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小乐队“七一”北京圆梦

来源 :音乐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北京电台的邀请,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小学小乐队的十几名师生6月21日来到首都北京。“美丽马兰 歌声嘹亮”北京电台帮扶革命老区马兰村系列宣传及公益行动正式开始。
  今年68岁的退休老人邓小岚,是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和北京电台首任台长丁一岚的女儿,抗日战争年代出生在晋察冀边区。2004年至今,她每年数十次奔赴革命老区马兰村,为马兰小学的孩子们带去音乐与艺术的启蒙教育,并一手操办筹建了由农村孩子组成的“马兰小乐队”。她还帮村民改造厕所、修建垃圾焚烧井,关心抗战遗迹的保护工作。
  北京电台《音乐周刊》2008年就在新闻媒体中率先关注邓小岚的事迹,并一直跟踪报道。今年“七一”到来之际,北京电台制定出一套帮助邓小岚继续革命老区马兰村进行音乐教育和扶贫脱贫的一揽子帮扶计划,并将认真实施,圆马兰村孩子音乐梦,为老区人民办实事。
  此次进京,孩子们参加了北京电台举办的“红歌嘹亮”演唱会,与韩红等明星歌手一起登上大舞台;他们还参观了人民日报、朝阳公园小人国、科技馆、国家大剧院、北京图书大厦、鸟巢、水立方等,在北京度过了一周的时间。
  
  小乐队日记
  6月21日星期二晴
  牛霞:今天中午吃完饭我们就出发去北京,路上坐了4个小时的车。没想到我晕车了,很难受。我低着头趴了一会儿,后来还是吐了一书包。有个大姐姐帮我清洗了书包,我挺感动的,下次看到她想跟她说句谢谢。
  
  小乐队终于到北京啦
  6月21日一早,北京电台“寻梦北京‘七一’行”活动组前往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接马兰小学小乐队的师生来北京。
  
  到北京演出曾是孩子们的奢望
  北京电台团队一到马兰小学,孩子们都活跃起来。学校的操场上除了嬉戏的孩子们,还有准备送孩子参加“北京七一行”的家长们。
  学校松校长忙前忙后地穿梭在教室和操场。他淳朴地笑者说:“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进步,感谢邓老师,也感谢北京电台给孩子们这样的关怀。这里的孩子很少人走出过大山,去北京演出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家长们曾经担心孩子们学习音乐会影响功课,不过没想到有些孩子的成绩还上升了,是音乐给他们带来了自信,我们也会努力将学校建成重文化又重艺术的特色小学。”
  一位乐队孩子的母亲说,今年初,孩子的爸爸车祸去世了,她自己也受了伤,姐姐在外地念高中。孩子非常懂事,不放心去北京后只有妈妈一人在家。“这次去北京,我们原来都不敢想,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奢望,呵呵,不过,我全力支持她去北京参加活动。想到我们山里的孩子有机会登上北京的舞台,我就挺激动的。”孩子的母亲很开朗,女儿显得有些羞涩,一直在旁边静静地抿着嘴笑。
  此次没机会前往北京演出的学生小声对记者说:“我要好好练习音乐,争取下次也能去北京。”
  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让这些大多没离开过家的孩子有些伤感。一位母亲说了“到北京听话,好好加油”后,激动地掉下眼泪。一个送哥哥的小姑娘也大哭起来,哭声又传染给了另一个送行的小妹妹。最后,孩子们整理好情绪,喊着“我们出发了”,向家人、同学和学校挥别。
  
  老区孩子懂得节俭
  抵达北京后,孩子们来到电台的自助餐厅吃晚餐。第一次看到那么丰盛的晚餐,孩子们羞怯地问记者:“这个也可以拿吗?”
  据随行的高镇长介绍,马兰村位置偏远,很多孩子每天都要走上两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学校,所以午饭基本上都是吃干粮就咸菜,学校能够提供的仅仅是一点热水而已。学校放学一般比较早,就是为了给孩子们留出回家的时间。大运动量的生活,使孩子们都很瘦。看看孩子们打的饭菜,也觉得他们非常可爱:一个大大的碗放满了米饭,上面有一个鸡腿、一些炒土豆片。孩子们深知节约粮食,最后餐盘里的食物都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晚饭后,孩子们回到酒店入住,随行的工作人员一直照顾这些孩子。有细心的工作人员感叹:“在酒店要教小朋友们使用热水器,调节花洒,开关空调,甚至还有插卡取电的方式——其实孩子都很聪明,只是有些事物对他们来说,太新奇了!”
  
