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41805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因此,人类的本能——聆听不仅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审美活动之一,还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日益追求音乐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聆听的有效性,是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从廣义的教学层面来说,是指学生实际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联系到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聆听,“有效聆听”能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即有效聆听能从某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使学习轻松、高效,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新课程指出要注重有效聆听。音乐的音响只是一种客观形式,如果没有审美主体聆听、接受,就失去了音响的意义。而聆听的有效性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审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培养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挖掘“听”的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音乐的内涵都渗透在音乐里,只要会听,听者的心灵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享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每一种情绪和美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所发出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感受、理解音乐。
  1.听“情绪”
  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和弦、每一段旋律都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但往往音乐所外露的情感又都是多样的。由于听者在欣赏音乐时心境不同,对于不同听者,他们所感受的音乐情绪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等,唤起学生们的情绪,使之产生碰撞和共鸣。
  2.听“文化”
  音乐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所要表达的精神与风貌肯定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多元的渠道,收集音乐背后的故事,这些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音乐教学中的“听”有别于其他场合的“听”,它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听赏。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听”的方法尤为重要。
  3.把握聆听重难点,培养聆听习惯
  完整聆听可以整体感觉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在完整聆听后要抓住聆听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难点、重点乐段进行聆听,要注意完整聆听乐段,而不是一句一句地分解听。相对完整和连贯的聆听首先要尊重音乐作品,也要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4.抓住音乐基本元素,表现音乐之美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通过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力度、速度、曲式、配器等方面表现,我们应结合听、唱、动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与理解音乐元素中体验音乐的美。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在欣赏课上我常常选择“唱”,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
  5.以趣激学,强化聆听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完全运用放松的听赏,把听到的音乐唱出来的方式。运用感知运动式听赏,以身体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边听边唱做动作,运用联想想象式欣赏,随音乐进入回忆、联想或者想象,然后根据语言、文字、色彩、图画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运用认识记忆式欣赏,要求进入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与内容之中,描述听过的音乐等,这些综合方法的运用,不但会激发不同学生的聆听兴趣,更能进一步增强聆听的有效性。
  二、遵循“听”的原则,促进听觉发展
  1.尊重聆听的个体性
  音乐欣赏虽是集体聆听,但因欣赏者水平差异便有了明显的欣赏层次的个体差别。这是因为音乐信息是一种模糊信息,所以决定了音乐欣赏感觉的模糊性质。音乐主要诉诸情感,情感的激发必然有强烈的主观性,不同的个体聆听同一音乐作品,感受必然不同,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乐曲的感觉也可能不同。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忽视鲜活个体的存在,不可扼杀不同个体产生的主观情感。
  2.了解聆听的多样性
  安静地聆听音乐是欣赏活动的基本方式。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必须重视欣赏音乐的参与形式。新课程中欣赏内容比重较之以往明显加大,教师安排进度,有所侧重地完成所有曲目的聆听,采用消遣式欣赏、运动式欣赏、结构式欣赏、记忆式欣赏等,了解多样化的欣赏方式对于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什么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学会聆听,有效聆听要伴随音乐教学的始终。我们要让学生们学会聆听,运用有效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享受美好人生。
  音乐课堂上,追求聆听的有效性具有针对性,现实意义重大,有利于明确教师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聆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发展。通过聆听有效性解决了小学生往往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提高小学生聆听音乐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主导理念,通过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反映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
期刊
在学校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所教的五年级二班和五年级三班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了学生的位置,变成学生面对面上课,讲台在学生们的一侧。通过在这两个班中的教学。  一、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有  1.组长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在以前分小组就是前前后后六个人或四个人一组,平时也就是检查作业之类的,讨论问题不太方便,组长的带头作用也没体现出来,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见识的增广,发现有理想有追求还不够,我更是要追求卓越。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了要求:追求卓越,砥砺前行。  一、对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思考  前几天听了惠州学院陈教授的一节课,反思自己的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我觉得首先要一践行,三学会。一践行是指践行师德,三学会是指: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教书育人12年我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走过不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下面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少讲多读,读出语感  每节课尽量多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
期刊
现在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从升学的前一、二年开始,由老师推荐,父母主导,学生选用开始上网课。虽然网课名师优秀老师的课收费不菲,但对于中小城市的孩子来说网课更会让孩子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网课已悄然走进了许多学生的课外辅导之中。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发展与管理方面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的均衡性发展,让教育成为最公平的资源而惠及广大的莘莘学子。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家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家长圈子里都流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以往的旧观念老思想不同,现在的家长绝对不仅仅满足于孩子将文化课学好,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也成为了了一种趋势。所以很多学生家长在课余都会送孩子去学舞蹈学钢琴学画画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成为多样化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希望看到的。学生不是只为了升学而认真学习文化课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来培养自己的多样化才能使自己成為一个对社会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将在作文上得以体现,而"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却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写照。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现阶段农村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思想、观点都很新颖。但无论如何革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去提高农村作文教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更新课堂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将是最迫切和最重要的任务。  一、激情引趣,优化课堂的引入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并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关爱、转化后进生。后进生转化好了,班风、学风随之好转,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切感受到:关爱学生是做好育人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后进生是一块顽石,同时也是一块璞玉。班主任只要在工作中转化观念,重新审定角色定位,只有献上满腔爱心,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期刊
这是一堂语文单元综合检测课。  铃声响起,当我推开教室门,跃上讲台将教材与备课一齐置于讲桌上时,教室里风吹麦浪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学生习惯性地合上教材,正襟危坐,谁也不敢抬头正视讲台,唯恐“抬望眼”的瞬间被点名接受检查,更为担心的是检查中出现错误所受到的责罚……教室里可闻针落,紧张的空气正在肆意弥漫,我似乎可以听到每个同学怦怦的心跳。  或许点名优生作答才可以缓解这种滞呆,进而点燃学生答题的激情,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