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联14天方案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索难治性Hp的有效根除方案。方法:对多次根除失败的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试验组用铋剂、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均14天。观察Hp根除率、1周症状消失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85.4%,对照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5);试验组上腹痛、嗳气、反酸及饱胀不适一周消失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铋剂、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莫西沙星14天方案可作为多次根除失败的首选或替代方案。
  关键词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胃炎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关系相在Maastricht—Ⅲ及我国多次共识中确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提高Hp相关性胃疾病的治愈率。近年来随着继发性耐药、交叉性耐药、菌株的球形变以及不同亚型的交叉感染等诸多因素,根除率已降至<80%[1]。首次及多次根除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探索新的补救方案是临床工作的重点,2008~2011年应用四联14天方案治疗初次或多次Hp根除失败的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例,年龄18~70岁,平均49.8岁;其中男22例,女19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慢性胃炎10例。对照组28例,年龄20~68岁,平均52.8岁;其中男16例,女12例;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慢性胃炎16例。均多次抗Hp失败,2周内未使用抑酸剂及抗菌素。既往根除方案多样化。治疗前胃镜检查取样,病理切片吉姆萨染色和尿素14C呼气试驗,2项试验均为阳性者定为Hp根除失败,并排除肠上皮化生;无心、脑、肝、肾疾病及糖尿病。
  治疗方法:对照组抗生素为克拉霉素、甲硝唑;其中克拉霉素片0.5g,2次/日,甲硝唑片0.4g,2次/日;试验组为阿莫西林和莫西沙星;其中阿莫西林胶囊1.0g,2次/日;莫西沙星片0.4g,1次/日。枸橼酸铋颗粒220mg,2次/日。两组均使用雷贝拉唑片10mg,2次/日,餐前30分钟服用,抗菌素饭后服用。慢性胃炎14天停药;溃疡病14天停抗生素并调整雷贝拉唑10mg,1次/日服用4周。
  评价标准:Hp根除:最后1次雷贝拉唑后4周行胃镜检查取样,病理切片吉姆萨染色和尿素14C呼气试验;2项试验均为阴性者视为根除。临床症状评估:治疗前对上腹痛、反酸、嗳气及饱胀不适进行评估,记录1周内症状消失的病例数,计算1周症状消失率。
  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列数。
  统计学处理:应用minitable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种方案Hp根除率的比较:对照组Hp根除率60.7%(17/28),试验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临床症状消失率的比较:试验组上腹痛、嗳气、反酸及饱胀不适消失率75.6%(31/41)、73.2%(30/41)、78.0%(32/41)和73.2%(30/41);对照组71.4%(20/28)、75.0%(21/28)、78.6%(22/28)和67.9%(1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6例;试验组出现恶心、头晕等8例;未出现心、肝、肾及神经毒性。
  讨论
  近年来,首次及多次Hp根除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原因是耐药、细菌的球形变异及多种亚型的混合感染等。其中耐药是主要原因。克拉霉素耐药率达15%~20%甚至更高,甲硝唑耐药率40%~70%。但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仅1.4%左右。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枸橼酸铋剂为黏膜保护剂,且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雷贝拉唑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减少抗菌素的降解。莫西沙星属4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且半衰期较长,无交叉耐药性,代谢为肝肾双通道,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对多次根除失败的病例用铋剂、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14天方案治疗,并与三联方案比较,发现Hp根除率85.4%(35/41),三联方案根除率60.7%(17/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国内报道[2,3],含莫西沙星的三联方案一线初治根除率90%左右略低。更换抗菌素的三联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原因可能为停药>6个月敏感性增加有关,此时耐药可能部分恢复,变异的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的回归也是原因之一。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表1两种方案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例)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23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78.6%),良5例(17.9%),差1例(3.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避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reteplase,r—PA)与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各30例,觀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与尿激酶组比较,阿替普酶3小时、6小时的血管溶栓再通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峰值时间比较,差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577例,对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其性别、年龄、既往史和个人史。根据其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以及再发心绞痛而分别分为两组,使其同一因素的两组有可比性。比较不同因素两组各自发生再狭窄的几率。结果:有急性心梗、糖尿病和再发心绞痛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几率分别为12.88%、17.58%和12.05%,明显高于无急性心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胃复安联合安定多次注射预防化疗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1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72次化疗疗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7次,化疗前30分给予格拉斯琼、胃复安、安定;试验组35次,在对照组基础上,从化疗开始后,每间隔8小时给安定10mg静脉注射、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至化疗结束。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5.7%,完全控制率34.3%;对照组有效率57.1%,完全控制率8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噻托溴铵组、茶碱缓释片组。噻托溴铵组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1日/次,茶碱缓释片组口服茶碱缓释片,0.1/次,早晚各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的临床症状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6分钟步行距离(6MWD)以及肺功能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噻托溴铵组在临床症状评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分散片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對症治疗和舒利迭,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联合舒利迭,两组均以4周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  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抗炎、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TM 50/250μg)每次1吸,2次/
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酚卞明口服2周后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重大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0±20分钟,平均出血量100±30ml;瘤体平均直径3.2cm(1.5~6.2cm)。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平均随访2年,除5例血压仍高外,其余患者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状消失。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装置(VSD)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收治11例有皮肤、软组织感染、缺损及部分足趾坏疽的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抗感染、降血糖及局部有效清创及截趾后,采用VSD治疗,待局部控制感染,肉芽覆盖创面后,行创面直接缝合、二期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1例患者,2例创面直接缝合,5例一期植皮全部成活覆盖创面,3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因创面太大行交腿皮瓣修复治疗。结论:持续负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MDI)与胰岛素泵(CSII)两种强化治疗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A、B两组,A组31例,B组34例。A组早或晚定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B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基础输注量(门冬胰岛素)、3餐前泵入餐前大剂量。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56例,在胃镜直视下直接用钛夹对溃疡出血灶进行钳夹止血。结果:56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止血率96.4%(54/56),共使用钛夹数目162枚,胃镜下操作时间平均每例20~30分钟,止血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胃镜下钛夹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灶直接钳夹止血,止血准确、快速,效果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