  小乐队日记
  6月22日星期三多云
  梁靖:我今天早晨3点就起床了,因为要看升国旗。那里的人很多,刚开始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升完国旗,我们又去国旗班近距离参观。国旗班的战士洗的衣服挂在那里十分整齐。我以后会向他们学习的!
  许文刚:下午那节音乐课让我学到了一首《飞飞曲》,也让我认识了许多小朋友,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以后有机会我会跟他们联系的。
  孙沛栋:今天下午,我們去和北京的小学生一起上了堂音乐课。他们非常热情,当时就让我们坐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了一首歌。后来我们为他们表演了一首《我的故乡》。上课的时候老师还给我们放幻灯片,最后和那儿的小朋友留了联系方式和地址,他们还送了我们一些小礼物,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我觉得今天是我们到北京过得最开心的一天。
  白宝衡:今天我们来到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那里的小朋友非常热情,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飞飞曲》,非常好听。老师又教我们跳舞,刚开始我们还不会,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着学着就会了。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了这首歌,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学更多的歌。
  
  马兰小乐队北京观升旗
  6月22日,是马兰小乐队“寻梦北京七一行”旅程的第一天。观看升国旗仪式、访问国旗班、游览国家博物馆、畅行北海公园、和北京孩子同上音乐课等行程,让孩子们第一天的旅程被安排得格外充实,也让他们兴奋不已。
  
  观升旗感受庄严
  凌晨3点,一些孩子就激动得睡不着了。原来,今天他们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的仪式。“我两点就醒了,十点多睡的。”一个孩子说。更有甚者,一个孩子12点就醒了。
  凌晨4点,天边刚有点蒙蒙亮,孩子们坐上了八辆“首都的士爱心车队”的爱心的士前往天安门广场。
  车队队长何素丽介绍,前几天接到任务后,她马上选拔了8辆“的士之星”出租车,为的是给马兰村的孩子们提供最好的出行服务。虽然有些司机家住得远,但大家都克服困难,早早出门,提前赶到电台门口,迎接马兰村的孩子们。
  一进广场,孩子们便不禁讨论起观看升旗时的种种情况:到底要奏几遍国歌、怎么才能透过人群看清楚……
  4:40,国旗护卫队走过金水桥,个儿小的孩子因为看不到国旗护卫队的英姿一个劲儿地叫嚷,高个子的孩子赶忙把他抱起,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令人振奋的景象。4:50,国歌奏响,孩子们立正,目视国旗,行少先队礼,口中还小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
  为了让孩子们更近距离地参观了解,主办方北京电台又组织了他们访问国旗班。在那里,国旗班战士为他们讲解了国旗的意义以及国旗班的荣誉史,并与孩子们、爱心的士司机们合影留念。如此深入的参观,让马兰小乐队的成员之一王婷不禁感慨:“进里面参观比在外面看感觉更近、更大,也更有感触!”
  
  放下紧张后,他们很活泼可爱
  升旗仪式和国旗班参观完后,孩子们来到一家快餐店吃早饭。经历了短暂的拘谨后,孩子们渐渐展现出他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绰号“小和尚”的许文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剃着圆寸的他长得还真活脱像一个小和尚。刚开始他和记者话很少,渐渐熟悉后,就多次主动来找记者玩,并对记者的照相机表现出好奇。记者把相机给他试用,发现聪明的许文刚上手很快,不一会儿就为伙伴们拍出很多精彩的照片。
  梁林玉、王婷、牛霞三个女生坐在一桌聊天。这次马兰小乐队前来北京的学生大多是三至五年级的,这三个女生是其中年龄偏大的,相对懂事很多。她们跟记者介绍在学校时的生活:6点左右起床、早饭后到学校开始早自习、平时每天练习乐器一两个小时、周末用更多的时间练习;课余,她们除了练琴外,还喜欢跳皮筋、看娱乐节目……
  在快餐店稍作休整,马兰小乐队又接着踏上了旅程:国家博物馆和北海公园。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听着小志愿者的讲解,一个个流连于展柜前。行至北海公园时,孩子们还被路过的外国游客吸引,显得异常兴奋。
  
