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马庄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眼目睹了狄村60年的巨变后,乘兴东行20里,去看马庄。
  1949年冬,我参加的当时太原市五区狄村行政村土改试点工作结束后,区委总结推广了狄村的经验,在全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我又被分配到马庄土改工作组,进驻马庄行政村。
  马庄当时流传着两句顺口溜:“九沟十八川,七十二个窑窑观。”沟,非用以防旱排涝的沟洫,而是暂时性线状水流对地表侵蚀而形成的各种冲沟;川,非河流或平野,而是两山之间狭窄之地;观,非仅指道观,而是包括佛宇神庙等,可能是为了说起来顺口,就统而言之了。
  这两句顺口溜,反映了马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前一句说明,这里地处山区,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不好;后一句说明,这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对某些鬼神的迷信。
  正因为自然条件不好,所以,这里人少地多;也正因为人少地多,所以,在旧社会,河北平山、阜平、灵寿等县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扶老携幼,来此谋生。他们依山就势打土窑,用以栖身;或开垦荒地或租种地主、富农的土地或为地主、富农打工,生产或挣点粮食,赖以果腹。这部分人和马庄原住的贫苦农民,自然渴望土地改革。
  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迷信盛行,特别是一贯道的造谣惑众,农民中也不无思想顾虑。其时,马庄行政村辖12个自然村。村与村的距离,南北较近,鸡犬相闻;东西较远,很少往来,最远的是东北面之山头与西南面之龙保,两村相距14里。鉴于农民们居住得比较分散,而工作组人员较少,开始,工作组一分为二,分别住在西面黄陵沟村和东面桥上村两户农民的院子里,负责附近的村庄,了解情况,发动群众。我们几个人住的桥上村那个农民的院子很小,似乎只有坐西朝东、年久失修的两孔土窑,靠南的一孔住着那个农民一家,我们住靠北的一孔。一天深夜,“叭”地一声枪响,把我们从熟睡中惊醒。大家急忙穿衣起床,一手持手枪,一手拿电筒,冲出门外,分头搜查,但直到天亮,也未发现别的情况。返回后,叠被子时,却看见几乎每个人的被子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土粒,显然是枪声震落下来的。据此分析,打枪的人很可能是住在隔壁的房东。遂把他找来,问他昨夜听没听到枪声和我们出门搜查的响动,他只摇头不说话,神色很不自然。这让我们对他更加怀疑。后经反复开导,他终于说了实话,我至今还大致记得工作组负责人和他最后的一次对话:
  问:“我再问你一次,昨夜是不是你打的枪?”
  答:“是,是我打的。“
  问:“你一个农民,哪来的枪?怎会打枪?“
  答:“枪是我捡的。我们村原先是敌占区,解放太原时,住在我们村的勾子军(群众对阎匪军的称呼)扔下不少枪炮子弹跑了,我就捡了一把手枪。我当过勾子军,打枪是当兵时学会的。”
  问:“你为啥要半夜打枪?”
  答:“想把你们吓走。我不想叫你们住在我家院子里,我怕将来勾子军打回来受牵连。”
  说到这里,他立即返回他家住的窑洞,取来了那把手枪。
  工作组考虑到他的交代还是可信的,又是贫苦人出身,他当勾子军也是被迫的,所以只没收了手枪,对其进行了教育,没再追究。
  这件事提醒工作组,农民中存在着怕“变天”的顾虑,消除这种顾虑,是搞好土改工作的关键。为此,工作组调整了工作部署,决定每个人负责一两个自然村,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紧接着,工作组成员分别住到自己负责的自然村,和村干部一起,利用各种场合,在讲解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重大意义、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的同时,反复宣传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取得彻底胜利、蒋家王朝已经土崩瓦解的大好形势,使农民们认识到,无论是勾子军还是遭殃军(群众对国民党中央军的称呼,意为他们到了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要遭殃)都没有“打回来”的“将来”了,从而打消了思想顾虑,积极地投入土改斗争。
  马庄地主、富农不多,但占有大量土地。经过民主评议、划分成份,没收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广大贫雇农和少数中农都分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我负责的鱼儿沟是个穷村子,没有地主、富农,多数人是贫雇农,他们分到土地后,高兴得眉开眼笑。地还没解冻,大伙就忙活开了,又是修农具,又是换种籽,积极准备春耕生产。
  在土改后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马庄农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掀起了争相参军、努力生产、支援前线的热潮。1950年11月间,我曾参加过他们的一次集会,并就此写了篇《马庄农民座谈“纸老虎”》的报道,刊载于当月21日的《山西日报》。限于篇幅,这里只摘引3个人的发言。
  村长王昆说:“老早,美帝就一直侵略我们。这几年来,运军火送大炮,帮助卖国贼蒋介石屠杀咱们老百姓,我们早就恨透他了。谁想,这家伙不识好歹,又来侵略我们。今天的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老百姓当了家,决不允许他欺负我们了。”
  女党员王俊英说:“美帝就是阎匪的根子、蒋匪的主谋,我们的痛苦就是它造下的。我受了的罪真是三天也说不完……我要努力生产,支援军队。”
  民兵副队长王根年说:“我们村里过去有些人害怕原子弹,其实我看倒扯淡。现在苏联也有呀!原子弹炸我们的土山是算不过账来的,如果去炸美国的洋楼,那才正得劲哩!”
