条山路上,周宏军来来回回走了38年,义务帮学生挑生活学习用品,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行程7万多公里,足可重走六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环绕
期刊
参与研讨者:陆云(教研部)、罗国忠(教研部)、陆建辉(教研部)、唐红萍(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钟桂红(桂林市榕湖小学)、杨超(柳州市第十七中学)、陈燕虹(桂林市秀峰区教研室)、房敏之(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黄晓毅(柳州市飞鹅路逸夫小学)、罗千雅(柳南区实验小学)、李文馨(桂林中华小学)、李丽(桂林市榕湖小学)、涂伟红(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关键词】 学生主体教学任务高效课堂统一  【文献编
期刊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智慧论坛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7.003    班主任工作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未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
期刊
走进南宁市江南区富宁小学,你会被校园里无处不在的“中国结”文化深深吸引:优雅的文化宣传栏上是精美的中国结背景,学校中庭广场有一幅巨大的同心结图案,文化长廊里有各种中国结造型,陈列室里摆放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结手工制品,在每间教室和办公室门口都悬挂着一个个漂亮的中国结,每个教师所佩戴的也是中国结校徽……“中国结”意识已在我校师生心中深深扎根,“中国结”传统文化在我校得到了新的传承。  中国结的“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