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审视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语文老师有的竭力回避,有的“浮光掠影”地处理,有的一丝不苟,从字音、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死记硬背参考书或词典中的解释。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对学生没有一点吸引力。我们通过创生语境让词语“脉脉含情”;联系生活使学生对词语深有感触;瞻前顾后挖掘出词语的深度和广度;言语表现策略让词语在“表现”中获得了效度。这样的词语教学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能让词语与学生精神同构,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获得旺盛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词语 教学策略 生命活力
  
  词语是语言的基础,是文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习生字词能扫除阅读障碍;理解关键词能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可以说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有的竭力回避或者“浮光掠影”地处理,有的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死记硬背参考书或词典中的解释。这样的词语教学,对学生没有一点吸引力,显得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维果斯基曾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为没有获得感性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当词语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这样的词语,是心理机器旁一个孤零零的生了锈的零件,是生机勃勃的心灵之树旁的一片枯叶。那么,如何才能让词语与学生精神同构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呢?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的策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创生语境策略,让词语教学“有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语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浓浓的情感的。创生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学生便会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这样词语在学生的心中变得“有情”。下面是我在教学人教版四上《观潮》中的片段:
  师:在人们翘首期盼中闻名中外的钱塘潮终于来了,你看它(生齐读词语)——
  屏幕出示词语:
  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读出了人们看到钱塘潮的兴奋!此时的人们不仅高兴,很有更多的惊叹——
  生:(齐读“横贯江面……风号浪吼”等词语)
  师:这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气势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
  生:(接龙读这些词语)
  师:这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齐读这组词语)
  片断中的词语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词语从声音、形状、气势等方面对钱塘潮加以描述。教学时老师通过四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反复涵咏。这样一来,整组词语,就以独特的意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读着这些词语,学生脑海里浮现的是风卷浪涌的钱塘潮如白色战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鲜活画面。当词语成为鲜活的画面时,自然就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被赋予了浓浓的情感。
  二、联系生活策略,让词语教学“有感”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联系生活是指词语教学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一个词常常就是一幅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激活已有生活表象,由词想景,由景生情,使学生在读文时入情入境,唤起对文本意境的深切感受,创造新形象。我在教学人教版三上《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深有体会:
  屏幕出示12个成语: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师:这些成语有的描写花草,有的形容山峦,有的写日月,但读着它们都能在我们的脑海里呈现一幅幅画。请自由读一读,体会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当我读“皓月当空”时,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几颗星星一闪一闪的,真美呀!
  生2:春天来了,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梨花开了,五颜六色的茶花也开了。这一幅画面可以用“群芳吐艳、姹紫嫣红”来形容。
  生3:桃花开得正闹,远望就像一片朝霞。春风吹来,花瓣儿从枝头纷纷飘落,像下了一场桃花雨。这是我看到的“落英缤纷”。
  ……
  师:同学们说得挺不错,你还能选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话吗?
  生1: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来到婺州公园,看见花坛里群芳吐艳、姹紫嫣红,樟树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2:在安徽黄山,一棵棵苍翠欲滴的黄山松竟然长在悬崖峭壁上。
  ……
  吴忠豪教授说“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是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是积极语言。”教学片断中,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情景进行描述,一个个成语已变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学生通过想象赋予词语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形象,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了同构,创造新的形象,尝试选用词语说话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运用中让词语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三、瞻前顾后策略,让词语教学“有度”
  有些词语统领全文的主旨,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对词语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词语内涵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一举两得。我在教学人教版四上《搭石》中的“理所当然”一词感触颇深:
  师:(板书“理所当然”)同学们,在刘章爷爷的家乡,乡亲们把哪些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想一想你是否赞同,请快速自学课文。
  (生自学,师巡视。)
  生1:急着赶路的上了年岁的人,把发现搭石不稳当要把搭石摆满意才离去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重摆搭石不是急着赶路的人理所当然该做的事。
  生2:年轻人把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这也不一定,应该看情况而定。
  生3:秋凉以后,人们把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这搭石谁都可以来摆,不一定由“我”来完成。
  生4: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让对方先走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我想应该是谁先抢到第一块搭石,谁先过或者是谁有紧急事情谁先过。
  生5: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也这样认为,否则会掉进河里。
  师:同学们,文中的有些事我们也赞成,但有许多事在我们看来都不是乡亲们理所当然该做的事,但是乡亲们却都把它们看做是自己理所当然的事,从中,你想到什么呢?