  和北京学生共上音乐课
  这次的北京七一行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一次寻梦之旅,也是他们的一次被关爱之旅。上午的行程结束后,北京电台还赠与了孩子们书包、水壶、笔记本等多种文具,足显对他们的关怀。
  下午,马兰小乐队和邓小岚老师一行前往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与那里的小学生们共同上了一堂音乐课。
  在去往的大巴车上,一向关爱学生的邓小岚老师不忘教导孩子们:要有礼貌,说话时注视别人的眼睛、要注意休息,不要生病……孩子们告诉记者,邓老师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十分亲切的老师。小乐队的成员之一马红叶说:“邓老师平时对我们一点也不严厉,都是很亲切的。除了教课之外我们还一起做游戏,比如击鼓传花,输的人就要表演节目。”
  在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的音乐教室,邓老师带着马兰小乐队与附小的孩子们很快融在一起。教音乐的谢老师教孩子们一起唱《飞飞曲》,附小高年级的孩子们还给马兰小乐队表演了《拉手歌》,寓意与他们拉起手成为好朋友。作为回礼,马兰小乐队拿起乐器,也献上属于马兰的歌声《美丽的故乡》,度过了一堂愉快的音乐课。课程结束后,马兰小乐队还和附小的孩子们在一起聊天,交换了联系方式,成为了更深入的好朋友,并获得学生们亲手送上的爱心书包和文具。
  
  小乐队日记
  6月23日星期四大雨
  梁一:今天的彩排非常累,但是演出很成功。有很多歌手在舞台上唱歌,开始我很害怕,因为我担心他们比我们唱得好。一上台我就感到他们和我们唱得差不多,台下也有很多人在看我们演出,给我们加油,我感到很高兴。
  
  小乐队登上北京大舞台
  6月23日晚,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终于登上“红歌嘹亮 唱响中国”演唱会的大舞台。与北京音乐广播的著名主持人以及韩红、成方圆等大牌歌手一起献唱,共庆建党90周年。
  
  彩排:孩子们高喊“一定会演得更好”
  上午,小乐队成员在一号演播厅彩排。第一次登上如此大的舞台的孩子们,显得并不局促。彩排的节奏虽然非常紧张,但小乐队的孩子们依然精神饱满。彩排结束后,小乐队的成员们对晚上的演出表示充满信心,高喊“一定会演得更好”!
  经过一上午的彩排后,邓小岚老师、阿里老师、小歌手马红叶参加了北京新闻广播《新闻天天谈》直播,听友反响热烈,很多人深受感动,表示要捐乐器给马兰小学。并且,下午还安排了孩子们到北京电台录音棚录歌。小乐队的成员们穿着整齐的服装在阿里老师指导下,把他们熟悉的歌谣保存下来。当孩子们得知当晚和他们同台演出的还有王东、韩力、白杰、王卓、刘慧、麦麦、昊洋、道道等主持人,韩红、成方圆、李霄云、王啸坤、王铮亮、潘辰等前来助兴的嘉宾歌手们,让他们对晚上的舞台更加期待。
  
  登台:马兰之歌唱响感恩与希望
  “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太阳,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树林间草地上我们奔跑,美好的童谣伴着童年……”
  在“红歌嘹亮”演唱会上,这支特殊乐队隆重正式的首次亮相,引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感叹。12名山村孩子组成一个小型合唱团,由他們自己担任吉他伴奏、领唱、合唱,孩子们的歌声虽然青涩、稚嫩,但却充满质朴和真诚,令人动容。
  邓小岚老师也来到了现场,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原来父辈们办报那时的辛苦,自己这点努力不算什么。正是父辈们“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使得她一直抱着“让孩子们不仅仅是有衣穿有饭吃,还要上学,还要学习接触更多美好的事物”的信念,才能够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红歌嘹亮”演唱会负责人、北京音乐广播副台长郑洋说,虽然参加当晚演唱会的不乏专业实力唱将,但马兰小乐队的表演在一片红色中是一颗亮眼的珍珠,他们是最质朴的,在这个珍珠上承载了太多爱和关怀,让她破茧而出,闪闪发光。
  
  小乐队日记
  6月24日星期五晴
  王婷:今天上午9点,我们去了我最想去的鸟巢。第一眼看到鸟巢我感觉和电视上的不一样,电视上的鸟巢特别小,但在现场看到的特别大。我们还跟鸟巢的吉祥物合了影。今天我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到北京来!
  
