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的人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说邓莉。有一次,我推着自行车走,后座上放着一个行李箱,当时是上坡,邓莉见了,就用手帮我把行李箱提起来了,让我推着空单车。其实,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行李箱放在单车上被推着,肯定要比提在手上省力气。但邓莉习惯性地帮人,以至于忽略了这种力学常识,好像她自己花力气不算力气似的。这件事很能看出邓莉的性格,她是那种在公车上有人站着她就不好意思坐着的人。
  但是,她并不是独对我好。如果换了一个人去她家,她对TA也会像对我这样细致热情。但我并不会因为她的好不是独给我的而感到廉价。相反,我在想,一个人如果能像邓莉那样,养成一种全无分别心地对人好、为人着想的行为习惯,其实更可贵。因为她并不是思考之后才决定:嗯,你这个人不错,我要对你好一点儿。或者是:嗯,咱俩关系不错,我要对你好一点儿。她是不假思索的,浑然无觉的,所以也是毫不费力气的。
  我有此感慨,原因是我自己不是一个这样的好人。我不能像邓莉那样随时随地为人着想。我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
  和朋友说到这个习惯,朋友问:“你怎么会那么看重这一点呢?”她的意思是,这个优点似乎没有很大的风采,不值得我强调,我应该更看重才华、智慧等等,甚至“漂亮”都比“好人”更有吸引力些。
  我说,不,我看重的不是“好人”这一点,我看重的是“浑然不自知地做好人”。
  人们,包括我,之所以不能如此,不是因为我们不善良,而是因为我们对“付出”是有感觉的。知道那是付出,就本能地有一个“值不值”的判断,虽然这个判断过程很快,但也是有感觉的。但凡什么事情,没有感觉是最好的,做起来最轻松,不知不觉就做完了。
  另外,我们还很可能接受了一个错误的认识:付出一点儿,会失去一点儿。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陷阱。事实上,人并不会因为拿出一点儿而少了一点儿,因为不存在能量守恒的问题。人更像一个水龙头,流出多少又补充多少。那点儿精力,那点儿好处,自己留着其实也没什么用,让我们吝于付出的,是那种“付出”的感觉,并不是实质结果。
  随时随地照顾别人、随时随地干活,这些美好的品质,它们都没有变成我的本能。我赞美这些习惯,是因为我深知,拥有这些习惯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或者说,好命的人。因为他们拥有的这些习惯,既不依赖于任何际遇,也不依赖于任何人,而是自身根深蒂固的本能,所以,任何际遇任何人,都不能将之夺去。这才是最牢靠的幸福。
  让我们“一起去看”
  张丽钧
  劉心武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一起去看》。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颇耐人寻味——儿子16岁那年,父亲搞到两张球票,对儿子说:“带你去看球。”儿子听了老大不乐意,晃晃肩膀出门去了。父亲无奈,便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富余的那张票退了。让父亲没想到的是,中场休息时他竞发现儿子也来了!儿子正和一帮同学在一起嘻哈说笑。气急败坏的父亲一怒之下没等散场就回家了。后来,儿子上大学了,某天母亲重提旧事,儿子说:“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他却把我当成了附属品,随随便便把我带来带去。”再后来,儿子工作了,父亲坐上了轮椅。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父亲听了老大不乐意,不等儿子下班开车来接就独自驾着轮椅直奔赛场了。儿子赶到家,自然扑了个空。母亲对他说:“你爸说他不要人带去,他说他又不是件东西,凭什么让人带来带去?”在赛场,儿子找到了父亲。中场休息时,儿子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微笑点头……
  当父亲或儿子说出“带你去看球”的时候,他们的话中都没有歹意。但是,一个“带”字,却听得人心中生出万般不快。父亲与儿子都曾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忽略了使用“一起去看”这样的词语,而彼时彼刻处于相对劣势的人都敏锐地嗅出了这“忽略”中散发出的不平等气息,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用自身的悖谬行为进行了软抵抗。好在这一对父子在分别犯了同样的错误之后,终于自觉摒弃了那句不招人待见的“带你去看”,也终于懂得了“一起去看”的无比珍贵。
  除了在屋檐之下,我们还在哪些时刻粗暴而流畅地说着“带你去看”之类的话却浑然不觉呢?
  占有优势话语权的人,往往容易犯“居高临下病”。
  课堂上,太多老师迷恋说“老师讲给你听”“老师做给你看”。站在讲台上发布正确答案,让一些老师上了瘾——以一个万能人的姿态矗立学生面前供其瞻仰膜拜,恰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似乎压根儿就不会说“我们一起……”这样的话。
  总有些人执拗地热爱着与人垂直对话的感觉,高高在上,打着官腔,说着连自己都不信的“真理”。这样的人,懂得“一起去看”的珍贵吗?
  占有优势话语权的人,那躲在你身体某个角落里的优越感,会不会在某个时刻用一个刺耳的句子说出你致命的倨傲呢?“一起去看”这4个字的珍贵,你是否真的懂得?
