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 年12月至2011年12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8例,西地兰组40例,观察24h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 胺碘酮组显效率73.9%,有效率92.1%。西地兰组显效率37.5%,有效率7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疗效明显优于西地兰。静脉注射胺碘酮用于阵发性房颤转复及控制心室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 胺碘酮; 西地兰; 阵发性房颤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33-02
阵发性房颤是指发作时间在一周内,快速心房颤动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有害心律失常之一。西地兰静脉注射是传统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其起效慢,常达不到满意效果。近年来,胺碘酮在房颤的治疗方面倍受重视。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6 年12月至2011年12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发生在48h内,心室率>100次/min的快速心房颤动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30-78岁,平均(62±10)岁。排除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随即分胺碘酮组38例,西地兰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基础治疗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患者用药前均描记心电图,心电血压监护。胺碘酮组:胺碘酮150mg+5%葡萄糖20ml,静推10分钟,观察30分钟,若未转复为窦性心律,继以1mg/min,持续静滴6h,后以0.5mg/min持续静滴18h。西地兰组:西地兰0.4mg+生理盐氺20ml,缓慢静脉注射,30分钟未转复者再次西地兰0.2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用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2)有效 24h内心室率<100次/min;(3)无效 未达到上述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胺碘酮组(38例):显效率73.9%(28例),有效率92.1%(35例);西地兰组:显效率37.5%(15例),有效率77.5(31例)%(3,P<0.05。
2.2 不良反应 胺碘酮组2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出现血压下降,静滴多巴胺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西地兰是快速房颤伴心衰时的传统用药,主要通过负变时作用,延缓房室结传导速度而减慢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但复律效果差。胺碘酮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I、II和IV类的作用,对房性、室性及旁路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1]。主要是阻断钾通道和延长复极,使心房肌、房室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延长,并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从而达到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及减慢心室率的作用。胺碘酮同时非竞争性的阻断a-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时可作为首选药物[2]。房颤发作超过48h,左房血栓形成机率增加,口服胺碘酮起效慢,需3-5天才起效。阵发性房颤目前主张行射频消融根治,但其技术要求和费用问题,限制其广泛使用。有研究表明[3]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均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本研究显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减慢心室率等方面均优于西地兰。而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筛选患者和严密心电、血压监护下,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孙爱云.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5):467.
[2] 陈炅,索冬卫.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127~128.
[3]王晓丹,周传敬,杨维新,等.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安全性的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8):469~470.
关键词 : 胺碘酮; 西地兰; 阵发性房颤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33-02
阵发性房颤是指发作时间在一周内,快速心房颤动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有害心律失常之一。西地兰静脉注射是传统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其起效慢,常达不到满意效果。近年来,胺碘酮在房颤的治疗方面倍受重视。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6 年12月至2011年12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发生在48h内,心室率>100次/min的快速心房颤动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30-78岁,平均(62±10)岁。排除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随即分胺碘酮组38例,西地兰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基础治疗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患者用药前均描记心电图,心电血压监护。胺碘酮组:胺碘酮150mg+5%葡萄糖20ml,静推10分钟,观察30分钟,若未转复为窦性心律,继以1mg/min,持续静滴6h,后以0.5mg/min持续静滴18h。西地兰组:西地兰0.4mg+生理盐氺20ml,缓慢静脉注射,30分钟未转复者再次西地兰0.2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用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2)有效 24h内心室率<100次/min;(3)无效 未达到上述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胺碘酮组(38例):显效率73.9%(28例),有效率92.1%(35例);西地兰组:显效率37.5%(15例),有效率77.5(31例)%(3,P<0.05。
2.2 不良反应 胺碘酮组2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出现血压下降,静滴多巴胺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西地兰是快速房颤伴心衰时的传统用药,主要通过负变时作用,延缓房室结传导速度而减慢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但复律效果差。胺碘酮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I、II和IV类的作用,对房性、室性及旁路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1]。主要是阻断钾通道和延长复极,使心房肌、房室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延长,并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从而达到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及减慢心室率的作用。胺碘酮同时非竞争性的阻断a-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时可作为首选药物[2]。房颤发作超过48h,左房血栓形成机率增加,口服胺碘酮起效慢,需3-5天才起效。阵发性房颤目前主张行射频消融根治,但其技术要求和费用问题,限制其广泛使用。有研究表明[3]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均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本研究显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减慢心室率等方面均优于西地兰。而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筛选患者和严密心电、血压监护下,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孙爱云.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5):467.
[2] 陈炅,索冬卫.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127~128.
[3]王晓丹,周传敬,杨维新,等.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安全性的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8):469~470.