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7 :看上去很美,用起来纠结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纳森·埃维是个淡定的胖子,光头,说话不但慢条斯理,而且细声细气,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个Gay。他是负责苹果工业设计的高级副总裁,乔布斯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我们熟知的很多苹果设备的硬件设计,都出自他的手笔。比如曾经扭转苹果公司颓势的iMac ,或者今天当红的 Macbook Air 和 iPhone 。
  斯科特·福斯特尔则更加年轻精干。 iOS5 发布会上做的 Keynote热情有说服力。他同样是苹果的高级副总裁,也是乔布斯的朋友。(你看,是苹果公司,而非罗永浩的那个,才更配叫作“乔布斯和他的朋友们”)
  斯科特领导团队开发了令全世界疯狂的智能手机系统:iOS。2007年,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乔布斯语)。当时苹果为iPhone 申请的最核心的专利之一,是“手指控制的触摸屏幕设备”。专利人一栏,第一个名字是乔布斯,第二个就是斯科特。
  评价一个智能手机系统的设计,我们可以从“视觉”和“交互”两方面去入手。“视觉”,即系统“看上去怎么样”;“交互”,即系统“用起来怎么样”。而我们要谈论iOS7的视觉和交互,那就必须先认识上面这两个人。
  乔布斯在的时候,iPhone的硬件设计由埃维负责。iOS的“视觉”和“交互”全部由斯科特负责。看起来很和谐,但是私下里,埃维对斯科特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
  “埃维的恨”
  埃维与斯科特的主要争议,在“拟物化”(Skeuomorphism)上面。
  拟物化是把现实世界的元素,代入手机操作界面的设计方式。这样,设计者就可以利用现实世界的隐喻来帮助用户理解手机的功能。比如iBooks的主界面被设计成一个木质的书柜。于是用户自然明白:这是个展示所有书籍的界面。
  埃维对斯科特的不满并非来自我的揣测,证据是2012年5月英国杂志《The Telegraph》对的埃维的专访。注意,当时iOS的负责人仍然是斯科特。
  埃维轻松地回答的问题,直到他们聊到 iOS的“拟物化”风格。据该杂志的记者说,这话题让他的脸部肌肉抽搐了一下。
  是的,埃维痛恨拟物化。不过乔布斯喜欢,而斯科特也支持。所以,iOS从1到6,苹果一直在这条道上一路狂奔。埃维不喜欢到脸部抽筋,但也没办法。
  另一方面,虽然没什么切实的证据,埃维很可能也痛恨扁平化(Flat)。
  扁平化是Windows Phone开创的手机系统的设计潮流。它更加抽象、理性和直接。Windows Phone的扁平化利用大面积的纯色来表现内容和功能。去掉了阴影、高光、渐变等装饰性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在某种意义上和手机要表现的内容和功能“无关”。扁平化风格让人想起“冷”、“酷”、“科技”这些形容词,却和情感无关。
  而苹果一直是自诩站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点”上的公司。当然,“人文和科技的交叉点”这个词,已经被小米、锤子等中国手机厂家重复太多遍了。不过,在苹果那里,他可不仅是个泛滥过“最炫民族风”的营销口号。苹果之前,没有一个厂家能设计出Macbook的那个待机灯。它闪烁的频率,和人平静时呼吸速度完全一致。于是,一个用科技武装到牙齿的个人计算设备,瞬间变为一个待在你身边,随时等待召唤的伙伴:温暖、平和、充满人性。
  埃维作为Macbook的设计者,怎么会喜欢Windows Phone的那种“冷冷的扁平化”呢?
  “埃维的爱”
  “埃维的恨”,本来只是个人的好恶而已。但是,加上另一个因素,就成了左右iOS设计方向并影响数亿人的关键。这个因素就是“胰腺癌”。
  是的,乔布斯死了。之后,斯科特被迅速被排挤,埃维执掌了iOS7的设计。
  如前所说,埃维恨拟物化。所以,iOS之前的风格不可能持续。又如前面所说,虽然埃维喜欢极简的设计,他也不可能重复Windows Phone那种缺乏人性的扁平化。
  iOS7的视觉设计,也的确体现了“埃维的恨”。它不再拟物,也不那么扁平—或者可以说—埃维“重新发明了扁平化”。
  埃维的视觉设计特色之一是感性,iOS7色彩的使用更加大胆、清新和明亮。主屏极其丰富多彩。Windows Phone那个强迫主屏使用统一色调的设计师看到扁平化可以这样搞,不知做何感想?