  他们的发言,说明了对美国侵略者的义愤,反映了中朝人民必胜的信念,表达了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的决心。
  写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没完没了地回忆下去了,应该说说马庄的现在了。
  马庄现为迎泽区郝庄镇下辖的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因为有了上次到了狄村不知是狄村、到处找狄村的经历,经我们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处蔺副处长联系,托郝庄镇党委任副书记同去之福,我们的车子沿着水泥铺就的宽阔平整的公路,径直向马庄驶去。
  这条道当年是马庄唯一一条通向市区的可以行驶马车的土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沟。由于车轮特别是铁轮车经年累月的辗压,形成了两道辙壕,行人只能走中间或两边,如不留意,就有踏入辙壕甚至跌到沟里的危险。土改时,工作组有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还没有闸的自行车,往返马庄和当时驻于大东关的区机关全靠它。从区里到马庄虽主要是推着上山,但从马庄回区里骑上它用一只脚蹬着前轮当闸用就飞快地下山了。现在想来,那时我们还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气!
  忽然,任副书记给司机指路的“往路北的大门拐,好!到了!”的说话声,将我的思绪打断。下车四顾,不是过去那座外有正好用来开群众会的大场院、里面是三合院的行政村办公之所,而是有一排平房的宽敞的院落。走进居委会主任崔春生的办公室,我说土改时的村干部,没有一点报酬,却没明没黑地和工作组一起操劳,我常常想起他们,很想知道他们的情况。年轻的春生立即找来早在1979年就从阜平嫁到了马庄的居委会会计韩桂英,按照我提供的名单,一个一个地回忆。结果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都先后作古了。这不禁使我感慨系之,难掩惆怅。
  令人欣喜的是,历史的车轮驶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之后,马庄发生了并且继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马庄现在下辖桥上、鱼儿沟、南沟、皮儿沟4个自然村(其它8个自然村已划归别的社区)。他们从实际出发,调整了生产结构:根据缺水少雨、十年九旱的情况,把全社区1800多亩耕地,由过去单种收成无多的粮食作物,改为主要栽植易活、耐旱,被称作“铁杆庄稼”的枣树;利用距市区近、离位于郝庄的服装城更近的条件,大力发展运输业,组织居民打工,并成立了美橱商贸有限公司,为宾馆、饭店制作厨具。近年来,全社区年总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社区还重视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居民的医疗保险费由社区统一缴纳,每逢中秋和春节,补贴每人500元和1000元。
  随着收入的增加,全社区340户居民基本上都盖起了建筑面积200至500平方米的2层楼房。对暂时还无力盖楼房的居民和“五保户”,社区将按每人30平方米面积的标准,让他们迁入正在新建的绿城小区。这个小区,我们进村时看见过,建筑工程正忙。后来春生告诉我们,计划在绿城小区新建公寓楼8幢,现已建成5幢。
  听春生、桂英介绍了马庄社区总的发展变化后,我说想看看土改时我在鱼儿沟住过的窑洞和行政村办公的地方。春生说那些土窑洞早没有了。不过,他见我很想去的样子,还是开着他自己的宝马牌轿车领我们去了。村子仍是原来的村子,只是沟不像记忆中那么深了,沟两边山坡上那一孔孔低矮、潮湿的土窑洞无影无踪了,代之而起的是掩映在枣树林中的一座座2层楼房。时值夏季,枣树生机盎然,蓬蓬勃勃,树树结满了绿得像翡翠的枣儿,压弯了亮红的枝条。
  我是个孤陋寡闻的人,我不知道贪官污吏们那些明的暗的豪宅和别墅的豪华模样,他们也不想让人们知道。但是,我以为不管他们的豪宅和别墅是何等的豪华,都不如鱼儿沟人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盖的2层楼干净、漂亮,住得舒服、安心。我为鱼儿沟人住上宽敞明亮、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楼房而高兴。如果要感谢的话,应该感谢伟人之智、改革之功、开放之策!祝愿鱼儿沟人的生活更上一屋楼!
