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题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题”,对同学们的升学考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前一个月内,针对考场作文再做点“临阵磨枪”的工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名师指点
【高分写法】
1.审题。要能准确、全面地解读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大约用时5分钟)
2.构思(包括立意、文体、选材)。要根据试题的精神和范围,确定作文的中心、体裁和主要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用时不少于5分钟)这里强调要列好提纲,因为考场作文时间紧迫,所以打草稿是来不及的。但应当理出详细的提纲,以保证行文思路恰当、顺畅。
3.挥笔成文。(大约45分钟)
4.检查。通读作文试题和自己的文章,如有必要,可在结尾部分再一次扣题、点题。检查作文字数是否达到要求,有无明显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如有发现,立即改正。(大约5分钟)
【考场提醒】
一、努力提高审题的精准度
1.认真揣摩命题意图,即思考题目的现实针对性
高考作文命题,多多少少会关注当下存在的问题,或者着眼于测查考生的情趣品位,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心灵世界。典型试题如近些年的“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中国崛起的特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品味时尚”“绿色生活”等。
2.新材料作文,务必深入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3月8日,《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富豪榜,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以690亿美元的净资产连续三年蝉联世界首富。《福布斯》说:“盖茨和巴菲特在富人榜上的位次降低和他们不断捐款有关,他们非常慈善,捐出数十亿美元。”首富斯利姆也捐过几次钱,但数额难以和盖茨、巴菲特相比。有人不客气地评论:斯利姆做的一点善事只是摆摆样子而已,他要是把电信价格降低些,比做什么善事都管用。但斯利姆这样解释他的世界观:商人行善表现为通过投资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工作岗位,而非“装扮成圣诞老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则材料的核心词是“捐款”“行善”,即展现了有关慈善的两种看法:一种是以盖茨、巴菲特为代表的慈善观,这种捐款方式见效快,它的不足是受益的范围相对比较小,持续性也较短;另一种则是以斯利姆为代表的创造财富的慈善观,企业家通过不断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惠及社会,甚至可推动经济的变革来惠及更多的受益者,其不足是过程长,不能满足想受益者短期的愿望。考生可以兼议两种慈善观,也可只论其中之一。当然,如果认同材料中的“斯利姆做的一点善事只是摆摆样子而已”,由此入题写作,也是可行的。但是,假若偏离“慈善”,转而谈“富豪榜”“电信价格”等,则有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或完全偏离题意之弊。这样,即使文字表达再好,也难以掩盖立意上的失误。
3.命题作文,务必落实题目中的关键词
比如“岁寒知松柏”,关键词语是“知”,在题中它是“显示出”的意思,题目意蕴是“艰苦的环境才能显示出人的品格”。如果把它与“梅花香自苦寒来”混为一谈,提炼出“要想成才就须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之类,那就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又如写“不要轻易改变”,题眼在于“轻易”;“轻易”,词典上释为“轻率、随便”,就是说,“不要轻易改变”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强调不要轻率地、随便地改变,假如叙写某人慎重地作出改变,那也是符合题意的。
二、强化构思能力,立足“合理”求“新颖”
高考作文篇幅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必须在构思上多下工夫。
1.立意:贵在有新意
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因为联想、想象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如以“难(nán)”为题作文,不妨先联想关于“难”的名言、俗语、警句,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相见时难别亦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展开辐射性思维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例如可写“我要为‘难’唱赞歌”“行路难——交通拥堵和春运回家难”,可思辨“究竟是‘万事开头难’还是‘万事都不难’,抑或是‘有心即不难’”,还可针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反向立意,倡导“有时应迎难而上,有时则要知难而退”。
2.入题:于单纯中见丰富
无论题意怎样宽泛,我们都要学会“大题小做”,从小处入手,把题意凝结在一个中心点上。相关方法大致有:一是由题意联想某一具体的生活事件,找到一个“动情点”。“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物象、一句话……二是将题意与某种具体现象相对接,找到一个“感悟点”。“具体现象”可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可发端自经典名篇,更多的情况是生活、阅读两者的有机结合;而寻找“感悟点”,就是要看自己的感觉是从哪一个“点”上忽然起飞,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在寻找“感悟点”时,首先应注意的是“还原”曾经有过的感觉,特别要注意“感悟”发生的因由与过程。
3.选材:拓宽试题的“开发区”
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例如写“难题”“情有独钟”“拒绝平庸”等,就取材范围而言,均可考虑六个范畴: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历史和自然。
