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途径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如何构建简洁高效课堂成为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数学教师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数学思维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讲求有效性,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要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信心,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水平,从而实现构建简洁而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一个家庭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回家,带回来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1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3块,每人1块;接着,又让小明把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也是每人1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是多少?等等。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調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要引导求异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要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让他们多问自己:“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为此,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是钻牛角尖,而且信守真理。还要使学生懂得,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雌黄,无理诡辩。
  三、增进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量出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计算出这三个圆的周长与各自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等到学生们把演算好的得数拿出来后,面对这样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大家觉得非常不解。此时,教师可以边出示祖冲之的图像,边作介绍:我们今天在这课堂上研究探讨的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就有一位数学家做了,而且他已经得出了一个圆满的结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他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学生纷纷为我们祖先的发现而惊叹,强烈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此时,让全体学生向祖冲之的画像起立致敬,激励学生向先人学习,学生们神情肃穆,场面十分庄严。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后,现自己举例子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学生有的一筹莫展;有的已迫不及待地动手演算起来;有的自己先举一个例子,自己端详起来;有的在轻声讨论该怎样演算,气氛较为活跃。教师等学生们都求出一定的结果后,让每个同学将自己猜测验证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后,每一小组推荐一人汇报小组的发现。在学生汇报过以后,老师故意举了一个反例,学生现实都被“镇”住了,但是很快学生就发现了端倪,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这样在小组的讨论与研究中,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其间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相互间也增进了了解,也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原则,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彬杰 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新课程》,2014年,6期。
  [2]王召玉 小学数学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科教导刊》,2009年,1期。
  [3]韦骏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析.《文理导航》,2014年,7期。
其他文献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
期刊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正在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几分动感、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妙语连珠和奇思妙想频发,令人惊叹不已。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的根深蒂固,我们依旧面临着严峻考验:“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等依旧明显,并且日益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法独立和全面的思考问题;课本成了一种摆设,学生对教师还存在严重的依赖性。作者结合自身所感所悟,特作以下探析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同时,实验教学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加强实验教学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新时期我们物理教师得转变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实验,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我们历史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宽松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及教学情感性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更适合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方式 创造性思维 教学情感  新课程对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做了明确而全面的规定:“高中历史课程是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
期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学科。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至高的完美。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置身在具体情景中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其实,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情境,也能帮助我们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和重点。  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都知道,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简便计算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们都会在此花费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语文实践效果的同时, 设计适当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是体现与落实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重要环节, 也是加强学生语文应用实践的必要手段。  为了让学生既能按时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励他们乐于学语文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把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目标教学 综合  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形成测评。一般来说,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可以按这一基本模式安排教学,同时还要依照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做到教学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这种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创造情景,激发学生互动探究兴趣;其次需要提倡互动与竞争,培养团队精神;最后要有效提问,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 互动 探究  单向的由教師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