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绘本研究中,就如何开展绘本教学展开了思考:从尊重孩子的兴趣入手,如何选材并吃透教材是上好绘本课的前提;挖掘画面细节,有效提问是上好绘本课的关键;根据对绘本的价值分析,做出不同的处理,是绘本课堂的精髓。
  关键词:绘本研究;选材;提问;精髓;成长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是幼儿与老师最感兴趣的读本,绘本独有的魅力可以让孩子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达到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的境界。
  一、慧眼识宝
  1.绘本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阅读水平
  小班孩子的阅读能力相对水平比较低,通常他们更喜欢书中人物的形象,而对故事情节不是十分感兴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初层知识性内容的水平上。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它们能基本理解故事内容,但是缺乏对故事深层次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的孩子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组织能力也较高。因此在选材时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他们精选读本。当然,还要将孩子的实际阅读水平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选材。
  2.绘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故事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是与他们所熟悉的事情能产生共鸣的内容,例如《爸爸,你给我月亮吗?》《逃家小兔》等这些故事,内容大多有描写亲情的、有讲述人与人相处之道的,同时故事的发展和结束就像是一个线路图,还有令人满意的事件高潮,故事里的人物塑造非常有趣,天马行空般的变化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素材。
  3.绘本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画面的视觉具体体现在构图、色彩等方面。首先,构图要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很好地处理高低对比关系以及使用散点构图等,这样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和情节上,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其次,要恰当地运用色彩,独特的色彩运用能给人一种惊奇的视觉美。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教学,通过动静画面的交替、孩子们精彩的推理分析,很快掌握了故事,总结出了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能让孩子们沉浸在精彩的画面里快乐不已。
  二、金玉良言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实践中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过多式提问
  在提问中我们往往会过多地启发幼儿,结果导致幼儿回答问题琐碎,整个故事显得很长,时间超时。在老师的这种牵引下,最终幼儿会丧失问题意识。这就要求老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
  2.层次偏低式提问
  在提问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口头提问语,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也就抑制了幼儿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3.不平等状态提问
  教学中我们喜欢请“能干”的幼儿回答,而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所以,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应采用多种互动模式,如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等,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孩子们会获得更大的满足,使每位幼儿都有享受表达的乐趣。
  三、挖掘价值
  1.在繪本学习中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透过阅读,孩子无形中便能培养出精湛的语文能力。借助丰富的图画使孩子们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为简单,通过直观化的绘本内容,孩子吸收、激荡、转化着各种观点。如,丰富相应的词汇,学习一定的句式等,无形中培养幼儿精湛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2.在绘本学习中让孩子感受美的熏陶
  好的绘本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产生愉悦,能把孩子带入美好的故事情节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另外,各种图标的认识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想象能力。
  3.在绘本学习中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优秀的绘本能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和延伸。如,大班绘本《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其中画面中的各种巨人的滑稽形象,可使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表达,体验感受,让他们沉浸在愉悦之中。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观察、语言表达、想象能力、看图讲述以及分析推理等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的老师在绘本领域里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虽然我们只走出了稚嫩的第一步,但留给我们的却是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会从此止步,今后在绘本的组织策略上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相信只要尽情遨游在绘本教学的海洋中不断锻炼打磨、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淀理论素养,定能让绘本教学在我园绽放魅力之花,使更多的教师研修自我、提升自我,让绘本研究真正成为我们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南美英.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05.
  [2]李鑫.幼儿园绘本阅读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新课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又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量一量,比一比”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三个方面谈谈对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  教材内容是综合实践的
摘 要:我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民族传统节日,介绍了在幼儿园有效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开展  一、紧抓传统节日文化之教育  1.择适合幼儿之年龄  我国传统节日很丰富,但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大家吗?相信老师们的回答都应该是一致的——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同时对大、中、小班的孩子开展。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摘 要:“全动力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四動”——敢动、能动、会动、互动。其合作学习以预设目标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途径,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整体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学习氛围、实现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根本目的。其优势在于:环境所致,无旁观者;分工明确,责任感增强;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等。  关键词:“全动力课堂”;合作模式;优势  近年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形结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尤为重要。“以形助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借数解形”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形结合”借助表象开阔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以形助数;借数解形;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不丰富,抽象思维能力差。常常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回答问题,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使用的语言也不规范,特别是农村孩子,还常常夹着方言和土语,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三方面的初探。  一、加强口语训练  1.重视指导普通话  教师应经常帮助学生纠正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字音,区别声韵母的异同,严格按照拼音说准字音,学习使用普通话。如:剩(shèng)下,有些学生说成剩(shèn)下。整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意识到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全新课堂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生态课堂,使课堂更加人性化,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摘 要:数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为数学教学活动做好准备,也能为数学集体活动进行有效补充与延伸。活动材料,是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主要载体,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并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兴趣,提高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认识,是广大幼儿教师目前都在重点研究和深入分析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区角材料投放;兴趣爱好;层次性;合作性  对当前幼儿数学区角材料投放情况进行观
摘 要:以某学生为例,从学生、家长、教师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期望能通过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并给学生指引明确的目标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学习;克服恐惧感;增强信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然而,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是对数学产生的恐惧感,这不仅与学习数学的初衷不符,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不良的看法。为此,笔者以实习期间接触到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息息相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的核心是问题,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才有方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能力。要慢慢实现这一价值追求,我们老师应该把握课程目标、放大格局,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给足空间,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一种思考的氛围、一种自主创造的氛围,从多种角度深挖,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