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视觉交互下的文学教学探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以影视文学为主流的视觉文化日益冲击着文本文化,不可避免地也给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带来崭新思考。由张冲主编的《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一书,在文本与视觉交互的崭新视野下,从多个层面探讨了英美文学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这也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与参考。
  视觉文化与文本交互视野下的文学教育变革和实施,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性很强的课题,也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写的:“在文学视觉化(以及视觉产品文学化)的趋势前,学术界的研究即使无法超前引领,至少也应该与其同行,在既有和新开发的理论视阈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以此为宗旨,该书详细探究了文学作品转化的视觉产品对文学教学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文本与视觉文化交互下的文学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施建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两个方面,阐述了文本与视觉文化交互下开展文学教学的重大意义。该书着重讨论了视觉文学语言对文本语言的积极作用。如作者指出,由于传播知识的媒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受到互联网、多媒体的影响,学科之间的交互越来越普遍。文学教学也不例外,文学文本与视觉的交互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还弥补了之前文学教学形式单一及偏重文学知识等缺陷。通过视觉效果,使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生趣盎然的特殊魅力得以展现,也使文学教学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得以实现。
  第二,多角度体现文本与视觉交互下文学教学的现实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文本和影像都是文学教学的物质对象,传统的文学教学过程中相对忽略图像、影视等文学新形式的运用,只偏重文本解读,确实缺乏灵活性与趣味性。该书在研究中提出,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影像作品等视觉文化产品渗入主流文学教学是一种必然,并多角度探讨了文学教学在发挥语言文字特有魅力和文学深层阅读思维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入视觉文化元素以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多途径提供文本与视觉交互下文学教学的实践策略。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尝试为文学教学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途径:从观念和实践方面提出完善文学课程的策略,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提出改进文学教材的策略,从方法、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创新文学教学的实施建议。如以電影与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互动为例,指出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选择忠实于原著的作品,并将电影节选与文本宣读相结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等,为文学教学实践拓展了视野和思维。
  综上可知,该书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性质,多学科的交叉和互动有助于读者引发思想碰撞,开阔文化视野,拓展思想维度,加深理论深度。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有幸随县教研室的几位同志到某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其间听了近10节作文课。发现不少作文课仍走着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对学生束缚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新课改理念倡导的个性化作文大相径庭。  下面,本人结合听课中的一节典型课例,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粗浅认识,以求为众同仁抛砖引玉。    一、“小村庄”——禁锢学生心灵的牢笼  问题案例:(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师:
这段时间在准备《水》的公开课。过去执教时,主要抓住“雨天狂欢”和“勺水冲凉”两个画面,让学生体会水给人带来的真切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画面,感受它们一个是从“动作”来写“乐”,一个是从“感受”来写“乐”,学习不一样的表达方法。当时,这个教学设计得到不少老师的肯定,我也不免有些沾沾自喜。再次解读文本时,我却发现过去的设计是一厢情愿的,看似独到的见解,实际上是以教师的理解左右学生的理解,并没有做
有幸观看了北京市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四年级作文教学《魔术表演》,我感觉学生在吉老师的引导下作文是无比快乐的,又是特别有长进的。可以说:快乐,伴着学生与习作一同成长。    片段一:快乐起点,让学生明确魔术规则  师:孩子们喜欢玩魔术吗?  生:喜欢!  师:今天的课我就带大家玩魔术,好吗?  生:好!  师:玩魔术前,我有三点规则要大家记住,好好听,记住了就拍拍耳朵。(1)我这儿四个纸杯,分别
【关键词】博士教师 中学任教 情况分析  20年前,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学,在当时属于新鲜事,有些人认为是“大材小用”。20年后,博士进入中学已是正常现象。有些区域,有些中学,博士数量很多,既有本土博士,又有海归博士,还有博士后。本文试就博士进入中学从教的情况,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博士學历教师分布情况  笔者对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济南、泰安、衡水七地部分中学进行了粗略调查,得到了一
争议由来已久  苏州市统考高二试卷阅读题,文学类阅读的选文是王亚的《清明》。有的学生可能是被题目难着了,“想知道原作者做题时是什么感受”,于是考后通过微博找原作者请教。作者王亚做了用自己文章命制的试题,对照答案,20分仅得6分,于是调侃道:“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因为处在期末,多家媒体抓住这一敏感点对作家和命题单位采访,瞬间点燃语文测评话题。  各方声音归结起来有两大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课程即活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洋溢着浓厚的课改气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黄厚江执教《黔之驴》令人耳目一新。究其实质,广而言之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小而言之就是用寓言的方式教学生学习寓言。黄厚江在江苏靖江“苏派语文研讨会”上执教过这篇课文,在江苏师范大学“国培班”上也执教过这篇课文,两个课例虽有差异,但是黄厚江追求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剖析黄厚江的这个课例,也许能给苦寻“语文味”的老师们一点启示。  一、何谓用寓言的方式  所谓用寓言的方式,就是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
汉字自它出现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演变,包括字的新生和死亡、使用范围的调整、字形及其结构的变化、笔画的简省和增繁,等等。字的使用情况的变化和吐故纳新的变化,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字形演变和笔画的简省与书写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使用语言与文字过程中力求经济省力的原则体现。  汉字既然是汉民族通用的记录语言的工具,其社会性就决定了要不断地对它进行规范和统一。自有了国家机器以后,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0年发起的关于学生参与现代社会必备知识与能力的检测项目,阅读素养的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PISA关于阅读素养检测的指标也在不断调整。2016年10月,相关组织发布了《PISA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以下简称《框架》),其中对
目前,北京、上海等六省市正在使用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更多省份也将很快开始陆续使用。选择性必修是个什么概念?选择性必修与必修、选修是什么关系?选择性必修教材是依据什么编写的?如何理解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对选择性必修教材实施教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为例谈一谈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一、选择性必修的概念及其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在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