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为学生发展奠基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kolxsb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中学建校于1965年,在48年的办学历程中,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2003年的合并搬迁,使十中又经历一次生存考验。八年前,初任校长时,面对被几择后,无论是品行还是学习都处于末流的学生;面对抱着“让孩子混毕业”的态度的家长;面对缺乏信心的老师,我就知道,这里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这里需要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一个尽心尽力的当家人。
  怎样当好这个家?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满意的教育?学生在十中毕业后靠什么立足社会?如何让毕业于十中的孩子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一直都在让我思考,引我探索,促我解决。八年的校长工作,让我在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境界之后,终于由朦胧到零乱进而较清晰起来,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适合校情、生情的学校发展之路,即,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成就每名学生美好未来。具体而言,就是让每名学生在社会上会做人,在专业上会做事,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完成初中教育的三项任务——启蒙立志、求学奠基、规划未来,完成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的转化。
  近年来,我们凭借十中人“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的不服输的天性,坚持“彰显特色、多彩育人、师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十六字办学目标,秉承“多彩生活、多样发展、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从倍受冷落,到目前的小有名气,在佳市东部地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我认为,我们的发展壮大即得益于我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教育,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帮助学生塑魂、立品、做人,是学校的首责。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几千年前,先贤就已经阐述了只有做好人才能学习其他的知识。因此学校的首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塑魂、立品、做人。
  1、确立经典文化教育为学校德育工 作的载体
  “现在的孩子都长着一颗聪明糊涂心”曾听一老师这样抱怨。的确,宽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让现在的孩子信息广;但他们的年龄又让他们不易驾驭这杂乱的信息;他们不辨是非,不善选择,不明方向。因此,他们迷茫而又懊恼。
  尤其是几年前来十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品行都存在短板,特别是在文明礼貌、言行举止、遵规守纪、尊敬师长等方面急需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一日常规》的要求去做,收效却是甚微,而且出现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找家长家长也无奈。怎么办?能不能找到一种载体,在流水无痕、落花无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发现,学生对不考试的学科反而越愿意接受。于是,我们尝试性地在两个班级开展“学经典、做有志少年”的读书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学修养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分析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人文精萃。它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名著、名篇的文学滋养,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广阔而又纯净的精神空间,丰富和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做人准则,涵盖了一个人修身、立德、做事、俭物、为人的所有内容,给了我们有说服力的榜样是今天学校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
  于是,我们把实践范围扩大到一个学年,2006年开始,全校21个班级同步开展“学经典、做有志少年”读书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经典文化教育为载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一需求、三贴近”的原则(即以学生现实需求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内心世界、贴近学生价值追求),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的基本育人途径、“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学生”的基地育人途径和“学校、网络、学生及家长”的网络育人途径。学校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经典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重点从“礼、孝、诚、信、法”五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做人教育。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考虑,把“五字”内容分解到三个学年中,确立了初一重点开展“知礼、孝亲、尊师、友爱”教育,为学生规范塑魂;初二重点开展“诚实、守信、择友、负责”教育,为学生修德立品;初三重点开展“志高、毅坚、守法、择校”教育,让学生昂首做人。我们认为这些是一个初中学生应有的道德底线。只有具有这样的道德底线,才能为他今后高中、大学乃至一生奠定高层次的道德基础。
  在工作实践中,学校确立了初一学生学习《弟子规》、初二和初三学生学习《论语》,如初一《弟子规》的学习分三步进行(1)提高家长认识、配合学校工作。学生入校初,学校就召开家长会,说明学校的工作目的、重点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发给家长人手一本《弟子规》,与学生一起学习。(2)领悟成诵。从学生军训开始至第一学期结束,全体学生都能完整地背诵《弟子规》,学校统一安排每天十分钟晨读和每周一节“国学课”来完成理解和背诵。(3)学以致用。“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有人有事有主张,实而不虚;“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有法有评有深度,朴而不华;“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有情有理有针对性,广而不空。正是因为《弟子规》的实用、朴素和针对性强,才让学生找到了在家、在校、在社会为人处事的依据。每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就会结合《弟子规》的内容让学生自省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做效果很好且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师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2、修德与立志相结合,不断调整学生的发展目标。
