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新思维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萌发对于创新创业新思维的探索。通过社会需求、设计需求、创业目的这三方面分析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择业、就业的现状,折射出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并试图从当代艺术转型中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把握住允许个体性存在的市场环境以及艺术区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理解创新创业新思维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 新思维 艺术转型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64-02
  引言
  创新创业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是高等教育中不断探索的新思维。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自2015年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后,在教育教学的模式上进行了正确的调整,并对专业方向与发展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的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与发展初期已发生变化,创新创业的新思维也正一步步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的新思维基于中国当代艺术在社会环境下,发生转型而产生的对艺术以及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重新认识与理解,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思维模式,而是对过去、未来产生的全新理解,从而应用于创新创业的能力。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浪潮
  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因此,在社会各行各业引起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他们将思想融入创新,将创业付诸于行动,出现一批又一批先行者。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质而言,是基于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形成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影响,目前人类的生产手段已经发生质的变化,生产资料不再是传统的土地、制造设备等,这一切的变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指导思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能够对市场活动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能够让社会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的催化作用不仅体现在课程方面,还体现在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自我探索以及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下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进行创业,这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在社会的层面,这是国家为当代大学生营造的相对开放的环境,允许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某一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挑战则相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开放的环境意味着自身需要有较强的自控力。创业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件小众的事,原因在于创业需要极其顽强的意志力与自控力,但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缺少这样的精神。由于艺术类学生与文理科学生在经历高考时行为与思想上便产生差异,艺术类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随性更强,因此其自身的自控力是选择创新创业时重要的指标。然而,他们身上的机遇除了社会为他们带来的机遇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想法奇特,富有想象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对成功也充满了渴望,这促使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变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另辟蹊径。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择业、就业现状的分析
  (一)社会需求的变化
  从社会发展改变社会需求角度来看,高校美术类专业通常以专业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专业技能的掌握,这样的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服务。由于社会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潮的广泛传播,原本处于邊缘学科的艺术类专业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原本的单一化、专业化发展为多专业、多技能的综合。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提高,因此越来愈多的产业注重产品、产品包装、产品宣传等方面的美感,出现了许多职业要求具有设计能力,但又不是纯粹的设计类工作,造成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的自主选择,同时也包括不从事设计工作的选择。此外,社会对专业化设计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由最基础的设计制作人员,到独立设计师,再到高端设计师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带来行业需求的变化,从而使高校艺术类专业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专业机会和能力,使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并很快与社会接轨。社会的发展使得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择业、就业范围不断扩大,对传统行业的依赖性不断减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多种选择性的社会环境。
  (二)设计需求的多样性
  从信息化社会对设计的需求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想要被人们获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环境的不断优化,各种信息载体层出不穷,艺术的形设计的种类不断增加,不再以单纯的服务性为主,强调的是设计的创意,一种创新的理念,对不同文化、理念、领域的新融合,设计种类的增加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增加了选择。此外,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信息化对设计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设计在创新产业中的需要也有新的定义,设计不是独立的一部分,它是创新产业当中的一部分,而每一次设计的完成也是需要团队的协作,发挥每个人最大化的能力,在创新创业中,利用设计的语言将庞杂的信息传递给大众。
