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沈阳工学院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个出发点、两个并重、三个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 金融学 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界定
应用型金融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具有基本的金融实务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相关财经法规和政策规定、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能够适应现代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的实践型高级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非理论研究工作,其任务是将基础的金融理论知识运用到金融实务当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怎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金融学专业从建立伊始就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出发点、两个并重、三个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二、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我校一直将“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办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一个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金融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银行、证券、保险是其三个主要方向,一方面,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目前是不分方向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多而杂,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一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另一方面,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与保险、银行与基金、银行与证券等的跨行合作在不断地深入。针对这种现状,我校金融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适合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改革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了在金融学体系下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专业方向,构建了“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
(二)两个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应用型金融人才这一定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基本途径。我校金融学专业除了强调理论教学外,还尤为强调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我校在课程体系安排上,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型,保证实践教学时间至少占教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同时设立专业方向实训周,针对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理论课程设置对应的外汇模拟交易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此同时,我校金融学专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行“3+1”的教学模式,企业的专家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专题讲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创新活动,并且建立了創新学分制度,规定大学在校期间至少应修够10个创新学分。金融学的实践教学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作支撑,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学校建设了金融实验室、财经基本技能实验室、证券期货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网络信息实验室等与金融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并购置了满足实验需要的相关交易软件、书籍和资料。
(三)三个平台:实验室平台、社团平台、电子期刊平台
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金融学专业不断加强基础实验设施建设,以打造“全真实验室平台”为发展目标,相继建立了与金融专业实习、实训相关的金融实验室、财经基本技能实验室等相关的实验设施。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规定实验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也提高了实验设施的利用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将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中,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金融学专业针对“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继建立了银行信贷协会、证券期货协会、保险协会三个专业性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学生社团还负责承办与金融学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如财经基本技能大赛、证券外汇模拟交易大赛、保险销售大赛。通过大赛,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对基本从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检验自我的平台。
“全真电子期刊平台”是金融学专业丰富实践环节的另一重要举措,金融学专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编辑、出版、发行电子期刊,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关注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到目前为止,创新团队已出版发行了《金融快讯》电子周刊和《金融文摘》电子月刊。这两种刊物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与发行,并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审核。这种发行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也增强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三、结束语
应该说,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是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正确举措,也是促进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希望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功效,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云勇.基于1234模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2]王心如.浅谈以金融实践教学培养现代金融人才[J].北方经贸.2006(8).
[3]臧冠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
基金项目:本文为吴云勇主持的2012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云勇(1975-),男,吉林磐石人,博士研究生,沈阳工学院教授,金融学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的教学与应用;朱文奇(1993-),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主要从事金融学应用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 金融学 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界定
应用型金融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具有基本的金融实务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相关财经法规和政策规定、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能够适应现代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的实践型高级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非理论研究工作,其任务是将基础的金融理论知识运用到金融实务当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怎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金融学专业从建立伊始就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出发点、两个并重、三个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二、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我校一直将“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办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一个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金融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银行、证券、保险是其三个主要方向,一方面,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目前是不分方向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多而杂,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一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另一方面,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与保险、银行与基金、银行与证券等的跨行合作在不断地深入。针对这种现状,我校金融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适合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改革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了在金融学体系下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专业方向,构建了“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
(二)两个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应用型金融人才这一定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基本途径。我校金融学专业除了强调理论教学外,还尤为强调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我校在课程体系安排上,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型,保证实践教学时间至少占教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同时设立专业方向实训周,针对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理论课程设置对应的外汇模拟交易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此同时,我校金融学专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行“3+1”的教学模式,企业的专家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专题讲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创新活动,并且建立了創新学分制度,规定大学在校期间至少应修够10个创新学分。金融学的实践教学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作支撑,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学校建设了金融实验室、财经基本技能实验室、证券期货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网络信息实验室等与金融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并购置了满足实验需要的相关交易软件、书籍和资料。
(三)三个平台:实验室平台、社团平台、电子期刊平台
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金融学专业不断加强基础实验设施建设,以打造“全真实验室平台”为发展目标,相继建立了与金融专业实习、实训相关的金融实验室、财经基本技能实验室等相关的实验设施。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规定实验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也提高了实验设施的利用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将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中,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金融学专业针对“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继建立了银行信贷协会、证券期货协会、保险协会三个专业性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学生社团还负责承办与金融学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如财经基本技能大赛、证券外汇模拟交易大赛、保险销售大赛。通过大赛,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对基本从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检验自我的平台。
“全真电子期刊平台”是金融学专业丰富实践环节的另一重要举措,金融学专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编辑、出版、发行电子期刊,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关注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到目前为止,创新团队已出版发行了《金融快讯》电子周刊和《金融文摘》电子月刊。这两种刊物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与发行,并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审核。这种发行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也增强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三、结束语
应该说,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是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正确举措,也是促进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希望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功效,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云勇.基于1234模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2]王心如.浅谈以金融实践教学培养现代金融人才[J].北方经贸.2006(8).
[3]臧冠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
基金项目:本文为吴云勇主持的2012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云勇(1975-),男,吉林磐石人,博士研究生,沈阳工学院教授,金融学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的教学与应用;朱文奇(1993-),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主要从事金融学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