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聚力 开拓创新 奋力把东北振兴推向新阶段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正值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10周年。10年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东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面临的突出矛盾有效缓解,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东北三省GDP由2003年的1.27万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5.04万亿元,年均增长12.7%,比前10年加快3.5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去5年,三省GDP平均增速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年间,东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8%,增速居四大区域板块首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6%,比前10年加快14.8个百分点。
  二是微观经济基础活力增强。90%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百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国企在改制重组中“脱胎换骨”。一大批企业通过政策性破产、核销呆坏账、分离企业办社会、剥离不良资产、豁免历史欠税、处置不良贷款等方式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得以轻装上阵。外资、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微观经济基础基本形成,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三是产业竞争优势重新确立。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果显著。百万千瓦核电、火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水轮机组,大型风电机组,百万吨乙烯装置,大型盾构机,高速动车组列车,先进船舶和海上钻井平台,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和重型数控机床等实现自主化。石化产业向集约化、大型化发展,钢铁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迅猛,第四代核潜艇、航空母舰、新一代歼击机等高新武器装备在东北研制完成。农业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2012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比2003年增长79.6%,占全国19%,商品粮量占全国40%左右。服务业快速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旅游等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四是重大民生工程广惠于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率先在东北展开,东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与全国持平。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镇登记失业率显著下降。发端于东北的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各级政府累计投入1700多亿元,改造各类棚户区面积超过2.9亿平方米, 460万户、1460万困难群众因此受益。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五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初见成效。从阜新试点开始,逐步建立起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体系,中央财政累计对三批69座资源枯竭城市下达转移支付资金463亿元,其中东北三省20座,转移支付162亿元。东北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产业衰退、群体性失业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转型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国土治理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六是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林业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达到38.8%,森林蓄积量达到25.7亿立方米。保护区及湿地面积大幅提升,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稳步下降。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超过1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5万公里,运营机场达到30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8.9亿吨。哈大客运专线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振兴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七是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逐步拓展。10年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8%,比前10年加快7.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6%,高出全国5.5个百分点,引入了大连英特尔、沈阳宝马等一批具有影响的外资项目。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沿边经济带开放步伐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一批大型企业成功并购国外知名企业。
  此外,内蒙古东部地区2007年纳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后,同等享受东北振兴政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和全区相对差距开始缩小,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与辽、吉、黑三省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提升了东北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
  可以说,过去这10年,是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最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开创了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与10年前体制机制不活、经济增速下滑、大量职工下岗、民生问题突出的困境相比,今天的东北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积极变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还应该指出的是,国家在东北先行先试了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养老保险并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总结后已推向全国,产生了全局性重大影响。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广大干部群众对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美好前景充满了自信。
  10年振兴,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正在起草新时期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中央文件,拟在年内发布,同时还建议召开中央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关于新文件,下午我们还要专门开会,听取四省区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为了充分宣传展示10年振兴巨大成就,营造实施新一轮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我们拟会同中宣部共同组织开展“10年振兴”系列宣传活动。希望四省区从今年10月份开始,集中利用2个月的时间,围绕10年振兴成就等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就像今天每个省区播放的10年振兴成就宣传片一样,要广泛宣传成绩,坚定发展信心,为出台中央文件、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营造良好的氛围,鼓舞、激发和凝聚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关心、参与和支持振兴大业的热情。   今后一个时期,是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也是再造竞争优势、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在前1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的成果还不稳固、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未根本消除,老工业基地仍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难点。特别是从近段时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看,振兴工作还存在不少隐忧,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存在困难、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上半年东北经济增速为8.9%,低于东部0.2个百分点,在四大区域板块中落到了最后,这是过去5年没有出现的新情况。要认真审视内外部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同时,努力把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过去10年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本上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发展,补齐东北经济发展的短板。继续推进向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培育老工业基地新的竞争优势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老工业基地因产业而兴,也因产业而衰,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心环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重塑竞争优势,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
  三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要把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贯穿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之中,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高水平的“四化”协同发展之路,为全国作出探索和示范。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同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完善城市布局,提升综合功能,加快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大力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
  四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改善民生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振兴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争取尽快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落实各项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国有林区等地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收入,切实改变老工业基地职工收入偏低的状况。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补短板,兜底线,织好覆盖全民社会保障“安全网”。
  五是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东北地区森林、草原、湿地等重点生态区保护,打造稳固的北方生态屏障。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促进环境总体状况不断好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已经成功召开了四届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对深化四省区合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东北四省区合作领域明显扩展,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成果日益扩大。希望四省区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合作工作机制,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积极支持东北四省区合作向纵深发展。对本次会议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已经纳入到201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年度重点工作中,我们将抓紧落实;没有纳入的,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推动区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一、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多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0736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数达到963446户,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42120户,外资企业户数达到1794户。与2011年末相比,增加114789户,同比增长11.56%。  (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0644.48亿
期刊
2007年以来,蒙东地区抓住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区域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认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新十年深入实施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对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进蒙东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蒙
期刊
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成熟,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支生力军在社会各个阶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机构,特别是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信贷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扶植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深化也必将给整个社会反馈巨大的财富和价值。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金融应如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深刻内涵和优势 
期刊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十年间,内蒙古的蒙东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蒙东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认真总结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贯彻实施国务院全国老工业基
期刊
摘 要:在众多影响低碳生活的因素中,收入是颇具争议的一个因素。本文以部分广州市城镇居民为样本,对居民收入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关系通过要素禀赋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收入阶层内,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将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低碳生活 高碳生活 时间 收入  一、引言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中的争论表明,气候变化已经超出一般的环境或气候领域,是涉及到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和经济发
期刊
摘 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本文立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以武陵山区为分析重点,系统探究其演变、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而为解决类似地区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集中连片 农村产业 转型升级 武陵山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发展质量与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期刊
摘 要:世界城市是一个融政治决策、战略管控、文化价值与经济协调能力于一体的世界顶尖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阶段性、中国特色等特征。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北京具有建设世界城市的优势资源,但对比伦敦、纽约、东京等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北京在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在总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的差距,同时对未来
期刊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当今的牙买加体系。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显现无疑。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进程,新的货币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通过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指出了当前体系的不足,同时总结了各学者对未来货币体系的预期,并从东亚各国贸易的角度分析了构建亚元的可行性。  一、引言  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各
期刊
一、资产减值损失的基本理论  近些年,盈利高速增长的企业日益增多,从深市中小板2011年公布的年报数据看,较大部分中小板企业的盈利发生大幅波动。导致盈利高速增长的原因较多,其中不乏通过一些会计手段来粉饰利润的,如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以牺牲前一年的利润来增加后一年的辉煌。  资产减值是一种评价资产的方法,是为了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的泡沫予以消化,恢复资产应当表现的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第3
期刊
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减税”成为企业界最强的呼声,专家及学者也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但是,现实情况是:减免税等一些优惠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许多地区由于地域差异或政策本身的原因,处于有政策但享受不到的“望梅止渴”的境地。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