  我见了“鸟巢”啦
  6月24日,马兰小乐队来到他们期待已久的“鸟巢”和“水立方”,还来到人民日报社参观。
  
  参观鸟巢水立方
  车行驶到鸟巢附近,孩子们就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各种感叹词“哇”“天啊”“这是真的吗?我还以为是假的!”充满了整个车厢。孩子兴奋地说:“原来只是在电视上看到,看到鸟巢旁边树上还有真的鸟巢,就觉得这个是个假的,怎么真的那么大啊!”
  车驶入鸟巢停车场,鸟巢工作人员赠送给孩子们每人一顶纪念帽子。北京体育广播此次与“鸟巢”工作人员沟通,特别允许马兰小乐队参观不对外开放的鸟巢内部。通过金色通道,孩子们看到了鸟巢的一组钢架结构,都为这样宏伟的建筑赞叹不已。
  从鸟巢内部出来,孩子们在广场上与鸟巢吉祥物合影,并唱起了《马兰童谣》。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水立方。有孩子和记者说,这好像一盒子泡泡啊。
  
  赴人民日报社重温历史
  一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人员就带着孩子们参观了珍贵的旧照片,并领着孩子们到夜班值班室参观他们的工作流程。
  门口一个触屏的电子报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点一下这儿,它就会翻页,太神奇了!”孩子们感慨着,转眼又被工作人员的电脑吸引过去,围做一团。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是《晋察冀日报》(即《人民日报》的前身)的总编、社长,马兰村与《人民日报》早在抗战时期就紧密联系起来。孩子们此前曾多次听邓老师提到过关于《人民日报》的故事,今天的参观更让他们收获不少。
  孩子们告诉记者:“感觉看到那些东西更立体,也听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知识。”
  
  《晋察冀日报》后代叙旧
  之后,邓老师带领马兰小乐队又参加了人民网的视频录制,现场为大家演唱了两首歌曲。而此时邓老师的老朋友——赵革平和陈华女士也来到了现场。这二位的父亲赵继英和陈春森都是《晋察冀日报》的老成员了,与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在《晋察冀日报》时是一起奋斗过的好兄弟。父辈上了年纪后,女儿们便纷纷接手帮助父辈完成他们的心愿,三人也算是一起为了这份报纸奋斗过一段时间的老战友了,激动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老友见面格外亲切,话也多了起来,两位老友拉着邓小岚的手一个劲儿地嘘寒问暖。几人都是对《晋察冀日报》颇有感情,原来,陈华后来接过父亲的班,成为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的副会长,她激动地跟旁人讲着自己与邓小岚和马兰村的情谊,直到离开前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
  
  
  马兰小乐队素描
  孙沛栋:帅帅的小吉他手
  主唱孙沛栋是孩子中个头最高的一个,每次演出都站在乐队的正中间,捧着吉他一副帅帅的样子。沛栋的小名叫龙龙,大家都这么叫他。
  这次不是龙龙第一次来北京,龙龙的名号也早就传开了。“在网上搜《龙龙之歌》就能搜到他!”旁边的孩子抢着介绍。
  龙龙唱歌确实有感觉,专心弹着吉他,不经意地唱着歌,眉目间透着忧郁,颇有些乡村摇滚的感觉。在邓老师的指导下,龙龙带着小乐队的其他伙伴一同唱出他们的马兰村,他们的成长和希望。醇厚的歌声抽动着听者的心,让人们不自觉地感动着。
  对于音乐,龙龙说:“音乐使我更加快乐,我不仅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还增加了很多乐趣。”而是否会为了音乐占用其他时间,龙龙也明确地说不影响,“家长很支持我们学习音乐,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就不会耽误学习,反而对学习还是一种促进,学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许文刚:调皮的“小和尚”
  “我叫小和尚!”许文刚这么介绍自己,然后又调皮地跟人闹起来。说他调皮真是毫不夸张,熟悉了之后,每隔一会儿就会做个鬼脸,看到别人举起相机也会主动摆POSE。
  不过小和尚有个软肋,那就是他非常喜欢电子产品。手机、相机、手提电脑……只要让他看到,准保一个劲儿磨你,直到你答应让他拿走玩。
  除了唱歌,小和尚的乐器是小号。不过这次来北京,小和尚并没有带小号,而是作为小乐队的合唱。音乐之外,他是一个有摄影天赋的孩子,借走记者的相机没一会儿还回来,相机中就多了很多照片,其中不乏他用独到的视角拍的精彩照片。
  
