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谐之美谈审美教育的现代作用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审美教育育和谐之人的本质,试图通过审美教育的和谐功效及和谐之美的层面,探讨、研究作为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的美育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和谐功效和谐社会
  
  一、促进教育的和谐
  
  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但也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力最强,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其他四育之中,从而使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推动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以美辅德。
  美育可以促进人的道德的形成,达到美与善的结合,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美的教育与美的影响,可以使个体的道德习惯和信念理想构成个体的心理动力,继而转化道德行为,让审美与道德浑然一体。如:通过对自然美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姿,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就会油然而生,进而激励自己为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通过对社会美的鉴赏,感受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从这些美的典型身上,看到真善美必将战胜假丑恶,激励自己更加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弘扬正义。这是以美辅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和想象能力,达到美与真的结合,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和艺术宝库中去,促进其掌握知识,把理性内化与自我感知结合起来,把群体的合力结构转化为个体的自由直观,开启和疏通由认识真理走向创造发明的思维通道。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运用“美学的、直观的”方法研究相对论;麦克斯韦运用对称形式的美的欣赏观纠正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等。同时,通过美育,在形象生动的直现的感知下,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稳定,而且能更主动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增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推动他们去进行科学研究。
  
  (三)以美健体。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并运用对美的感受,促进体态、体能的协调发展,达到美与健的结合,从而促使学生体态健美的发展。一方面,体魄的健美是人的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训练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运动,人的内在活力和生命力在形体的敏捷与力度、灵活与协调中充分展示出来,显示出人体特有的朝气、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具有特殊的魅力,透出独有的审美体验。
  
  (四)以美炼人。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对劳动的审美态度,培养把劳动作为体力与智力游戏来享受的情趣,从而使劳动变成人们的第一生活需要。马克思有句名言:“劳动创造了美。”[1]美产生于劳动。人们的美的观念和美的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美的表现。可以说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美丽的外表形象,也不会产生诸如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世界名画,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劳动,提高了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也就提高了对审美的认识。而从深层意义上讲,劳动锻炼了人的体魄,美化了人的外表形象,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美化了人的心灵世界。
  
  二、促进人的和谐
  
  和谐之人是一个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其中,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素质是保障,审美素质是关键。因此,审美教育实现与否,关系到和谐之人的培养。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观念的树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其整体素质,从而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和谐之人。具体来说,审美教育所构成的审美素质对人的其他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
  美育对陶冶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着特殊的功效,表现为以美储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这是由美育的情感性特征决定的,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受内心指令的控制,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自己的内在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自觉地在实践中付诸行动。
  
  (二)文化素质。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作为社会有用之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美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增长见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表现为以美启真。一方面,它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真理、掌握知识的情感,开发人们的智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美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人一旦具备了高度的审美能力,对美就会有着不懈地追求,因而引发出种种想像、联想、幻想和创造的欲望。
  
  (三)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简称,身体素质强调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注重健康的心灵,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美育可以促进这一内在一致性的提升,达到以美促体,以美养心。在美育活动中,人们会因欣赏美、感受美而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这种心意状态会使人血脉顺畅、经络通达,从而有助于身体康健,体质增强,人们的性格、气质等也会得到塑造,达到身心和谐的美的境界。如:欣赏自然美,大自然胸怀的博大宽广,会强烈地感染于人的内心,使人更加热爱生命,同时让人感到世俗名利的渺小,从而使人摆脱烦恼,心灵净化,趋于高尚。同时,在美育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形体美观念,也将使人们对自身的体能有所认识和感悟,这将有助于体能的开发和形体美的创造,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形体矫健,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三、促进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其核心和实质在于“和”,“和”则为美,其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而要实现和谐统一最关键的因素是要通过审美教育,特别是要以审美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以和谐发展的态度、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身、他人、自然与社会,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协调发展。
  
  (一)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
  美育能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从而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身心关系。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较少地关心自身,极少地关心自身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因而导致精神危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疾患。“如果人类再不更多地关爱自身,特别是关爱自身心理与人格的健康,人类的焦虑症、忧郁症的蔓延将远远超过癌症与艾滋病的危害。”因而人类必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使自身、特别是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而心理与人格和谐协调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人的内在情感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五种品格的塑造:一是善 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二是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是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四是谦虚,虚怀若谷,言行谨慎;五是淡泊,要淡泊名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不断超越自身的发展状态,这也是实现幸福而完善的人生的必要前提。
  
  (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
  美育可以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友爱的伙伴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但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是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关爱、宽容和诚信,社会充满冷漠、冲突,甚至仇恨和暴力,那么即便是繁华的都市,也会显得“花无香,鸟无情”,人就如同置身于感情的沙漠之中。因而人类必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从而抛弃人与人是兽性关系的自然主义理解和他人是地狱的灰暗的存在主义理解,建立起人与人是平等友爱的伙伴关系的人道主义理解。这种人道主义理解就是一种审美(同情)的精神,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平等、和谐、友爱的关系。
  