三、文体不同,写作要点有别
高考作文允许“自选”文体(有时也规定“除诗歌外”),并不意味着写作时不需要文体的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然而,一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得合乎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任意而为,不伦不类。
1.记叙文写作的两个关键点
其一,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举个例子说,写“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你、我、他“好奇”的事太多了,怎样经过变通,把它转化成符合这个命题的题材呢?有位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写:“两个人都那么大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奶奶看着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你在,就心安了——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如此一来,日常的生活素材就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了。更重要的是,“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其实只是“好奇”的“元素”之一,是完全可以“换元”的。如换成“爸爸为什么理了个光头”“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没来参加考试”等。
其二,少叙述而多描写。叙述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停滞;这个“停”下来是要让你“描”,而不是催你“过”。不少同学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作文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要知道,叙写结合、突出描写,记叙文才能有使人如临其境的效果。描写时可用的方法有:(1)添加修饰语;(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多侧面、多角度(如声色、动静)描绘;(4)融入作者的感受。
2.议论文写作的两个关键点
其一,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分解出两至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也可是递进式。采取递进式,便于层层深入,引人深思,还能减少并列式容易出现的“重影”、相互“渗透”的毛病。比如写“不要轻易改变”,可从“为什么会轻易改变”的角度分解分论点:(1)客观原因: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处在社会转型期,外在诱惑太多了;(2)主观原因:信仰的缺失,功利心在作祟,对精神生活的漠视,人大都有从众心理。也可由“为什么不要轻易改变”的角度拟写分论点:(1)“不轻易改变”的意义、价值何在;(2)如果“轻易改变”会造成怎样的恶果。自然,还可思考“怎样做到不轻易改变”,如:(1)有眼光,能识别——认清有所坚守的意义;(2)有主见,有定力,有操守——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3)培养坚韧的品性,具备持续作战的精神。
名师指点
【高分写法】
1.审题。要能准确、全面地解读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大约用时5分钟)
2.构思(包括立意、文体、选材)。要根据试题的精神和范围,确定作文的中心、体裁和主要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用时不少于5分钟)这里强调要列好提纲,因为考场作文时间紧迫,所以打草稿是来不及的。但应当理出详细的提纲,以保证行文思路恰当、顺畅。
3.挥笔成文。(大约45分钟)
4.检查。通读作文试题和自己的文章,如有必要,可在结尾部分再一次扣题、点题。检查作文字数是否达到要求,有无明显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如有发现,立即改正。(大约5分钟)
【考场提醒】
一、努力提高审题的精准度
1.认真揣摩命题意图,即思考题目的现实针对性
高考作文命题,多多少少会关注当下存在的问题,或者着眼于测查考生的情趣品位,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心灵世界。典型试题如近些年的“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中国崛起的特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品味时尚”“绿色生活”等。
2.新材料作文,务必深入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3月8日,《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富豪榜,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以690亿美元的净资产连续三年蝉联世界首富。《福布斯》说:“盖茨和巴菲特在富人榜上的位次降低和他们不断捐款有关,他们非常慈善,捐出数十亿美元。”首富斯利姆也捐过几次钱,但数额难以和盖茨、巴菲特相比。有人不客气地评论:斯利姆做的一点善事只是摆摆样子而已,他要是把电信价格降低些,比做什么善事都管用。但斯利姆这样解释他的世界观:商人行善表现为通过投资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工作岗位,而非“装扮成圣诞老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则材料的核心词是“捐款”“行善”,即展现了有关慈善的两种看法:一种是以盖茨、巴菲特为代表的慈善观,这种捐款方式见效快,它的不足是受益的范围相对比较小,持续性也较短;另一种则是以斯利姆为代表的创造财富的慈善观,企业家通过不断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惠及社会,甚至可推动经济的变革来惠及更多的受益者,其不足是过程长,不能满足想受益者短期的愿望。考生可以兼议两种慈善观,也可只论其中之一。当然,如果认同材料中的“斯利姆做的一点善事只是摆摆样子而已”,由此入题写作,也是可行的。但是,假若偏离“慈善”,转而谈“富豪榜”“电信价格”等,则有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或完全偏离题意之弊。这样,即使文字表达再好,也难以掩盖立意上的失误。
