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整个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并且对幼教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舞蹈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方式方面,应该和其他教学明显区分开来。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艺术实践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当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促进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1]。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舞蹈动作、掌握专业术语,以便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将自己掌握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学生。然而,近些年来,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较为追求高难度动作,这导致学生在参加幼教工作时,由于缺乏舞蹈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无法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而,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一)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幼儿舞蹈教育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而更需要教师将舞蹈技能和教学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舞蹈知识以及基本的舞蹈动作。教师可以从基本的“站姿”开始,详细讲解头部、颈、腰部、胯、臀、脚等部位的正确摆放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站姿,再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等,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幼儿。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基本功时,注重选择一些普通的、技能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训练腿的柔软性时,可以选择压腿、踢腿等内容;在“翻”的训练中,选择“踏步翻身”动作,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通常会以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藏族这5大民族舞蹈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民间舞,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扎实舞蹈基本功,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例如,各种各样的民间舞,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动律”,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民间舞,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风格。而一些具备典型特色的舞蹈,能够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比如,东北秧歌的“手帕”,蒙古族的“肩和马步”,傣族的“基本手型”等,通过对这些民间舞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三)学习幼儿舞蹈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要注重讲解相关的舞蹈理论知识以及一些舞蹈教学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实际教学和创编舞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习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舞表演等内容。
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流利、清晰的语言表达,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尽量做到语言表达的口语化、通俗化。一般而言,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较多。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舞蹈课中,对一些动作要领、动作说明进行提问,让学生运用流畅的语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注重将一些典型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出哪种动作更加优美、协调,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相关舞蹈动作的要领。
(二)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编排能力
1、加强模仿训练
模仿训练是获得舞蹈编排能力的基础。对于学前专业学生而言,学生很难通过短暂的几年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编排舞蹈。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编排能力,要注重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让学生模仿自己熟悉的舞蹈动作,将这些动作进行组合,渐渐的让学生获得编排舞蹈的能力。对于初步接触舞蹈编排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利用“确定乐曲、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创编舞蹈的结束队形进行模仿,再模仿整体舞蹈队形的创编,让学生在模仿舞蹈创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2、重组动作
重组动作,是对原有动作的一种创新。在重组动作时,可以从舞蹈节奏、肢体动作、舞蹈顺序、改变部分动作方面进行变革。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一组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3、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
丰富的舞蹈语汇是学生进行舞蹈创编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提醒学生对相关舞蹈语汇进行积累,增强欣赏课的开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积累舞蹈素材,进而为舞蹈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4、交给学生创编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舞蹈创编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音乐来创编舞蹈,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内容,明确主题动作,然后以主题为核心,进行舞蹈动作的变化[2]。其中包括舞蹈开始部分、形体动作展示舞蹈高潮部分以及结束部分,让学生根据不同内容,创编不同的舞蹈节目,不断掌握舞蹈创编方法。
三、加强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对于学前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的艺术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类是教师安排舞蹈,学生上台表演的实践形式;还有一类是进入幼儿园进行实践的形式。对于学校而言,要注重多多提供给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舞蹈信心,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进入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将自己所学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创编能力,确保自己顺利就业。
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促进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注重培養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加强舞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的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少云.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6):212-212.
[2]王昭文.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213-21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当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促进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1]。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舞蹈动作、掌握专业术语,以便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将自己掌握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学生。然而,近些年来,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较为追求高难度动作,这导致学生在参加幼教工作时,由于缺乏舞蹈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无法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而,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一)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幼儿舞蹈教育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而更需要教师将舞蹈技能和教学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舞蹈知识以及基本的舞蹈动作。教师可以从基本的“站姿”开始,详细讲解头部、颈、腰部、胯、臀、脚等部位的正确摆放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站姿,再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等,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幼儿。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基本功时,注重选择一些普通的、技能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训练腿的柔软性时,可以选择压腿、踢腿等内容;在“翻”的训练中,选择“踏步翻身”动作,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通常会以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藏族这5大民族舞蹈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民间舞,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扎实舞蹈基本功,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例如,各种各样的民间舞,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动律”,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民间舞,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风格。而一些具备典型特色的舞蹈,能够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比如,东北秧歌的“手帕”,蒙古族的“肩和马步”,傣族的“基本手型”等,通过对这些民间舞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三)学习幼儿舞蹈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要注重讲解相关的舞蹈理论知识以及一些舞蹈教学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实际教学和创编舞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习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舞表演等内容。
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流利、清晰的语言表达,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尽量做到语言表达的口语化、通俗化。一般而言,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较多。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舞蹈课中,对一些动作要领、动作说明进行提问,让学生运用流畅的语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注重将一些典型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出哪种动作更加优美、协调,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相关舞蹈动作的要领。
(二)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编排能力
1、加强模仿训练
模仿训练是获得舞蹈编排能力的基础。对于学前专业学生而言,学生很难通过短暂的几年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编排舞蹈。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编排能力,要注重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让学生模仿自己熟悉的舞蹈动作,将这些动作进行组合,渐渐的让学生获得编排舞蹈的能力。对于初步接触舞蹈编排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利用“确定乐曲、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创编舞蹈的结束队形进行模仿,再模仿整体舞蹈队形的创编,让学生在模仿舞蹈创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2、重组动作
重组动作,是对原有动作的一种创新。在重组动作时,可以从舞蹈节奏、肢体动作、舞蹈顺序、改变部分动作方面进行变革。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一组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3、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
丰富的舞蹈语汇是学生进行舞蹈创编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提醒学生对相关舞蹈语汇进行积累,增强欣赏课的开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积累舞蹈素材,进而为舞蹈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4、交给学生创编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舞蹈创编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音乐来创编舞蹈,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内容,明确主题动作,然后以主题为核心,进行舞蹈动作的变化[2]。其中包括舞蹈开始部分、形体动作展示舞蹈高潮部分以及结束部分,让学生根据不同内容,创编不同的舞蹈节目,不断掌握舞蹈创编方法。
三、加强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对于学前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的艺术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类是教师安排舞蹈,学生上台表演的实践形式;还有一类是进入幼儿园进行实践的形式。对于学校而言,要注重多多提供给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舞蹈信心,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进入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将自己所学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创编能力,确保自己顺利就业。
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促进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注重培養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加强舞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的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少云.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6):212-212.
[2]王昭文.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