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华奇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石结缘已有20载,偶然机会在石友摊位借读《石道》,悉知《中华奇石》创刊。冠名“中华”之杂志,皆是国家级,必有分量,内容必定丰富,印刷肯定精美。因我是一位从医五十余年的骨科修复整形外科医生,长期阅读中华医学系列文献杂志期刊亮丽,图文并茂。
  我爱《中华奇石》,从创刊号起,如珍藏奇石一样,阅后把它珍藏在书架上,保存完好整洁,真正做到如《中华奇石》100期主编陈西先生所赞“奇石不尽,赏石不尽,文化不尽”。赏石,我是“朝夕静观无言处,悠然联想胜于诗”。
  我爱《中华奇石》,在杂志51期回馈刊登我的藏石“人头像——法官”大化石及小太阳强光电筒,是我与《中华奇石》结缘的回忆。
  我居海南,在天涯海角,是八十高龄的退休医师,但我爱大自然,爱奇石,更爱《中华奇石》,它蕴藏及丰富了中华文化。
其他文献
如同浑金璞玉,瑟琼斑瑄,琬琰耀目,膏脂欲滴。这是此石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  石肤上缀繁不乱的绣锦彩缬,灵气缠绕,动静有神,浓淡相间之处,隐约可见枝干虬劲,细理入微。可是黄橘丹荔,燃柿霜枫?  灿灿的红色,表现了金叶的足赤,而那斑驳凹凸,又仿佛刚浇铸未经锻打之胚形。  越王尊贤,铸金像以敬范蠡;杨震辞金,言四知而显廉明,笑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叹秦嫂不敢视叔,自言畏其多金。  以铜为鉴,可正衣
期刊
顾默修,影像艺术家,旅法多年,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业余爱好收藏。  毕减索者,盖毕加索创作后期由繁而简,由绚烂而至平淡之意。人生由做加法,而至做减法,赏石亦是如此。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古典赏石的几种样式,在这一期中,我们来谈一谈古典赏石的表征。  表征的范畴  今天,在赏石界,提到“瘦、皱、漏、透”这四字真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每一个玩石头的人来说,这四字真言都是必经的洗礼。但
期刊
一个土豪朋友兴致勃勃,来看我的石头。“哦,这是个老头儿坐在那钓鱼”,“这个好,是个美女”,“那是个小树林,还有条路”……朋友悟性好,不少石头都“看懂了”。我不由得感叹,以这水平入石市,花个千八百万,不就又一个“大师”诞生了!朋友也越发得意,在我的石头们面前指点江山,脸上挂着“你们所说的博大精深也不过如此”的笑容。  “石头是发现的艺术”,真是句极有包装水准的话。毕竟先贤说了“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期刊
奇石连环画
期刊
1990年夏天,台湾教育厅福利会总干事赖智民对我说:“教育厅每年暑假都会为教师举办暑期活动,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新奇项目了,想请您来替他们办个觅石活动,您说怎样呢?”我一口就答应了,并立即着手写出了计划书:周六上午报到,下午上课,晚上联谊,第二天觅石,第三天欣赏、研讨,然后是惜别会。计划聘请讲师,决定上课、住宿地点、准备两部车、预定名额80名……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便开始报名。没想到活动一公布,立
期刊
欧冶子得玄黄石九百九十九方,取第九、第四百九十九、第九百九十九三方,三年剑成,玄黄石封存。大宋绍兴二十二年,朱子上湛卢北岭,寻得玄黄石九百九十六方,皆过火成釉。朱子垒玄黄石筑湛卢吟室。翌年,朱子赴任,石室抛荒湮没,又经年洪水,崩于冷泉崖下,入湛卢河……  黄白黑又去清凉寺,上回观荒长老给的名单,第一个上山找玄黄石的,是他最陌生的人,西汉初年的无诸。作为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经营闽越国,率闽越人参与秦
期刊
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线条构成,也就是说是长在石头上的书法。  一开始想用“石头上的书法”这个题目,后来感觉这个概念太模糊,涵盖面也太广,比如,历代名家碑刻、名胜古迹题字、墓志铭,还包括当代人建造的现代碑林等等都属石头上的书法,但这些都是人工书写和镌刻上的,不是我要表达的范围。我要说的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
期刊
玺谓之印,古时通曰“玺”。玺从土从金(秦统一后为“玉尔”),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古有言:“石之美者为玉。”这方石通体赤金色,石形周正,纽部似虎首。按规制,皇帝、皇后的玉玺才能“纽用螭虎”,如此这方石藏者名之以“玺”,“石”至名归。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玺也好、印也罢,都是身份的外延,见玺如君临、见印如面。“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数年前读《十翼》之《文言》时恰逢美展中携誉而归的
期刊
人的精神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的愉乐存在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中。自然界有序地循环,奠定了赏石文化基础。此Logo采取传统水墨山水写意画风格,利用现代抽象对比,象形符号手段,构成多元素的视觉冲击效果;黑色上部为两座比例不等连接成M形状的山石;由于山石的存在引出了水的延伸,关键在于其中一处峰顶做了“人”字形的突破,构成了人与山水的自然关系。两峰连接暗喻群峰叠嶂,有崇尚自然、寄情于山水、怡然
期刊
《尚书·禹贡》载,青州产铅、松、怪石。《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禹贡》的作者据考应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所作。战国时,青州属齐国,魏国人写书知道青州这个地方出产怪石,可见,青州怪石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至少名声从齐国传到魏国了。  《尚书》又载:“泗滨浮磬”,说的是灵璧石。磬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是一种礼器,高悬庙堂之上。泗水之滨出产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很奇异。  一部《尚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