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中国的文化也必然需要尝试用更多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帮助中国更好地塑造自身的形象。而对这样的情感,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极尝试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式来实现目标。故在本文中主要对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
  一、民族声乐艺术形成的客观条件
  从质朴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必经的过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亦如此。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优秀的外来声乐艺术在传入中国之后,都会被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吸取精华,并与其相融合。经过这样的融合与发展之后,中国民族声乐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而不是固步自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如此。它在外来文化给予的营养中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在经历了民族化的洗礼之后,转化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声乐形式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在近代逐渐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与中国民族声乐相。抗衡。的美声表演形式,并在专业教育领域和民间广泛传播,对中国高等院校专业声乐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需要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主动了解西方经典的音乐文化,以逐步确立自身的体系和价值,进而从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出现了求变的新音乐思想。这种新音乐思想属于新知识分子阶层,是他们在社会危乱时期向西方文明寻求先进文化的思想反映。在近代社会,外国的宗教活动、侨民侨胞、海归的留学生以及外国的音乐团体等在中国的宣传,影响了中国固有的民族音乐文化。因此,近代中国独特的社会条件是中国民族声乐创新及发展的客观条件。中国近代以来的音乐主流思想将中国固有的传统民族声乐转变成为现代民族声乐。
  二、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其改革的影响,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之路走的}一分曲折。又由于一些特殊的社会时期,因此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21世纪后,具体为:
  (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阶段
  在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后,政治上长期动乱,民卞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经历了动荡不安的一年文化动乱,给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致命打击。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使得我国的经济,文化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之花含苞欲放,紧紧的跟近世界的步伐,不断的融合创新并且挑战新的领悟。在这个转折的关键阶段中,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开始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许多作曲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并且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和作曲家也出现在民族声乐艺术舞台上。一些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至今广为传唱,例如《外婆的澎湖湾》、《紫竹调》、《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这些都是一些优秀的声乐文化的作品。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一个重要的突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开放推进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
  (二)在20世纪90年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下,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现代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样一个,稳定,健康,舒适的环境中,“流行唱法”就这样国现代声乐艺术领域中产生了,它以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很快被社会公众熟知与认可,就这样通俗音乐开辟了自己一片新的天地。在这个兼容并包的时期,中国民族声乐不光发挥了自己木来的特点,既与各个民族的特有民歌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又与西方的美声相结合,与世界的潮流相适应。中国民族声乐就这样进去了一个新的,接近于世界潮流的时代。
  (三)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卞义的推进与发展,现代化时代气息与特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基层,这使得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驱动下,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增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同时也不断吸收西方声乐艺术的精华,使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变得多元化和多样化。
  三、我国民族声乐在社会转型中的发展
  (一)立足传统,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主体意识
  任何民族文化都小能离开传统,离开土壤的文化必然会枯竭、会消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经过无数音乐家的不解努力已经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小仅是世界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且获得灿烂的光辉和小朽的形象。但是,山于对传统音乐缺乏应有的保护与繼承,我国种类繁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逐渐“边缘化”。许多人都以西方音乐体系为最高准则,并且用西方美学的眼光来评判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追随西方作曲技法、演唱技巧、音乐理论,而抛弃民族音乐。甚至,许多音乐家追求用西方技法对传统音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甚至许多学校的音乐教育课堂中也追随着西方音乐体系,抛弃了民族音乐文化。而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局而,已经有诸多学者呼吁进行保护。所以我们应积极更新观念,立足传统,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小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出现断层,更小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丢失殆尽。首先,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我们首先要建立的,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之所以能留存下,是山于其独特的美学思想、结构旋法、节奏韵律等音乐“语法”结构。其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应被更加充分的强调。在世界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多元文化范畴中,缺乏独特个性,缺乏民族韵味是难以生存的。京剧、昆曲、古琴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   (二)海纳百川,实现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发展
  20世纪我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1世纪中国社会各领域还会更快向前发展。而对新的时代、而对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中国声乐艺术也需要获得更高的发展。曾经,中国声乐艺术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国内外各种声乐艺术种类,中国声乐艺术包含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国戏曲艺术、中国曲艺艺术,西洋歌剧美声艺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西洋唱法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唱法西洋化)、通俗声乐艺术。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目前逐渐走向单一化、模式化,小利于民族声乐的发展。现如今,在世界一体化和全球文化交融的境遇下,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首先应该植根民族风格,尝试更多风格、更多样式的声乐艺术并存发展。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文艺指导方针落到实处。并且应在建立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之上,搭建理论平台与实践演出。而对我国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学派,应秉持宽容态度,让这些学派在我国声乐艺术舞台上竞相开放,获得“千人千声”的个性化艺术发展局面。这种多元的民族声乐发展方向小仅能提供给广大的声乐学习者更多的学习选择,还能推动中国声乐艺术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三)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在社会不断转型过程中,
