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推动课堂进程的顺利拓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也说过,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以说,提问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善于提问呢?
  
  一、精心准备,提高教学效率
  
  适度的课堂提问可以诊断学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仅占56%,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为了减少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我们在备课当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好上课时要提到的问题。要善于把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加以整理,抓住要害,重点突破。特别是那些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如《荷塘月色》,文章一开始就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呢?这句话放在句首,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放在篇首,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抒情基调。有了“不宁静”方求排解,这才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引出下文。问题设置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尽量做到准确、具体。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能动“对流”的良好开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触龙说赵太后》,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天下父母无不关爱自己的子女,那么大家认为父母应该如何关爱自己呢?是把自己放在温室里养着,不受风吹雨打;还是让自己拥有一片天空,接受风雨的洗礼,接受考验呢?本文触龙就是从‘父母应该如何关爱子女’这个问题切入,来劝说赵威后的。”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联系了学生实际,又能引发学生思维,把学生推向一种“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中,还可以引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
  
  三、难易适中,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不切实际,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答案可望而不可及,就会影响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过易,答案一望便知,唾手可得,那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使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如《项链》一课,这样提问: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显然,问题较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分层提问,降低难度。(1)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2)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高度发展,资产阶级追求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四、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性
  
  种子发芽,孕育生产都是有时机的。不按时机,不顺其自然,就难以凑效。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回答问题捕风捉影;过晚发问,引导过甚,问题苍白无价值。这就需要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在记叙了母亲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之后,结尾写道:“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上到这里,就可以联系课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回忆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要提到我们的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能使学生明白作者是由爱母亲到爱党和人民,使感情升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形成互问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仅仅做到单向发问还不够,还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互问,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在上《阿Q正传》时,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生活中是不是人人都应该有一点阿Q精神?”问题一出,同学们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应该有一点阿Q精神,因为它可以在我们痛苦、失意时起到平衡心理的积极作用。有的同学则持反对意见,因为从课堂上的分析得知:阿Q求得心理平衡是靠妄自尊大或自轻自贱或拿别人当儿子占人家便宜,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病态的精神胜利法,所以我们不可有。这样一来,同学们就继续讨论到什么是“健康的精神胜利法”,从而认识到我们平时公认的处世哲学——生活中人人都该有点阿Q精神,只关注了阿Q精神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却忽略了阿Q精神的病态过程。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在天灾、人祸、疾病、失败面前及时找到心理平衡,拥有快乐的人生。在师生的互问中,在特有的民主气氛中,学生就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沉着自信、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
  
