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6.11%的受调查者表示“由权力造成的不公平”是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最为突出的表现
■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公众表示难以接受
■“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您的建议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 “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4850票,73.7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4505票,68.49%)、“政府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扶持”(4003票,60.86%)、“全社会树立新的社会公平观”(3767票,57.28%)
调查说明
近期,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际上也是公众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带来利益结构的加速调整,公平问题由此凸显。在法制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而人们往往根据自身所见所闻的经验产生公平感或不公平感,不公平感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并易放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当前,如何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落到实处,成为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了公众的社会公平感?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公众有什么建议?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新浪网推出了“公众公平感调查”,共有6227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还随机调查了350位社会人士,并约请了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点评。
72.02%的受调查者表示“现在贫富差距太大”
公平感往往是人们基于所经历、所看见、所听闻的经验而作出的主观判断,其中最为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对社会贫富差距的看法。专家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已逐步为市场竞争原则和能力主义原则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接受了收入差距问题。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公众表示难以接受。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02%的受调查者表示,“有差距很正常,但现在贫富差距太大”(4737票);49.93%的受调查者对“贫富差距有固定化倾向,不太正常”表示认同(3284票);仅有不足10%的受调查者表示“贫富差距在合理范围”、“有先富就有后富,很正常”。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卢周来表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实际上是认为所付出的与所得到的不成比例。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目前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例(4502票),仅有15.78%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例(1235票)。
“中国奢侈品年销售额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西部我们还有多少孩子连学都上不起,有多少家庭连病看不起!”“同时毕业、同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内地工作与在东部沿海工作,在一般行业工作与垄断性行业工作,收入相差数倍。”“干部子女比普通百姓子女有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而女性还要受更多的歧视。”人民论坛记者随机采访调查的数位市民表示。
“收入分配的现实模式与理想模式不一致也是公众产生社会不公平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春玲研究员认为,“现实的收入分配模式是,有权无权是决定收入高低的最关键因素,而理想的收入分配模式是,有能力或无能力是决定收入高低的最关键因素。”
转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基本公平的社会。持这种观点的受调查者较多。这也是公众社会公平感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有受调查者表示,“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的种种福利,都是建立在城市对大量乡村资源无偿占有的基础上,以众多农民的普遍贫困换来的。这是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是以城市部分群体公平牺牲了总体公平。”“城市和农村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能说就是一个基本公平的社会。在城市内部、农村内部还差不多。”
96.11%的受调查者表示,民众最不认同权力造成的不公平
“你认为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占受调查者的96.11%表示“由权力造成的不公平,如以权谋私、贪污腐败”(6321票),77.44%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由权力和金钱等的结盟造成的不公平,如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5093票),70.8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由金钱造成的不公平,如富人超生、金钱教育”(4662票)。这表明,公众对政府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和各种寻租行为等极为不满。“反腐倡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任务。”有网友表示。
有受调查者告诉人民论坛记者:“权力无处不在,而相关的制度又不健全。法治不健全,各人的机会存在不平等;户籍制度使得乡村人口不能享有城市人口所享有的那些机会。同时,权力介入经济活动,在企业之间、在行业之间、在个体之间、甚至在地区之间,造成程度不等的不平等,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对改善社会公平的现状,受调查者的建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4850票,73.74%)。
“公众社会公平感偏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会对通过权力、垄断性资源或掠夺性资本等轻松获得很高收益甚至一夜暴富的人心怀不满。”网友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由权力、金钱等造成的不满成为公众心目中社会不公平现象最为突出的方面。
为什么公众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会有广泛的强烈的感受?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表示,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极端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受损者会产生、引发问题,如会有强烈的不公平感,甚至受剥夺感,受益者也会产生、引发各自的问题,也会有程度不同的不公平感。
60.86%的受调查者表示,“政府应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扶持”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或者说弱势人群与贫困人口的边缘化,也成为人们社会公平感偏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以下哪种现象您认为会增加公众的社会不公平感?”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官员的腐败行为”(5693票,86.56%)、“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4753票,72.27%)、“富裕人群的消费行为”(4522票,68.75%)。
“土地被以极低的价格征用,向上反映也常常是官官相护。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虽心有不满,但也无能为力。你说农民的话语权问题,我说农民太缺乏话语权,甚至没有话语权。”在京农民工孙国栋告诉人民论坛记者。
“这个社会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太多了,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妇女、残疾人、老人,等等。而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除了无权无钱的是绝对弱势人群,还有一部分是有钱而无权的相对弱势人群。”新浪网网友纷纷留言讨论。
“我曾经提出了底线公平这个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景天魁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这个概念是一个描写社会公平度的概念。底线就是老百姓最迫切、最基本的需要。底线公平就是所有公平在这条底线面前所具有的权利的一致性。”“在现阶段,重点在于底线,即优先解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的需要。”
“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您的建议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排在第二位,共有4505位受调查者选择了此项,占总68.49%。调查表明,有关的社会政策不仅对个人的社会流动,即所处社会阶层的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公众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平现状最为重要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政府应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扶持”(4003票,60.86%)、“全社会树立新的社会公平观”(3767票,57.28%)、“维护群众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3129票,47.57%),等等方面,也是公众认为改善社会公平现状需要加强或改变的重要方面。
97.74%的受调查者对未来社会公平状况持乐观态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这是十分可喜的变化。
“你对未来5-10年内社会公平状况的变化趋势如何判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45%的受调查者表示“一些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初步改善”(3976票);24.43%的受调查者表示“严重化趋势会放缓”(1607票);12.86%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不公平现象会得到明显遏止”(846票);另有1.81%的受调查者认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119票),0.44%的受调查者认为“越来越严重”(29票)。由此可见,97.74%的受调查者对社会公平状况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芸)