  我们不期待经典文化的教育功能一蹴而就,它必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根据实情不断调整学校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目标适度调整。每学期开学每一名学生都要制定学期目标,包括学习目标、纪律目标、思想目标、体育目标、劳动目标等,每学期结束后,对照学期前的目标看达到了多少,有哪些没达到,然后,与自己的中长期目标比较,确定下一个学期的新目标,并调整中长期目标。这样,六个学期下来,学生的目标都或多或少有了修正,为学生高中乃至一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经典文化战胜了强权和说教,激发了学生的正能量:经典文化,让学生开阔了眼界,眼见有德之人如山巅之松,也树立了高远之志,自然心中有花,身边有香;经典文化,让学生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他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德行之基;经典文化,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已从懵懂理想到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能尝试性地为自己作切合实际的人生规划。
  我的感悟:无论哪级学校,都要切合学生身心特点,适时地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阶段性的优良品性,继而,产生1加1大于2的育人效果。
  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学校的立足之本。
  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学校发展的保证,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我校做到立足校本,夯实基础。
  前面,我也说过,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经过二择甚至三择的孩子,知识起点低,学习能力差,这是制约我们学校发展的致命伤。为了让厌学和干坐生能够动起来,学校大胆地从课堂改革入手,为此,我们对学生、教师、学校分别要求如下:
  学生要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基础更巩固、兴趣更浓厚,从而缩小与同龄孩子的知识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控制伤口。
  教师要做到“三有”,即有趣、有序、有效,找准教学的切入点、重难点,合理安排知识梯度,让孩子学得更容易,来加速伤口愈合。
  学校要做到“三抓”,即课前、课中、课后,安排巡视督促,考查总结,既要有制度,又要有鼓励,能替一线教师想办法,排忧解难,根治伤口。
  二是学习借鉴,改革实践。
  (一)改教学模式,“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已被教师认可接受。“三段”即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验收;“六步”即集体备课、预习为先、精讲多练、当堂验收、作业反馈、问题教研。拉长师生的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改教学形式,我校采取“小班化、大容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
  三是建立学生学业素养评价手册,从学生入学后的每一次考试及考后分析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划再到给学生的学习建议和作息时间安排等方面入手,三年全程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帮助特别大也非常有必要,现我们已完成两个学年学生学业素养评价工作。
  四是形成各个学科的教学特色,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
  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学力不同,我校采取初二、初三学年英语和数学两学科分层、走班制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是我校秉承的教学理念。在增长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我校也同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坚持每天“三操一活”,即大课间操、两次眼操、一节体活课(没有体育课的教学日);坚持上好心理健康课和做好辅导工作,为学生排解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困扰。
  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收获颇丰。一是每年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二O一二年学校超过一百人升入高中,今年的中考有40名学生考入一中;二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愿望日益强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既得了“鱼”又得了“渔”。
  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呈现六大亮点:
  1.教室三面黑板,学生人人有位置展示。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人人参与,互帮互助。
  3.每节课前都有预习提纲,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每节课结束前都有当堂验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
  5.错题本、预习本和三清验收本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6.“一课两练一反馈”是教师上好课的法宝。
  教学改革为学生立求学之志;教学改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奠定文化之基;教学改革同样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交流,做好了高中的人生规划。
  我的感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和发展能力是各级学校的重要责任,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要因地制宜,也就是创造性地把国家课程更好地校本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教育氛围。
  三、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层次、多目标的教育,是今天学校发展的必然。
  让学生适应我们的教育还是我们的教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截然不同的出发点,会引领学生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我想,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教育应成为我们教育人的共识,也必将是今天学校发展的必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因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育人基础。新课程设定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又为学校在课程开发和组织上提供了可能。
  多彩育人是我校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大亮点。多彩育人的核心理念就是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多元化的健康成长的教育。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我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积极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搭设健康成长的舞台,先后开设了美术班、古筝班、版画班、机器人科普班、国学班、跆拳道班、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速滑队、合唱队等十余个特长队,为二百多名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成就梦想的舞台。几年来,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通过特长升入了上一级学校。多彩育人目标的实施不仅为学生升学提供了可能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成功的快乐,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对于那些没有特长又不愿学习文化课的学生,从二OO六年开始,我校就与旅游学校开展职业前学前教育,即把职业高中的专业在初三下学期移到初中去上,这样,为有些学生了解专业和选择职业提供机会,避免初中毕业后流失。
  我们要开还要开好特长班、队,为了学校,更为了那些有专长的孩子。为此,我们精选师资、精心安排课时,舍得投入。2013年,教育教学大检查时,局领导感叹“十中能有这么大的特长投入,没想到啊!”其实,学校财政的紧张,我恐怕比谁的体会都深,但我更知道,小算盘算账,失去的却是机会啊!