  (三)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
  美育能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从而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天人关系。众所周知,人类只有一个自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并没有把握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而是处于一种对立状态,由恐惧、征服到掠夺、破坏。只是到了新世纪初,人类才逐渐认识并体会到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关系。而这一认识的最大体现就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因为自然是孕育人类之母,人类生存发展之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与其祖先、子孙后代共有的家园。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由对立走向和谐,由敌对走向审美,从而实现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除此之外,还要学会欣赏绮丽美妙的自然美。美育就是这样以它的特殊“教材”——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诱导人自然而然地获得优雅的审美态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
  美育能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从而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和社会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要实现和谐发展的审美关系,美育是重要的途径,通过美育,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甚至以建立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作为自己的美的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竭尽全力弘扬美好,摒弃丑恶,努力地减少暴力、贩毒、走私等犯罪行为,哪怕现出生命。这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性,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情感的驱动力,从而使人从狭小的自我,即一己的忧患得失之中解放出来,给社会带来和谐。
  审美教育在社会发生异化、教育制度出现应试弊病的时代背景下,能很好的延承优良传统,焕发新的时代特征,通过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是美育的根本目标,即通过审美教育,实现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之人,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和谐之美,把审美教育的和谐功效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参考文献:
  
  [1]王岗峰,美育与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谷辅林,美育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3]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关键词:诗歌美读体裁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而在日常高中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去多读,而且是去美读。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
期刊
摘要:课堂讲评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地提高讲评课的效果,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本文指出课堂讲评要讲清知识脉络,要突出师生合作互动,要以题练为载体,要坚持讲评与传授解题技巧相结合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四个方面教学策略相互学习。  关键词;讲评课教学效果策略知识迁移能力    政治考试的材料从社会来,学生的能力从知识来,而答案从教材中来。新课程改革更是对能力提出了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作文能力较差的现象,而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学生互批作文的办法对学生作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有很大裨益。本文旨在探索其在理论上的优越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互批 理论 实践    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的今天,我们发现,小学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写不出作文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加突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把作文批改的权利交给
期刊
教育观察:十一长假后“教育大事件”点评  事件:小升初学生家长热报押题班,七天假成“培训期”据《新京报》报道,七天长假,对于不少今年即将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则是七天高密度的“培训期”。为了在“坑班”考试中脱颖而出,不少培训机构推出了“小升初目标班”,揭秘往年坑班考试真题并对今年的考试进行押题,这成为了不少学生家长国庆培训班的首选。这类培训价格不低,一些培训班上一次课为两三个小时,通常会安排十几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泛读是英语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他是一门结合听、说、写、译的综合性课程,历年来收到一线教育者的重视,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达不到一种很好的效果,为此,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学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泛读传统教学法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期中的“泛”是指教材内
期刊
摘要:中国的美术教育正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学探讨,简述了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关健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策略思路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一种重要的课堂类型,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作为小学美术教师
期刊
摘 要 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学术界对它的内涵的探讨和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2001年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方面研究,包括对其内涵的研究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国内外的学术界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的研究都更加深入,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概念 内涵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
期刊
摘要:本实验采用模拟人吸烟环境装置,用蒸馏水和95%的酒精对烟雾中的部分物质双重吸收,用新鲜鸡血检测了CO,并用其它一些中学常见化学试剂对吸收夜中的醛类、尼古丁(烟碱)、焦油(多环芳烃、亚硝胺、酚等)进行了检测。实验同时把吸过烟的滤嘴浸泡一晚,使浸泡组与吸收组进行检测对比,说明滤嘴不能过滤掉有害物质,吸烟是有害健康的。  关键词:香烟烟雾尼古丁烟碱焦油    一、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的。 
期刊
几十年来,贵金属和半导体一直被用作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但这两类材料在增强机理上有很明显的不同。贵金属SERS基底主要利用其表面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SP),在局域SP共振(LSPR)的作用下实现拉曼信号的增强。相比之下,半导体主要利用材料与检测分子间的化学作用而实现拉曼信号的增强。与金属纳米结构或半导体相比,贵金属/半导体复合材料在纳米科学中被证明具有独特的性能。本论文制备了银纳米颗粒(AgNPs)、银纳米颗粒上负载石墨炔(AgNPs@GDY)、石墨炔上负载银纳米颗粒(GDY@AgNPs)、银
摘 要作为独立院学院,我校比其它学校更注重各位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整体的教研水平的提高,在本校本学期提出的加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的理念下,本文将讨论基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从分析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建设和谐校园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 科研 和谐校园    一、引言  所谓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通过各样的方法和措施来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推动学校科学的发展,激发师生的创造力。然和建设和谐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