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特拍卖会的“遗产”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难令人相信,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那场成果卓著的“我头颅中永存的美”(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拍卖会已然是5年前的事情了。彼时,艺术家跨过了他的代理画廊(久负盛名的高古轩和白立方),直接将作品在拍卖会上出售,这一做法令世人震惊。《艺术新闻》国际版在当年的报道中这样写道:“保护当代艺术画廊市场不被拍卖行强势侵占的最后防线被骤然冲破了。”而如今,随着拍卖行在艺术市场上的步步为营,像当初赫斯特拍卖会那样的巨大成功或许已不足为奇了。
  我们不难理解赫斯特为何选择将自己的新作直接拿到拍卖会上出售:他是当时全球当代艺术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并且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越过创作与销售之间的鸿沟、直接向青睐他的买家销售其作品的艺术家。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些“金砖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来自中东的浓厚兴趣,都使市场对“赫斯特品牌”的需求愈发高涨,而这些需求已经远远不是传统画廊的“等候名单”制度所能满足的了。
  那场拍卖实现了1.11亿英镑的总成交额,其中的0.96亿英镑被赫斯特收入囊中,余下的则归苏富比所有。这些作品如果通过他的代理画廊进行出售,那么赫斯特就需要支付高昂的销售分成(画廊平均会抽取交易额的50%作为佣金,但是大牌艺术家通常会协商降低这一比例)。
  虽然这次拍卖会的成功并没有引发其他艺术家对赫斯特进行效仿(至今并没有多少艺术家可以像他那样在一次展览中创造足够多的令人兴奋的作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使拍卖行具备了向所有人开放的潜质,一级市场再也不是无法逾越的雷池。
  今年年初,佳士得拍卖行撤销了其关注一级市场的前哨——鹿腿画廊(Haunch of Venison),代替它的是一个用于举办销售展的空间。这个空间在伦敦弗里兹博览会期间正式开幕,同时开放的还有苏富比新的S2画廊。两家拍卖行都表示,虽然它们的业务重心在二级市场,但也不会排除通过这些画廊进行作品的初次销售业务,而这在其海外的分画廊中已成为常规业务(尤其是针对亚洲艺术)。
  3月,苏富比在其纽约的S2画廊成功举办了一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新作品的销售展。紧接着于6月在其香港的画廊举办了香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销。
  上月,佳士得在纽约举办了韩国当代艺术展,其中近半的作品都是首次在市场上出现。在伦敦,佳士得正在对南非雕塑家迪伦·路易斯(Dylan Lewis)的“野性难驯”系列(Untamed Series)中的29件作品进行交易。这些原作此前也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
  与此同时,苏富比正在英格兰德比郡著名的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举办备受瞩目的年度展销会。这次展销会上出现的20件雕塑作品中,有一半是第一次进行交易(虽然苏富比坚称此类销售都是与艺术家的代理商合作完成的)。自该展销会2006年开始以来,伴随着其逐渐增强的先锋形象和气质,这一比例也在不断地增长。今年,苏富比史无前例地出售了16件当代工艺品,这些作品是由并不太知名的艺术家专门针对查茨沃斯庄园的室内设计创作的,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代理商。
  慈善拍卖是拍卖行进入一级市场的另一渠道,近年来的慈善拍卖不论拍卖会的数量还是拍品质量都在大幅提升。即将开幕的两个慈善拍卖包括:佳士得将出售直接来自艺术家的14件作品为伦敦燃气协会筹集资金,其中包括克里斯·奥菲利和高士卡·马库噶的作品;苏富比也将再次举行由音乐人、U2乐队主唱博诺2008年发起的“Red”慈善拍卖会,展拍的40余件作品中包括一副由苹果公司设计部资深副总裁乔纳森·艾夫和工业设计师马克·纽森特别定制的纯玫瑰金苹果耳机。本月,佳士得还将举办第4期“加倍”当代艺术节(Multiplied)。
  这股拍卖热潮虽然已被广泛接受,但并没有得到交易市场的一致欢迎。它所影响的相关利益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了威胁——有权有势的艺术经销商,例如高古轩,对此并不买账。但在销售成绩代表一切的大环境下,它们所发表的这些负面评论似乎显得无关紧要。
  在赫斯特拍卖会后的这五年中,拍卖行大举进入一级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一次自然进化。全球化进程使得艺术市场的领导者们不得不将目光放得更加远大和国际化。同时,科技的进步使私人买家能够更容易、更直接地获取信息,而这也的确激发了买家们的热情。私人买家的数量,无论他们是通过现场、电话还是网络参与拍卖,都在持续增长:在中国,约半数的作品初次销售业绩是通过拍卖产生的。潜在的买家相信拍卖行的品牌,包括相对公开的价格,及其提供的大量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而私有画廊,由于它们的私密性、行业暗号、小圈子以及各异的定价标准,更不消提那些等候名单、黑名单和灰色地带,对于它们来说,如今所面对的局势可谓是自讨苦吃。
  然而,市场的判断是无情的,如今的大牌艺术家们在考虑是否要将作品从画廊转移到拍卖行之前,都会被建议去看看赫斯特今天所落得的地步。《彭博商业周刊》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赫斯特作品的市场份额已平均下降了30%。曾在2008 年的那场拍卖会上以241250英镑售出的作品《地下世界》(Underworld)去年被返拍。虽然它的预估价格达到12万英镑至18万英镑,但最后却并没有找到买家。这与赫斯特2012年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个人回顾展的情况完全不同,该展览是去年全伦敦最热门的个展。可这也无济于事,去年高古轩在为赫斯特的“点画”举办了大规模的全球谢幕巡回展以后,终究与这位艺术家分道扬镳。