  去掉立体化的按钮之后,iOS7更多地用高纯度的蓝色和红色来提示人点击。图标设计风格也更加夸张。iOS7有比iOS6更大,而非更小的圆角。图标中的图案更大,充满甚至要溢出背景,蠢蠢欲动。
  一些所谓扁平化的禁忌,比如阴影、渐变、圆角甚至高光,埃维也照用不误。这些元素让整个系统更加活泼。
  简而言之,iOS7的视觉一点都不“酷”,也不那么“科技”,而是“轻盈”、“活泼”和“愉快”。
  身为乔布斯最好的朋友,苹果的高层,埃维或多或少都会卷入那些生与死的命运,或权力斗争的游戏。而如今我们看到的iOS7,却如此单纯、直率,甚至可以说天真。
  历经沧桑,却仍待你如初恋。若心无大爱,怕是没有设计师能做到吧。
  Dribbble上的设计师们看到iOS7的图标,则集体抓狂了。在Dribbble这个设计师社交网络上,设计师们靠大众Like来帮助设计搏出位。于是更多“更讨喜”的 iOS7图标的修正版出现了。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更容易获得Like。但是,却丧失了冲击力和辨识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iOS7的视觉设计才是成功的。埃维和苹果有足够的光环,可以用来挑战大众趣味—而不符合大众意味上的美,也就不容易陷入平庸。
  iOS7的视觉设计一看就是“埃维的”,而非任何其他人的。绝对不会和WP 或者Google的“扁平化”混淆,也绝对不是全世界成千上万个月薪过万的设计师可以画出来的那种“美”。
  顺便提下锤子系统,他的视觉设计就“没有个性”。这事情恐怕并非偶然,因为老罗的设计师,就是从Dribbble招募的。   “埃维的理性”
  埃维视觉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理性。要谈感性,我家隔壁成天爱来爱去的双鱼座小妹更加感性,却不能成为第一流的设计师。埃维为iOS7所做的,不仅仅是传达一种“爱”而已。
  这是第一次,埃维把iOS清晰地做了“分层”。
  将iOS7的iPhone拿在手上慢慢晃动,你可以发现Apps图标浮了起来,背景在随手机晃动。从顶部拉下通知栏,通知栏毛玻璃的背景下面,模糊的Apps图标也有同样的效果。
  Apps浮于背景之上,通知栏和控制中心浮于Apps之上。不同功用的内容,在不同的层级。而且,这种分层,通过各层透明或半透明的设计,清晰地传达给用户。不需学习,天然可理解。
  Apps就好像清澈水面上的浮萍,而背景就是河底的卵石。通知中心就是挥手既来的晨雾,笼罩在河面。
  这也是第一次,埃维公开了iOS的“网格”系统。
  这套系统规定了标题的上面的留白多少,甚至Apps图标中内容充满背景的程度。整个iOS7在这套新的网格系统下,将会有统一的尺度。
  美的背后,往往存在理性建立的尺度。关于这一点,音乐中有很多例子,比如毕达哥拉斯曾经发现,悦耳的合音,两个音弦的长度都为整数比。iOS以前就应该有这些网格,但是埃维把他们修改后公开,无疑提升了理性的尺度对于 iOS的重要性。
  大家都在谈论iOS7的扁平化,可其实“分层”让他成为有史以来最“立体”的手机系统;大家都在谈论视觉设计的大胆随意,而“网格系统”让他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尺度”的手机系统。
  图标配色都可以慢慢打磨,但是分层和网格系统都是通过理性建立的规则。他们在更根本的层面,奠定iOS7的视觉设计的美的基础。
  “埃维的纠结”
  但是,和乔布斯一样,埃维也不是神。
  iOS7的确“看起来很美”,但遗憾的是,至少iOS7的第一个beta版本,“用起来”却让人皱眉。他的交互设计存在很多问题。
  和视觉设计上漂亮地颠覆了“扁平化”不同,iOS7的交互,更多是抄袭—连微创新都算不上。
  右划Back来自苹果越狱和系统修改社区Cydia的Swipenav。左划删除在 Clear等大票Apps里出现过。多任务管理中上划关闭Apps,更是Web OS的经典手势。
  更糟糕的,和视觉设计上埃维的“分层”和“网格”为系统带来了一致性不同,交互设计上,却缺乏这种一致性的指导。同样的操作,在系统中操作的逻辑不统一。
  写邮件的取消操作在左上角,而在AppStore中选择分类的时候,又跑到了右上角。“新建”操作则更加难以捉摸。在联系人中是加号,在备忘录是文字,在发送短信时又变成圆圈配合加号,而邮件里,又变成另一个图标。而且位置还忽上忽下。
  不同团队设计的Apps里面交互设计的一致性,本来该由埃维把握。他控制起来,明显没有视觉上那么得心应手。
  在视觉设计方面,埃维呈现的才华是无疑的。iOS7极其富有个性地传达了丰富的正能量情感。背后,又归于一种理性的克制。虽然iOS7的图标遭遇了很多吐槽,但是和立意好的文章一样,只要慢慢改,能出杰作。
  而iOS7的交互设计缺乏创新和一致性,让人心里没底。要知道历来iPod、iPhone、iMac……苹果设备的交互几乎都是由软件解决。也就是说,过去几十年中,埃维作为硬件的工业设计师,几乎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天赋到底如何?iOS7预览版的混乱,让这事成谜。
  有人说,上帝关了一扇窗,就会给你打开一道门。到了埃维这里,事情会不会反过来?
