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愈发迅速、应用愈加广泛的当代,信息技术也随之发展。针对学校这个主体,信息技术应用在各学科中无疑是对授课有所帮助的,就思想品德课程来说,在课程中穿插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内容能优化课程结构,并将现代化形式逐渐融入到授课形式中,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但同时,由于网络内容具有多样性,所以还需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程;优化结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就学校而言,已经从小学开始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并应用互联网[1]。在授课方式上,因互联网授课能给学生带来更直接、更鲜活、更有感染力的印象,所以增设这样的课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这类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育相比更为鲜活,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教师来说,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并有效提高课程效果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思想品德课程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小学生,而好奇心是这个年龄区间孩子兴趣的源泉,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且接受能力较强是他们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内容方面也包含思想层面的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指引。信息技术因其新奇性和生动性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改变传统教育时相关知识的晦涩难懂,以更有趣和多样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解释,达到更有效的课程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因学生的年纪尚幼,社会阅历不足,课堂中教过的知识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被记住,并不能很好的被理解和应用到生活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改变传统课堂式授课方法,将重点内容通过模拟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实际进行模拟,在有了实践并结合了生活后,能以更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并了解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情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2]。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的传播,而结合了信息技术的课程则使学生的作用发生改变,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主动进行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学生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和学习方式,有利于保留学生的个性,提高综合性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丰富了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传统方式的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通过老师读教材,或者用枯燥的语言将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的知识点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因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起联系,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在说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说老师的学生往往什么都没记住,违背了这门课程开展的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需要老师主动的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课堂的枯燥性,并利用其创造性营造课程需要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作为主角真实的经历一番,加深其对情境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感悟,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的知识也更有实用性和说服力。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的共鸣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成长。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教育部规定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范围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除此外还要对良好的意志、品格等进行教育,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这项教育工作中是创新的举措,能够收获不一样的课堂效果,但仍然有需要注意的点,不能盲目的全部采取这种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运用,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3]
(一)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原则性和方向性
首先从课程的主体来分析,整合后的思想品德课不应该是通过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来灌输知识的,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在不断尝试中摸索新的授课形式,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自发的通过创造获取知识;其次,思想品德课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仅是改变了一种手段,更要从课程的架构、内容和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比如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让学生随时能获得想了解的知识,利用整合为思想品德乃至所有课程的开展提供一个信息化的途径;最后,對于教师来讲,新型课程方式的出现需要老师积极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方式方面相关的学习,挣脱传统教育模式对教学思想的束缚,主动的接受并掌握新型授课方式,结合自身授课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主要模式
在教师的课前准备中,不仅要有传统的备课方式,还要有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形式,比如利用幻灯片和动画的相关软件,将知识点通过更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其好奇心激发主动学习的劲头。同时还有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进行的查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查阅的信息和内容未必完全符合课程需要,还是需要老师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筛选,但是通过这一过程能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更能加深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思想教育课程中被越来越对的使用,不仅能提高本学科的授课效果,还能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参考,使整合后的课程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其创造性,更有利于其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求知导刊,2016,(21):80.
[2]梁炳锋.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74):141.
[3]周俊荣.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学周刊,2017,(9):170-171.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程;优化结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就学校而言,已经从小学开始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并应用互联网[1]。在授课方式上,因互联网授课能给学生带来更直接、更鲜活、更有感染力的印象,所以增设这样的课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这类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育相比更为鲜活,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教师来说,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并有效提高课程效果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思想品德课程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小学生,而好奇心是这个年龄区间孩子兴趣的源泉,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且接受能力较强是他们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内容方面也包含思想层面的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指引。信息技术因其新奇性和生动性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改变传统教育时相关知识的晦涩难懂,以更有趣和多样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解释,达到更有效的课程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因学生的年纪尚幼,社会阅历不足,课堂中教过的知识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被记住,并不能很好的被理解和应用到生活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改变传统课堂式授课方法,将重点内容通过模拟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实际进行模拟,在有了实践并结合了生活后,能以更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并了解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情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2]。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的传播,而结合了信息技术的课程则使学生的作用发生改变,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主动进行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学生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和学习方式,有利于保留学生的个性,提高综合性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丰富了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传统方式的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通过老师读教材,或者用枯燥的语言将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的知识点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因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起联系,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在说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说老师的学生往往什么都没记住,违背了这门课程开展的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需要老师主动的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课堂的枯燥性,并利用其创造性营造课程需要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作为主角真实的经历一番,加深其对情境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感悟,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的知识也更有实用性和说服力。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的共鸣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成长。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教育部规定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范围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除此外还要对良好的意志、品格等进行教育,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这项教育工作中是创新的举措,能够收获不一样的课堂效果,但仍然有需要注意的点,不能盲目的全部采取这种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运用,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3]
(一)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原则性和方向性
首先从课程的主体来分析,整合后的思想品德课不应该是通过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来灌输知识的,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在不断尝试中摸索新的授课形式,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自发的通过创造获取知识;其次,思想品德课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仅是改变了一种手段,更要从课程的架构、内容和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比如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让学生随时能获得想了解的知识,利用整合为思想品德乃至所有课程的开展提供一个信息化的途径;最后,對于教师来讲,新型课程方式的出现需要老师积极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方式方面相关的学习,挣脱传统教育模式对教学思想的束缚,主动的接受并掌握新型授课方式,结合自身授课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主要模式
在教师的课前准备中,不仅要有传统的备课方式,还要有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形式,比如利用幻灯片和动画的相关软件,将知识点通过更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其好奇心激发主动学习的劲头。同时还有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进行的查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查阅的信息和内容未必完全符合课程需要,还是需要老师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筛选,但是通过这一过程能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更能加深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思想教育课程中被越来越对的使用,不仅能提高本学科的授课效果,还能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参考,使整合后的课程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其创造性,更有利于其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求知导刊,2016,(21):80.
[2]梁炳锋.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74):141.
[3]周俊荣.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学周刊,2017,(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