  值得赫斯特庆幸的是,白立方画廊作为打造并管理其艺术事业的画廊坚守着对他的支持。艺术家们,请记住:销售与代理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概念。
  (原载于《艺术新闻》中文版10月刊)
其他文献
当时我策划“左手与右手”的时候,艺术家都是自己租车把画拉过来的,我当时跟他们说的很清楚,我没钱你们得自己想办法,他们都非常愿意参加,但是现在,我要跟他们说我要做一展览,你们自己负责运输,那绝对不可能。  ——冯博一  上世纪90年代末,有许多半地下的实验性艺术展览都是在非展览空间做的,包括你策划的几个展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有这么多这种形式的展览出现?  官方对当代艺术,尤其是比较前卫的当代艺术一
期刊
磅单
期刊
印象派作品特别善于取悦观者的双眸。其用色活泼,运笔快捷,着重光线的变化对眼前景观所产生的瞬间效果。在上世纪即将来临的当口,这个属于“现代生活”的全新艺术风格适时出现了。如今,亚洲、俄罗斯和中东的富豪们正在和欧美大鳄共同竞争已经是天价的印象派经典佳作。这保证了此板块的价格即使暂有小幅调整,仍会回到向上的曲线。  国人都知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Rockefeller),他是美国20世纪初的首富。但是
期刊
3月初,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展厅展出了由凯伦·阿契(Karen Archey)和岳鸿飞一起策划的“后网络艺术”,一个听上去非常有科技感的展览,一个能够勾引起普通观众兴趣的展览。面对这个新鲜的主题,进入展厅之前大家不免有所预想和期待,但是这个展览可能会让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走出展厅你依然不知道什么是后网络艺术,不仅仅是看不懂作品。  策展人凯伦·阿契说,后网络这个概念是她和岳鸿飞讨论后提出来的,它并
期刊
在这个秋拍的季节,大家不能免俗的要接收一些拍卖上的价格信息,不然等到哪天聊起来安迪·沃霍尔的“新贵”,培根现在全世界价最高,万达不止买了一幅毕加索之类的话题,自己一无所知就显得太“无知”了。除此之外,德国政府因为艺术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受关注度毫不亚于秋拍那些数据,毕竟这些艺术品价值不菲。  2011年,德国海关由于怀疑慕尼黑艺术经销商希尔德布兰德·古尔利特的儿子康纳琉斯·古尔利特偷税,对其公寓进
期刊
关于裸体艺术的现实意义,我和副主编争论了很久,我也不是什么保守刻板的人,好歹还是学了点艺术史,我只是想不太通,什么年月了,讨论裸体还有什么意思,不时髦,当代艺术们都那样了。12月里,多少个需要欢乐的节日,裸遇,还是男裸,这么个选题,直觉上都有点不喜气。  副主编又浅笑低头,点滴不好意思,说,因为,美吧。  爸爸的好朋友中有两个叔叔,我印象深刻。陈叔叔,精瘦,嘬腮,小眼睛,微微佝偻,看着像极其狡猾的
期刊
近期开幕的展览“老东西——何迟和梁硕”在一个艺术表达看似已经词穷的时代里,给出了另外一种方向,虽然展览中的怀旧情愫(包括对过往生活经验的表达和对一些现成品的运用)在70后、80后的艺术家创作中一直弥漫着,但和某些直白的略显低级的处理手法相比,“老东西”的调调,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策展人戴卓群看来,“老”作为一种态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标榜的“新”截然对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新”的前提下革
期刊
早些年,我在不止一位艺术家的案头上,看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粉绿色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冗长的名字,叫《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这本成书于十几年前,由美术史家朱青生的一系列讲座结集而成的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了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创作在观念、方法与形态上的根本性转折。当很多经历了八九十年代前卫实验的中国艺术家还在从审美突破和样式借鉴的道路上寻找灵感时,这本小书成为他们逃离繁冗的各式理论文本,同
期刊
那是元旦的前一天,大家偷偷把画都搬来了,画都不大,我们那个楼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居民楼,有很多入口,这些入口方便了我们这些人混进去,外边特别冷,当时就觉得这个小的空间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张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会在家里做展览,张伟老师家是一个据点,能不能介绍一下那个年代的情况?  张伟:其实最早在家里做展览是“文革”的时候,1974年无名画会第一次地下展是在我家里。后来在我家持续做展是
期刊
策展人玄妙理念的提出,自然不是面向普罗大众,但或许在艺术世界的分工下,策展人更应当做的,是展览统筹的具体工作,而将野心适度缩小,将解读作品与展览的任务,更多地交给学术。  2月28日,第二届CAFAM双年展继“超有机”之后,以“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为主题拉开序幕。展览邀请了6位来自世界范围内重要艺术院校的年轻策展人,每人一个板块、一个理念,以6个相互独立的展览,构成了这个既国际化,又具有当下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