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认识到,参加教科研工作既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通过制度建设,以及行政指令与奖励机制相结合,刚柔相济,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把准方向、注重实效、更新观念。
在课题研究论证及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遵循规律,找准定位,稳步渐进,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可行性”。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在对课题进行论证时就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教师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不能把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新课程改革中的优秀成果有机结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及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及专业化水平需要引导和培养等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
2.注重“实效性”。教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稳步渐进,力求实效。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中,极力避免“假、大、空”,搞形式主义。我们不求迈很大的步子,但力求迈出的每一小步都要落地有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曾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全过程教案,编写过《课题实施记录本》,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适合于实验教师,不适合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因为在教师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还没有整体提高的前提下,这种记录本只能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后来变为只要求普通实验教师围绕课题撰寫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总结及经验论文等相关活动资料。其次,在管理上,我们走一条“点——面——网”的路子。最初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了实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全员参与,但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全员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缺乏灵活性,操作和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们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主课题为依托成立分课题,研究活动也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到以学校开展活动为主体,各分课题组结合分课题自行确立研究活动方案开展为主,这样就使研究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符合规律的。
3.注重“过程性”。通过课题研究总结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不应该是唯一目标,有时过程比目标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我们的教师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并不急于构建某种教学模式,而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层次多角度目标:(1)基础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让全体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些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2)过程目标:通过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让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形成链接,如果教育观念更新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任何观念更新都可能是空话。所以我狠抓各项教科研活动,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此。(3)长期目标:引导教师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素质。(4)评价目标:通过建立健全教科研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研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
二、依托培训、立足现实、拓宽渠道。
学校采取培训与自育并行的教科研培训策略,以活动为载体,以“补足内需”为学习的原动力,在培训工作落实上主要采取“外训与内训”结合的策略,促使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外训”。即通过创设有利的外部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对接与交流。三年来学校先后陆续派出十多人次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学活动,广泛了解课改、科研动态,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开阔眼界。同时学校还出台了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制度,即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得以材料汇报、专题讲座、汇报课等形式向全体教师推介。
2.“内训”。即启动内部机制,每月通过全校集中培训的方式由专业知识雄厚的领导或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座。针对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先后对教师进行了“科研课题的选题与申报”、“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怎样写教育案例”、“如何撰写规范性的论文”等三十余次讲座。坚持强化自身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不少于一万字的科研学习笔记(包括摘抄及读书心得)。
三、重抓活动、循序渐进、扎实工作。
1.下大力气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制定了《教师读书计划》,以读书计划为依据,围绕学校核心课题,提供有关理论学习材料,订购了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为科研骨干教师发放了《教师怎样做研究》等专业书籍,定期举办“读书感悟经验交流会”,并把读书活动纳入到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考核内容,把持续性的学习和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相融合,以崭新的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使读书活动在校长室和教科处的引领下,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
2.定期举办公开课教学活动。以科研课题为基点,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公开课,如“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内研讨推优课”、“党员示范课”、“集体教研展示课”等,通过科研课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的检验了教师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举办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学校每学期都举办“教学课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教学工作之我见”、“班主任工作点滴”、“读书感悟经验交流会”等专题交流会,并把其中优秀的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科研论文推荐给《邯郸教育》上发表。
4.抓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我校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启动了“名优骨干教师工程”,并通过与县、市各级名师建设工程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以点带面,以先进来激励和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5.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工作撰写了一篇切合课题的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或总结。并选出其中优秀的论文组织出版我校教师科研论文集和学生作文集。
一、把准方向、注重实效、更新观念。
在课题研究论证及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遵循规律,找准定位,稳步渐进,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可行性”。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在对课题进行论证时就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教师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不能把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新课程改革中的优秀成果有机结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及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及专业化水平需要引导和培养等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
2.注重“实效性”。教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稳步渐进,力求实效。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中,极力避免“假、大、空”,搞形式主义。我们不求迈很大的步子,但力求迈出的每一小步都要落地有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曾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全过程教案,编写过《课题实施记录本》,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适合于实验教师,不适合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因为在教师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还没有整体提高的前提下,这种记录本只能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后来变为只要求普通实验教师围绕课题撰寫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总结及经验论文等相关活动资料。其次,在管理上,我们走一条“点——面——网”的路子。最初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了实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全员参与,但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全员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缺乏灵活性,操作和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们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主课题为依托成立分课题,研究活动也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到以学校开展活动为主体,各分课题组结合分课题自行确立研究活动方案开展为主,这样就使研究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符合规律的。
3.注重“过程性”。通过课题研究总结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不应该是唯一目标,有时过程比目标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我们的教师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并不急于构建某种教学模式,而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层次多角度目标:(1)基础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让全体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些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2)过程目标:通过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让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形成链接,如果教育观念更新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任何观念更新都可能是空话。所以我狠抓各项教科研活动,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此。(3)长期目标:引导教师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素质。(4)评价目标:通过建立健全教科研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研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
二、依托培训、立足现实、拓宽渠道。
学校采取培训与自育并行的教科研培训策略,以活动为载体,以“补足内需”为学习的原动力,在培训工作落实上主要采取“外训与内训”结合的策略,促使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外训”。即通过创设有利的外部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对接与交流。三年来学校先后陆续派出十多人次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学活动,广泛了解课改、科研动态,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开阔眼界。同时学校还出台了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制度,即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得以材料汇报、专题讲座、汇报课等形式向全体教师推介。
2.“内训”。即启动内部机制,每月通过全校集中培训的方式由专业知识雄厚的领导或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座。针对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先后对教师进行了“科研课题的选题与申报”、“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怎样写教育案例”、“如何撰写规范性的论文”等三十余次讲座。坚持强化自身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不少于一万字的科研学习笔记(包括摘抄及读书心得)。
三、重抓活动、循序渐进、扎实工作。
1.下大力气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制定了《教师读书计划》,以读书计划为依据,围绕学校核心课题,提供有关理论学习材料,订购了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为科研骨干教师发放了《教师怎样做研究》等专业书籍,定期举办“读书感悟经验交流会”,并把读书活动纳入到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考核内容,把持续性的学习和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相融合,以崭新的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使读书活动在校长室和教科处的引领下,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
2.定期举办公开课教学活动。以科研课题为基点,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公开课,如“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内研讨推优课”、“党员示范课”、“集体教研展示课”等,通过科研课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的检验了教师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举办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学校每学期都举办“教学课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教学工作之我见”、“班主任工作点滴”、“读书感悟经验交流会”等专题交流会,并把其中优秀的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科研论文推荐给《邯郸教育》上发表。
4.抓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我校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启动了“名优骨干教师工程”,并通过与县、市各级名师建设工程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以点带面,以先进来激励和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5.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工作撰写了一篇切合课题的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或总结。并选出其中优秀的论文组织出版我校教师科研论文集和学生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