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所至皆吾乡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b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个地方会是任何人的归宿。做一次旅行,就多一种经历。根本就没有外面的世界。每个角落,人都在过着相似的人生。”——嘉倩
  北宋,苏东坡之友王巩因“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南蛮之地,歌妓柔奴一路相随尝尽艰辛,历经数载京师重逢。苏轼问:“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回:“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动容,缀词《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行者有两种境界。一是身处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现这个地方与众不同的特色,“人不可能两次走过同一条街道”,这样的人是开荒者。二是去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都能找到这个地方和故土的相通之处,“世界之大,皆是归处”,这样的人万水千山走遍,只为发现自我,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嘉倩显然更接近后者。
  “我不拒绝人群,不与热闹隔离,在某一程度上是融入的。但始终保持自我,即使偶尔是个不被理解的异类,也不为了所谓的融入而假装成为别人期待中的人。不尖锐但也不圆滑,平实却也绝非平凡。可以穿高跟鞋优雅地穿梭在写字楼的空调房里,也可以在沙漠赤脚奔跑。”
  成为一个在路上的人并非刻意而为,嘉倩十八岁开始的世界之旅,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旅游达人那种一个背包走天涯的全职游客,而是在澳门上学、在欧洲各国游历、在巴塞罗那上班、在中国各地交换梦想分享故事……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余,到处走走停停,记录下身边的点滴,于是就有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游记,不论是在网络上发表还是出版成册,都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许多景色早有前人开路,再美的风景也是殊途同归,但不一样的是,嘉倩眼中的、笔下的、照片里的世界除了景色,更多的是“人气儿”,悠悠地散发着温暖正能量。
  二十四岁。家乡上海。曾于澳门、荷兰、爱尔兰以及西班牙学习及工作五年,走过意大利、瑞士、法国、加纳利群岛、巴塞罗那、安达卢西亚、德国、叙利亚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曾任职于英国外交部新闻处。出版过三本书。开过题为“亲爱的嘉倩”倾诉邮箱,收到三千余封信件。正在做名为“交换梦想”的采访项目,已和不同城市的三百余人分享了生活和梦想。
  嘉倩说:世界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心。
  嘉倩:根本没有外面的世界
  (八:八小时以外;嘉:嘉倩。以下皆为简称。)
  八:现在的坐标是?
  嘉:上海。在家里看书写稿。九月将继续出发,继续“交换梦想”的采访项目。
  八:你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对你来说,一个人的旅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嘉:自己的旅行多半是因为读书或者工作,很少专门抱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去某一个地方。为了打发旅途中无聊的时间,有时候会带上一本书。当自己一个人去旅游的时候更容易和陌生人一起玩儿。
  八:“品尝了夜的巴黎\踏过下雪的北京\拥抱热情的岛屿\埋葬记忆的土尔其\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看过了许多美景,你觉得这些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之处?嘉:其实,景色与家门口的真有很大的差别吗?并没有。厦门的海和其他地方的海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异,区别在于自己的心情不同、身边的人不同。每个人都是一种不同的风景,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所以“人”会让我更加兴奋,觉得更好玩儿。
  八: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探险解谜、美食尝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被它的哪些属性吸引?
  嘉:会更关注人文历史和美食。一方面,人总会饿,另一方面,吃到不一样的东西,会吃到历史。美食与城市的历史联系紧密。例如,在北京很难说会吃到地道的大连美食。大连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很久之前,那里是一片沼泽。每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不同,当地人的生活、语言、幽默程度也是不同的,这是很好玩儿的东西。
  八:你喜欢随性自由的旅行方式,听从自己的内心而出发,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能力。要做到独立、淡定、随兴所至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你是怎样让自己做到这一点的?
  嘉:喜欢随性的旅游方式,这一点应该和勇气无关。只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讲一个小故事,一次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昂首挺胸,从国王的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曾经我不喜欢歌德的行为,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一点儿都不难,要和自己的意志进行妥协才困难。给予自己与别人自由,不去指责别人,尊重每个人的生活。
  八:你是上海人,曾在澳门、荷兰、爱尔兰以及巴塞罗那居住、学习与工作,曾任职英国外交部,走过世界各地……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旅行经历应该会让你更容易拥有开放、包容、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视角,你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差异的?
  嘉:东西方差异没有那么大。荷兰人是出了名的斤斤计较,以我的亲身感受来说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明明已经是朋友了,各方面还要划分清楚。但其实中国人也会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喜欢与别人划分得很清楚。这样看来,中西文化的差异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堵墙。曾经遇到过一个沈阳的男孩子,是一个农村男孩。他见识过农村的屠宰牲畜,后来也在兔子屠宰场工作过,听到过兔子被屠宰前凄厉的叫声,那种凄惨使得他后来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所以很多时候,思维方式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多看书思想开放更为重要,不一定非得要达到某种境界。就看你如何解读这个世界。
  八:欧洲国家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风土人情?最喜欢的欧洲国家是哪里?