  ……
  上述片段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引导学生“就地取材”理解“理所当然”。学生瞻前顾后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段落、事件加以描述,形成聚像,不但“理所当然”在学生大脑中立体形象起来,而且文本的内涵也被深深地挖掘出来,提高了词语的深度和广度。
  四、言语表现策略,让词语教学“有效”
  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应该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言语表现”。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学生这种表现欲求。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说话写话,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我在教学人教版四上《秦兵马俑》一文中进行了尝试:
  屏幕出示以下词语: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师:刚才我们随着文本参观了秦始皇的地下军阵,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触,可以选择以上词语(也可以不用),写一写留给你印像最深刻的一幕或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生读写,师巡视)
  生1:秦始皇兵马俑真是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就有近20000平方米,近八千个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像是当年秦始皇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生2:兵马俑中有身材魁梧、手握宝剑、久经沙场、重任在肩的将军佣,有体格健壮、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整装待发的武士佣,有身穿短甲、足蹬长靴、左手执缰、右手持弓的骑兵佣,还有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的与真马一般大小的陶马,真是类型众多啊!
  生3:一个个兵马俑雕刻得惟妙惟肖、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凝重;有的凝视前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家乡……
  生4: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艺术瑰宝啊!
  片断中,老师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一个运用语言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倾吐的欲望,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觉运用这些词语,不断内化(同时也是外化)词语。语言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实现语言积累与个体生命的同构共生,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
  斯宾塞曾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词语教学应是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学生自主的探究并举,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心灵去阅读文本,感悟、探究词语,彰显人文性,使词语教学充满磁性,让词语与学生精神同构获得持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参考书目:
  1.《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薛法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语言学概论》胡明扬,语文出版社2000年
  3.张祖庆《沉入词语教学的“四度空间”——中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课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学美术课教学还存在着单纯追求技法训练的现象。为了实现美术课对学生审美能力、智力和才能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变临摹为想象力的培养;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等三种变革思路。每位美术教师都要积极探索,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美术 教学
期刊
“中考”对于九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来讲,可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牵动着学校、老师、家长、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如何在最后两个多月的总复习中使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问题。眼下,初三进入了紧张而忙碌的系统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复习获得满意的最佳效果,这是
期刊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由于该部分知识与同学们认识较早的无机化学存在着较大区别,学生在学习中费力费时却收效不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在高三复习时通过对有机反应的特点、反应机理、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的讲解及对化学反应进行专题训练,短时间内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会得以显著提高。  一、注意有机反应的特点  有机反应的特点是化学反应较慢,而且比较复杂。这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反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学写作文的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轻松的事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多记日记  日记是学生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形式灵活,内容广
期刊
摘要: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简要分析了中学政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此从学生主体地位、兴趣教学、情感教学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应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中学政治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作为普及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政治教育教学,怎样把握和开展好就成了摆在每一位政治学科教师面前的不能回避且必须明确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中学政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的同时又带来
期刊
思想品德课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引导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
期刊
摘要:在物理上用放缩法教与学很容易适应新形式的增效与减负教学。放缩法教与学是利用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对知识点进行多方面的展开使之发散成为知识球过程与集中思维、切入点意识对多层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提取精华归之知识点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放缩法 发散 创新 知识球 集中思维 切入点意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实现的,认知发展过程主
期刊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  “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两个属性,就交给了教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
期刊
几何是一门以点、线、面为组合的量化推理的演绎逻辑科学,初中学的是平面几何,共分为四类:1.三角形;2.四边形;3.相似形;4.园。在学习时应分类和归纳其概念、定理、推论、判断、条件、规律等。下面我们逐个分析和归类。  (一)三角形的内容:(1)掌握基本做图法;(2)三角形全等的边角关系的公理推理、判定;(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方法和公理;(4)掌握轴对称、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可是一上作文课,不少学生总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叫苦不迭……有的同学为了完成任务,只得生编硬造甚至照抄优秀作文,以抄代作。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难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比如,语文教师自身不常练笔和教学观念的陈旧以及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写下水文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