  六、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提问的艺术不仅仅表现在怎样提出问题,还应该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如何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的下个断语“对了”“错了”。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的阴云,帮助他们获得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如果学生对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教师应该适当点拨、引导。也许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到问题中,在“山穷水尽”之际,因为你的引导而“柳暗花明”。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既是引导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设疑、巧问必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单位:湖北京山市五中
其他文献
在京北中轴线上  仰山举起一块偌大的泰山石  似巨人般挺立  春天已经好久好久  冷风却毫无顾忌  把所有的羽绒服吹成  一道冬的风景  石頭旁边的那丛迎春花  努力地打开身体  一花一世界  都是拍照的手机  旁边的那个骨朵  还在努力孕育  我攥紧这冬的尾巴  把它甩向开冻的泥土  听到花骨朵渐渐打开的声音  与小草相遇  总感觉春天来得太慢  任荒凉一天天嚣张  今天,在这个向阳的土坡  看
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课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被有些语文教师忽视。特别是某些农村中小学大盛“做题式”的语文教学,很少关注教材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教师没有对语文的朗读教学予以重视。学生对课文“多数只是看看而已”(叶圣陶先生语),广大师生在题海的沉浮中练就一身“做”题的本领,结果导致学生文化底蕴不足语文素养匮乏。长此以往将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朗读是一种有
远远望去,秋风下的水面  烟波浩渺,层层迭起  又层层退去,完成自身的辽阔  对岸上的楼宇,像是海市蜃楼  有着隔世之远,站在梦里也难以抵达  这是实景,真实地存在  也真实地虚幻。没有什么比这虚妄  更可叹了,让你如此洞察世界  也失望于世界,像风吹走风水失落于水  独自在登高台上眺望,半完成的天空  秋水一色,无可指认  我更像是一种,不存在的存在  站在中秋的时间里  黑夜的地方  说吧,这
鉴赏,是读者对艺术运用形象思维,以感情的投入与感情的交流为主的审美活动。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拘泥于一隅之解,对诗文的某些意象进行科学考证、横加“指责”,或穿凿附会、主观片面地肢解作品,都无法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而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思想美    作品的思想美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以爱国、爱情、友谊、山水、社会、观
不小心被一片草叶割伤  在一个无意的瞬间  以为生活除了绿色  不会再有血痕  那一刻,我面对一片草叶  除了痛感,充满了敬畏  野草绿得深不可测  疯狂的野草,挺拔又脆弱  一阵风就让它站立不稳  它纯粹,锋利  不谙世事,又旁若无人  石头的诺言  流水追着岁月远去了  留下了满河滩的石头  无言的石头  比岁月追溯得更远  早已被水灌满  记忆只是附在外面的苔痕  送走一批又一批过客  石头
无法肯定是哪一粒种子  萌芽在田野和山川之间  麦浪成熟为这个季节的音符  弯腰割麦的人们  在劳作的间隙抬頭望天  汗水滴答沁润着土地  常常用金色来描绘种子  寄托一种收获的希望  向上的力量在血液里流淌  那些禾苗拔节孕穗绿意盎然  犹如印象派大师挥毫泼墨  天地间涌动着不倦的气息  雪花飘落的时候  种子是无辜的  灰色也是生长本身  而南半球热闹得如火如荼  在足球、沙滩和美女的搅动下 
龚学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居南京。在《诗刊》《钟山》《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河水及人》《冰痕》《白的鸟 紫的花》《爸爸谣》,散文集《艺术创造人生》,随笔集《上海有梦》,纪实文学集《收藏之路》等。  天空(组诗) 龚学明  交响  天在上,地在下  父亲和母亲在原始中相望  陽光照亮他们相识  雨水的手指柔软相挽  植物生长的声音响亮  善恶杂存,白云用
云雾  道士把道风给了岩石  神仙把仙气给了山雾  这一路下来 峰上的山雾一直撕扯着云彩  山林把隐居者的心藏了又藏  把无限的空远遮蔽  一座山有多少玄機 这云雾  每一次翻动都是一种暗示。  隐士总是避开尘世的锋芒  山越深 修行的心越坚韧  无为如草木的人  在此领受一座山的孤傲和意志  大雾悬于峰顶  去与留 都很自由。  过一道山梁 大雾突然没了  草木明澈  能见星月  啊 一座山放下
到了暮年,父亲显得愈加自信  也越来越迷信  时常诵经,说经书藏有兽骨和竹简  吃素、修路、修缘,也修心  想藉此垫高生命  骨瘦如柴的年代,那些干枯的草木  总是捞到一边当作柴火  烧煮饥饿的岁月  老了,就坐在村口石墩上  看夕阳如何落进后山  记得自己曾经也像个太阳  在扎满钢筋水泥的路边  扶起荣枯的花草,放入泥土沟渠的水中  想再次,染绿它们的身体  灵魂越来越重,肉体越来越轻  老去的
夏日的风鼓起你的白衣裳  你在河岸走,河底的水草在唱歌  我看到你身上有光  時间带不走诗歌里的少年  两岸的植物百余种甚或更多  它们的名字都由你来命名  桃李不言,瓜果成熟  今日报之以琼琚,喜与君好  若有小舟,请载上我  你经过的河流,成为我的诗经  听古琴曲《鸥鹭忘机》  这人世的牵绊实在太多  欲望没有尽头  我想留三分钟给自己  这段时间里完全忘记所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