  (三)大学生创业情况
  分析近三年大学生毕业创业就业的情况,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不断上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对于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困难的问题,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增加就业压力,二是大学生自身满足不了企业单位的要求。大学生满足不了企业单位需求原因来源于企业自身处于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企业自身并没有清晰的方向。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双重压力下,导致一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此外,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果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的大力提倡给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多机会,也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发散性的思维。   三、从中国当代艺术转型折射出创新创业新模式
  时代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经济化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最初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力时期已经彻底被颠覆,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智能化的社会,艺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需要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艺术在发展初期以绘画为主体,若按照传统的分类思路与模式去划分,新时代艺术主体从绘画发展为工艺美术、雕塑等,这只是艺术的小转向。而在今天的社会,艺术的转型是在一个更高层面上而言的。在艺术的整体层面出现了思维观念、表现形式的一个新的变化,在这样的转型中不仅有新媒介的出现,还有传统艺术和现代社会变化的紧密结合,艺术在当今社会的渗透性,艺术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这样的转向就可以理解为艺术在当今的转型。往往一种艺术的转型,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而是具有复杂因素的,比如中国自身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影响,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等。创新创业是我国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思考的是如何在艺术转型期把握主机遇,让艺术在创新创业的基础上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对于新一代的艺术类学生来说,图像、影像这些因素对他们是更加丰富的,他们有足够的资源与渠道去了解更多最新的艺术语言,掌握超前的设计理念,他们需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不管是美国的波普艺术,还是现代主义,他们自身都有明确的定位,有明确的艺术形式以及符号意义。在艺术转型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出目前社会对于创造力的渴求。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往往让人对未来充满无限想象,对未来的艺术语言更是无从可知,因为在这样创新型的社会中一切皆有可能成为事实。社会推动着艺术的转型,艺术的转型折射出的是经济全球化、地球村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或许将来的我们会很难分辨出中国与西方,或者说是本土与国际,但在很多层面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中心,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就显得因势利导了。
  四、高校艺术类专业把握创业新思维
  创新创业新思维是对艺术在新时代下转型的思考,是对目前设计市场的探索。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新艺术家们,他们所使用的艺术形式,所用的艺术语言,认识社会的方式都跟以前不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他们甚至不需要具备传统的,如中国画、素描、书法等艺术技巧,他们的创作体现了个人化的倾向,艺术的转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当代从事相关工作的学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创新创业而言,需要把握住其中的机遇。
  (一)市场允许个体性的存在
  中国自20世纪以来,无论是经济还是艺术都以高速发展的趋势稳步向前。艺术市场的兴起实质上是中国与全球化的对接,这样的对接恰恰允许个体性的存在。市场允许个体性的存在无疑是对创新创业最大程度的支持,创新创业需要的是对各种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或语言的认可,创新创业的本质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艺术个体性的存在为艺术服务社会增添了多樣性。多样性的存在为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可以深入学习的维度。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在市场内寻找到自己擅长的某一部分,深入挖机其中还未被人们所发现或接受的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个人符号或个人品牌。由于目前各类市场产品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品牌意识与品牌符号将日趋重要,在艺术市场中个体l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艺术区模式带来的新机遇
  互联网、IT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让中国艺术家们的生存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变大了。在网络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七八十年代,艺术家们的生存空间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村落或城市,偏远偏僻地区的艺术家很难与外界交流沟通。目前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艺术区的典型代表,此外许多大型城市都在建立艺术区,如沈阳1905艺术区,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北京798艺术区相提并论,但同样具有交流艺术的功能性。艺术区的建立对艺术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对艺术的包容性也随之增加,艺术区就是现代社会中艺术家们的圣地,是社会文明、艺术发展水平的象征。创新创业之中也应把这些属于小众的艺术类型涵盖在其中,或许今天不让人注意的部分,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成为一种新型的艺术类型。创新创业的目光应具有前瞻性,对于传统行业要用继承的眼光去看待它,对于新兴的行业要有长远的目光去审视它。艺术区模式的建立可以让艺术在不同地区形成其独有的特征,创新创业可结合实际将其中的某种艺术形式推上更广阔的舞台。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不要将眼前的既得利益作为衡量自己成就的唯一,可以将目光放在如何让艺术更长远地发展上。
