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声觅知音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我国当代作家韩静霆和作曲家徐沛东合作而成的抒情歌曲《梅花引》,以古典传统词牌为名,以“梅花”为象征,亦诗亦歌地描绘了当代知识分子在困境面前坚守理想、不为名利但求知音的真我情怀。歌曲作词凝练,提炼众多古诗词中的“梅意”融于昂扬积极的时代精神中,手法流畅,读来抑扬顿挫,品之更有新意。歌曲的旋律典雅,用雅乐七声调式营造出对仗工整、端庄清丽略有古代宫廷乐意味的民族古典音乐意境,亲切典雅、含蓄古朴。歌曲审美立意既立足于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新意。此曲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奖中荣获作品奖。
  歌词创作 在《梅花引》的歌词创作中,韩静霆先生广纳了众多古诗词中的佳句佳意,并巧妙地嵌入自己的上下阕歌词当中,用梅花自问自答的方式融前人之意为己所用,笔法简练,行文自然流畅。除引用传统典故之外,作者在上阕的歌词创作中,还用“独、望、守、等”等动词形象地刻画出严冬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凌寒,独入清香的幽独寥落之态以及它渴望与同具君子情操的知音相解情怀的心境,延承了我国传统文学寓予梅花的高洁孤寂之意。然而,作者又不让心中的梅花仅仅停留于顾影自怜这样的立意当中,他所赞赏的梅花是有奉献精神的,自信、乐观的梅花,是领时代大潮、迎头向上的当代梅花。因此,在下阕的歌词创作中,他又用“独、笑、化、留、香、拨、赠”这样动态的词汇成功地勾勒出梅花用妩媚的红颜化作春泥,滋养生命的种子,用清香的灵魂去唤醒春风,引来万物争艳的独笑早春的当代精神。纵观全词,文字不足百字却营造了一个高雅、坚强、乐观的梅花世界。
  音乐创作“诗言志,歌咏情”,音乐是歌曲表达情感意念的最重要的载体。作曲家徐沛东采用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为歌词谱曲,节奏舒缓、旋律线条起伏延展,音乐在委婉回旋、古朴典雅的流转中再现了歌词中梅花“高洁雅逸”的意韵。通观全谱,笔者认为作曲家的歌曲构思是将音乐设立在第一人称梅花“自问自叹”的语境中展开的。为了实现这一语境,作者用重复的手法构建了旋律线条,运用传统音乐“合头变尾”、“依字行腔”等组织手段推动音乐的发展。在旋律进行中还多处运用自由的装饰音,以配合歌词的古诗词格律,增强音乐乐感的吟诵韵味;在音乐的结构中沿用传统的“起承转合”模式使歌曲乐思的起伏跌宕与歌词语意的长吁短叹、声调升降相对应,在民族音乐框架中构建了对文学语言、语气的写意和升华。全曲共由八个乐句组成,每相邻两句结成一组,在每组乐句的进行中运用“合头变尾”的手法展开乐思,在舒缓的节奏中营造出“自问自叹”的梅花语境。如:歌曲的第一个乐句中,将开头和尾音都落在角音上,使羽调式的音乐在上行发展的趋向中进行有着不稳定的“期待感”,营造出“设问”的语境;随后旋律在重复开头的乐思中变换了线条的走向,在下行发展中落在羽音上,于叹息中的语气中回应了乐思在开头时的设问。在承接乐思的乐段中,作者改用宫音开头组建新的乐句,用“合头变尾”及“更换拍号”的手法将乐思在“自怜自叹”的语境中推向了“谁是我知音”的情感呼唤高潮中。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羽调式的创作中引入了“变徵”、“变宫”这两个很有感情倾向性的音符,它们的加入使答句音调原本就呈下行叹息发展的情感更显落寞和凄凉,有效地呼应了歌词前半段中对梅花“幽独寥落”的立意刻画。在歌曲的后半段中,旋律在急促的节奏催促中在高音区反复盘旋,转前半段的“幽独寥落”乐思为主动式的“急切呼唤”,与之回应的却是旋律时断时续、节奏平缓、音调跌宕起伏“欲说还休”之意,这样的音乐完全摈弃了干脆直白的西式腔调,用充盈着唯美含蓄的东方式音乐情感暗合了梅花“疏影”“暗香”的审美意韵,使词曲完全融为一体;可见作曲家用民族音乐手法深度解读文学语言的不凡功力!最后,在即将结束的“合”乐段中,作者通过附点与八分音符的交替进行和旋律线条六度大跳的作曲手法,使歌曲乐思在弹性自如的升展中再次向上昂扬,定格于积极的主音上,强化了梅花“坚定乐观”的当代主题,将梅花高洁的人格追求坚定地升华于新的时代精神中。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石惟正《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关于寻求中国当代声乐优势的思考》,《音乐研究》2005(2)
  [2]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周青青《中国民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4]茅原《未完成的音乐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常晶 音乐学硕士,现任南京财经大学艺术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与认真准备,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系协办的2007武汉国际新音乐节(出品人:杨锋教授;组委会主席:彭志敏教授,艺术总监:钱仁平教授),于10月13日至17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以来,作为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承办者,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多次开风气之先,举办了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历史上具有重