  梁靖:贪吃的小胖子
  乐队里有一个小胖子,拉着一把和他体型完全不符的小提琴,很是醒目。这个小胖子就是梁靖,伙伴们给他起了个形象的外号——“二师兄”。
  来北京这几天,主办方安排的都是自助餐,这对小胖子来说可是个大好机会。“吃了好多好吃的。”平时在马兰他们过的都是朴素的日子,来到北京,一下见到这么多新鲜食物,自然得容他们慢慢消化。
  每次演奏前,梁靖都会用心给他的小提琴调好弦,演奏过程中也永远一丝不苟。
  谈起这几天的记忆,梁靖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参观国旗班时看到战士们洗干净的衣服,挂在那里整整齐齐的。“我以后也想像他们那样!”说这话时,梁靖稚气未脱的脸上露出绝对的激情。
  
  王婷:长大后我最想当医生
  高个头儿、小圆脸,王婷的样子很讨喜,也很好让人认出她。
  王婷主学的乐器是葫芦丝。这次来北京正好赶在他们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前,王婷告诉记者,“我们都是带着书来的,训练完了还要看书,回去就要期末考试啦!”
  对于小乐队的孩子来说,上课、排练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我们每天下课后会排练一小时左右,周末的时间基本都是用来练习。”
  尽管热爱音乐,被问及以后的理想,王婷脱口而出的却不是乐手,而是医生。“当医生可以救好多好多的病人。”
  
  梁林玉:喜欢读书,也爱写字
  梁林玉是个文静的小姑娘,脸上总是红扑扑笑眯眯的,带着几分羞怯。“我学葫芦丝还不到一年,以后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所以我会继续努力。”
  孩子们在马兰小学有他们固定的生活:“每天早6点起床,”梁林玉描述道,“8点10分开始上早自习。早自习一般都是读书和写字。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写字!”这些孩子的热情让我们意识到,越是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越是对知识抱有难以名状的热情。
  乐队每天要排练,自然会耗去一些学习的时间。“我的爸妈都很支持我学音乐。”梁林玉开心地说。
  
  牛霞:微笑着歌唱
  牛霞这次是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出远门。
  牛霞只有四年级,学小提琴却有一年多了。除了练琴外,牛霞最喜欢的是跳皮筋和看娱乐节目。“但是周末在家大部分时间还是练琴,除了邓老师教我们,平时都自己练。”
  这次来演出,牛霞并没有带小提琴,而是作为合唱队站在舞台上。虽然比有些孩子低一个年级,不过牛霞的个头儿已经长得很高,站在当中极为清秀,合唱时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
  
  马红叶:音乐比言语更有力
  马红叶有些内向。平时她总是独自站在一边,说话时也会害羞。
  红叶是乐队女主唱,演出时,红叶空灵的歌声深深牵动了每一个听者的心,让人们感动着。有时,音乐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因为热爱音乐,邓老师在红叶眼里就成了形象最高大的老师。“邓老师一点也不严厉,她教我们音乐,课余就带着我们玩击鼓传花,输了的人就要表演节目。”
  红叶记得开始学乐器,还是等别人都走了单独留下和邓老师说的。邓小岚说,孩子们刚开始跟她学唱歌时,小小的红叶并不起眼,转眼间成了大姑娘,羞涩不减当年,嗓音却越来越让人喜爱。
  