  嘉:最喜欢巴塞罗那,自己曾经在那里工作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其他的那些国家和地区,自己只是路过,巴塞罗那给我一种家的感觉。并且巴塞罗那不是只有足球,可能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土壤,产生过很多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例如高迪,有很多独特的建筑,还有米罗、毕加索。对于我来说,去往别的地方是为了追求某种东西,会有一种挣扎和迷茫在其中,而巴塞罗那,有自己的朋友、工作和生活。在巴塞罗那的市中心,走过一个拐角就能看到那里的居民区,很多人生活在那里,再过一个拐角你能找到买菜的市场。而其他的欧洲国家,例如巴黎,自己在那里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游客。巴塞罗那的当地人很多都是从小就认识的朋友,所以做事的时候是会一团人去做,给人一种特别像中国的感觉。   八:人在旅途是不是会和平时生活中的自己不太一样?会找到和发现另一个自己吗?
  嘉:很多人把旅行看作是现实的一种解脱,筹备旅行的过程中会特别兴奋,履行过程中会很重视拍照、买纪念品、去各种餐厅,然后发微博,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心情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旅行也有狭义广义之分,无论是一个小时还是一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给自己一个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机会。旅行不同于探亲,那里没有人认识你,于是就有了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比如,你可能平时不穿裙子、不化妆,但是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没有人认识你,即便是你穿上裙子不好看,平时不好意思化妆,但是有了一个机会去尝试这些新的东西。或者你平时很内向,旅行的时候就可以像个善于交流的“交际花”一样试着和各种人聊天,例如出租车司机,例如你在餐厅里遇到的人,看看自己究竟能做到怎样的程度。旅行能给自己一个机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例如你失恋了,或者生活上遇到了某种不顺,旅行的过程中你就可能会遇到一生的恋人和新的朋友,看到不同的东西,例如建筑、技艺,有可能你会找到一个新的职业。这些都和心态有关。
  旅行能让你慢慢改变,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例如你从来都不习惯拥抱别人,尤其是在熟悉的人面前,那你就可以试着拥抱别人,就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八:对于你来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嘉:最大的意义是对性格的塑造。
  去澳门的时候,想看看自己能积极到怎样的程度,所以特别积极地加入学生会,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普通话,“重新做人”。去荷兰的时候,想做一个“学霸”,所以就很努力地用功读书,课后非常积极地向老师提问,不在乎其他人是怎样看自己的。去爱尔兰做交换生的时候,想到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party,就想做一个爱玩儿的人。到巴塞罗的时候,就会想要在玩儿、生活、工作各方面都均衡起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到广州,就想要安静下来,好好读书、工作。
  每换一个地方就是一种旅行,也会有一个新的机会。这就是一种广义上的旅行。去到新的城市,换一份新的工作,遇到新的人,都是一种旅行。没有一个地方会是任何人的归宿,你所在的地方是不属于你的,至少它不会永远属于你。所有的经历都建立在对自己了解的基础上,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多大的能量。
  根本就没有外面的世界。每个角落,人都在过着相似的人生。
  我的建议是读过书再上路会更有意义。读过一定量的书,才能看懂一些东西。当你读过一些建筑类的书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再看到心仪的建筑就不会只想着拍照合影,而是更在意建筑本身,会懂得哪些是有厚度的东西,即使只是它上面的一些花纹。假如你读过沈从文的书,当你去到他的故居的时候,那种心情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样的旅行是一种有厚度的旅行。
  嘉倩的旅途心录
  走出去看了世界一圈,我不为在弄堂里像个野姑娘穿着破烂凉鞋奔跑的童年底色而羞愧,不为生在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而嫌弃。那是造成一切如今自己必经的路。真正的周游世界,在于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底色,也学会接纳它,甚至感激它。
  永远记得第一次离开家,抵达澳门。一个人回到了住处,关上门突然世界安静了也落寞了。我意识到,到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房子里面的生活相差无几,床,冰箱,书桌。一切还在原地,只不过是我去了另一个地方而已。
  有的人去旅行,最后收获的只是几张寄给自己的明信片和数码相机里的“到此一游”;有的人在隔壁公园走一圈,看到的却是春夏秋冬别有韵味的人生:散步的老阿姨,还有下棋的老男人,看到生命的恬淡和幸福。
  或者,人生本来就是一趟未知的旅途,在当下,忘记过去和未来,改善现在,于是未来也就能变得更好。周游完世界,欢迎回家。你所厌恶的又回来了,但你已然不同。