  结语
  创新创业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既可以艺术从小转向入手,也可以从艺术转型着手。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新的媒介、新技术,这样的发展与变化可以给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实现艺术的小转向,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艺术的大转型在创新创业中能够让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服务社会,或许从现在不起眼的某处出发,将来使它发展成为艺术领域中的参天大树,期待着艺术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其他文献
設计说明:这是一款可弯曲的链锯,灵感来源于自行车链条。产品名称为链锯。与以往的锯工具有很大不同,利用车链条刚中带柔的特性,这一创新点来设计此款手持工具。在形式上是一种突破和创新。基于以往市场上存在的锯工具,体形过大,使用局限性等问题,进行改良设计。结构上锯齿之间的连接采用铆接连接在一起,形成链条的状态,且可以更换链条,循环使用。在使用的时候可自由弯曲,针对死角位置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便于存放
期刊
民族的自信源于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之路。国家制定的“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就是要树立国人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我们也必须要拥有中国文化的发言权,去主导和引领世界未来的设计潮流。  有学者表示,“传统技艺”之所以成为过去,是因为不再执生活方式之牛耳;“再设计”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我们“尊重”她(非物质文化遗
期刊
摘要:文章以南京南站的候车层为例,提出塑造具有苏南省域聚落特色的铁路车站环境的若干设计思路,包括延承金陵古城的中央轴线、重塑苏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语言、挖掘苏南微观层面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传达南京南站“人文、博爱”的车站文化精神。旨在对苏南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进行传承与探新设计的同时,将南京南站打造成为功能更合理、文化特色更鲜明、设施更完善的高品质铁路客运站。  关键词:苏南 传统建筑装饰 南京南站
期刊
设计说明:  该方案主要面对的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潮汕新农村的缺陷。由于对城市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原有的城乡流水逐渐消退,逐渐减弱,导致世代相传的当地风景(当地原始风格)脉络逐渐出现断裂的缝隙。由于现在的条件下降,新农村与农村之间必然会形成一个边界,边界可以更加浓厚,使其两边永久性地不连通,边界彼此走向极端。  我们选择的地点位于中国的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樟林村,那里的街道上充满了居民,他们之间的活动
期刊
摘要:中国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地处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位于象征中西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上,长长的栈道将一个个石窟连接在一起,洞窟内绘满佛教题材的壁画和彩塑,有飘舞灵动的飞天,肃穆端庄的佛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本次设计的选题是以甘肃敦煌莫高窟佛教文化为主题的私人会所及陈设设计,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文献研究、元素提取、演变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古镇保护现状分析,对古镇文化保护与公共设施设计关系要素的梳理,探讨了古镇文化保护与公共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并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文化进行勘察与整理,在实地调研原驻民与游客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与设计流程。试图将古镇文化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设计相统一,为维护古镇风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古镇保护 公共设施 大阳古镇  前言  历史
期刊
摘要: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棚一般采用固定式,且景观与设计简易、没有体现地方特色。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对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棚景观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它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一,自行车棚一般采用固定式,不能达到共享和便捷;其二,设计单一、千篇一律、缺少美感;其三,整体创意设计不高,没有体现出地域文化等特点。基于此,我们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及文献查询等方法,结合水乡地域文化特色对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棚景观从地
期刊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设计公共场所母乳喂养工具一“妈咪哺乳伞”。“妈咪哺乳伞”以制伞原理为基础,通过改进伞面形状,并增加可控式手环装置改善功能,为母乳妈妈在公共场所进行母乳喂养提供相对隐私的环境。  关键词:妈眯哺乳伞 研究设计 母乳喂养  前言  随着全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和母乳喂养意识的提高,更多的女性步入妊娠、分娩及母乳喂养阶段。如何在公共场所为母乳妈妈提供相对隐私的哺乳空间,成为越来越受人关注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浅谈东巴纸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考察的调研方式,以东巴纸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生存发展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由于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所适从的传统手工艺如何在市场构成、适用场所都变迁的社会环境下转换的存续状态。本文将重点从产品生产、空间生产、文化生产三方面详细阐释丽江东巴纸坊的存续模式。  关键词:现代生产 东巴纸坊 传统工艺 存续状态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日本茶道艺术,作为一种以喝茶为纽带的艺术形式,涉及景观、建筑、书画、工艺美术等领域,其把日常生活,提升到一个与哲学、宗教、艺术相融合的境界。鉴于日本茶道文化对日本社会的重要影响力,本文尝试从“茶庭、茶室、茶具”三个角度,来阐释日本茶道通过对品茶环境的精心营造,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独特的茶道空间,使得茶道参与者,从推开木户的那一刻起,规范自己的行为,收敛自己的心性,共同构建“和敬清寂”饮茶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