  白紫薇:用微笑应对一切
  马兰的孩子爱笑,因为生长的环境与大城市的差异,她们来到这里总会感到紧张和害羞,微笑是他们对生人最惯用的回答方式。
  不过在参观各处的时候,紫薇没放弃任何汲取知识的机会。在国家博物馆、国旗班这些地方,她都竖着耳朵听讲解员的讲述。不过被问及对哪天的行程印象最深,紫薇坦言还是去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上音乐课的时候。“能和那里的小朋友在一起上课我很开心。”
  
  白宝衡:对音乐很有热情
  白宝衡很聪明,接受力和領悟能力都很快。他也是合唱队的一员,对于唱歌,他有着很大的热情:“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学更多的歌!”
  孩子们对电子产品都产生浓厚的兴趣,白宝衡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学校里虽然有计算机课,但都仅限于课本教学,操作电脑的机会少之又少。
  
  梁一:动画片,我熟
  梁一是乐队此行最小的孩子。五个小男孩处在一起,从梁一的脸上看不出忧愁,只有孩子天真的笑脸。
  闲聊时,记者和孩子们谈起他们现在课下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梁一抢着说,后来还有《大耳朵图图》《海绵宝宝》等等,都如数家珍。
  
  王伟:不爱说话的短发小女生
  王伟是马兰小乐队唯一一个短头发的小女生,不爱说话,也不太合群,总是自己独来独往,一直保持着像所有马兰的孩子刚开始那样的羞怯。不过唱起歌来就立马换了个范儿,非常投入。
  
  白宝慧:白纱裙小美女
  白宝慧是孩子们里面最显小的,粉嘟嘟的小脸,穿着白色的小纱裙。同行媒体的大哥哥、大姐姐和工作人员都爱逗逗她,跟她合影。虽然年纪小,宝慧的歌声一点也不小,马兰小乐队的成功演出,她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专访马兰小乐队音乐老师邓小岚:
  “七一行”会成为孩子们重要的回忆
  6月23日晚8点,孩子们终于身穿统一的演出服,拿着乐器,气势满满正式登上了北京电台“红歌嘹亮”的舞台。这时笑得最开心的,恐怕就是一直陪伴他们8年的邓小岚老师。
  
  只谈孩子 不谈自己
  邓老师颇有感触地说:“感谢大家对我和马兰孩子们的关注,从《音乐周刊》作为第一个媒体来报道我们,想办法帮助孩子,还有这次北京电台给马兰村的孩子那么好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了解自己已经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样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而且也给他们以后的学习很好的鼓舞。”
  邓老师笑说:“这次‘七一行’的活动如此丰富,担心孩子们都和你们玩熟了,走得时候会舍不得大家。我想,这次活动会成为这些孩子们童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回忆。”
  许多人得知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的故事后,都充满着敬佩之情,但邓小岚在提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时,总却是一言带过。在采访过程中,她讲的都是马兰村可爱的孩子们,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参观台史展:父辈树立了榜样
  6月中旬,邓小岚曾来到北京电台,商量马兰小乐队“七一北京行”的事。在北京电台总编辑席伟航、常务副台长王秋的陪同下,她参观了北京电台台史展。
  邓小岚的母亲是北京电台第一任台长、也是开国大典现场播音员之一的丁一岚。台史展上一幅幅建台之初的史料照片显然拨动了邓小岚的心弦,她指着一幅老照片说:“这些叔叔我都认识,后面那个是我母亲。”在另一幅照片里,她发现了自己当年尚年幼的小弟弟,他正斜倚在叔叔们的肩膀上,笑得很灿烂。
  在邓小岚看来,父辈给自己这一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相比于父辈们办报时的辛苦,自己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最后,邓小岚与现任北京电台领导,在母亲丁一岚的照片前合影。
  
  一起上了一节生动的音乐课
  谈起这次和北京的小学生一起上音乐课,邓老师说,孩子们一起上音乐并不怯场,他们所表现的也不比北京同龄的小朋友差,他们在一起玩得很高兴。而且在音乐课上,这里的音乐老师教给了马兰的孩子们一首新歌,他们一会儿就都学会了,现在已经可以不看词谱,随口就唱出,“我觉得挺欣慰的,他们自己看着新谱子就会唱,原来在马兰,五线谱和简谱我都尽可能地让他们学,学小提琴的孩子可能五线谱更好,其中只有一个学生是以练习五线谱为主的。刚才他们还唱给我听,我们又有新歌了。呵呵。就是孩子们的肢体语言差一些,音乐课上,他们学的动作,做起来都很生硬,这些都是我原来没有注意的,以后应该加强。”
  