  旅行或者远游真正的意义,是在于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打理你那个“世界”。一段好的旅行,行走时抛开日常繁琐的一切,心境很空,像是直升飞机那样高瞻远瞩。
  世界很小,人心很大。所以一次好的旅行,带你看到这个广博的世界,也同时看到自己在地球上坐标的渺小。
其他文献
如果知道未来,你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活……  人们都喜欢用各种方法预测自己的未来,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无非是对当下不如意的担忧。但生活不是双向选择题,不会呈现非黑即白、非东即西的单纯,当生活出现岔路,所有的预想与假设都变得毫无意义。  所谓的崎岖或者顺遂,都不过是人生下一秒钟的铺垫。就如失马塞翁,祸福相倚,他与故事的开头巧遇,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尾。就像那个得到王位的李煜,雕栏玉砌、后宫粉黛这些凡人梦中
期刊
在心理咨询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我的心理问题能不能解决?做咨询是否有效果?是否会让我得到更好的改变?我很想换一份工作,但万一新工作还不如现在的工作好怎么办?我们已经恋爱好多年了,我要不要和这个人结婚?我总是觉得他不够爱我,万一结婚后他对我不好怎么办?我该不该和她离婚?离婚了孩子怎么办?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会不会心理不健康?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个问题:对可能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让当事人感到无法果断地
期刊
春节的时候,和我的叔叔一起吃饭。这个叔叔是我父亲那辈最有出息的,年纪不大就在一家军转民的企业里做到了车间主任。  好景不长,90年代末期,企业效益日下。那些调皮捣蛋的、技术不好的都离开了工厂到外面闯荡。几年光景,有些人已经在外面开了自己的工厂,混得有模有样。他们回来找我叔叔,说你懂管理,技术又好,跟我们出来干吧。叔叔当时没下决心,舍不得已是鸡肋的工作,就在半死不活的厂里继续熬着。到了2007年,工
期刊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真有发光的金子摆在面前,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识得。置身其间,犹如云山雾罩,所以有当局者迷之说。突然生出这番感叹,只因听一场励志演讲,某成功人士讲了一个笑翻全场的财富寓言,触动了内心的那根弦。  从前有个穷人发家致富心切,在家里供着一尊财神爷,早敬晚拜。财神爷被他的真诚打动,决心现身,当面满足他发家的心愿。这天夜里,财神爷站在穷人面前,他惊骇不已,赶紧跑路。财神爷哭笑不得,但
期刊
朋友两依藏在伦敦举办了一个西方各类盒子展览,说是秋天展览还要去北京,知道我去伦敦,让我先睹为快。细雨濛濛中,我们走进近两百年历史的金匠礼堂(GOLDSMITHS SALL)。  这是一座豪华建筑,1835年落成,那一年正是英国国势上升,中国国势下降的节点。英国古老的手工业金匠早在1339年就成立了一个类似协会的组织,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市场。那之后的岁月里,凡是在英国销售的金银器都要在这个协会盖
期刊
还记得《大话西游》里那个啰嗦的唐僧吗?他曾令悟空一度陷入崩溃,原因就在于这个慈悲为怀的师父,时时刻刻都在喋喋不休他所谓的各种大道理来教化人,而职场上,恰恰有这么一些领导,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唐僧,他们会为一点小事就对下属耳提面命,烦个没完没了。有些员工面对这样无休止的唠叨跟悟空同感,恨不得当场吐血身亡,有些员工也会选择用强大的内心来隐忍这种无奈。那么,当12星座不幸遭遇了唐僧式上司,又该何去何从呢?今
期刊
纽约时报载:从莱伦斯理工学院毕业的瓦特?加仑,手持烈性炸药添加剂发明专利前往某些军工企业和炸药混制企业求职,屡遭碰壁。如此两年,女友见其无所作为,与之分手。事业无望,爱情受挫,瓦特?加仑对人生绝望,认为社会亏欠了自己,这个本性善良的年轻人心生恶念,决定报复那些拒绝他的企业,以此弥补内心的落寞,赚得心理平衡。瓦特?加仑首当其冲针对的是著名军工企业奥斯洛普,那是两周前他壮着胆子求职的最后一家企业,意料
期刊
一个闪回,去年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王小波墓前。  在我一篇业已夭折的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清清嗓子,开始了——):  没有鲜花,我和H像祭品一样躺在王小波的墓前。午后的太阳从对面的山顶上射过来,明亮地泻在我们身上。水泥台子的坚硬冰冷透过薄毛衫直抵肌肤。我们躺着眯了一会儿,便在暖暖的阳光下晃悠悠地坐起来。  就是这么一个时期,你我都熟悉它,却无法命名它。那年我27岁,几乎是因为王小波,我遇到了H。2
期刊
旅行开端的酵母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一语道破了我们大多数人没能将旅游变成旅行的首要因素。  人们出发的欲望往往来源于对所习惯的现实的厌倦与不满。复杂的人际关系、永远不会休止的加班、无数挑战忍耐底线的琐
期刊
我们大多数人  只是旅游过而从没有旅行过。  虽然上车下车购物拍照的旅游  与间隔年、环球探险的旅行  这两者在带来快乐方面并无高下之分,  但如果在旅途上多了一个Ta——  可能只是一辆单车、一支画笔、  一台相机、一个旅伴或是一颗虔诚的心,  眼前的风景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  让挂着标牌的景点变成冲击心灵的新世界,  带给你改变自己的欲望与勇气。  这才是旅游和旅行最本质的区别。  和Ta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