  上帝给他打开了视觉设计的门,却关上了交互设计的窗?
其他文献
当我们称呼一个男人为“父亲”时,究竟赋予了他多少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  相比之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亲子关系中的“母亲”角色似乎有更多关注;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焦点,也大量地放在了母婴关系上。而“父亲”则常常处于公众视野与专业探讨的边缘,有时或被遮蔽、遗忘。  “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中所占据的位置毋庸置疑至关重要;即便在单亲家庭中,无论父亲离开或离世,其角色意义都不会真正地灭失,而是转
期刊
2012年11月11日下午,《读库》七周年沙龙现场,张立宪在回答读者提问。  问题一:今天是“双十一”,除了很多单身的人觉得这和情感有关以外(光棍节),今天还是个买书的好日子。京东买三百减一百五,我上午刚下了单。我总结出三种书最好卖,第一种是成功学,第二种教你怎么谈恋爱,第三种就是乱七八糟的文艺书。你对读者选书有什么建议?  张立宪回答:书最好不要和钱发生太多的关系,虽然书是用钱买的。我觉得最好的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大路  目前我国每年堕胎数约1000万例,其中不满18岁的有250万例;  全国人流与活产比例为60%,即出生100个婴儿,另有60个做了人流、人流率世界第二;  25岁以上的人流者中有64%做过反复流产,25岁以下的占36.9%;  每年有10万女性死于人流。  对于人流,我们仅有的一点关心,往往停留在生殖道上,然而,最致命的打击其实是心理损伤一痛苦会从手术室里爬出,像影
期刊
2012年5月15日,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辑李岷创办的虎嗅网上线,名字来自英国诗人Siegfried Sassoon的名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上线后的六个月里,虎嗅的访问量上升迅速,这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的关注。  上线不到一年半,虎嗅在Alexa的流量排名中,在中国区的排名为334,已经超过同类科技博客中的36氪、爱范儿、极客公园和Pingwest等,成为中国地区访问量最高的科技博客。
期刊
时至今日,已经不需要谁来指出移动互联领域存在的巨大商业机遇了。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0亿之巨,据市场调研公司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预测,到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将超过一半,这意味着有超过5亿中国人随身带着一台近乎无所不能的移动终端。现在看来,当初把mobile phone这个词翻译为“手机”,而不是严格根据字面意义翻译成“移动电话”的人的确有先见之明。  业界普遍预测,移动互联产业的未来产
期刊
边书平在做的产品是“铝包木窗”,别误会,这不是那种在老旧屋子上摇曳斑驳的木质窗户,而是德式工艺与设计,拥有精密铝制零件、木材经过特殊处理,防腐、防火、防变形的高级现代木窗,密闭性和保温、隔热性能力极强。  他在哈尔滨郊外的王岗镇拥有一个年总生产能力为50万标准平方米木窗的工厂—在中国木窗行业里,他的工厂面积不是最大的,但生产能力和产量一直稳居第一。如果加上2013年1月14日投产的新工厂,边书平的
期刊
作为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的主办城市,成都最近有点尴尬,还含着委屈。尴尬是好心办坏事,本来参会嘉宾都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市民也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或有受益,但传出的怨言也不少。  国内大多媒体因为严格的筛选机制无法进入财富论坛的会场,市民因为地面交通管制和最高等级的卡点安检而不胜其扰,参会嘉宾也因为随行秘书无法获得通行证而变成了有语言障碍的光杆司令。  委屈是会议成果确实显著,招商引资数
期刊
贾樟柯正火。  在华语电影逐渐在国际电影节失去竞争力的大潮中,他导演的《天注定》获得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改编自近年来网络热点暴力事件的故事、武侠片的形式感以及海报上手持猎枪的姜武形象,令普通观众第一次如此期待贾樟柯的电影。  这不再是少数人从盗版碟中看《小武》的年代了,也不再是他的《三峡好人》遭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年代。当年,在排场稀少、观众寥寥的状况下,贾樟柯只能“悲愤”地说:在遍
期刊
嘉宾  徐皓峰 新生代武侠小说家、电影导演、编剧  王大勇 编剧、策划、监制、制片人  风间隼 时光网特约影评人、自由撰稿人  王 涌 《全球商业经典》执行总编辑  李国卿 《全球商业经典》副总编辑  日本武士道1904年前后推广,中国武士会1912年建立,但结果迥异:至今,日本武士道是流行文化,中国武士会湮灭无闻。  徐皓峰的《武士会》描写民间武人李尊吾谨守不成家、不守财、不授徒的师训,苦修独行
期刊
手机商业模式革命的本质是将消费的“5W1H”(who= 人物、when= 时间、what= 事件、where= 地点、why= 原因、how= 方式)全部过渡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也就是说,从以提供方、生产者为中心的产业格局,变革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格局,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互联网信息通信革命缩短了服务提供方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例如,产地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减少了对中间商的需求,降低了中间成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