  演出时孩子们都超常发挥了
  6月23日晚,孩子们参加完“红歌嘹亮”演出后,邓老师把孩子们都聚集起来开了个总结会。邓老师说:“今晚表现得很好,原来我们总是唱不齐,但是演出的时候都很齐,独唱虽然唱错词了,但还是接着唱下去了,一点都不慌,也没有受影响,值得表扬。经过这次演出,大家以后是不是要更加努力地练琴啊?”
  邓老师私下笑着告诉记者:“不敢太过表扬他们,都快被大家给宠坏了,这次确实超常发挥了,比原来唱的好得多。”
  
  参观《人民日报》很有教育意义
  这次系列活动中,北京电台还组织孩子们一起去人民日报社参观。《人民日报》的前身就是诞生在马兰村的《晋察冀日报》,父亲邓拓就是当年《晋察冀日报》的社长。邓小岚说,在这里给孩子们重温马兰的故事,体会网络的应用,对孩子们既是教育,也是眼界的开阔。
  邓老师说:“其实马兰的故事孩子们都知道,不过我想,他们在人民日报社重温这些故事,会让他们记忆更深一些。”
  
  帮扶马兰村还在继续……
  今年“七一”到来之际,北京电台制定出一套帮助邓小岚继续革命老区马兰村进行音乐教育和扶贫脱贫的一揽子帮扶计划,并将认真实施,圆马兰村孩子音乐梦,为老区人民办实事。活动将持续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7月20日。北京电台为马兰小乐队举办“寻梦北京‘七一’行”。其间,电台将大篇幅、高密度地宣传邓小岚支教事迹,安排马兰小乐队参加北京电台“红歌嘹亮”大型演唱会演出,参观《人民日报》社并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电台记者还将回访马兰村,体验在革命老区过“七一”。
  第二阶段:今年7月底到2013年7月。活动以“结对子、重实干”为主旨,计划组织主持人、记者、编辑等与马兰小学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参与活动的电台员工要深入马兰村,探访、体验马兰村教育现状,帮助对应的学生完成学业。要做到为每个孩子实现一个愿望,为每个孩子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教育办一件实事,为每个孩子家庭解困办一件实事,为每个孩子在北京找到一个同龄好朋友。
  第三阶段:即日起到今年底,北京电台在马兰村建立“新闻工作者寻根教育体验基地”,让马兰精神代代相传。
  
