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里的“人工”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到一个故事:
  有师徒二人,以超度亡魂为工作。这天他们接到一单生意,客户是一个高智商机器人——故事背景是已经实现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个机器人的工作本是照顾人类。按照规定,机器人的寿命会被生产商设定为20年,到了期限就要被銷毁。但是,这个机器人的主人不舍得让他去死,还偷偷地利用技术帮他延长过一次使用年限。这一次,机器人决定自杀,并想要办一个葬礼,做一场法事……
  问题来了,机器人为什么想要自杀呢?他给师徒二人的理由是:“我越活越像个人了。”“死亡才是人和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只有死了,我才是人。”
  机器人的说法听起来有点绕,却让人想起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人认为生命没有价值,因为它会完结。他们没有看到也许可以提出相反的论点: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就会没有价值。”
  在这个故事里,人和机器人的分工非常明确。人类制造机器人的能力已经十分优秀,所有的机器人都高度智能,但制造者会对他们进行限制,让每个机器人负责的工作都特别细微具体,使它们的智力无法完全发挥——就像工厂里的“螺丝钉”。而人类呢?几乎所有人类都在机器人制造公司上班,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制造出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再让这些机器人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以便他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去公司,继续生产机器人——一个完美的圆,然而如此无意义。
  那个想要为自己超度的机器人,就是想利用死亡的方式跳出这个圆。
  不过,这个故事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机器人寻求死亡”,而是“人类为人工智能工作”这个设定——你没看错,人类为人工智能工作。人类被人工智能照顾着、服务着,然后人类的全部工作(或者说全部意义),只剩下制造人工智能。这不是极其讽刺吗?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故事可能已经悄悄发生了,比如,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美颜滤镜,软件会自动帮你瘦脸、磨皮、变大眼睛,这种滤镜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种,而它实现的背后,就是电脑前的一个个AI数据标注工人。
  “人工智能”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人们往往更关注“智能”的一面,却容易忽视其中“人工”的部分。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生活,被我们忽视的那些细微之处,都可能包含着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他文献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创作于绍圣四年(1097)七夕,相传是秦观寄情长沙义倡而作。  义倡:秦观南迁,取道长沙,邂逅了一位艺妓。两人分别之时,约定重逢时,便是长相厮守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南宋文学家洪迈提到常州校官钟将之感其事,为艺妓作传,名《义倡传》。  立意:前人写牛郎织女多突出悲苦离愁,而秦观一反俗套,将旧题翻出新意,歌颂了坚贞不移的爱情,独出机杼,立
期刊
因为推行仁政失败,孟子决定离开齐国。在昼城住宿时,有个热心人想替齐王留住孟子,就恭恭敬敬地好言劝说他。不料,“不应,隐几而卧”,孟子不仅没有任何回应,还侧倚着一旁的小桌子闭眼打盹。这样“无礼”的行为,谁遇到都会生气,这个客人也不例外。  他愤愤地说:“我先斋戒了一天,才敢来同您说话,您却睡觉不听我说,今后再不敢来见您了。”言下之意,大有“你孟夫子徒有虚名”的味道。  客人说完就想走。也许是看在客人
期刊
李安全  中学研究员(正高级),重庆外国语学校教科处、课程中心主任,重庆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重庆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智慧语文》《语文教学的智慧境界》《怎样读经典》等。  在上一期“整本书阅读·实践课”栏目中,我们重点讲解了怎样读懂《红楼梦》的细节,特别强调要“咬文嚼字”“钻求文义”,透过文
期刊
这个月你读了吗?读到好的句子,读到好的段落,读到好的书,心中大为感动之际,不免想要分享,毕竟天下读友是一家。  阅读素养的提升从来不是蹴而就的,每日坚持不了,那就每月,从今天开始,通过每月的阅读打卡加入我们的阅读大家庭吧,把这个月读到的让你感动的句子、诗歌、段落摘抄下来,加上自己的感悟,以手写、打字或拍照等方式发给《阅读独唱团》吧!  投稿请注明“一期一会”。别忘了留下你的笔名、真名和聯系方式哦!
期刊
对比文本:  骆玉明  《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周国平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阅读:  骆玉明  《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思考:  1.在生与死之间,司马迁为何选择了生?  2.司马迁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人《史记》中的?  3.文中所说的“就自己的生死而言,这也是对权力者的宣言”,指的是什么宣言?  阅读手账不必做得十分漂亮,  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它就是有价值的
期刊
思辨性阅读是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不单单是……”这种否定句,就体现了思辨性思维的语言建构。在巴金的散文作品《灯》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是在说人活着“不是单”靠米,还靠其他东西,巴金认为人活着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保证,更要有心灵生活的滋润和精神生活的支撑。通过“不单单是……”这样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否定句,我们就了解了句子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准确把握阅读的
期刊
背景链接  19世纪的欧洲,法国七月革命中金融资产阶级推翻了波旁王室的统治,英国议会改革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了进入统治阶层的道路,加上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资本主义在欧洲获得全面胜利。当资本主义为社会创造出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时,经历过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的欧洲文坛,转而对社会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静思虑。作家们再次将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遵循着古希腊、古罗
期刊
一、光风霁月:泛神论与美的哲学  泰戈尔恬适静穆、低回曲折的一面多表现在他1912年至1916年间创作的几部抒情诗集中,而正是其中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帮助他获得了欧洲文学界的赞赏,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些诗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较集中地体现了泰戈尔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吉檀迦利》是一部颂神诗,描写了诗人对神的赞颂,对神到来的渴望,与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与神合一的狂欢,寄予了诗人对无限世界的
期刊
流泛在孩子两眼的睡眠一有誰知道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的,有个谣传,说它住在萤火虫朦胧地照耀着林荫的仙村里,在那个地方,挂着两个迷人的腆怯的蓓蕾。它便是从那个地方来吻孩子的两眼的。  当孩子睡时,在他唇,上浮动着的微笑一有谁知道它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是的,有个谣传,说新月的一线年轻的清光,触着将消失的秋云边上,于是微笑便初生在一个浴在清露里的早晨的梦中了一当孩子睡时,微笑便在他的唇上浮动着。  甜
期刊
这个月你读了吗?读到好的句子,读到好的段落,读到好的书,心中大为感动之际,不免想要分享,毕竟天下读友是一家。  阅读素养的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日坚持不了,那就每月,从今天开始,通过每月的阅读打卡加入我们的阅读大家庭吧,把这个月读到的让你感动的句子、诗歌、段落摘抄下来,加上自己的感悟,以手写、打字或拍照等方式发给《阅读独唱团》吧!  投稿请注明“一期一会”。别忘了留下你的笔名、真名和联系方式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