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 线下”的诗歌个性化学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统编教材的引领下,为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各级教师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笔者就诗歌个性化学习的实践做了大胆尝试,效果显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范读引路、视频辅助、推送背景资料、借助平台等方式实施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当中,感受一场愉悦的文化之旅。
  关键词:诗歌 个性化学习 实践研究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统编教材不同年段对诗歌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低年级以诵读为主,在吟诵的过程中感受诗之美,中年段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诗之意,高年段要求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古诗教学,难就难在“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难就难在,一旦真正地深入挖掘,诗味境界必将荡然无存。为此,在讲授古诗时,笔者大胆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架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学习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古诗难读、难解的问题,先引后辅,先学后教。
  一、以“法”助学,有的放矢
  1.范读引路,视频辅助,体会“吟之趣”
  以《七律·长征》为例,结合高年段对古诗的要求,预习时利用QQ群下发范读录音以及视频画面,学生根据录音进行模仿朗读,根据视频进行动作训练。打破以往“教师讲解,学生背诵”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初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借助自学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诗歌教学打下基础。
  2.推送搜集背景资料,理解“诗之意”
  创作背景在古诗教学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再现当时情境,增强教学效果。古代诗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与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只有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清楚,才能对诗词中具体描绘的事物、抒发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多种手段相结合,感受诗之意
  1.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倾听录音,辨别情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在《题西林壁》的教学中,笔者播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录音,指导学生朗诵古诗的技巧,读出色彩、感悟意境。最后请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想象画面读。古诗朗读的目标就能很好地达成了。而《七律·长征》诗歌教学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感情,笔者再次播放范读录音,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再次展示时,部分学生可以读出诗中的韵味,这样的教学摆脱了常态范读、带读的模式,学生通过自学、音频指导进一步掌握了朗读技巧,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余学生通过投票评选出“朗读之星”。
  播放视频,渲染意境。视频的引入可使学生置身于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中,使诗的声、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观,使古诗的教学画意浓厚。
  借助平台,分享成果。学生除了听录音、看视频,还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学成果,在学习《七律·长征》中,个别学生还通过PPT向全班同学讲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感人的故事,其PPT制作精良,除了声情并茂的语言,还穿插一些音乐来渲染气氛;惟妙惟肖的图片,仿佛让人置身于当时的战争中,英雄战士的形象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朗读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声情并茂地读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题西林壁》教学中,小组将讨论古诗的意思并派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总结诗歌类型,教学生快速读哲理诗的方法:反复诵读,展開想象。
  古诗教学中,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调整,丰富利用资源可供选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2.总结方法,创新实践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论,在诗歌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它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改变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允许他们掌管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观看PPT、范读录音等形式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声、情、貌并存,使诗歌教学更有效率。
  三、拓展延伸,体会“诗之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注入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提供了保证。多种助学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敞开了品味诗歌的一扇窗,身临其境般感受诗之韵,在统编教材中,面对不同题材的诗歌,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去欣赏去品味,多种渠道的交流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诗歌个性化学习当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及审美情趣,使诗歌教学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古诗的教学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统编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突破,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感受一场愉悦的文化之旅。
  参考文献:
  [1] 赵彩云《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诗歌学习中的运用》,《中华少年》2019年第10期。
  [2] 何幼晶《以学生为原点,优化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以诗歌中的意象分析为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6期。
  [3] 陈章苗《电子书包在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以〈七律·长征〉教学为例》,《黑河教育》2018年第1期。
  (本文系2017年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两先两后”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GH001)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写好作文,需要有文字的功底,能正确提炼中心,善于从陈旧的材料中找出新意,然后确立精巧的结构,再用情感把材贯穿起来。  关键词:中心 事例 结构 串联  一、背诵美文  有很多老师说作文难教,学生说作文难写。作文写得好,往往体现在文字的运用和文风、文采上面。文字、文风、文采,都不是技巧上的东西。很多学生肚子里没有货,让他如何写出好作文呢?  不会写,先背,先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摘 要:议论文是一种具有较强思维性的文体,是考试中学生最常选用的写作文体。如何写好考场议论文?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提出三大应对策略:首先要明确论题概念,确定观点;其次是论证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最后,材料和论点要粘连有术。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考场作文  一、明确论题概念,确定文章观点  一篇议论文,首要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要对自己主张的观点做具体的界定和解释,从而言之有物。  比如2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正逐渐摆脱以往“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都进行着较大的改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新的时期,初中阶段语文教学需要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给予更多关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历,对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对如何有效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摘 要:绘本语言往往是生动活泼的,充满了童真童趣,便于低年级学生借鉴和模仿,同时绘本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往往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所以,绘本阅读和写话教学可以合而为一,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从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关键词:绘本 阅读 低年级 写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36  一、结合实际,融入绘本故事 
摘 要: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文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文体,而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议论文,则需要学生有优秀的思辨能力,因此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篇文章我们将从思辨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探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思辨性阅读 思维方法  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主体,但是写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却不容易。在议论文
摘 要:信息化时代呼唤课程设计的改变。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导人们通过设计过程来解决问题的工具。设计思维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具有推广到各个学科使用的价值。笔者针对设计思维模式下的习作课堂教学展开研究,以期为语文学科中设计思维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计思维 问题解决 核心素养 习作课堂  我国在积极借鉴国外先
摘 要: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讲解汉字即通过构形析解它的构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所记录的词义。“字本位”理论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以汉字的构形理据和规律为依托,逐步运用到古诗文学习中。本篇文章在简单介绍“字本位”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职业院校古诗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字本位 职业院校 古诗文教学 应用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绵长而又鲜活的生命力
一、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如今常常听闻我们的青少年心理脆弱的案例。诸如家长稍加批评就离家出走,犯了错误被老师教育就寻短见……事实告诉教育工作者,当前孩子思想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当今部分孩子因娇生惯养或缺少关爱而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无从谈及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及爱国情。  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每个国人的努力,每个国人的奉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的情
摘 要:创新一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不断地创新,人类社会才会一步步发展到今天,所以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的必备思维能力。我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视,拥有创新性人才才拥有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而小学语文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科目。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生的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之能力的教育。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等具有积极作用。这样看来,人文教育需要真性情的流露,通过美育怡情养性,使性情的和谐流体现为行为的端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育美立德作为基本的价值遵循,打造具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