其他文献
总是给我们一副梦幻、清爽的小女人形象,骨子里却带着不服输的大女人主义的刘惜君,近日发行了自己第二张专辑《拂晓》,还亲身参与了新专辑的制作。5月26日,新晋“女制作人”刘惜君作客FM97.4《中国歌曲排行榜》节目,和主持人刘菁、齐麟一起,畅谈自己新专辑的创作,以及私底下最真实的自己。【提示:可随时登录北京广播网播播视频http://v.rbc.cn,在线收看当期节目视频】    健谈与固执兼备  进
期刊
梁朝伟  变身“阿拉丁”  定于1月12日上映的爱情喜剧电影《大魔术师》网罗了梁朝伟、刘青云、周迅、闫妮等实力演员。在片中,梁朝伟以“阿拉丁”造型登场大显神通,坐飞毯、玩火还玩蛇。早在1993年经典喜剧片《东成西就》中,梁朝伟就曾尝试过类似造型,“刚好我那个时候演的是一部较幽默的角色,这一次跟另一位喜剧高手青云合作,我想我们能再次擦出火花。”被问及如果真有神灯想实现什么愿望时,梁朝伟回答:“我们吃
期刊
12月23日晚,“2012个相爱的理由——师鹏‘爱之经典’北京演唱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正式开唱。当晚,演唱会现场场地看台均几乎座无虚席,气氛相当热烈,圈中好友张柏芝、吕方、周蕙、凤凰传奇、简美妍、黑GIRL作为演唱会嘉宾上台助阵。    《兵马俑》震撼开场,现场化身千年情郎  师鹏是第十二届央视青歌赛通俗唱法专业组冠军,当晚的演唱会,师鹏以当年参赛时拿下金奖作品的原创歌曲《兵马俑》开场,再现了这首
期刊
从很多个角度来看,在当下的内地歌坛,陈楚生都可算得上是一个另类:不帅,不潮,用他自己的話来说,甚至长得有些老相;没什么高音可飙,没什么潮舞可跳,最擅长的,就是安安静静唱一些简简单单的歌;而就是这样,他却比很多同门、同辈、同行看似最快地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内心,轻易地点据了他们心中,同时也有内地歌坛里的一个分量很重的位置。  能走到今天这种境地,陈楚生的音乐之路也算是从磕磕拌拌中一路挺过来的。在不久前
期刊
6月26日,马兰小乐队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北京寻梦之旅,踏上了归程。看似一段圆梦之旅缓缓谢幕,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更长更远的路。回到马兰后,小乐队该如何发展?马兰小学该如何发展?今后除了邓小岚一个人的努力,其他人是否在这次的经历中受到启发,并将在今后采取行动呢?    6月25日  马兰小乐队大剧院“放歌”  6月25日,来自革命老区马兰村的12名小乐队的孩子们又完成了几个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录制
期刊
12月21日,被誉为中国最具时尚气质的摇滚音乐创作人木玛,走进北京最老牌的live house愚公移山,与搭档Third Party乐队一起,为自己的新专辑《进化》举行了首发专场演出。这场演出由新锐多媒体艺术家王萌执导,他本人将作为VJ加入到木玛的演出里,在现场的超大屏幕上,用投射影像这一极富冲击力的表现形式渲染和解读木玛对于“进化”的阐释,对于“末日论”的思考,以及对于世界、社会的层层面面的观察
期刊
继2009年首张专辑《魔幻力量》后,MP魔幻力量新专辑《不按牌理出牌》又全新上市。新专辑集合了魔幻力量疯狂而多元的特质,摇滚与嘻哈结合的音乐,加上触及茶街系年轻人生活的歌词,传递了他们热血的生活态度,将爱情、友情、亲情的年轻心事向全世界摊牌。  为了打造这张新专辑,六位成员不仅包办了词、曲、编曲、乐器,更请来了金曲奖最佳制作人阿弟仔担任制作总监,双主唱的声线区分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更有层次。    
期刊
《金陵十三钗》是震撼2011年底的电影力作,从一开始高票价的争议,到上映后出奇一致的好评,张艺谋成功地打造了一部历史大片。而主题曲《秦淮景》更成为让电影剧情升华的重要元素。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勒诸公听。”清脆的琵琶,婉转的歌喉,却包含着最深的悲怆和最细腻的感动。徐惠芬是这段《秦淮景》的演唱者。出生于江南水乡的她是一名苏州评弹演员,现长期活跃在北京的舞台上。  徐惠芬之于《金陵十三钗》,却不仅仅
期刊
香港歌神陈奕迅的英文名为Eason,所以一直以来也有歌迷和媒体根据这个名字的发音,戏称他为“陈医生”。近期他终于正是为自己安上了一个“医生”的身份,不过是“神经病诊所”的医生。新专辑《?》在北京的发布会,就被布置成了一个心理诊所,陈医生亲自“坐诊”,为歌迷诊治失眠、自卑等问题,由此获得主办方颁发的“人民好医声”锦旗。  陈医生的疯疯癫癫在歌坛是出了名的,但这一张名字颇为疯癫的专辑《?》,讨论的却是
期刊
这首主题歌不仅邀得天后王菲的御用制作班底操刀,由金牌词人林夕填词,C Y Kong与Davy Chan合作谱曲。自认“五音不全”的杨幂表示,由于年初一首《爱的供养》受到粉丝们的喜爱,这才鼓起勇气录制唱片。电影主题曲《还过得去》不仅是她在整张专辑里最喜欢的一首,而且在第一次听到Demo时便觉得这首歌很像她本人,更像电影中女主角的心声,于是主动向导演和制作人推荐。而亲自操刀主题MV的导演朱延平则称这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