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功”的教学实施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功能关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过多,脱离学情,课堂教学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培养核心素养应该是在吸取已有的教学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是在有效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8-0079-2
  1 教学目标最初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功”的要求是:理解功,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所受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力所做的功;通过功的学习、运用及系统反思形成功能转化的物理观念。促进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不断发展,使其学会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
  功能关系是物理学的观念之一,基于课标要求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本节课在最初设计时拓展过多,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功,功的来源、定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做功导致的能量变化等。实施过程中发现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过多,课堂教学拖沓,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存在一种“隔阂”,课堂无法实现融洽、高效。
  2 改进后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上述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经过反复打磨,本节课最终的目标确定为:(1)知道初中、高中对功定义、计算的不同;(2)能够准确理解W=Flcosθ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如此则符合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功”的学情,接下来的教学以此为目标,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2.1 通过问题创设引导学生对比初高中“功”應用情景的不同
  在拉箱子的过程中,力与位移不在一条直线上,要求拉力做的功,怎么办?请同学画出力的分解示意图,得出定义式W=Flcosθ,联系数学上向量积的定义体会高中物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2 深入挖掘各物理量的含义
  问题一:θ取值不同时功有正负,正功和负功有什么意义?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对比“人教版”教材问题与练习1[2]中三种情况的不同之处后明确θ的含义及取值范围,但不能理解正功与负功的意义。针对这个情况,设置了演示实验:用气垫导轨演示做正功和负功的情况(如图1)。
  教学效果:实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演示过程虽然比较简单,却能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正功、负功总和与运动快慢变化、动能增减的关系,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理性思维。
  问题二:如图2,对弹簧用初始弹力乘之后一段运动位移是否正确?受多个力作用时,如何求合力的功?
  教学效果:学生在支持力是否做功的问题上出现分歧,这是学生学习本内容的难点,类比竖直面内连接地面和小球的弹簧弹力,在小球上升过程地面是否做功的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化、迁移。学生思考后明确说出具体含义,知道做功具有相对性;通过这个环节的创设,使本节课更具深度,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类比迁移的思维方式。
  3 总 结
  新课标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有所体现。但是,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把一些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方法强加给学生,会适得其反,无法吃下“培养核心素养”这块热豆腐。这是本节课前期备课中出现的问题。
  改进后,删除了许多拓展知识,回归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增设学生活动,精细设计问题,教师穿针引线,最终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有广度和深度。
  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担,但还得从细节做起,立足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吸取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有效教学中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4-55.
  (栏目编辑 李富强)
其他文献
在“追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由来”一文(刊于今年第三期)中,笔者曾写道“包括拉普拉斯、茹可夫斯基……等众多力学家在内,都花了许多时间来争论:‘这个法则究竟是一个数学定理,还是一个勿需证明的经验法则或常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黎曼几何创立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解决。由于涉及到空间的几何性质,且囿于学科壁垒,当年的大家们无由解惑,抱憾绵绵。本文在回顾伽俐略用几何法对运动
摘 要:实验探究是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伪探究”“粗探究”并不鲜见。老师可以从导入实验、课堂实验组织形式、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前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实验后的交流讨论等方面优化实验教学,防止探究的“虚化”,实现“真探究”“精探究”。  关键词:实验;探究;探究式教学;感应电流;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
摘 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采用,这个看似简单却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导学案是学生“先学”的抓手,为此本文从实践层面对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先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导学案和“先学”的措施。  关键词:先学;优化;微课;导学案;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为《光的粒子性》一节中“光电效应实验规律”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力学、电磁学知识探索和解决新问题,学会测量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能利用现有知识推理、预测实验现象,并理解实验结果的微观含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光电效应;实验设计;科学思维;探究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STEM教育理论下的项目化学习有利于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文章以“风力发电”项目为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从教学准备、探究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实施流程,并探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可行性,以期为中学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M;项目化学习;风力发电;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进行到“电磁复合场”部分时,笔者以“磁流体发电机”为背景,将电磁场常见知识点、电路及能量转化、宏观微观联系等相关问题串联起来,完成了一堂综合性的电磁学复习课。学生通过对熟悉情境的积极思考,对所掌握知识的多方位运用,可以纵横贯通,加深对物理规律本质的理解,提高自身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介绍该堂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磁复合场;磁流体发电机;宏观微观结合;核心素养  
摘 要:物理概念关联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科核心概念。本文以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关联为例,给出了一条基本路径:1.从分析基本概念的主题划分;2.分析概念引入时的类比关联;3.概念定义式的数学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物理概念关联建构的意识。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关联;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7-0012-2 
摘 要:2016年河北省中考第37题力学综合计算题以斜面为载体,融合了功、功率、速度、效率等多个知识点,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对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是否到位,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本文分析了此题的两种正确解法和几种错误解法,并总结出试题对今后学习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考;力学计算;功;机械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
摘要:本文以《探究自由落本运动》为例,提出了一些争取高效课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兼顾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7(S)-0009-2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新课堂要求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尽量避免过去的“满堂灌”和“被动接受”。然而,在实际
我们认真观察或回忆在厨房里做饭、做菜时的情景,会有很多的物理现象。 就厨房中的部分物理知识分析如下:  1 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刀切菜时变钝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刀面较光滑,是为了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菜与刀之间的摩擦。  (3)手拿菜刀切菜时,刀不会从手中脱落,因为手和刀把间存在摩擦力。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