荷兰ArtEZ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大学,它位于荷兰的东部,其前身是荷兰东部的阿内姆、艾谢登和左沃勒三个城市独立的音乐学院,在2004年经三所学院协商并经荷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这三所音乐学院实现了合并。学校设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学院的专业设置:音乐学院开设有古典音乐专业(声乐与歌剧、钢琴与管风琴、器乐演奏、作曲与指挥等),流行专业开设有爵士乐、电声音乐、录音工程、现代音乐制作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知识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多元途径。科技满足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需求,而艺术则体现了人们对内在审美的追求。作为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在国外已经有了近30年左右的历史。该学科运用各种新兴科技手段,对作曲家的音乐思维、音响观念、创作手段、传播方式等进行革新,在科技性、应用性、普及性方面不断开拓,搭建起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桥梁,引领了世界电子
英国京士顿大学音乐系香港校友会(KUMA)于2007年6月25日至7月1日,组“音乐之旅”旅游团去俄罗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个城市,主要活动以音乐和博物馆为主。七天的行程,大家听了五场音乐会、参观两所作曲家故居和一个葬有俄国作曲家的墓地、数座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教堂,这种发烧友式的旅游正好满足了66名团友的胃口。    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The Internation
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自2000年获得第九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以来,成了各种大型晚会的一线歌手,出版了6张专辑。但王宏伟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硬是给自己出难题,几乎每年都要开一至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如果场地是在音乐厅,王宏伟就不用音响,让自己自然的声音灌满音乐厅每一个角落。这在中国一线男民歌手当中,是无人能比的。  笔者虽在西部教授声乐,但时刻关注王宏伟,下面是我研究王宏伟演唱艺术的
林宏鸣具有管理者的天赋,20岁就担任车间主任。大学毕业后,又有20年的时间,他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文化艺术管理工作一上海市文化局党委办公室主任、上海京剧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直到如今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5年开始至今3年不到的时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创下了9项全国第一:第一家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管理新模式的剧场;第一家剧场艺术委员会;第一家推出
阿根廷的国粹——探戈是一门集舞蹈、音乐、诗歌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探戈舞的冷傲优雅、含蓄奔放令其不仅成为阿根廷的国舞,而且早就闻名于世界,成为国际标准舞的一种。而作为其魅力展现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探戈音乐,更是亢奋与伤感并存,使人如痴如醉。本文从探戈的词源、早期状况及音乐文化变迁三部分进行论述,力求对探戈艺术本体及其所映射的社会意义作一次初步的综合探讨。    一、词源探究    对于“探戈”一词的
我在《人民音乐》2005年第1期发表的《音乐家吴伯超的“忘”与“记”》(以下简称“忘文”),以198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里,规格已高于其老师杨仲子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凌等事实,不同意“几十年来已经彻底忘了吴伯超先生”的说法。同刊这年第3期发表的黄旭东先生的文章《如何正确评价吴伯超——致向延生学兄》(以下简称“如文”),认为我是在“查三代”、“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些提法使我感到愕然
上海音乐学院杨立青教授在留学德国及回国后的时间里,在理论研究中对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现代作曲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其中的核心就是对20世纪音乐中新作曲技法的研究与总结。本文从传统作曲手法的六要素入手,对杨立青的《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梅西安作曲技法初探》、论文集《乐思乐风》、译著《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等篇章中的核心技术予以剖析,力图总结出他在20世纪作曲技术理论中所作的探索。  杨先生认为,
一、定义及范围    大家都知道,声乐就是人声的音乐,是和器乐(乐器演奏的音乐)相分别而存在的。绝大部分的声乐作品都有歌词,因此音乐和文学的密切结合也成了声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既然存在着民族和每个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以及各自的历史,文化就不可避免带上了民族性。音乐和文学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具有民族性。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非民族的文化,也不存在非民族的声乐。这是我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