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细密,甚至连细小的地方都设计好了。教学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一条道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的回答稍微有一点偏差,教师就立即叫停,点拨引导。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探究的时间,也没有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课堂教学一帆风顺却平淡,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探索创新的时空,要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宽松环境,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教学环节灵活多变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解题,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正音、正字、解词,然后划分段落,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有些教师每篇文章都这样教学,不肯漏掉任何环节,这样面面俱到、环环不漏的教学,挤占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时间。因为在这其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学生缺乏新鲜感,听来有耳无心,难以集中思维,难以创新。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削减那些浅表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只有抓住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让学生的思维发散,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学《林海》一文时,我着重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观看大兴安岭的风光片,身临其境地感受如今的大兴安岭与文中有何不同?二是找文中点明中心的关键句子,提问其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而使学生理解人与山的密切关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领会大兴安岭“兴国安帮”的含义。整个教程设计简洁,主线突出。课堂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欣赏、阅读、思考、质疑、解难,不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得到落实,而且学生学得主动。
  
  二、巧妙安排提问,激发创新思维火花
  
  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针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外表、神态”,“‘我’看到这情景,心里怎么想的”等提问,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因此,在提问这些问题时,引发学生变换角色思考:扑灭烈火有哪些办法?你是当时的邱少云会怎么办?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轻的战士在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中坚强地忍受下来?通过这样对比思考,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作行为归纳出他是一个严守纪律、意志顽强、视死如归的伟大战士。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那是我最反对的。这种行为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适当提高解答题的等级,多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提问,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还要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问。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有学生百思不解: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身上携带的弹药为何没有爆炸?学生众说纷纭,教师适时建议,师生课后一起去找答案……
  
  三、创造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预留质疑的时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巴不得学生能立马回答,这便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当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他已经弄明白了问题的一半;当他把问题用外部语言整理出来的同时,问题本身也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宽松的时间。如教《小音乐家扬科》时,预留十分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扬科躺在长凳上,人更加瘦弱了。在这奄奄一息之际,他似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写?”“扬科走进地主的食具间,仅仅是为了看一下、摸一下小提琴,为何会被打致死?”“扬科死后,为何睁着眼?”“为什么要写白桦树哗哗作响?”“小扬科来到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会怎么样呢?”教师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增强解题效果。
  2.创造讨论的机会。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例如教《一夜的工作》时,针对文中“周总理吃的花生米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讨论:今晚的花生米到底是增加了,还是没有增加?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明白花生米看上去好像没有增加,其实今晚已经增加了分量;增加了还这么少,平时就更少了。这正突出了周总理生活的俭朴。这样的讨论,对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发展求异的空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完《田忌赛马》一文时,针对课文末“还是原来的马,只调动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反败为胜了”,教师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齐威王不服,还要比第三场,假如你是小孙膑,如何帮田忌胜齐威王?”经过热烈讨论,学生不但提高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又如《曹冲称象》你能想出更巧妙的方法吗?有的学生认为以人代石更方便一些。有的学生认为一边称石头,一边装船,等到石头装到画线的地方,就马上知道大象的重量,节省了卸石头的时间,这样会更快。《捞铁牛》一文中,怀丙和尚用两只大船捞起了铁牛,如果在现代条件下,你还有更科学、更省力的办法吗?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出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使这些求异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亮点。
  通过教学实践,能让创新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对文言文的欣赏与掌握应是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为白话文的词汇、成语、语法等现象与文言文存在极深的渊源,所以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  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
曾经有一门生在作文中模仿《忆江南》词,写道:“读书苦,最苦是语文,阅读写作无趣味,作业试卷一大堆,能不厌语文?”因而,能不能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一点,如何将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复旦中学师生共同编写的语文校本教材《高中文化专题读本》,心头顿时犹如江面拂过了一阵轻风。这是上海市第一本由中学生参与编写的语文教材。打开读本,爱情作品、网络文学以
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读者对阅读对象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的、批判的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即培养独立探索、独立创新的高层次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操。当然,创新精神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它的培养建立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有了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地形成创新精神。而阅读教学本身就给学生创造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
新课标下的高考,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在试卷中的分值很大,而文言文的翻译又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现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加以概括。  1.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
周一到周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51岁的中科院院士张平文在闲暇之余的唯一爱好,就是在未名湖畔散步.从湖南农村考入北大,再到留校任教,他在燕园已度过33载光阴.一路走来,他成
期刊
摘要: “如何让学生在感动中学好语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的问题,着重从四方面进行论述:1.营造氛围,引发感动;2.强化阅读,体会感动;3.实践生活,寻找感动;4.习作表达,学会感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激发    所谓感动,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那么,在
摘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从《雨铃霖》解读,谈谈情感体验的培养。  关键词: 解读 《雨铃霖》情感体验    我们的先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古典诗词就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的一
摘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新的目标要求下,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谈谈自己的见解,作为抛砖引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问题的设计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朗读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为了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要形成这种技能,就要教给学生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学中,还要保证有足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常常发现一些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有严格的规定性,内容统一,进程同步,管理划一等,不能照顾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性特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