■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公众表示难以接受
■“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您的建议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 “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4850票,73.7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4505票,68.49%)、“政府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扶持”(4003票,60.86%)、“全社会树立新的社会公平观”(3767票,57.28%)
调查说明
近期,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际上也是公众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带来利益结构的加速调整,公平问题由此凸显。在法制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而人们往往根据自身所见所闻的经验产生公平感或不公平感,不公平感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并易放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当前,如何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落到实处,成为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了公众的社会公平感?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公众有什么建议?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新浪网推出了“公众公平感调查”,共有6227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还随机调查了350位社会人士,并约请了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点评。
72.02%的受调查者表示“现在贫富差距太大”
公平感往往是人们基于所经历、所看见、所听闻的经验而作出的主观判断,其中最为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对社会贫富差距的看法。专家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已逐步为市场竞争原则和能力主义原则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接受了收入差距问题。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公众表示难以接受。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02%的受调查者表示,“有差距很正常,但现在贫富差距太大”(4737票);49.93%的受调查者对“贫富差距有固定化倾向,不太正常”表示认同(3284票);仅有不足10%的受调查者表示“贫富差距在合理范围”、“有先富就有后富,很正常”。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卢周来表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实际上是认为所付出的与所得到的不成比例。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目前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例(4502票),仅有15.78%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例(1235票)。
“中国奢侈品年销售额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西部我们还有多少孩子连学都上不起,有多少家庭连病看不起!”“同时毕业、同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内地工作与在东部沿海工作,在一般行业工作与垄断性行业工作,收入相差数倍。”“干部子女比普通百姓子女有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而女性还要受更多的歧视。”人民论坛记者随机采访调查的数位市民表示。
“收入分配的现实模式与理想模式不一致也是公众产生社会不公平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春玲研究员认为,“现实的收入分配模式是,有权无权是决定收入高低的最关键因素,而理想的收入分配模式是,有能力或无能力是决定收入高低的最关键因素。”
转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基本公平的社会。持这种观点的受调查者较多。这也是公众社会公平感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有受调查者表示,“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的种种福利,都是建立在城市对大量乡村资源无偿占有的基础上,以众多农民的普遍贫困换来的。这是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是以城市部分群体公平牺牲了总体公平。”“城市和农村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能说就是一个基本公平的社会。在城市内部、农村内部还差不多。”
96.11%的受调查者表示,民众最不认同权力造成的不公平
“你认为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占受调查者的96.11%表示“由权力造成的不公平,如以权谋私、贪污腐败”(6321票),77.44%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由权力和金钱等的结盟造成的不公平,如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5093票),70.8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由金钱造成的不公平,如富人超生、金钱教育”(4662票)。这表明,公众对政府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和各种寻租行为等极为不满。“反腐倡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任务。”有网友表示。
有受调查者告诉人民论坛记者:“权力无处不在,而相关的制度又不健全。法治不健全,各人的机会存在不平等;户籍制度使得乡村人口不能享有城市人口所享有的那些机会。同时,权力介入经济活动,在企业之间、在行业之间、在个体之间、甚至在地区之间,造成程度不等的不平等,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对改善社会公平的现状,受调查者的建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4850票,73.74%)。
“公众社会公平感偏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会对通过权力、垄断性资源或掠夺性资本等轻松获得很高收益甚至一夜暴富的人心怀不满。”网友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由权力、金钱等造成的不满成为公众心目中社会不公平现象最为突出的方面。
为什么公众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会有广泛的强烈的感受?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表示,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极端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受损者会产生、引发问题,如会有强烈的不公平感,甚至受剥夺感,受益者也会产生、引发各自的问题,也会有程度不同的不公平感。
60.86%的受调查者表示,“政府应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扶持”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或者说弱势人群与贫困人口的边缘化,也成为人们社会公平感偏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以下哪种现象您认为会增加公众的社会不公平感?”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官员的腐败行为”(5693票,86.56%)、“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4753票,72.27%)、“富裕人群的消费行为”(4522票,68.75%)。
“土地被以极低的价格征用,向上反映也常常是官官相护。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虽心有不满,但也无能为力。你说农民的话语权问题,我说农民太缺乏话语权,甚至没有话语权。”在京农民工孙国栋告诉人民论坛记者。
“这个社会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太多了,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妇女、残疾人、老人,等等。而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除了无权无钱的是绝对弱势人群,还有一部分是有钱而无权的相对弱势人群。”新浪网网友纷纷留言讨论。
“我曾经提出了底线公平这个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景天魁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这个概念是一个描写社会公平度的概念。底线就是老百姓最迫切、最基本的需要。底线公平就是所有公平在这条底线面前所具有的权利的一致性。”“在现阶段,重点在于底线,即优先解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的需要。”
“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您的建议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排在第二位,共有4505位受调查者选择了此项,占总68.49%。调查表明,有关的社会政策不仅对个人的社会流动,即所处社会阶层的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公众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平现状最为重要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政府应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扶持”(4003票,60.86%)、“全社会树立新的社会公平观”(3767票,57.28%)、“维护群众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3129票,47.57%),等等方面,也是公众认为改善社会公平现状需要加强或改变的重要方面。
97.74%的受调查者对未来社会公平状况持乐观态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这是十分可喜的变化。
“你对未来5-10年内社会公平状况的变化趋势如何判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45%的受调查者表示“一些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初步改善”(3976票);24.43%的受调查者表示“严重化趋势会放缓”(1607票);12.86%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不公平现象会得到明显遏止”(846票);另有1.81%的受调查者认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119票),0.44%的受调查者认为“越来越严重”(29票)。由此可见,97.74%的受调查者对社会公平状况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