  春生毕竟年轻,不知道60年前行政村办公的地方。在从鱼儿沟返回居委会的路上,他下车问路边一位老人,正在枣树下乘凉的老人朗声说:“早卖了,也拆了,盖楼了。”与我同来的蔺副处长问:“大爷,你老贵姓?今年高寿?”老人说:“免贵。我叫康永寿,今年73岁。”春生指着我这个比康永寿还老的老头介绍说:“他在咱这里搞过土改,今下午是来看咱们这里的发展变化的。”康永寿说:“要说变化,那可真大!我实话告诉你吧,现在的‘五保户’比过去的地主吃得都好!现在的人吃粗粮是改善生活哩!”看来,康永寿是位爽快人。我相信,他会像他的名字那样康而寿。
  时近黄昏,天阴欲雨,该走了。告别时,春生说:“要不,顺路看一眼社区的小学校?”我们欣然同意。
  学校位于居委会的西面,占地2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000人。我们到时,学校已放学,看门人按下电钮,银白色的栅栏式自动门徐徐开启。进得校园,只见北面是四层教学大楼,东边是正建的小花园,脚下是平展展的操场,大家不禁连连称赞。春生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居委会简陋,可学校漂亮。”
  这让我想起了温家宝总理的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责编 丁杰)
其他文献
在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时,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
期刊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日军占领了上海,在上海大西路当寓公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出于安全考虑,住进了位于开森路法租界的一幢花园式洋楼里。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三位声称是从广东中山县来的老乡扣开唐绍仪家的大门。三位客人进来,将肩扛手抱的带包装的礼物放在一楼客厅。一个身穿青灰色长衫、头戴礼帽的高个子笑着说:“带来几件玩物,请先生过目一下。”平日里既好收藏又做古董生意的唐绍仪不由眼
期刊
解放前,重庆奉节县有一个祈子的“胡瓜节”。  因为乡人对爱子的昵称“乖乖儿”听起来好象是“瓜瓜儿”,因此,每年中秋节的晚上,要由一群八九岁的顽童,特意给那些新婚夫妻、或多年未育的夫妇送去一个黄酥酥的老胡瓜。  每年金风送爽的时候,农家的瓜棚下、断墙上,竹篱前、茅舍后,坡坡坎坎,满山遍野都是金黄硕大的胡瓜。这时候,只要谁点醒一句:娃儿们偷胡瓜罗!立即就会引发童心的连锁爆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娃娃们
期刊
一、收编“绿林”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带领起义的队伍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三湾改编”,之后,率部到达宁冈县城。宁冈县就在井冈山下。再跨一步,就可以进入井冈山了。  此时,一道棘手的难题,摆在毛泽东面前:井冈山上下,有两股土匪,怎么办?很多人主张力取。这两股土匪,不过百八十人、几十条枪,倘若用武力解决,轻而易举。而毛泽东则力主智取文攻,在他看来,这些“山大王”可以引作同盟军
期刊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火光四起,烈焰冲天,火柱高达30多米。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释放出的辐射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量的200多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使周围环境的放射剂量高达200伦琴/小时,为允许指针的2万倍。1700多吨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灾现场温度高达
期刊
在“文革”那个非常时代,有个政策叫“留到运动后期处理”,因此便“拘留无限期”,各地的看守所里,关满了既不审又不判的人。这些人不象现在被称为嫌疑人,但为了区别于已经判刑的罪犯,被称为“人犯”。我由于“恶毒攻击林副统帅”,也被拘留在四川万县看守所内作“人犯”。  1971年,“林副统帅”闹出个惊天动地的“九·一三”事件,一时形势十分紧张。全国的看守所都实行了非常管理,措施之一便是停止每天的放风。除了极
期刊
2008年初,冯小刚执导的贺岁大片《集结号》在全国热播,感动了亿万观众。同年2月,山东省淄博市桌公司职员张闻宇提出,电影《集结号》抄袭了他的原创纪实性文学作品《老八路的神秘档案》,以“电影《集结号》侵犯著作权并要求公开赔礼道歉”为由,向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电影《集结号》的制片人王中磊、导演冯小刚、编剧刘恒以及放映该影片的淄博全球通电影城,一同推上了被告席。一时间,这一案件引起全国多
期刊
名人婚姻与普通人一样,也是讲缘分,廖仲恺与何香凝则是因脚结缘。  廖仲恺,1877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华侨家庭,原名恩煦,童年是在美国旧金山度过的。  1893年,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突然病逝,为了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他陪同母亲和弟妹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回国后,廖仲恺入家乡私塾学堂,拜梁缉嘏为师,刻苦读背“四书”、“五经”。  甲午战争之后,少年廖仲恺面对祖国备受外人侵凌及百孔千疮的黑暗现实,
期刊
东安县位于湘南,地处丘陵地带。当地农民喜欢喂养一种小腿土鸡,毛色或纯黄或纯黑,是湖南四大地方鸡种之一。东安鸡鸡冠鲜红,毛色光亮,善于奔跑。东安鸡肉质细嫩鲜美,是湖南一道传统名菜,其味香甜酸辣,一闻生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用东安鸡宴请尼克松,从此东安鸡声名如日中天,远播世界各地。  据记载,东安鸡始于唐代开元年间,有1200多年的历史。《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东安卷》说,东安鸡是唐明皇李隆基的
期刊
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似乎存在这么一种说法,毛泽东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那里,历来是不被重视的,是受压的。追寻历史的足迹,研读浩瀚的资料,笔者认为,尽管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曾对毛泽东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看法,有时甚至是指责,但总的来说是信任的、支持的。  说到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不能不涉及到博古、张国焘和王明这三个党内非同寻常的人物。因为只有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在处理毛泽东与这三个人的关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