其他文献
在职场中摸爬滚打,难免会遇到让你憋屈,甚至有苦难言的事。很多职场人为了眼前一时的输赢,在工作中跟同事、上司,甚至老板拼命较真儿,最后却因小失大,赢了面子输了里子。比如,为了涨一点儿薪水,不惜连连跳槽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埋下发展隐患。弄清职场上哪些是你真正该较真儿的事,找准解决问题的用力点,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为眼前的薪水较真儿,还是为长远发展较真儿  镜头回放:  于某毕业后顺利进入某知名报社
期刊
当人们惊艳于选手的歌声,当人们热议导师和学员的眼泪,当人们为了自己喜欢的选手在网上互掐,当舆论蔓延、风生水起,无论你表示感动或者质疑,都是在见证着一档娱乐节目变成一棵繁茂的摇钱树。6000万元冠名费,每15秒50万元广告费,这样的数据就已经让其他的综艺节目无比羡慕和咋舌了。那么《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学员以及播出平台,凭着“好声音”,到底有多少白花花的银子从他们指尖滑过?而又是怎样的理念和运作,带来
期刊
她曾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往昔25年生命中足迹几乎踏遍医学界的所有领域。然而,在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她却毅然舍弃苦心经营多年的医学事业,转身投入到女性美育教育中。如今,11年过去,她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媒体誉为“气质教母”,而她却依旧淡然:“所谓‘气质教母’都是媒体宣传的,别人欣赏的那些都不是我最看重的。”  “相信自己是一块料”  张乐华的幽兰女社位于北京建外SOHO。周一的上午,这里车水马龙,一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与普通百姓家的龙年生子热一样,抢生龙宝宝也是女明星们的“头等大事”。所以,从年头到年尾,女星的“好孕”消息一个接一个,小S生下了“许老三”,陈慧琳抱了二胎“小笼包”,“大笑姑婆”杨千嬅也变身性感奶妈,李小璐诞下美丽小公主……  本期《优格》与你分享众女星的生育经,希望她们的经验能陪伴准备生Baby的你走过从“好孕气”美女到“超完美”辣妈这段女人一生最重要的路。  小S  已
期刊
他是矛盾文学奖的得主,他被称作明星编剧,他习惯用很绕的方式讲故事,他称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编瞎话。但他的瞎话,成为了这个时代底线的探索。他就是刘震云。  明星编剧  很多人知道刘震云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通过他的书,而是通过一些影视剧。在《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刘震云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熟知,说他是明星编剧也不为过。甚至,他还在《甲方乙方》《手机》等影视剧里客串,不过,
期刊
周末与家人在外就餐,发现几乎每个餐桌上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道菜品刚端上来,伴随着欢呼声,就有人掏出手机对着那道菜拍照,然后情绪饱满地在手机上“奋笔疾书”着。毫无疑问,那是“微博控”们在分享自己的就餐内容和心情。  随着各类商业服务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手机似乎也成了人们餐桌上少不了的伴侣。在餐馆里,环顾四周,很少能见到餐桌上不放手机、就餐时不看手机、吃饭时不接听手机、闲时不玩手机
期刊
40岁出头的董学民是一个狂热的房车爱好者。几乎每个假期,他都会约上几个朋友,在北京近郊找一个适合出行的地方去体验户外生活。  在房车爱好者中,他算得上是个级别比较高的玩家,也更会享受房车上的生活。董学民的房车是2010年买的一辆依维柯。除了最基本的锅碗瓢盆,在厨房还放了一台咖啡机,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来杯咖啡。车上还有一只红酒箱,备着红酒、4只杯子、醒酒器和开瓶器。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在车后装了
期刊
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足底按摩着迷,因为眼睛疲劳、皮肤变差、失眠多梦、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似乎都可通过足疗保健得到缓解。足疗不一定非要去按摩院,本期《优格》为你提供了一些绝密足底保健方法,让你在家里也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没错,足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你的健康可以自己做主。  消除眼睛疲劳,预防老花眼  刺激眼睛、大脑对应的穴位  刺激与大脑相对应的穴位,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眼睛疲劳。强力刺激眼睛穴位可以有
期刊
在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市的圣约翰大教堂里,有很多当地贵族、十字军战士、圣人和天使的石雕像,其中有一个天使雕像与众不同,她的笑隐隐约约,眼睑低垂,穿着牛仔裤,一边肩膀上挎着手提电脑,另一只手正拿着电话聊天。这个天使,每天大約会接到30个电话。  这个与众不同的天使有两个电话号码。2011年4月,天使雕像揭幕后不久,当地一对夫妇就申请了一个电话号码,以便人们能给天使打电话。他们把印有天使雕像的照片和天使
期刊
薪水太少,工作太多,主管没创意……抱怨远比工作时间长,这就是职场中典型的“黑色隧道”现象。  职场中的机会主义者,永远认为好工作是可以换来的,工作的目的完全依附在找好工作上,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沮丧,黑色隧道有如漫漫长夜。  根据一项调查,有75%的上班族都迫切需要在职进修,68%的人认为要加强语言学习,64%的人想要加强专业能力,51%的人想考证照,以便突破事业瓶颈。  然而,因为忘记了人的要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