3.命题作文,务必落实题目中的关键词
比如“岁寒知松柏”,关键词语是“知”,在题中它是“显示出”的意思,题目意蕴是“艰苦的环境才能显示出人的品格”。如果把它与“梅花香自苦寒来”混为一谈,提炼出“要想成才就须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之类,那就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又如写“不要轻易改变”,题眼在于“轻易”;“轻易”,词典上释为“轻率、随便”,就是说,“不要轻易改变”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强调不要轻率地、随便地改变,假如叙写某人慎重地作出改变,那也是符合题意的。
二、强化构思能力,立足“合理”求“新颖”
高考作文篇幅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必须在构思上多下工夫。
1.立意:贵在有新意
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因为联想、想象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如以“难(nán)”为题作文,不妨先联想关于“难”的名言、俗语、警句,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相见时难别亦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展开辐射性思维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例如可写“我要为‘难’唱赞歌”“行路难——交通拥堵和春运回家难”,可思辨“究竟是‘万事开头难’还是‘万事都不难’,抑或是‘有心即不难’”,还可针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反向立意,倡导“有时应迎难而上,有时则要知难而退”。
2.入题:于单纯中见丰富
无论题意怎样宽泛,我们都要学会“大题小做”,从小处入手,把题意凝结在一个中心点上。相关方法大致有:一是由题意联想某一具体的生活事件,找到一个“动情点”。“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物象、一句话……二是将题意与某种具体现象相对接,找到一个“感悟点”。“具体现象”可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可发端自经典名篇,更多的情况是生活、阅读两者的有机结合;而寻找“感悟点”,就是要看自己的感觉是从哪一个“点”上忽然起飞,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在寻找“感悟点”时,首先应注意的是“还原”曾经有过的感觉,特别要注意“感悟”发生的因由与过程。
3.选材:拓宽试题的“开发区”
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例如写“难题”“情有独钟”“拒绝平庸”等,就取材范围而言,均可考虑六个范畴: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历史和自然。
三、文体不同,写作要点有别
高考作文允许“自选”文体(有时也规定“除诗歌外”),并不意味着写作时不需要文体的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然而,一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得合乎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任意而为,不伦不类。
1.记叙文写作的两个关键点
其一,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举个例子说,写“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你、我、他“好奇”的事太多了,怎样经过变通,把它转化成符合这个命题的题材呢?有位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写:“两个人都那么大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奶奶看着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你在,就心安了——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如此一来,日常的生活素材就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了。更重要的是,“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其实只是“好奇”的“元素”之一,是完全可以“换元”的。如换成“爸爸为什么理了个光头”“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没来参加考试”等。
其二,少叙述而多描写。叙述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停滞;这个“停”下来是要让你“描”,而不是催你“过”。不少同学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作文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要知道,叙写结合、突出描写,记叙文才能有使人如临其境的效果。描写时可用的方法有:(1)添加修饰语;(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多侧面、多角度(如声色、动静)描绘;(4)融入作者的感受。
2.议论文写作的两个关键点
其一,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分解出两至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也可是递进式。采取递进式,便于层层深入,引人深思,还能减少并列式容易出现的“重影”、相互“渗透”的毛病。比如写“不要轻易改变”,可从“为什么会轻易改变”的角度分解分论点:(1)客观原因: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处在社会转型期,外在诱惑太多了;(2)主观原因:信仰的缺失,功利心在作祟,对精神生活的漠视,人大都有从众心理。也可由“为什么不要轻易改变”的角度拟写分论点:(1)“不轻易改变”的意义、价值何在;(2)如果“轻易改变”会造成怎样的恶果。自然,还可思考“怎样做到不轻易改变”,如:(1)有眼光,能识别——认清有所坚守的意义;(2)有主见,有定力,有操守——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3)培养坚韧的品性,具备持续作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