  安其学,才能亲其师;乐其友,方能信其道。多彩育人,使学生立了专长之志;奠定了特色发展之机;明确了人生的职业规划。
  我的感悟:学生间的差异问题一直是各类学校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学生的差异是注定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存在差异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化莫测,我们的人类才会各领风骚。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找到其优势的方面,我认为,这才是今天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多元化社会对不同人才需求的最好回答。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扎实的学业成绩是学生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发现、挖掘、提升学生的潜能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不同人才的需求。感谢局领导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也感谢上海的同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才让我们这个北方边城的薄弱学校几年来,突破了制约学校、学生发展的瓶颈问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我们观赏到前行的风景,体味到进步的喜悦,使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让我校的优质人才的培养与特长人才和应用人才培养并重的育人目标得以实现。我相信,在我们不懈地努力下,实施多元化的教育,会使越来越多走进十中大门的学子变得更加优秀,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必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五月底的一个深夜,新昌中学里,行政楼三楼的灯还亮着。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一幅“厚德载物”的字显示着主人的追求。  见到王伟勇的时候,这位47岁的校长正在办公桌前准备省党代会的材料。这是王伟勇第一次当选浙江省党代表,“我以前没有参加过,所以要提前多准备。”  王伟勇2004年开始担任新昌中学校长。在这8年时间里,他最关注的一件事情,不是分数,是“德育”,让学生学做人。  外界对王伟勇的评价是:他在分
期刊
近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也留给了我许多思考的现象。每当课间我在办公室发牢骚“初三的学生根本没有初一、初二的学生活跃,上课发言的同学不多”时,几位资深教师说:“都初三了还要他举个啥手,发不发言没关系,安静地听就行了。”还有教师说:“提问后点个学生答不就行了。”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们最急于做的一件事不是夹起备课本,而是斟满一杯茶。  讲课,讲课。课,是靠教师“讲”的,课堂要以教师为
期刊
我校地处昌平区与海淀区交界,下辖一个中心校阳坊小学和四个分校。学校以传承友善文化为重点,秉承"让走进来的人都有快乐,让走出去的人都有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友善的校园文化、友善的人际关系、友善的家校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一.打造友善的校园精神文化  1.以精神文化为载体,建立友善的校园文化  征集校歌、校徽、校训作为载体,形成精神文化。明确了以"扬帆、博学、明理、健康"为校训,形成弘扬正气,勤
期刊
“石家庄实验中学”,十年前,人们在大脑里搜索这个名词的时候,还是陌生和空无的。而今,石家庄实验中学已经成为石家庄市优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并以“教风严谨、学风扎实”和“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良好口碑在石家庄市名闻遐迩。从一颗普通的石子变成一颗耀眼的金石,十年兑变,令人错愕。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在百度里,你可以找到这所学校,开始了解她。此时,你的目光会锁定一个人——唐建国。  唐建国,石家庄实验中学校长。
期刊
近年来,聊城四中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方针,积极倡导养成教育、成功教育、自我教育的新思想,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日前,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又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精致化教学,营建区域性精品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  完善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程序  人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应当探寻科学规范的发展思路,遵循细致严密的管理程序
期刊
书法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园地里盛开的一朵奇葩。学校立足于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用墨香浸润孩子的童年,用书艺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努力实现“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始终坚守书法教育特色创建,学校的书法特色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一. 加强组织建设,注重长效管理  写字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确保写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马爱武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老师为成
期刊
2004年5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与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合并,成立“民汉合校”的新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学校成立后,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汉合校”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今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扶疏,绿树环绕,桃李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更是令人惊慕,“学校大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精神风貌和文化
期刊
江苏省扬州中学创立于1902年,无数青年才俊在这座校园里播下为前途、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而发奋读书的种子。新中国一代伟人江泽民同志,著名学者、作家朱自清先生,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同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已浓墨重彩地写进了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历史里。带着“相信未来”的理念,我们百年名校一定可以再创辉煌,担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
期刊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造就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塑造他人的灵魂,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灵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表,师德乃为师之本。良好的师德,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树立学习意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让教师树立学
期刊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我们的使命。  山东省济阳县垛石中学的办学宗旨是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让莘莘学子在这里长身体,长知识,开发潜能,完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要让教职工在这里愉快地工作,在塑造他人生命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生命,在为学生谋求终身幸福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幸福,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