  我国民族声乐从一开始的一分注重歌唱技巧到后来慢慢的更加注重每一首作品中感情的表達以及升华。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最多的是歌唱技巧,因为当时的歌词都是浅显易懂,没有很大程度的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在当今社会转型中,学生学习的更多的是对于歌词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因为对于社会转型后,民族声乐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更加注重对于情感的表达,其内容更加的具有内涵以及深度,能够更好地熏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四)加强建设,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学科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虽然中国民族声乐在中西结合的过程中,不论是在理论上、教学中、表演上都逐渐探索出了丰富的经验规律。整体来看,我国的声乐理论建设远无法适应声乐艺术的发展速度。同时,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音乐工作者对于理论创新上的建设是艰辛的,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必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声乐艺术工作者们均应当为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完善化而不断努力。再者,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要扎根传统文化,以此来构建中国声乐作品体系。中国声乐艺术想要走向世界,必须具备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声乐作品。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活动要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得到世界声乐界认同、接纳和赏识,立足于世界声乐艺术学派之林。
  总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尽管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与发展中遇到过很多的阻挠与障碍,但是经过数代声乐艺术创作者不断的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使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有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步与世界的潮流接近,使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另一方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既不同于传统的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又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族声乐,借鉴和吸收了西方欧美声乐唱法。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树一帜的,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1:88-93.
  [2]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王旭丽.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及价值[D].南京艺术学院,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解青岛地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让辅导员队伍朝向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向发展,2015年10月,在青岛地区的8所民办高校中,进行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问卷调查,在8所高校中,抽取100名辅导员参与问卷调查,回收95份,抽取10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回收970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  一、青岛地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性”历来是一个隐秘的话题,这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普及带来了很大弊端。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是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社交方式,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信息传递的内容更加丰富、及时,更重要的是微信传播具有私密性,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顾忌。这一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性健康”教育不再“难以启齿”。接受正规的性健康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构建和谐
期刊
摘 要:伴随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大,传媒业以迈入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的诞生,使传统媒体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新闻编辑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变革的直接执行者与重点,在新媒体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新闻编辑在电视媒体中的责任与作用、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编辑能力;责任  一、新闻编辑在电视媒体中的责任与作用  以电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实验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不断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计算机实验基础教学现状出发,并分析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旨在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
期刊
摘 要: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即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笔者认为:生成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出现超出预设方案,与预设方案紧密相联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机智科学地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高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效率,使预设的教学方案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关键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当中的广播受到严重冲击。伴随着广播节目的黄金年代的远去,作为广播节目的核心灵魂的主持人,应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中,应该正面面对新媒体对于广播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能够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改革广播节目的发展要素,使得广播节目在发展上迎来真正的“第二春”!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节目;主持人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
期刊
摘 要:对于一个专门从事文字书写的人来说,对于繁体字乃至古文字学的了解和掌握是必须的。了解古文字学与篆书创作的关系;古文字学在篆书创作中的合理应用,掌握新生的汉字的古篆化的方法:通假、混用、偏旁组合。  关键词:古文字学;篆书;关系;应用  利用古文字进行篆书创作,是一个科学而又严谨的过程。在当代社会里,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简化字的教育,不要说对于文字的来源和演变以及不同字体的关系有认知,即使是对新
期刊
摘 要:推进信息化教学创新,应在熟悉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概念、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理念,实现观念更新;建立信息化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加强软硬件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关键词:军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军队院校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军院校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以满足军队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
期刊
摘 要: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却存在一种令人无奈的现象——“零起点”现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尤为普遍的存在着这种现象。什么叫“零起点”?就是学生在经过一个学年,甚至是几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的“起点”状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零起点”状态?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受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移动学习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利用移动互联设备与网络进行即时学习,就成为了教育技术的创新方向。《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是教育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为其搭建移动学习平台,既是对于教育技术的实践要求,也能够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这一平台构建策略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电视教材;移动学习;平台构建  移动学习,是在当前的移动互联背景下一种具有较强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